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对航空类院校男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

2022-03-07刘坚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功能性实验组差异

刘坚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镇江 212134)

根据近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肥胖与近视检出率不断增加。身体脂肪含量过高,骨骼肌含量低下,身体成分比例不协调,不但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易引发运动损伤。

身体成分是组成人体各个组织、器官成分的总称,由体脂重和去脂体重共同组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影响,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也是评价人体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学校体育中通常运用传统体能训练的方法,通过增加运动量,提升运动负荷,以最大程度地获得运动能力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改善人体机能的目的。吴华的研究结果表明抗阻力训练对男大学生身体成分有着积极的改善作用,但是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主要是以单关节训练为主,重视大肌肉、大负荷、大重量训练,忽略了机体运动的整体性。

近年来,正在兴起的功能性训练是一种全新理念的身体训练的体系,是基于人体运动链的整体协调运动,这种训练方法强调机体运动链的统一性,重视小肌肉群的练习,强调动作完成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功能性训练应包括平衡练习和本体感觉练习以及需要脚接触地面的、不需要固定器械辅助的练习,例如,在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练习和身体在各个方位的练习;是一种在实际运动中进行的整体训练,而不限局部肌肉的训练,通过训练运动模式达到稳定和高效。李丹阳、胡法信等认为功能性训练就是通过全面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身体运动系统的工作机能,以达到更好发挥竞技水平的训练方法体系。其中核心力量训练是功能性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训练是功能性训练的基础,专项化的素质是功能训练的根本目的,功能性训练沟通了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激发将传统训练获得的身体素质最大程度上转化为专项真正需求的素质。王连、汪宗保的研究发现功能性训练能够提高老年人的有氧耐力、增强肌肉力量、改善柔韧性以及提升敏捷性。刑慧豪的研究表明8周功能性小团课可以降低20-35周岁青年女性的腰围、臀围、WHR、体脂率。王鹏涛的研究证明为期8周的CrossFit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生理机能。臧卡的研究证实TRX悬挂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身体成分。

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已经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运用功能性训练的理论与方法,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根据航空类院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详实的功能性训练内容,以期增强航空类院校学生体质,改善身体成分,培养更高素质的航空职业人才,为航空类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江苏某航空院校随机选取2020级工程学院男大学生20名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0人,对照组10人。实验对象均无心脏、心血管等疾病,无运动性障碍,能够进行实验研究。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万维网等网络平台查阅相关文献,为撰写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实验法。

训练干预周期为12周,干预频率为每周一、周三、周四3次训练课,每次训练时间安排在18:00-19:00,每次60min。实验组采用功能性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力量性训练方法。干预开始前利用InBody体脂测量仪对20名男生的身体成分的各项指标进行前测并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实验。干预12周后再对20名男生身体成分的各项指标进行后测,并对两次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表2 本研究实验设计一览表

(3)数据分析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20名男生12周干预前后身体成分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数据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P≤0.05表示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2、研究结果

2.1、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脂肪含量的变化

从表3可以看出,在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脂肪含量均有一定的下降,但与干预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脂肪含量的比较

2.2、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水分含量的变化

从表4可以看出,在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分含量均有一定的下降,实验组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水分含量的比较

2.3、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从表5可以看出,在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蛋白质含量均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干预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蛋白质含量的比较

2.4、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去脂体重的变化

从表6可以看出,在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实验组的去脂体重有一定的下降,且与干预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去脂体重有一定的下降,但与干预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去脂体重的比较

2.5、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骨骼肌含量的变化

从表7可以看出,在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骨骼肌含量均有一定的上升,但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干预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7 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骨骼肌含量的比较

2.6、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体脂率的变化

从表8可以看出,在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脂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与干预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8 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体脂率的比较

2.7、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腰臀脂肪比率的变化

从表9可以看出,在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腰臀脂肪比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与干预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呈极其显著差异(实验组P<0.01,对照组P<0.01)。

表9 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腰臀脂肪比率的比较

2.8、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基础代谢的变化

从表10可以看出,在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础代谢比例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且与干预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呈极其显著差异(实验组P<0.01,对照组P<0.0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10 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基础代谢的比较

2.9、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BMI的变化

从表11可以看出,在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BMI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与干预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呈极其显著差异(实验组P<0.01,对照组P<0.01)。

表11 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BMI的比较

2.10、实验干预前后男大学生身体成分综合评分的变化

从表12可以看出,在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体成分综合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实验组与干预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呈极其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与干预前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1)实验组经过12周的功能性训练干预后,受试的10名男大学生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骨骼肌含量、体脂率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与干预前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水分含量、去脂体重、腰臀脂肪比率、基础代谢、BMI、综合评分与干预前具有显著差异;

(2)对照组经过12周的传统力量性训练干预后,受试的10名男大学的脂肪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去脂体重、骨骼肌含量、体脂率、综合评分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与干预前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腰臀脂肪比率、基础代谢、BMI与干预前具有显著差异。

4、讨论

(1)经过本研究可以证明,功能性训练与传统的力量训练练习方式均可以改善男大学生的身体成分。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功能性训练在改善人体水分含量、去脂体重与综合评分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在高职体育课程中可以引入功能性训练环节,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够改善学生的身体成分,提高身体机能;

(2)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男大学生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后,虽然在人体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骨骼肌含量与体脂率上比干预前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与训练前的差异不显著。究其原因,我认为可能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①日常的饮食作息习惯。本研究在进行过程中只是在口头上阐述饮食作息的重要性,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所以受试的学生如若不重视饮食作息,平常摄入过多的能量,睡眠时间不充足等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②干预周期。本实验干预周期仅12周,每周3次。较短的干预时间可能不会对学生人体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骨骼肌含量与体脂率产生明显的影响;③运动负荷。通过查阅文献,大中强度的运动负荷对身体成分的各项指标改善具有良好效果。在本实验中,主要是根据随机记录受试学生运动中的即时脉搏与主观判断来监控运动强度,可能与实际的运动负荷存在误差,达不到理想的大中强度,所以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综上所述,功能性训练与传统力量的有机结合、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持之以恒的锻炼态度将会有效改善学生的身体成分、增强自身体质。

猜你喜欢

功能性实验组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相似与差异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