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综合配套增产技术推广应用

2022-03-04郑盛友

新农民 2022年2期
关键词:配套技术

郑盛友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各个不同领域都有着长足的发展,粮食增产方面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加,玉米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作物产品,研究价值极高。本文针对玉米综合配套增产技术展开研究,分析当前增产技术存在的实际问题,整理相关资料,总结相关经验,提出增产技术应用期间需要注意到的关键事项,希望能够为同领域从业者提供合理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增产技术;玉米产量;配套技术

兴宾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地带,占地面积约为4364.18km2,下辖3个街道、6个镇级行政区、14个乡级行政区,总人口数量约为108.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比较大,约为89.20万人,区内耕地面积约为19.07万hm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且北回归线在其辖区内横穿辖而过,年平均日照时数1498.5h,年平均气温约为20.9℃,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常年无霜期达到333d,并且光照十分充足,热量极其丰富,常年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种植条件,再加上交通十分便捷,兴宾区中的各种特、优级农产品众多,属农作物的生产宝地。

1 玉米高产配套技术

在施行高产创建模式前,各种玉米改良品种及化肥的使用已经能够保证玉米作物的产量趋于稳定,但是,此间依旧有部分地区的玉米种植方式比较粗犷,再加上施肥结构缺乏严谨性,病虫害防治问题频发,导致这部分地区的玉米做物产量不佳。针对上述存在的各方面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找出改良玉米作物增产的有效方式,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玉米作物作为广西兴宾区的重要农产品组成结构,对其展开更加细致的针对性处理,可以保证该地区的玉米作物产量,同时还需要针对区域内的不同地质结构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深耕、细耕、保证种植土壤结构的疏松性和通气性,保证土壤本身的含水性,并在种植区域的中间范围内,开阔出一些排水沟设施,以此保证土壤本身的排水性和通气性不受影响,保证土壤的肥力,保证玉米作物的总体产量。

2 玉米品种选择与处理

2.1 品种选择

玉米作物是兴宾区农户在选择玉米品种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那些抗逆性强、高产、株型紧凑的玉米品种,如:迪玉2号或者胜玉2号等类型,并且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将种植密度控制在3500~4000株/667m2范围内。

2.2 玉米种子处理

在正式播种种子的前48h,需要提前进行对晒种处理,并对经过筛选处理的优质种子进行再次精选,找出其中存在的残粒和杂质,通过这样的种子处理方式,可以保证种子本身的优质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出苗率,为后续种子种植作业提供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提高玉米总质量与产量的有效办法。

3 玉米播种

3.1 实时播种

对于玉米作物而言,其播种时间不宜过早,如果种子播种过早则会面对土地温度较低的问题,导致后续的玉米种子出苗慢、生长状态不佳。在玉米种子生长期间,容易受到病虫害和风害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当地土温在12℃左右时进行播种,这样才能够在稳定的温度条件下,为玉米种子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2]。经实地勘测后发现,兴宾区春季玉米种子最佳播种时间为每年的3月下旬~4月上旬期间,这一时间段内的土地温度和外部环境温度较为适宜,是玉米种子生长的最佳环境。

3.2 保证合理的密植度

玉米种子的密植程度,需要根据所在的每个区域的土壤、肥力、水源、品种以及种植方式进行确定。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计算出每667m2玉米种子的种植密度。一般情况下,在一些土壤肥力、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玉米品种可以选择平展型种子,需要进行更加稀疏的种植方式,如果种植条件与之相反,则需要进行密植种植。总而言之,需要充分遵循平展型品种需稀植、紧凑型品种密植的规律,沙地密植、瘦地密植,黏土地块稀植的种植方式。并且,此间还需要坚持迟播稀植、早播宜密的种植原则。玉米种子的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窄行拉线条播种,在采取稀植方式期间,每667m2植表示为:(40cm+80cm)*20cm;与之相对应的密植则为:(45cm+90cm)*25cm,这样可以保证玉米植株数量在3500~4000/667m2。在玉米种子种植期间,还需要保证种植深度的一致性,保证种子表面的覆盖土均匀性,使其与玉米种子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4cm左右,在播种期间,还需要保证下属几项条件,即底肥覆盖均匀、种子足够湿润,在这样的播种条件下,玉米种子的播种深度需要控制在5~10cm之间,保证种植效果更佳[3]。

