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淮扬文化高地建设路径研究

2022-03-03张文华高凡越

关键词:淮扬淮扬菜运河

张文华, 高凡越

(淮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青睐。地域文化研究作为文化研究的一种范式,具有研究空间范围的确定性、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和独特性、研究指导思想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和结论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其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在引领地方思想文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因而受到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地域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淮扬文化作为一种极具区域特色的文化形态,凝聚着以淮安、扬州为中心的淮扬区域人群的历史智慧和鲜活创造力,在江苏区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文化既是一种软实力,也可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大力开展淮扬文化研究,不断拓宽加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充分挖掘淮扬文化资源,提升淮扬文化竞争力,打造淮扬文化高地,对于丰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内涵、助推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和淮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大运河、淮扬地域及淮扬文化简论(1)笔者在《淮扬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中,对淮扬地域的历史由来及其演变、淮扬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可参阅。

淮扬地域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最早可追溯至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禹贡》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其中,“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这里的“徐州”“扬州”以淮河为界,相互毗邻。从地理范围看,《禹贡》中的扬州既不同于后来作为行政区域的扬州,也不同于作为城市系统的扬州,但它却是后世“淮扬地域”的源头。《禹贡》中虽未直接提出“淮扬”的概念,但“淮、海惟扬州”的表述已经蕴含着对“淮扬”的确认和规定。周振鹤先生研究指出,《禹贡》九州是一种自然地理区域,同时又是经济地理区划和政治地理格局[1]。事实上,它还是当时的一种文化地理区域。

汉武帝时期设立十三个州刺史部,将《禹贡》中原属于扬州的今江苏长江、淮河之间和安徽东部一隅划入徐州刺史部,这一变化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淮扬地域的趋同性日显增强。唐代在全国先设立十道,后增为十五道,其中将淮河、长江下游之间独立划归淮南道,淮扬地域的核心地理范围基本确立。江淮地区宋代时归淮南路管辖,元代时归河南江北行省管辖,明代属南直隶。明清时期淮扬成为重要的军事、行政区域组织系统。

综上可见,淮扬地域既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最终较为稳定地指代淮河与长江下游之间的广大地区,即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二省江、淮之间的地域。本文所说的淮扬,主要是指其中属于江苏的部分,当然还包括淮河下游以北的一部分地区,其范围大体等同于明清时期的淮安府和扬州府。

文化是人类活动创造的产物。淮扬文化是淮扬地域的人群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历史上形成的一个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独立的文化地理单元,淮扬地域的内部具有较强的同质性,正如胡阿祥先生研究所指出的:“淮安与扬州由运河勾连,围绕运河而产生的诸多文化现象趋同。”[2]应该说,大运河在淮扬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它将淮扬区域一南一北的两座核心城市连接起来,促成内部文化要素的整合与混融;另一方面,大运河犹如一条彩练,将中国南北不同的地域文化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独特而亮丽的运河文化带”,“这条文化带在融合区域文化的过程中,使自身具有了不同文化圈的特色”[3]。自北而南的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越文化成为这条文化带上的闪闪明珠。

与中国其他地域文化相比,淮扬文化的区域特色和魅力主要体现在:其一,淮扬文化具有兼容南北的过渡性,呈现出有容乃大的宏伟气象;其二,水网密布,水是淮扬文化的基础性元素之一,淮扬文化因此而表现出轻灵雅秀、果敢创新的个性;其三,运河文化、漕运文化是淮扬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四,两淮盐业与盐商是淮扬文化体的关节点,尤其是盐商(主要指徽商)对淮扬文化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其五,淮扬文化是一种具有世界视野的开放性文化[4]。

二、大运河淮扬文化高地建设的战略目标

文化既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区域文化竞争力是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紧紧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大力提升淮扬文化竞争力,构筑淮扬文化高地,这对于巩固淮扬区域核心城市淮安、扬州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扩大淮扬区域社会经济影响力、实现苏北振兴、建设新江苏发展目标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淮扬文化高地建设需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品牌为统帅,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和文旅融合产业,实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具体而言,要着力打造“三大品牌”,实施“六大工程”,建成“十大中心”。

