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分银行”的高职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2022-03-05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制学分

彭 霞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职业不仅是人与社会相连接的重要纽带,还是个体展现天赋的舞台。正是这个舞台将人从自然人成就为自在社会人;基于对现代职业平台的依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接受度都在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而提升,职业教育也正以类型教育的姿态,来代替原先比普通高等本科教育低一个级别的层次教育的处境。职业技能教育正逐渐深入人心,全社会都已认识到没有技能举步维艰,具有技能特别是与时俱进的技能成为自在社会人的基本配置。重视技能、崇尚技能、学习技能、具备技能、不断提升技能,成为我们国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长久动力所在。[1]

与打造国家职业类型教育相同步,与 “学分银行”运行相配套的高职院校内部的“学分制”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也正在积极探索中。本文从职业类型教育与“学分银行”天然契合度的因素谈起,以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学分制改革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为例,从对职业教育中“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命运共同体,打造技术技能创新社会服务的职业院校有所作为的探讨中,剖析职教类型改革探索过程中本专业所做的些许开创之举。

一、“学分银行”机制与职业类型教育彼此契合

“学分银行”以学习成果为纽带,架构对学习成果认证的桥梁,以降低学习者的时间成本,提升学习效率为主旨。[2]学分银行的建设是为学习型社会中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而实施的,而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各种高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使得职业技能迅速迭代。在职人员除了在校内获取的基础学习能力和基本职业技能外,更需要走进社会后继续进行职业生涯中岗位技能的不断持续更新和提升,终身教育在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显得尤为迫切。而以提供职业类型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不单单是为在校生校内这3年设定培养路径,还需要考虑更多的主体在更长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中,获取最新更具有竞争力职业技能的需求。这就要高职院校制定出更具个性化、灵活性、开放性的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方案,而迈出这第一步的首先是进行校内的学分制改革,以及逐步过渡到与学分银行之间学分间的互认和转换及流通的方案设计。[3]

“学分银行”并非是颁发“学历证书”或者“职业技能证书”的单位,而只是一个学习成果认证、学分证明及转换等的一个学分数据汇总的功能平台。其中作为学历证书授予单位的高职院校,其在人才培养路径上所做的符合学分银行规则和学分标准的“学分制”“选修制”改革,是适应学分银行平台的配套举措,也是高职院校适应个体教育自身发展需求和应对社会高速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一种必然。

二、一元主体“独角戏”转换为“协同育人”三融合

职业教育中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跨界组合形成“协同式”办学结构、学生受益的三融合模式,是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的类型教育之首要特征。职业教育所涉及的除了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学习能力提升导向外,更有职业技能、行业需求、岗位需求。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走出校园内自导自演、自娱自乐这种一元主体的模式,基于结果导向的模式转换思路,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来完成学生最终受益为特征的三融合,构建“校企生命运共同体”职业类型教育,形成三方共赢互利的模式。

图1 协同育人三融合学分制人才培养计划架构的逻辑图

因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路径的主体以及人才培养对象,都要以基于校企学生三方融合模式下践行当下的职教改革。

三、建立纳入学分银行体系下的“1+X”课证融通模式

2019年初始,从国家层面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指导下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启动,迎来了国内高职教育发展的春天,20条中明确了高职院校中组织开展“1+X”证书的导向。在国家学分银行中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课证融通、校企合作培养的认证模式,是提升职教教学成效推进国家职教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目标是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间的融通和衔接,最终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实现全国劳动力质量的持续高效提升以适应新一轮生产力的发展。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基于产业需求的目标价值上具有一致性,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学历证书中所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师队伍提升有机融合,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证融通模式是符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目标的举措。而学分银行中首先认证学分的项目就是满足多方需求的“1+X”学习成果加以备案认证。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学生,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将进入学分银行服务平台,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个人学习账户系统对接,记录学分,并提供网络公开查询等社会化服务,便于用人单位识别、方便学生就业。同时也为社会学习者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分累计后兑换学历证书提供了一种具有国家公信力的学习证明。校内外各类型的高职学生都可以通过“1+X”证书的取得,兑换其在编校内相应课程的学分。

