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湖南省十佳农民 田野里的守望者

2022-03-06湖南省农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湖南农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种田种粮稻田

湖南省农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提起种田,大多数人都认为难以借此致富。但有一个人却不这样认为,他说:“种田虽然是‘泥饭碗’,但随着国家的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必将成为‘金饭碗’。”这个人便是全国种粮大户、2021年湖南省十佳农民邓东胜。

邓东胜曾是一名军人,经历退伍、下岗后,南下进入广州一家外企打工,收入颇丰,但物质的富裕并没有带给他更多的欢乐。带着对家乡的眷念,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004年,他放弃高薪工作,带着多年的积蓄回乡创业。

邓东胜先是开办服装专卖店和塑料制品公司,但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生意亏损。正当他苦思如何走出困局之时,中央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邓东胜抓住机遇,投资60万元流转土地47公顷从事稻田制种。然而天公不作美,台风将80%的种禾吹倒,他投资的钱也打了水漂。面对损失,邓东胜经过反复思考,认定只要强农政策不变,种粮仍大有可为。2007年,他重整旗鼓,在祁阳县大忠桥镇罗果村租种了12公顷稻田。想夺得高产,不能只有政策支持,还要有技术支撑,邓东胜深知这一点。为更好地从事稻田生产,他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经验,向农业专家请教先进农业技术,积极订阅《杂交水稻》《湖南农业》等农业科普刊物,了解相关知识。此外,他还积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向其他种粮大户请教生产管理经验。通过系统学习,他掌握了机插秧育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专业技术,由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当年每667平方米水稻获利300元。

提起“赚钱经”,邓东胜认为主要得益于政策扶持、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生产。2012年,他带领周边农户成立祁阳县鑫穗水稻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到2021年,合作社社员已发展至303户,自有种粮面积达145公顷,全程社会化服务及订单种植面积达1133公顷,共生产粮食超10万吨,累计为农户增收约3200万元。他说:“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是大势所趋,这样可以更好地延伸产业链,带动更多人就业、增收。”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邓东胜牵挂的从来不止经济效益。他认为合作社在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之初,祁阳县出现了大米短缺现象。邓东胜意识到疫情发展的严重性,组织全体员工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工作,每天提供40 吨大米,确保各代售点的货源得到及时补充。但供货量的骤增,导致大米库存量急剧下降,粮价随之上涨。身为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的邓东胜深知粮价稳定的重要性,经过深思熟虑,他将高价购进的优质大米按普通大米的价格亏本销售,合作社因此损失几十万元,但他无怨无悔。他说:“在这样的危难关头,群众就好比我们的亲人,决不能为了私利而影响防疫大局。虽不能上防疫前线,但我希望能为稳定防疫后方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一步,邓东胜将带领团队投资新建一座2万吨的绿色低温储存库、300 吨的原粮缓冲仓和200吨的成品大米库,以及一座冷链库和热风库,一条日产120 吨的精胚米生产线,改建一座3000吨的旧贮存库,建成之后,将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就业、增收。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他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和责任,为当地乡村振兴和农业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种田是永远都不会下岗的职业,我将为此努力终生。”

猜你喜欢

种田种粮稻田
农资价格上涨不是小事
农资价格上涨不是小事
田农吟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种粮大户连续7年给农民发巨额年终奖
一起去种田
稻田里的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