(一)打造“三大品牌”

“三大品牌”是“运河之都”“中国盐都”和“淮扬菜之乡”。文化品牌是一种历史文化内涵特色的指示器,是特定区域文化的重要标识,是区域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提升区域的文化竞争力与影响力有重要作用。淮扬区域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发源地,淮安、扬州是中国最早的两座运河城市,运河元素是淮扬文化的重要基因。在历史的进程中,淮安、扬州被誉为运河明珠。尤其是淮安,处于京杭大运河中点,元明清时期黄、淮、运交汇于清口一带,淮安因此成为整个京杭大运河的咽喉和交通的枢纽,封建政府在此设立漕运总督、河道总督,淮安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交通地位格外凸显,成为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应该说,“运河之都”不仅是淮安城市文化品牌的代表,也体现着淮扬区域历史文化的特色,是淮扬文化的重要品牌。

淮盐是淮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淮扬区域的发展始终与淮盐密不可分。历史上,淮盐产量大、品质高,一直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两淮盐业直接关系到财赋收入与社会民生,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淮盐的生产加工,盐商的流动贸迁,刺激着淮安、扬州城市的繁荣发展,并进而推动淮扬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社会风尚的历史变迁。从某种意义上讲,淮盐与盐商是淮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淮扬文化形成发展的整合器。淮盐在历史上对淮扬区域乃至全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盐都”形象的构建对于深入理解淮扬文化内涵、提升淮扬文化品位、打造淮扬区域盐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民以食为天。中国有川菜、粤菜、鲁菜、湘菜、淮扬菜等几大菜系,而流行于淮安、扬州一带的淮扬菜口味清淡,南北兼宜。以淮扬菜为突破口,大力挖掘淮扬菜文化内涵,开发淮扬菜系列旅游产品,打造淮扬菜美食文化品牌,不仅可带动淮扬饮食业的发展,也可扩大淮扬菜的社会影响,提升淮扬区域的知名度和淮安、扬州的美誉度。

(二)实施“六大工程”

“六大工程”是里运河廊道文化旅游工程、古淮河风光带工程、文化创意产业工程、博物馆群建设工程、文化精品创造工程、《西游记》文化产业工程。

1.里运河廊道文化旅游工程

淮扬区域是大运河的发源地,两千多年前的邗沟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南宋以来黄河长期夺淮,使得原本河湖水系众多的里运河(也称淮扬运河)段的交通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多变,大量的运河工程在这里轮番上演,留下了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综观大运河各河段,里运河段的文化遗产数量大,等级高,保存好,涉及县区多,为发展大运河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基础。里运河廊道文化旅游工程应以里运河为主体,同时要发掘和利用洪泽运河、龟山运河的文化价值,突出与长江、淮河的紧密联系,在宏大的视野下作出科学的总体规划。这一工程将淮安、扬州的县区有机串联起来,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文化廊道,有利于实现淮扬县域文化的整合提升。

2.古淮河风光带工程

秦岭—淮河一线素来被看作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所以淮河在大江大河中的地位也比较突出。淮河下游曾长期被黄河所夺,黄、淮、运又在淮扬地区交汇,三条河河情水势水性不同,导致这里的水文特征复杂多变,目前古淮河为一条地上河,而洪泽湖的形成从根源上讲也与黄、淮、运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关。古淮河风光带工程一方面展示古淮河两岸的美丽自然风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要特别展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的标志意义,以及丰富多彩的水利文化。这一工程的最高目标是要将古淮河打造成融中国南北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点、河流文明与水工科技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及度假旅游的胜地。

3.文化创意产业工程

淮扬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宜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现实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创意创新为核心,以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为着力点,加强文化资源挖掘深度和整合力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形成健全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体系;二是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盟,从总体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领导;三是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建立和扶持一批创意产业基地和创意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5];四是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兴动漫产业、网络游戏产业等[6]。

