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与实践的“真伪”多边主义之辨

2022-03-07沈逸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

沈逸

【摘要】真假多边主义之争,在2021年成为全球外交场域的关键议题之一。中国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系统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美国尝试用虚假的多边主义作为护持霸权的工具,在全球引发了对多边主义真正内涵与实践路径的广泛争议。真正的多边主义尊重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安排,强调遵循被各方普遍接受与认可的国际法体系,避免出现个别或者少数国家用多边主义为幌子,将“帮规家法”性质的秩序与规则强加于多数国家的局面,着力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为系统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属于中国的特殊贡献。

【关键词】多边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01.006

多边主义成为2021年全球外交场域的关键议题之一

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讲话,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真正的多边主义”在2021年成为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外交场合讲话的高频词,仅2021年9月一个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第六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以及同意大利总理德拉吉通电话等场合,反复强调“真正的多边主义”这一概念。2021年12月1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2021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将“面对真伪多边主义的较量,我们高举真正多边主义的火炬,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国际秩序稳定”总结为2021年中国外交的重要方面。很显然,“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在2021年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关键概念之一,指引中国朝着系统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坚定前行。

中国不仅坚持多边主义,而且反复强调多边主义存在“真伪”之辩,源于2021年国际形势发生的显著变化之一:美国新一届政府高举所谓“多边主义”在全球发起的一波特殊攻势。

自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之后,新一届美国政府高举所谓“多边主义”的旗帜,将“多边主义”作为其外交战略的最大特色,并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多边主义”的热潮。一方面,从客观上来看,站在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这是对上一届美国政府以赤裸裸的单边主义方式,极限化追求美国国家利益,进而制造了具有魔幻现实主义后果的错误战略的重大调整与矫正。另一方面,这也是主导本届美国政府的建制派精英应对其眼中所谓战略挑战者的一种全新战略尝试:通过充分发挥美西方在全球舆论-传播场域的比较优势,垄断“多边主义”的定义权,将美西方的“帮派家规”贴上“多边主义”的标签,将美国认定的战略对手在认知领域贴上“威胁多边主义”的标签,从而在日趋热烈的大国战略博弈中,重新占据所谓道义高地,继而增加战略博弈的筹码,用较低的成本为赢得大国战略博弈注入新的筹码。

因为上述背景,多边主义原本只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個普通概念,核心内涵是两个以上的国家以沟通协商方式开展各项活动。然而,当前多边主义已经成为了引发各方关注的标志性术语,围绕什么是真正的多边主义、如何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多边主义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影响等话题,各方不仅在话语层面展开了堪称激烈的较量,而且在实践层面也展开深层次的博弈,在相当程度上,围绕多边主义展开的较量与博弈,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大国战略博弈在传播话语与认识体系投射的核心焦点之一。

当今多边主义之争的本质是国际秩序的指导原则之争

就多边主义一词在当下大国战略博弈的背景下的实际使用情况而言,其实各方讨论时真正指涉的对象是国际秩序;当今世界的多边主义之争,本质是国际秩序的指导原则之争。

霸权国及其核心盟友尝试通过对“多边主义”一词的凸显和频繁使用,赋予由美西方国家主导建立并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国际体系的某种格局以合理性,并且将其眼中崛起的新兴大国定义为对此种格局的挑战者。直白的说,对历史和实践简单归纳可以发现,霸权国及其核心盟友关心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多边主义原则,而是特定的力量分配格局以及这种格局下的利益分配方式,“多边主义”只是作为一层粉饰性的外包装,被用来包裹霸权国及其核心盟友追求的真实目标。从冷战后历届美国政府发布的总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可以清晰发现,美国追求实现的目标,是维系美国压倒性的霸权优势地位,实现其在国际体系中的行动自由;实现这种目标的方式,根据成本与收益的测算,以及具体的场景,则可以采取单边、同盟以及在无法绕开情况下的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行动等多种不同方式;尽管美西方的研究者构建了不同的解释性框架,但从实践看,1992年之后历届美国政府均会在有需要的时候肆无忌惮地抛弃多边主义原则,采取具有显著霸权中心色彩的单边主义行动。

