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昙花一现:直隶美术馆的短暂历史
——以天津《大公报》为中心的考察

2022-03-08郭辉,安秋州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直隶大公报陈列

据《天津通志·大事记》记载:1912年7月,“直隶美术馆在天津成立,宗旨是‘普及美术知识,辅助工艺进步’,寇赓瀛、魏兰浦任正、副主任。1913年3月20日在河北公园举办为期一个月的首次美术展览会”[1]。除此之外,对直隶美术馆更加详细的情况,未见有相关研究文章。文博学界对它的存在知之者也甚少。那么,直隶美术馆到底是怎样建立的?它的具体情况又是怎样?本文将以天津《大公报》中所载相关资料为中心对其历史进行初步梳理。

一、直隶美术馆的筹建缘起

近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建设起步以效仿日本教育体系为主。[2]19世纪70年代后,在大工业生产背景下,日本美术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产品竞争中体现优势,为实业教育服务,这种实利主义教育与欧洲实用功利美术教育的背景是一致的。[3]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当政天津期间,在推行清末“新政”中,大量借鉴日本经验。天津作为北洋重镇、直隶省府,随着当地近代军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对掌握近代科学知识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传授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近代学堂在天津纷纷建立起来。图画教学作为近代科技的实用工具学科被引入到学校教学中。1902年,北洋工艺学堂在天津创建。1903年,学校又升级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图1)。该校开设有“工艺绘图”课。1911年,著名美术家、留日归国的李叔同就曾在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的游说下进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出任图绘教员。在当时,绘图课是作为近代科技教育的工具学科进入学堂的。因此,天津近代美术教育起步与日本类似,同样是为了适应机器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4]其并非为了寻求美术知识之真,而是肩负着富国的重任。[5]

图1 直隶高等工业学堂

民国肇建之初,在实利主义美术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毕业生李镇桐和寇赓瀛提出“工艺为富国之源,美术实则工艺之母”[6]。他们认识到,自世界市场形成以来,各国互通有无,贸易往来不断,“工艺竞争日益剧烈,优胜劣败,公例昭然,是以各逞其心思才力,以奇技淫巧相角逐,美术工艺之发达,有令人不可思议者。是兵战之世一变为工战之世矣”[7],对世界美术工艺的发达和工业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有了很清晰的认识。但反观我国实际情况——“我中华声明文物为天下先,艺术学理之发明尤擅绝于世。无如西学东渐,人尚新奇,苟仍抱守陈规,难期进步”[6],“我国近年以来,鉴世界之趋势知弗讲求工艺无以图存。于是设专部以资成,悬奖励以激励。朝野上下响应风从。今乃环顾我国出品之粗窳如故,人民之知识如故,利源之流出而愈多,外货之输入而愈盛。中原大陆已变为列国之商场,日用生活,何一非舶来之品物。兴言及此,可为痛心。此非我国人之聪明才智不及外人,抑亦讲求未得其道耳。夫世界文明愈进而人之嗜好愈奢,我国之所谓工艺家者,素无美术之学识,故无高尚之心思, 无高尚之心思又何能有新奇之意匠”[7], “国人知讲求工艺多忽于美术,舍本逐末。鄙人等怒焉,忧之”[6]。天津华盛烛皂有限公司总理李镇桐和其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校友寇赓瀛对我国的工业产品工艺落后于西方的现实情况给予了严重担忧,并特别强调问题的根源是国人重工艺却忽视了美术。因此,两人纠合同志拟组织直隶美术馆于河北公园,“以此馆为改良工艺之要枢”[7],同时认为“有发展美术之实力,尤不可无美术学理”[6],于是计划成立直隶美术学会,附设于直隶美术馆以匡辅之。