4.博物馆群建设工程

在新时期,通过整合利用资源建设博物馆群,发挥群集效应,不仅是博物馆发展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成为一种博物馆文化产业,形成博物馆经济。淮扬区域目前的博物馆数量较为可观,但缺乏统一规划和主题引领,不能充分彰显淮扬区域的文化特色,在总体布局、形象设计、功能风格、馆内布展设计,以及周边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宣传不到位,管理较散漫,游客数量少,利用效率低[7]。淮扬区域博物馆群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场馆的改造、提升力度,丰富文化内涵,彰显个性特色,扩大群集效应;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挖掘淮扬水利文化、淮盐文化、酒文化资源,建设水工科技博物馆、洪泽湖博物馆、淮盐文化博物馆、漕船博物馆、园林博物馆、今世缘酒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

5.文化精品创造工程

文化繁荣,人才为本,通过引进和培养,大力推进文化人才建设,培养德艺双馨的文化队伍。坚持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创造生产符合不同人群社会需求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在淮扬文学、书画、摄影、戏剧、音乐、舞蹈等方面形成一批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品位较高的精神文化产品。在学术研究方面,要加大运河与漕运文化、淮盐文化、淮扬美食文化及淮扬学术文化研究力度,建立数据库和资料信息平台,产出一批文献整理作品和学术研究精品,着力打造淮扬文化研究的学术品牌。

6.《西游记》文化产业工程

不断开阔视野和思路,深入挖掘《西游记》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大力发展西游文化创意产业。加大西游记文化体验园的建设力度,在原有基础之上,继续强化场馆建设,做好展示和体验工作,提升《西游记》文化会展层次和水平,形成《西游记》博物馆经济效应。同时要着力打造美猴王品牌,开发西游美食系列产品;开发美猴王玩具、音像制品、动漫、智力游戏及微电影等;力争打造《西游记》城,建设西游影视创作基地。

(三)建成“十大中心”

“十大中心”是以淮扬区域的核心城市淮安、扬州为中心,将其建设成为苏北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中心、文化旅游中心、淮扬菜美食中心、淮盐文化中心、水利文化中心、文化产品集散销售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现代传媒与传播中心、文学艺术中心、运河漕运与淮扬文化研究中心。

三、大运河淮扬文化高地建设的对策举措

(一)淮扬文化高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淮扬文化高地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应该遵循研究先行、夯实基础,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文旅融合、产业提升的基本思路稳步推进。淮扬文化高地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系统全面深入地开展淮扬文化研究,而其关键和重点工作是提升淮扬文化的竞争力。提高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是文化产业化。文化产业化一方面是大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群,发挥集群效应,从整体上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是进行文化宣传、文化策划、文化营销等,借助多种手段和媒介提高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

发展文化产业是综合性、系统性的文化工程,需要从淮扬全域层面和总体上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又要结合各县区的具体实际情况,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成立独立的淮扬文化产业发展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设计、领导协调。专管机构提出淮扬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蓝图,制定周详的、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方案,具体任务由相关县区分别承担执行。各县区须分工合作,协调一致。淮扬区域文化产业的规划发展,须坚持总体特色打造与各县区特点彰显有机统一。由于淮扬各县区有不同的文化积淀,因此可以在总体打造的基础上,针对各县区的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区文化产业。如此一来,淮扬文化产业在总体上可塑造自身品牌特色,一县区一个特点,从而实现跨县区文化产业整合,最终形成文化产业带。各县区的文化产业可从不同的侧面突出淮扬文化魅力和文化产业特征,进而彰显淮扬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特点,提升淮扬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淮扬文化产业发展要有中心、重点,同时一县区又要在维护淮扬文化产业中心、重点的基础上有不同特点。根据淮扬文化资源特点及现状,我们认为,淮扬文化产业的中心和重点在于打造里运河文化旅游带、古淮河风光带、淮扬美食和淮盐文化品牌。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项目群建设,发挥集群效应。