4 保证施肥合理

4.1 施底肥要足量

对于玉米种植的底肥而言,平均需要使用到农家肥约1000kg/667m2,在田间进行均匀的撒施和沟施。对于玉米作物的种肥而言,烤烟复合肥约为10kg、普钙约为50kg、硫酸锌约为2kg,硼肥约为2kg,将上述这些肥料成分进行均匀的混合处理,并将其撒在对应的玉米播种沟内。这些肥料不可以与玉米种子进行直接接触,防止肥料对种子产生烧苗或者烧种的不良作用,影响到种子的正常成长和最终产量。

4.2 保证追肥的合理性

在玉米种子生长到5叶片的时候,需要结合定苗和苗田间进行相应的除草处理。同时需要追加尿素肥料15kg/667m2、复合肥料10kg/667m2。在玉米作物叶片生长到10~12片期间,需要参考中耕培土情况,再次对施加尿素肥料20kg/667m2、复合粉还有15kg/667m2。待玉米作物生长至灌浆期阶段,则需要对其叶面进行施肥处理,一般情况下,一喷雾器对应一桶水,此间需要勾兑磷酸二氢钾肥料100g、尿素肥料50g,喷水量约在3~4桶/667m2,这样能够有效增加玉米作物的籽粒重量,可以达到显著增产的效果。

5 玉米作物正常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

5.1 间苗、定苗

对于玉米作物而言,其间苗过程要早,尤其是在出苗相对比较整齐的田地中,如果玉米间苗作用时间较迟,则玉米植株则会显得过于拥挤,这对玉米作物的初期生长具有不良作用,并且玉米作物的地下根部还会出现盘根交错的情况,会耗费大量养分,对玉米作物的茎叶和根系生长造成直接影响,导致最终产量下降。在此期间,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田间管理,待玉米生长到三叶时,需要进行间苗处理,到五叶时进行定苗处理,生长到七业时进行控苗处理,生长到十叶时,进行苗攻处理。在此期间,當玉米幼苗正常生长至3~4片叶片时,需要及时拔除田地中的弱苗和小苗,将壮苗还有在田地中。当玉米幼苗生长至五片叶片时,需要根据最初制定的株距和总株数,进行相应的定苗处理,一以此保证玉米苗能够生长的更加壮硕。当遇到虫害比较严重的情况时,相应的定苗时间可以做适当推迟,但是最晚不可以超过玉米幼苗六片叶片之后,否则将不会产生明显作用,定苗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到玉米作物的最终产量。

5.2 初期阶段的病虫害防治

在进行玉米种子的播种作业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选用专门的封闭性玉米作物专用除草剂进行种子初芽期、幼苗期的保护与养分供给。如芳去津、丁草胺、扑草净等对玉米作物进行水喷雾处理[4]。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杂草生长,起到有效的护苗作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根除病虫害危险。一般情况下,喷雾工作需要在每天的下午4~5点期间进行,在此时间段的玉米作物吸收效果更好,防治效果也更佳,保护作用更强。

5.3 薅锄培土

早薅锄作用可以有效对玉米植株根部周边土壤进行疏松,保证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空气流通的效果,为玉米根系深扎吸收更多地下养分,固养水分提供助力作用,有助于土壤微生物活力,有机质分解效果更佳,为土壤增加更多有效养分。在山区中,还能够发挥提高地温的作用,在第一时间消灭杂草,当天旱时,进行早薅锄还具有抗旱保墒的优质作用。

5.4 后期管理

玉米作物的后期管理主要是指,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玉米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容易受到不同形式的外界因素影响,无论是风力灾害还是病虫害,均会对玉米作物的正常生长状态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作物减产,因此,需要保障玉米作物后期种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保证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作物生长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确保玉米作物的正常生长状态,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生长条件,保证玉米作物的最终产量[5]。

6 适时收割

玉米作物需要在成熟期阶段的第一时间进行收割,保证收割作业的及时性,因为处于最佳状态中被收割的玉米作物,能够最大限度的使茎秆中残留的所有养分可以继续输送到籽粒中,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作物的后熟作用,带来更为优质的增产效果,从实际情况出发,成功增加玉米作物的整体产量并提高作物质量,达到改善品质的效果。一般情况下,需要在完熟期后收获玉米,此时籽粒的成熟特征为:叶片变黄,籽穗外部苞叶呈白色、质地皱而松软、发散,籽粒基部出现黑层,籽粒乳线消失,手指轻压籽粒变硬,并呈现本品种所固有的粒型和颜色,此使得这种玉米作物状态即可进行收获,是玉米作物的最佳收割时间。

