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如何正确理解

2022-03-07谭浩俊

理财·市场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保障性购房者开发商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在谈及房地产问题时,会议指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应当说,在有限的篇幅中,对房地产市场问题的表述笔墨还是比较多的,说法也与此前有细微不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本次会议没有强调“房住不炒”定位。于是,有人担心,房地产市场政策会不会转向,调控是否要放松了,房價又要上涨了。

客观地讲,此次会议对房地产问题的表述,确实比此前有了一些变化,态度比较积极,语调也比较温和。但是,这并不是楼市调控转向的信号,也没有放弃“房住不炒”定位。

从供应端来讲,保障性住房建设仍然是主流,仍然是必须优先保证的方面。也就是说,不管房地产市场政策如何调整,也不管市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保障性住房,尤其是保障性租赁房,都是房地产市场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也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土地供应、资金供应、其他要素供应等方面,还是要优先考虑保障性住房建设,用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应来稳定房产价格,避免广大居民再对房价产生恐惧感,避免居民用过度负债的方式去购买住房。更多情况下,是鼓励居民能够通过租赁住房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供应压力,也减轻房价的上涨压力。

从需求端来看,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仍然是房地产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次会议用了“更好满足”四个字,应当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房住不炒”仍是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可改变的重要定位。什么是合理需求?当然是满足居住需要才是合理需求。如果房子都用来炒作、用于过度投资了,那不叫合理需求,那是投资品、牟利品了。所以,没有再提“房住不炒”,不代表允许住房炒作,而是将内涵深化到合理需求上了。只要满足合理需求,就不可能是“炒作”“投资”。

其次,信贷政策应当站在合理需求的角度,提供合理的资金需求,即既不要像过去那样过度地向居民投放购房贷款,尤其不能通过消费贷、经营贷等投放购房贷款,也不要搞“一刀切”,对所有居民购房贷款都停止发放,或提高贷款利率。真正的合理需求,尤其是首套房、改善性住房,还是需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的。而对炒房、过度投资住房的行为,则应当继续控制。这也是为什么要用“支持商品房市场”这种表达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次,通过“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解决开发商资金矛盾,促进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过去是开发商过于强势,推动房价上涨,处于劣势地位的购房者只能被动接受,导致自身利益受到很大伤害。但是,在政策的作用下,购房者与开发商已经形成均势,且略占上风。由于信贷政策不利于开发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商就很难再坚持下去,出现资金链紧绷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继续让政策处于高压状态,开发商将难以承受了。所以,需要调整政策,缓和开发商与购房者的关系,帮助开发商化解风险,保持稳定。

调控也好,政策调整也罢,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房地产产业良性循环。房价的过度上涨,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产业的良性循环;房价的过度下跌,同样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和矛盾。只有稳定、健康、有序,才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希望。恒大的资金链断裂案件,虽然只是个案,但是从个案中也看到了共性问题,那就是开发企业负债过多、负债率过高、隐含的风险较大。因此,调控政策不能一味地收紧,而需要更多弹性和灵活性。前提是,开发商必须纠正以前的思路,把重心放在化解风险和保交楼上。并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将开发企业的债务降低到安全区间。做不到的,可以通过兼并、破产重整等方式迫使其解决。如果负债明显大于资产的,要追究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

谭浩俊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业界专业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猜你喜欢

保障性购房者开发商
购房踩坑调查报告
住建部:非存量住房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获政策支持
三亚开展保障性住房大整治
商品房“售后返租”模式中购房者权益保护问题初探
论购房者的消费者地位及三倍赔偿规则的适用性
开灯
开发商“跑路”,谁来善后烂尾楼
开灯
那些年,行贿的开发商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