总之,淮扬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自上而下全面设计,总体规划,全盘考虑,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管机构引领、各县区具体执行的运作格局;在发展策略上,要将总体特色打造与县区个性特点有机结合;在具体建设内容上,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运河、淮河、漕运、淮扬菜、淮盐等特色文化资源,突出中心与重点;在发展模式上,要重点打造集群文化项目。

(二)淮扬文化高地建设的对策举措

1.加大淮扬文化研究力度,夯实理论基础

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淮扬文化研究是淮扬文化高地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淮扬文化研究的内容丰富,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包括整体的,也包括个案的;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证的;既有学理的,也有应用的。但无论内容有多繁富,淮扬文化研究必须有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这条主线就是淮扬文化性格与淮扬文化精神。任何一种地域文化研究,都要疏通地方文脉,接续历史,凸显地方文化个性,因此,淮扬文化研究不仅要关注当下淮扬文化形态,更要关注淮扬文化传统,以淮扬文化性格与淮扬文化精神研究为主线,从多重视角、多个层面展开研究。淮扬文化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科领域广,时间跨度长,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手段多样,必须广搭平台,借助多方面的力量开展联合攻关。

第一,创建淮扬文化研究资料信息平台。文献是淮扬文化研究的原料,是构建淮扬文化研究大厦的基石。全面搜集整理淮扬地方文献资料,将其数据化、系统化,建立资料信息库;编辑出版《淮扬文化文献书目》《淮扬文化研究论著索引》《淮扬文化文献研究论稿》《淮扬文化通论》等图书;点校出版系列淮扬文化核心文献,编撰出版淮扬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建立“淮扬文化研究”网站,创办《淮扬文化研究》学术刊物。淮扬文化研究资料信息平台的建设不仅是最基础的工作,而且是最迫切的任务。

第二,成立专门研究机构——淮扬文化研究院。整合淮扬全域精干力量,组建淮扬文化研究院,开展专门研究;组建学术团体,定期召开学术交流研讨;统筹谋划,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研究规划,使淮扬文化研究工作保持常态化。同时要与各市县方志部门、政协文史委、文旅局、博物馆等单位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合力,构建全员全程全面参与的新格局。

2.打造里运河文化旅游带,发展运河文化创意产业

里运河基本上沿用历史上的旧道,有形的运河物质遗存丰富,名城、古镇及其遗址众多,河、漕、榷等官衙遗迹齐全,同时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这些遗产是淮扬文化底蕴之所在,是创造出省内领先、全国知名文化品牌的资源优势所在,因而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是淮扬文化高地建设的宝贵财富。以运河文化遗产为突破口,深度挖掘,整合利用,打造里运河文化旅游带,发展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就成为提升淮扬文化竞争力、推进淮扬文化高地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一,建立博物馆、大遗址保护公园,对里运河代表性水工遗产进行保护和展示,彰显运河交通枢纽的核心地位。京杭大运河作为古代贯通南北的“黄金水道”,航运交通是其核心价值所在。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新时期大运河又被赋予新的功能。里运河沿线最具代表性的水工遗址有邗城遗址、古末口遗址、清江大闸、清口水利枢纽遗址和洪泽湖大堤(高家堰),这些遗址遗存大体可以展示运河航道、闸、坝、大堤等工程的杰出成就,“反映治淮保运、运河变迁、城市兴衰的历史”[8]。首先,建设洪泽湖大堤和清口水利枢纽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水工遗产大遗址保护公园。洪泽湖大堤是蓄清刷黄保运的产物,被誉为“水上长城”。目前洪泽湖大堤已封闭保护,游客可以有限制性地进行观览,大遗址公园规模成型,但堤区的整体环境、设施配置、观览模式、重点展示段、特色展示点、导服宣讲水平等均需改进和提升。清口枢纽作为黄、淮、运交汇之区,历史上水利工程复杂多变,被称为天然的“中国水工历史博物馆”,选择在这里建设水利工程遗址公园,具有特别的意义。其次,在邗城、末口遗址建立主题广场,展示运口文化特色。邗城、末口是里运河一南一北的两个运口,邗城是引江水口所在,末口是入淮水口所在。通过在这里建设运口文化展示馆,一方面展示里运河与长江、淮河等天然河流的关系,凸显其交通地位;另一方面运用传统手段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制作雕塑、绘画、漕船模型、运口行船示意图、动画动漫等,展现运口设计原理、行船技术和管理水平。正在建设的中国水工科技馆选址于板闸,距离古末口遗址不远,是淮安市打造的大运河“百里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建设清江大闸特色展示点。清江大闸是京杭大运河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船闸,是今天了解运河船闸最珍贵的历史实物,极具代表性和展示价值。通过改善中洲岛周边环境,营造水工文化氛围,将清江大闸建设成为展示运河船闸文化的标杆。