7 加大玉米增产技术推广力度

7.1 提升宣传培训工作力度

玉米增产技术是当代农业持续发展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兴技术,能够有效增加玉米作为的总体产量。在我国很多地区均有相应的试验田,并且增产成果十分显著。所以,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需要对农业媒体进行有效整合,加强玉米增产技术的推广工作力度,让更多的农民群众能够受到先进技术所营造的良好收益。在推广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区域的不同和耕种特点的区别,进行与之相对应的针对性推广,这样才能够保证玉米增产工作可以真正落实到位,同时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传授,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农民群体对增产技术的认知程度。在正式推广期间,推广工作会面对种种困难,人们在几十年传统工作模式的惯性下,难以做出及时的改变,因此需要推广人员保持相当充足的耐心,充分运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借助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网络媒体等现代化通信方式,全面阐述玉米增产技术的关键作用,打破农民群体的传统玉米种植概念,争取更为可观的推广效果。

7.2 打造试验田,深化农民认知度

地方政府的农业部门需要在所在地区打造专门的玉米增产实验田,通过这种现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处理办法,加深农户对现代化玉米增产种植技术的正确认知,让农民群体可以更加真实的感受到这项新型增产技术,了解增产技术带来的好处,并主动接受这项技术。所以,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地方政府农业部门需要组织更多的专业人员对所在地区的全体农民进行系统的整体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群体对新型工作增產技术的正确认知,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推广工作的成本支出。借助上述这种安全可靠且操作简单的推广方式,当地农户可以更加真实的感受到玉米增产技术带来的实际效益,也会有效的提升农民群体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农业部门的机械化管理工作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积极组织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体,打造现代化农场等类型的农业合作组织,统一进行新型玉米增产技术学习,并且还可以在同一地域范围设定专门的玉米种植对比场地,让同一品种的玉米作物处于同一地质条件下进行耕种、施肥等操作,待到收割时,再对不同种植方式的玉米产量进行对比,通过事实向群农民群众说明新型玉米增产技术具有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新型玉米增产技术的学习中,为后续阶段的玉米作物种植领域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7.3 出台优惠政策,带动农民群体的生产积极性

对于现代化玉米增产种植技术而言,能够在同等地质条件、外部环境因素下有效提升玉米作物的总体产量。但是,在实际推广期间,由于大部分农民会受到传统工作习惯的影响,难以及时改变自身的种植理念,传统玉米耕作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内无法直接接受这种新型增产种植技术。所以,地方政府部分需要为之出台对应的种植优惠政策,做到利农、惠农,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对农民群体形成积极的鼓励作用。借助增产种植方式,提高当地农民的实际收入。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农户会得到实际的好处,并对新型农业增产技术产生更加深入到理解,不断提升自身对玉米增产种植技术的认知。在这样的循环影响下,玉米种植者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后续阶段的增产种植技术学习中,并始终保持足够高的积极性,有效消除部分农户心中存在的障碍,进而产生一种良性发展的推广效果。

8 结语

综上所述,粮食产量事关国计民生,因此,所有的种植环节都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展出玉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最佳管理方式,保证玉米作物的良好生长状态,保证玉米作物的最终产量。

参考文献

[1] 林玉军.浅谈玉米增产割苗技术推广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5):194.

[2] 范秀勇,吴国健,于影.玉米机械化栽培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9,39(8):2-3.

[3] 王军,曾强,陈志辉.永顺县玉米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效果分析[J].作物研究,2020,34(2):141-144.

[4] 尤金亮.玉米低产变高产综合配套增产技术推广应用[J].耕作与栽培,1999(2):59-61.

[5] 成焕,罗成斌.玉米综合增产技术[J].种业导刊,2016(11):19-21.

猜你喜欢

配套技术
寒地棚室蔬菜高效安全生产实用配套技术
浅析昌图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费县玉米高产种植模式探析
机插稻旱整水栽的优势及主要配套技术
苎麻良种“川苎11号”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早实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玉米超高产配套技术措施
魔芋软腐病绿色综防配套技术研究初报
山区规模化优质肉猪健康养殖配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