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拥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2019年初国家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让优质企业的职业技能标准、岗位需求和高职院校内的专业教育有了融合的契机。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为宗旨,对学校现有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架构好“1+X”课证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即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匹配专业核心课程,让证书考核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相统一实现共赢:让学生在校内就接受到了行业最新的岗位技能训练,减少学生在职业技能上所投入的时间和资金;同时,也让企业减少了用人成本,招收到减少岗前培训周期,直接能上岗操作的新人,提升企业产出效率;对高职院校来说,有了“1+X”考证通过率的硬指标在各院校的横向对比,无疑会带动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客观的“教考分离”对任课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会有一个更客观的评价。

四、多模式的学分成果认定解决高职“选修制”中的现实难题

很多高职院校都会受制于师资、教室、周课时等条件,而无法完成学分制建设中的选修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为例,在学分制改革中就创造性地以教师在线课程指导授课的方式实现学分制中公共选修及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该举措由教师录课后,将课程视频传于线上平台供学生灵活学习,加上线下教师的面对面辅导和答疑,以及课程进度提醒、教师预警和同学之间的“比、学、赶、超”等提高学习效率的举措,学习效果要远远高过纯粹的线上教学。

另一方面,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开发建成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将这部分资源利用起来既加大了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在现实学分制的选修中有所作为,不能不说是一种合理复用资源的好方法。2020年初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中的“停课不停学”让大众已经接受了在线教育作为一种常规线下教育的必要补充,甚至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主要教育形式。基于大众的认可,在线教育及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育都能为高职院校学分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从而得以提升。

直接把“1+X”证书相应的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资源架构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是提高学生考证积极性的一个良好措施。但面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主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挑战,很多企业的“1+X”证书中基于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新岗位技能的认证往往比较多,基于这样的认证,让高职院校做课证融通在技术上、经济投入和时效上都会有一定的困难。[4]利用好企业的师资和课程资源,院校只作为学生考证的管理者的辅助角色,校企双方同频共振协作完成新岗位技能的证书认定,企业对人才的自主鉴定也会更积极有为;同时还解放了院校师资的教学压力,教师会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基础技能的教学质量提升中,院校也减少了大量实训室的软硬件投入,但又能在完成职业类型教育,为服务区域经济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先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五、学分认证模式在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中的作为

致力于“双高”建设的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大历史机遇,瞄准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这是高职学校迎接科技发展趋势、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高职学院从单纯的育人载体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以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以技能智力支持的姿态服务区域发展的内在要求,切实提高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分认证模式在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中将大有作为。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专业拓展即专业选修模块中设置了“匠心社会服务”课程并有相应的学分认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与之能力相匹配的技能提升和社会服务类课程学习。[5]以该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本专业在校内实践了“浪潮数据创新工坊”,组织学生参与行业优质企业浪潮公司的企业测试,通过企业测试的学生在校内组班参与企业工程师在校内的面授课程,以及在校企双导师的帮助下完成引进到校内的企业项目。学生在校内就亲身参与到了社会服务而且是最新行业技术驱动下的社会项目,学生的考核方式也是直接以是否完成满足企业项目交付需求的任务,第三方所做的评测,该评测方式区别于以往教师或“1+X”考核中企业凭考分的认证,而是第三方企业根据项目需求是否达成的社会评测,对学生技能的评测方式更多元,来自行业优秀企业实践项目的社会认可更会提升学生的就业信心。

图2 物联网专业数据创新工坊的教学模式

六、结语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职业类型教育理念致力于行业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为目标来培养人才,所作的学分制人才培养计划,是一次开拓性的职业教育改革尝试和探索。在具体的运行中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引入的更为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来对培养学生的效果进行鉴定,不断修订升级人才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学分制学分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