第二,整合里运河区域优质资源,打造领先全国的运河文化创意旅游。运河文化旅游是淮扬区域文化旅游最重要的招牌,申遗成功给淮扬区域带来旅游人气,“要积极打造运河生态游、运河风光游、运河文化名人故里游、淮扬美食游等运河文化旅游品牌”[9],不断丰富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的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因素和时代特色,提升整体水平,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线路,从而增大淮扬区域的入境人数和吸引力。旅游借助文化得以提升品位,文化借助旅游得以接受和传播,文旅融合成为新时代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的基本发展趋势。淮扬文化高地建设,应该以运河文化作为主基调和个性特色,打造运河文化旅游的品牌项目,实现淮扬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的有机融合与提升。以里运河一线为中轴,将淮扬区域优质旅游资源串联起来,构建里运河文化长廊旅游带。里运河文化旅游线路距离较长,涉及淮安、扬州、泰州等市及诸多县区,其核心是里运河一线。这一线北起黄、淮、运交汇的古清口(在今马头镇),南至扬州蜀冈,凝聚了众多年代久远的历史遗存(如名城古镇、故居祠墓、古寺名刹、闸坝河道等)和江淮大地厚重的文化沉淀。通过对运河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建设古运河—漕运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其定位既突出运河本身的历史地位和遗产价值,也能彰显淮扬文化的运河特色,从而使运河文化旅游成为淮扬区域最具竞争优势的旅游主打产品。

第三,开发能够创造经济产值的运河文化旅游商品和运河特色文创产品,提升旅游品位。发展运河文化旅游,打造特色文旅商品和文创产品是关键。以运河文化统领淮扬区域旅游商品开发,开发特色化、系列化、多档次的运河文化旅游商品,包括文化用品、旅游用品、服饰、食品等,打造运河旅游商品购物街,进行集中批量营销和管理,提升效益和影响力。建立运河文化系列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塑造运河文化旅游名特优精品。创建创意产业园区,创作设计、开发生产各类文创产品。

3.开发古淮河风光带,建设水利文化展示项目

淮扬区域发展与水密不可分,淮扬区域有丰富的水文化资源。历史上,作为“四渎”之一的淮河与黄河、运河在淮安境内交织,这不仅造成淮、黄、运水文状况的复杂多变,更赋予淮扬区域丰富多样的水文化内涵。淮扬文化高地建设,必须在“水”上做大文章。

第一,加强对市域内古淮河两岸环境的治理整顿,从总体上提升古淮河风光带的品位。古淮河风光带的打造开发,须坚持绿色、环保、和谐的发展理念,加强水质保护,强化河道治理,对两岸生态进行综合整治,景观提升,使古淮河成为生态之河、绿色之河,同时要大力增建文化设施,构建生态文化廊道。