1912年6月,直隶美术馆及其附设美术学会拟在河北公园教育品参观室(图2)内创建,公推李镇桐为正主任,寇赓瀛为副主任。直隶劝业道王景福(曾任京奉铁道总办、天津四乡巡警局警监)极力赞成,并批准详部立案,设立筹备处,月内即可开办。[8]1912年7月24日,《大公报》刊登了禀请直隶劝业道转详督抚批准立案成立直隶美术馆的《创设直隶美术馆简章十条》。1912年7月25日,《大公报》又刊登了《直隶美术学会简章十一条》。直隶美术馆就此宣告成立。1913年1月,直隶美术馆改由寇赓瀛任正主任,魏兰浦为副主任。

图2 直隶美术馆设在教育品参观室

二、直隶美术馆及直隶美术学会的基本情况

据《创设直隶美术馆简章十条》规定,直隶美术馆以普及美术学识,辅助工艺进步为宗旨,馆命名曰直隶美术馆,设于天津河北劝业会场内前教育品参观室楼房先行试办。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征集古今美术工艺品物,以资研究而供观摩;2.每年春秋两季开办展览会以资比赛;3.调查各属美术工艺现状以资改良;4.介绍各种美术工艺品之授受以示提倡。为联合美术家之亲密起见,特设美术学会以期交换知识、阐发学理。在组织管理上,该馆开办之始暂置正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调查科二人、人庋科一人、会计科一人、庶务科一人、书记科一人。除正副主任由发起人先行推举担任,不支薪水外,余皆由主任分别指任聘用。该馆经费有三个来源,即:公家补助、同志捐集和介绍佣金。并特别提出凡有同志赞助该馆事务之进行或捐助经费者,推荐为名誉赞成员。[9]

据《直隶美术学会简章十一条》规定,该会同样以普及美术学识、辅助工艺进步为宗旨,定名为直隶美术学会,事务所设于直隶美术馆内。该会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组织美术学校,以造就人才;2.刊发美术学报,以鼓吹美术之思想;3.搜集古今美术工艺及关于美术工艺制品、开办展览会;4.研究各种美术工艺,以期阐发学理。

在会员管理上,对于入会会员资格提出以下要求:1.各项美术工艺专门卒业者;2.长于各种书画者;3.有雕刻泥塑、建筑诸学理者;4.能刺绣编织及各项手工者;5.研究金石碑版有心得者;6.善于诗歌音乐者;7.好击剑术者;8.有关于美术工艺知识经验者。同时,进一步指出为联合海内艺术专家,广求美术学理起见,无论男女具有以上一项之资格者,得美术馆主任许可,始予入会证书。如果不符合以上几条,而学识技术旨趣与本会宗旨相同,能赞助本会会务之进行者,本会推为名誉赞成员。入会会员应纳会员费小洋五角。因执行会务计划设置会长、审查、调查、编辑、会计、书记、庶务各职员,俟开会公举。研究会开办经费先由直隶美术馆垫支。[10]

三、直隶第一次美术展览会的筹办与直隶美术馆的突然消失

直隶美术馆筹备就绪后,为了有效发挥直隶美术馆的作用,该馆于1913年1月18日在《大公报》发布消息,计划于1913年3月20日至4月20日开办直隶第一次美术展览会,“凡有收藏或自制品物,皆可在该会寄陈寄售,并间或有大宗出品亦可在该会设摊售卖”[11]。

1913年1月29日,《大公报》又刊载了《直隶第一次美术展览会规则》。该规则规定此次美术展览会以催促美术工艺品之改良、增进人民之美术知识为宗旨,会场设于天津河北公园内直隶美术馆内,订于1913年3月20日举行,会期以一月为限,视情况再宣布延长。

展览会征集的出品(展品)包括:一、绘画;二、刺绣;三、镶嵌;四、雕刻;五、泥塑;六、编织;七、印刷;八、写真;九、金银器皿;十、建筑模型;十一、金石碑版;十二、凡关于美术工艺等品。凡有大宗出品欲设摊出售者,由展览会给予地段,由出品人自行经营。凡有收藏或自制品物,欲在该会寄售或寄陈者,由展览会经理。