克林顿政府用北约架构裹挟继而抛开联合国安理会发动科索沃战争,在“保护人权的人道主义干涉”名义下制造人道主义灾难;小布什政府甩开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构建“志愿者联盟”,拼凑乃至制造“洗衣粉”证据这样的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单方面退出美俄反导弹协议;奥巴马政府用“航行自由”的名义实施实质性的“横行自由”行动,在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同时蛮横要求他国按照美国的定义、理解和标准实行美国脑海中的公约;用美国版本的“多利益相关方原则”构建所谓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持续推行无节制、无边界、无底线的全球网络空间监控项目“棱镜”,窃听包括战略盟友德国时任领导人的手机通讯;特朗普政府在“极限施压”原则的主导下动辄“退群”,跨国实施没有任何国际法依据的“单向度长臂管辖”,甚至明目张胆地进行政治绑架;拜登政府在虚伪地标榜所谓“多边主义”的同时,毫无顾忌地复刻冷战时期意识形态阵营对抗的陈腐战略,用“多边主义”包裹持续强化的军事同盟抱团取暖策略,在地区和全球层面不断尝试割裂曾经由美国主导建立但已经无法被美国霸权持续把控和驾驭的多边主义的制度性安排,将美式霸权的虚假与伪善推向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高度。

大量的实践及铁一般的事实,不断提醒世人,真正的多边主义原则与霸权国家的真实追求其实是水火不容的;霸权国家滥用多边主义的名义来追求自身的绝对利益,使得真正的多边主义原则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威胁与挑战。

与霸权及其核心盟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兴大国对“真正的多边主义”的实质性偏好,即维护和完善真正基于多边主义的良性的国际秩序。尽管发端于美西方主导下的知识体系,但真正的多边主义,即承认主权国家在法理上的平等性,并遵循这种平等性构建和展开一种能够容纳多数国家而非被个别或者少数国家绝对垄断的制度性安排,不仅符合新兴大国的国家利益,而且在客观上符合全球历史发展的内生规律。从操作层面看,在21世纪进入快速崛起通道的新兴大国,是历史上较为罕见的自觉追求避免大国政治悲剧的行为体——寻求以理性务实方式,平缓走近国际舞台中央,用建设性而非破坏性、包容性而非颠覆性的方式追求国际秩序的良性变革。这是由当下已经深度展开的全球化进程,新兴大国特殊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文化传承,以及自主选择的国内政治制度所共同塑造的特殊偏好,与16世纪以来西方主导下大国兴替中出现的所谓“挑战者”存在实质性的差异。中国这一新兴大国在认知和实践两个维度,充分理解并认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的客观优势。用中国的外交话语来说,多边主义,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一起推动,大家的规则,大家一起制定、一起遵守,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给整个世界“带节奏”。

只有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虚假的多边主义,才能不断推动国际秩序向着造福全球的良性方向改进,以实现建设性的稳健变革。从当前客观的国际实践来看,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原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中国要做的,就是推动全球治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朝着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方向不断改革完善。

真正的多边主义强调以集体安全路径实现全球安全

对有关多边主义的学术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对多边主义的关注与认可,涉及国际关系的核心命题,即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多边主义的兴起,与“集体安全”这一概念的出现和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学理上看,关于如何在一个主权国家构成的世界上实现可持续的持久和平,有“霸权”、“联盟”以及“集体安全”这三种不同的路径。这三种路径的选择,关系到在主权国家构成的以无政府状态为核心的国际社会中如何维护国家安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霸权”意味着以霸权国自身超强的实力,从实力地位出发,保障自身的压倒性安全的构想;“联盟”则是若干国家拉帮结派,继而通过“抱团”的方式共同应对其所指涉的外部共同威胁。尽管从细节看,“霸权”与“联盟”这两条路径存在极为重要、清晰且显著的差异,但同时具有共同特征,即这两种实现安全的途径,都是以同一个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尤其是其他行为体的安全利益的损失为代价的。

而“集体安全”则构成了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即建立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原则基础上,将整个人类社会看成一个安全的整体,以整体性的方式,保障各行为体的生存,共同应对任何可能成为侵略来源的主权国家。很显然,“集体安全”的原则,至少在理论上提供了真正消除安全困境的可行选择。

从实践上看,通过对国际关系历史的简单回顾可以发现,整个世界对安全的追求,总体上经历了从个体自助,到结盟互助,再到集体安全的发展历程,多边主义的兴起与最终“集体安全”的路径被各方广泛接受,存在着相当紧密的关系。20世纪早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实践中,“集体安全”原则通过国际联盟的形式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实验;受制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性,国际联盟被证明并非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未能发挥阻止战争的作用;到了20世纪中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冲击下,通过吸取国际联盟的教训,经过大幅调整与改革的联合国自成立至今,尽管仍然可能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但联合国的总体架构设计,以及通过联合国宪章展现的集体安全原则,确实在维护安全与稳定方面呈现增量改进的显著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以美国及其军事盟友的国际实践来看,存在这样一种迷惑性的做法:用“集体安全”的辞藻,包装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构成的军事同盟,将这种明明是指向第三方的军事-政治同盟,称作是某种“集体安全”原则的产物,其中具有标志性特征的是美国在西欧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在东亚地区建立的日美军事同盟体系。这两个同盟的文本中,都使用了“集体安全”的措辞,但究其功能而言可以清晰发现,这两者均存在显著的外部指向性,即构建同盟的目标旨在针对同盟成员之外的第三方,在冷战后的世界里,这第三方集中聚焦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从2017年开始被美国明确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国家。很显然,美国奉行的这种多边主义是彻头彻尾的虚假的多边主义,本质上是一种落后于时代需求的军事-政治同盟体系,对大国之间的战略互信与稳定,以及国际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构成了直接的冲击和挑战。

