APP下载

海陀山下采冰人

2022-03-09秦斌马悦

人民画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冰灯冰雕延庆

秦斌 马悦

2021年12月底,北京延庆海陀山脚下,清晨7点,玉渡山风景区的温度接近零下20℃,景区已经进入冬季闭园期。但景区中忘忧湖的湖面上却异常热闹,20余名身穿厚棉袄的工人在冰面上忙碌着,他们就是海陀山下的采冰人。

随着飞转的电锯切割冰面发出的巨大“滋滋”声,厚厚的坚冰像豆腐一样被切开,扬起的碎屑被高高的抛向近十米的高空,形成一束银白色的轨迹,随后像雪花一样四处飞散。工人们手持冰钩,三四人一组将湖里切割好的冰块合力拖出水面,空气中留下一串串从他们口中呼出的白气。

冰面上工人们不断重复着拖冰的动作,直到傍晚太阳落下山谷时才收工。工人们把冰分割成厚度约35厘米、1米见方的冰块,然后通过卡车运送到12公里外的龙庆峡风景区。再由冰雕工匠们将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冰坯雕刻成各种艺术造型。

玉渡山风景区位于龙庆峡上游,这里有着独特小气候,年平均气温偏低、湿度大、昼夜温差大,是北京冬天开始的地方。景区里溪水四季长流,注入忘忧湖,湖水清澈见底。在每年的12月20日左右,忘忧湖结冰厚度可达到35至40厘米,成为了龙庆峡冰灯制作所用冰块的首选“。2022年北京龙庆峡冰灯冰雪季”的采冰,依旧选择了玉渡山景区。这里水质优良,结冰后的冰质干净杂质少,透明度高,极具观赏性且不易融化,制成冰灯后更加晶莹剔透。

湖面上,60岁的采冰师傅郭献民已经忙碌了一个早晨,他的工作就是用冰钩与其他两个老伙计一起将切割好的冰块从水里拖出冰面。郭献民家住延庆北良村,这是他第二年参加湖面采冰的工作,和他一起来的有同村的10个村民,每天一早大家一起开车15分钟就可以到达采冰的湖面。他以前是锅炉工,如今延庆村庄都已经煤改电,所以冬天也就没有烧锅炉的活了。他说,采冰一天有200多元的收入,干个20多天可以有五六千,闲着也是闲着,挣钱过年买酒喝也不错。“这种采冰方式也还挺环保的,明年要采冰的话还来。”郭献民一边说话,一边呵呵着笑起来。他脸颊处的皱纹被寒风吹成了红紫色,在阳光下格外明显。

1987年,龙庆峡举办了第一届冰灯藝术节,至今已经举办了35年。今年是特别的一年,冬奥会部分比赛在延庆举行,龙庆峡景区又紧邻冬奥延庆赛区,因而今年的冰灯冰雪季活动以“与奥运同时,与中国同步”为主题,加大了冬奥题材的创作,由此冰灯规模、用冰量较往年更大,取冰任务也更重。

和郭献民的一脸轻松不同,承包这次采冰项目的老板李石所在湖面上眉头紧锁,他不时查看采冰的进度和冰的质量,他留意的是从湖里采出的冰的厚度和通透度够不够标准。为了后期制作冰雕,采出的冰还不能有破损残冰,取出的冰得小心运输。64岁的李石所从事采冰工作已经33年了。他说,“2022年北京龙庆峡冰灯冰雪季”需要采冰14000到15000块,此外还要留出大约四五千块的存量冰。

天然采冰“靠天吃饭”,李石所心里压力很大。用天然采得冰比人工冰块做成的冰灯质量更好,结实而且不易融化,成本也更低、更环保。湖面上,他边和工人师傅交流着,边自己拿起冰钩往车上运冰,随后开着装满冰块的三轮车离开冰面。

一块块“冰豆腐”被运往12公里以外的龙庆峡冰灯展区,工人师傅用特制的电锯将冰块按图纸切割好,然后将冰块四面打平抛光,一块一块按要求码起来。冰块与冰块之间用冷水一浇,便立刻结结实实地粘在一起。之后便倚仗冰雕师傅们的巧手工艺,将堆砌好的冰块用电锯和电打磨切割机慢慢雕琢成型。几经修饰,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冰灯冰雕作品。

1月15日晚,一年一度的北京延庆龙庆峡冰灯冰雪季如期而至。在一个半月的冰灯冰雪季中,山谷间的峭壁上,一条条灯带幻化出“彩龙出岫”的壮丽图景,500余件冰制建筑,350余件冰雕作品,16组雪雕作品,成百上千组冰灯、花灯将龙庆峡谷装扮成绚烂的灯海世界。

猜你喜欢

冰灯冰雕延庆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延庆“文旅力量”护航冬奥盛会
自然冰雕
冰的礼物(环球360°)
美人鱼
冰灯
梦游的冰灯
冰灯,北方春节的文化符号
看冰雕
中关村延庆园八达岭片区被确定为北京市生态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