在责任方面,规定凡设摊出售各品应由该商自行保护,展览会不负责任。凡在寄售、寄陈各品应由展览会担任保护,若有非常变动为人力所不及者,展览会亦不任其咎。

在展具方面,规定凡寄售、寄陈各品由展览会备具橱架分别装饰陈列。 凡设摊出售各品, 其应用之橱架及装饰品均由该商自备。

在费用方面,规定凡在设摊售品占地三十方尺者,每月应纳会费一元,以此类推,但其所售品物不另收佣金。凡寄售各品应按售价百分之五输纳会费,以补展览会经费之不足,但寄陈者不在此例。

在奖惩方面,规定凡欲设摊售品者,须先期到展览会挂号并须觅妥实铺店引保,如将来有不守规则等情形均由引保承管。凡出售各品均须按真实价目,如有蒙混撞骗等情,查出原售价值罚充会费。凡各种出品由本会约请专门名家分别审定,俟闭会后始予奖状或徽章。凡得奖各品于闭会后仍准在美术馆陈列以便介绍而延名誉。

此外,还规定凡寄售、寄陈各品宜先将出品送交展览会注册给予收据,待闭会后再持收据将出品及售品取回。凡各出品均须标明价目,令游人一望而知,不烦问答之劳,如非售品可注明非售品字样。凡各种出品须先由展览会审查一次,如有赝伪及不甚优美者,概当谢绝。凡擅长绘画、雕刻、泥塑及各项手工,欲在展览会设席以便随时制作者,可先期来展览会挂号给予相当之地位。[12]

直隶美术馆承办的直隶第一次美术展览会正热火朝天地筹备。但让人诧异的是自1913年1月29日之后,有关直隶美术馆的相关报道戛然而止,突然从《大公报》中消失。原定于1913年3月20日开幕的直隶第一次美术展览会也不见相关报道。再次仔细梳理《大公报》,笔者发现些端倪。直隶美术馆成立之时正赶上直隶劝工陈列所(图3)机构调整。按照直隶劝业道立案批复,直隶美术馆由直隶劝工陈列所每月补助经费银一百两作为重要的经费来源。但是,就在1913年初,“正筹备间,于本年正月五日接准劝工陈列所来函,以现奉劝业道台史训令,以劝工陈列所另行改组,须款浩繁,所有补助各机关各团体经费盖行停止”[7]。直隶美术馆失去公家补助,经费忽然断绝,举步维艰。虽然曾努力通过联合同志募集款项的方式,继续筹办,防止半途而废,但此举似乎并未奏效。办馆主要经费的断绝成为直隶美术馆被迫停办的主要因素。而此时将直隶劝工陈列所改组为直隶商品陈列馆的正是之后天津博物院的创办人严智怡。严智怡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近代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先驱严修的次子,历任直隶商品陈列所所长、直隶实业厅厅长、河北省政府委员及教育厅厅长等职。1913年,在直隶商品陈列所组织直隶全省商品调查时,就与华学涑等人谈到“在天津应该自己建设博物馆,以辅助教育的事情”[13],并主张在直隶商品陈列所基础上筹建博物院。此后,严智怡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天津博物院(图4)的建设。直隶美术馆就此被人们所遗忘,停办消失。

图3 直隶劝工陈列所所在的劝业会场外景

图4 天津博物院筹备处人员合影

四、结语

天津博物馆的建设是在清末新政的背景下拉开帷幕的。从直隶工艺总局于1903年设立天津考工厂、次年1904年创办天津教育品陈列馆,到1912年直隶劝业道支持建设直隶美术馆,再到1918年直隶实业厅依靠直隶商品陈列所筹建天津博物院,这一历程展现了天津早期国人自办博物馆从博览会到专门博物馆再到普通型博物馆的建设转变。直隶美术馆的筹建,即体现了相关当时进步人士为开启民智,促进天津近代文化建设所做的努力。虽然因种种现实因素其开办半年多即突然停办,但天津《大公报》所刊载的报道却为了解其简要历史提供了资料,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猜你喜欢

直隶大公报陈列
《大公报》举行创刊120周年庆祝仪式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清代直隶铸钱史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李光地治理直隶水患始末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直隶、山东交界地带的八卦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