真假多边主义的偏好在冷战后的世界中形成了两种对比鲜明的实践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解体,在此后30多年的时间里,“多边主义”作为一种战略理念,在国际实践中面临的核心检验标志,就是在国际体系中有相对力量优势的主要国家,以何种态度对待和认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社会的秩序性安排。整体看,已经形成了两种具有标志性的实践。

一种实践是用选择性的方式,纯粹从自身或者少数盟友的利益出发,以较为纯粹的工具理性对待国际秩序,并制定了具有显著的双重乃至多重标准的对外战略。这里的工具理性表现为所谓“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并且从不真正遵守以主权平等为核心原则的联合国宪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种选择支配了不同时期美国政府的对外战略。克林顿政府时期,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核心理念,在“民主和平论”的框架下推行所谓人道主义军事干涉;小布什政府时期,在反恐战争的战略指引下,抛开联合國,以所谓“志愿者联盟”的方式,进行更加赤裸裸的军事干涉;奥巴马政府时期,比小布什政府时期在形式上有所收敛,但继续坚持在多重标准的轨道上对“多边主义”进行了大规模的篡改,用“互联网自由”等华丽辞藻,强化军事同盟体系,寻求低成本巩固霸权的有效方式;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单边主义”的主张以空前未有的赤裸裸的模式得到了体现,“一言不合就退群”成为了这一时期美国外交战略的标志性特征;拜登上任伊始虽然打出了“美国回归多边主义”的旗号,但人们很快发现拜登政府倡导的多边主义是一种虚伪和虚假的多边主义,是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人类社会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空前威胁的特殊时期,用“多边主义”作为标签,重新强化美国主导下的军事同盟体系的“伪多边主义”。

从实践看,披着“集体安全”与多边主义外衣的上述伪多边主义实践在冷战后的世界中持续不断地遭遇各种惨败。2021年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国从阿富汗黯然撤离的“喀布尔时刻”:耗时20年,耗资2万亿美元,但美国在阿富汗撤离的最后1个星期,其辛苦扶持的美制政权如遭遇沸水泼洒的雪堆,以震惊全球的速度急速消融,证明了主张伪多边主义的美国并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与繁荣。在此前后,美国自己组建的阿富汗事务特别检察官的2000多页调查文件显示,美国耗资巨大的军事干涉、反恐行动、国家重建行动错漏百出、荒腔走板,不仅闹出了美军守卫罂粟花田的笑话,而且充满了大量放在其他国家会被当成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的典型案例,比如耗资8000万美元打造羊毛编织生产基地来解决当地女性的就业问题,其中600万美元用于从意大利进口9只公羊改良当地的品种,调查结果显示8000万美元耗费殆尽,但所有的项目建设基本停留在PPT演示阶段,不要说羊毛编织的毛毯,连一只羊都没有找到,当然,最诡异的是,居然还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无怪乎维基揭秘的创始人阿桑奇将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定义为“大规模的跨国洗钱行动”。很显然,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实践,正在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美国主导的所谓多边主义,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均趋于破产。

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在遭遇了持续的挫败之后,美西方进一步强化了在传播领域争夺“多边主义”的话语权,坚持认定只要持续将西方的行动贴上“多边主义”的标签,西方就可以持续垄断“多边主义”的话语权,无论是对中国,对俄罗斯,抑或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美国及其核心盟友坚持用这种错误方式去认识和理解“多边主义”,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另一种实践是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多边主义核心架构,遵从《联合国宪章》的指引,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而将真正的多边主义落到实处。中国政府从来都是真正的多边主义的践行者和捍卫者。中国不仅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坚决反击了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对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损害,而且顶住了霸权国家邀请中国加入所谓俱乐部的压力,坚持认为必须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的精神,“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着办”,来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这种实践,从世界层面而言,是由人类社会当今所处的大背景所决定的。

1991年冷战结束之后,市场经济内生的结构性需求推动了高速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实践,造就了一个跨越传统地理边界的深度嵌套和依存的全球体系。虽然,从2017年开始,这一全球体系在发达国家遭遇不同程度的逆反浪潮,但这种所谓的“反全球化”或者说“逆全球化”,其出现的真实原因,不是全球化出了问题,而是全球化进程中成本与收益的分配,在欧美国家内部出现了问题。个别政治人物,以2016年异军突起的政治黑马共和党时任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为代表,在看到了这种问题之后,将其转化为国内政治的筹码,进行大规模的国内政治动员。总体来看,无论是中国的经验与实践,抑或是全球经贸活动的客观数据,都显示全球一体化的物品生产、服务提供以及价值创造,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即使将“让美国再度伟大”(MAGA)作为口号挂在嘴边的特朗普,其全套总统竞选物料,都是从中国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定制进口的,有美国网民因此不无戏谑地指出“MAGA是中国制造”。

在全球治理领域,无论是从1990年代开始持续升温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全球极端气候,抑或是2019年年末开始并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都指出了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面临这些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风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善其身,回到“以邻为壑”“自扫门前雪”的状态更是没有任何胜算可言的错误选择。中国不仅持续阐释“真正的多边主义”的准确内涵,而且用无可辩驳的行动持续不断地推进实践。在气候变化领域,2021年11月,中国不计前嫌,与美国共同发布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承诺加强气候合作,捍卫《巴黎协定》的成果,避免了格拉斯哥会议“沦为空谈”,彰显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担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持续不断作出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于2022年1月6日表示,通过该组织及合作伙伴主导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中国目前已向49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了超过1.8亿剂中国国药和科兴新冠疫苗,占通过该计划交付的疫苗总量的近20%;2022年1月9日,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郭学军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已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5亿剂新冠疫苗和原液,相当于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苗总产量的六分之一,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数量最多的国家,疫苗合作伙伴国遍及全球。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日趋成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显著共识,持续坚持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平台上为全球提供公共物品,推动全球秩序的良性变革,正在为这个世界注入越来越多的建设性因素。对中国来说,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已经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有效实践。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的实践

整体来看,中国坚持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与个别霸权国家及其少数核心盟友坚持的虚假的多边主义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在联合国框架内从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原则出发,解决影响各国的安全事务和发展事务。虚假的多边主义,随时准备通过“集体安全”名义下的军事同盟,进行实质上违反联合国集体安全原则的军事干涉;在联合国平台内,则不断尝试曲解联合国宪章,劫持联合国决策进程,用联合国安理会的名义,为霸权主义军事干涉制造的人道主义灾难进行粉饰。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通过WTO等为标志的多边主义平台,在平等和充分尊重的基础上,用争端解决机制解决面临的双边或者多边经贸问题。虚假的多边主义,不仅随时准备使用国内政策工具撇开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具有单边施压特征的经贸霸凌,而且在一己私欲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悍然瘫痪多边机制的方式,强势夺取霸权的绝对收益。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通过平等磋商的方式,充分考虑各方的合理关切,来解决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治理重要議题。虚假的多边主义,则尝试在多边主义的框架内,组织各种形式的帮派与团伙,塞入无视基本事实的私货,干扰而非促进以应对极端气候变化为标志的全球治理问题的良性解决。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站位出发,以负责任的方式,积极引领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自觉主动为全球最大限度地提供包括新冠疫苗和防护物品在内的公共物品,为早日解决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威胁作出贡献。虚假的多边主义,在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重大威胁的历史性时刻,继续坚持自我中心的算计,不仅囤积疫苗,阻断相关物品、资源和能力在全球的公平分配,而且还基于国内政治的狭隘计算,在全球散播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虚假信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威胁的关键时刻制造分裂而非团结,增加猜疑而非信任。

很显然,对真正的多边主义的坚持与推进,是中国基于自身认识和世界发展需求,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21世纪的今天持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在这个飞跃的过程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切感受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而中国必然要为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说,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到2015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再到2017年1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动因、愿景与实施路径,持续建设与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追求的战略目标,而坚持并完善真正的多边主义,顺理成章地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目标所必需的外交战略。

参考文献

林子涵,2021,《坚持真正多边主义是世界不二选择》,《人民日报海外版》,12月30日,第5版。

《习近平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21年11月5日,第1版。

俞懿春等,2021,《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11月1日,第2版。

王毅,2021,《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 高举真正多边主义火炬》,《学习时报》,7月9日,第1版。

张思浓、王言,2021,《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提升中美欧合作水平——“多边主义内涵及中美欧合作”云研讨会会议综述》,《当代中国与世界》,第2期。

徐秀军,2021,《世界需要真正的多边主义》,《光明日报》,5月13日,第2版。

责 编/张 晓

猜你喜欢

中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国外交的战略构想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发展中的中国和中国外交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