第二,以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为基础,建设水文化博物馆。淮河地处中国东部腹地,与秦岭一道一直被视为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这是淮河自然、人文价值的重大体现。以国家认定的地理标识——淮安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为基础,建立淮河文化展示馆,通过珍贵文物和丰富的历史文献、灯光图表、过水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观众互动等展示形式和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现淮河的自然史、文明史和水利史,这对于认识淮河水文特性、理解璀璨的淮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以清口水利枢纽风景区为基础,建设水利工程展示馆。清口一带是黄、淮、运交汇之区,河情水势格外复杂多变,明清时期治河、导淮、济运三策,群萃于清口一隅之地,这里施工之勤,糜币之巨,人民田庐之岁岁受灾,未有甚于此者。区区之地,皇帝百僚关切,水利专家费神,大量的水利工程在此反复上演建设。水利工程展示馆运用传统手段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制作水利工程模型、示意图、动画动漫等,展现历代水工建设成就、水利科技、水利思想、水利专家、治水故事传说以及相关的皇帝大臣等历史人物,同时也可模拟再现治水场景。

4.发掘和整合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淮扬区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丰富多样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首先,充分挖掘代表性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品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整合资源,拓展红色旅游产品链,实施“红古结合”“红绿结合”“红俗结合”[10]战略,实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与红色资源的融合,丰富旅游内容,增强吸引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再次,增强红色旅游的参与性与体验深度,重点开发特色鲜明的红色主题文化公园,创新红色研学旅游模式。第四,创意开发红色旅游纪念品。譬如,开发相关题材的图书、画册、书签、像章、挂件、衣物等。

5.打造淮扬菜文化产业链,向世界推介淮扬美食

淮扬菜是淮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扬菜口味清淡,南北兼适,老少兼宜,这是开发淮扬美食饮食产业的绝好条件。

首先,深入研究淮扬菜系,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系统研究淮扬美食的发展脉络,揭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深入研究和开发淮扬菜的品种和烧制方式,编制淮扬美食菜谱,弘扬淮扬美食菜系。发掘淮扬菜蕴含的文化内容,特别是淮扬菜背后联系着的一些值得回味的历史典故和美丽的传说。关于淮扬美食形成的历史、菜谱及相关的美食文化故事,都应该系统整理出版,宣传推广,最终占领淮扬菜系的高地,将淮扬菜向世界各地推广。

其次,打造淮扬美食文化街区。淮安、扬州是美食之乡,淮扬美食可使外地游客大饱口福,切身体会舌尖上的淮扬。淮扬区域需大力打造美食文化街区,生产正宗地道的淮扬菜美食,强调一店一特,以特取胜,真正做到集名店、名菜、名厨和名人于一体,争创“最具特色、最聚人气、最具魅力”的淮扬名菜美食街区。

第三,建设经典淮扬菜馆,发展淮扬菜文化产业链。淮扬菜的做强做大,还有赖于大力开拓和发展淮扬菜产业链。淮扬菜作为完备而成熟的菜系,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建议政府牵头成立淮扬菜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淮扬菜发展规划,加大对淮扬菜的开发和资金投入,培育和扶持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带头从事淮扬菜研发工作,鼓励个人开设淮扬菜馆,“以大型加工企业、高星级饭店、老字号、名店为依托,形成集淮扬菜调料和菜肴的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联合体”[11]。

第四,开发淮扬菜旅游产品,打造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名宴名菜。淮扬菜旅游产品开发须坚持多样化开发和生态化开发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增强创新意识,准确定位,适应顾客的多种需求,多档次全方位开发,唯有如此,才能拥有更多更大更广泛的市场占有率。

第五,建立淮扬菜培训基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对淮扬菜的宣传力度。淮扬菜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专门的人才。建议江苏省组织建立“中国淮扬菜培训中心”,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淮扬菜制作厨艺大赛、淮扬菜制作示范、淮扬菜制作经验交流等,提高淮扬菜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技能和职业操守。同时,充分利用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淮扬菜专门人才的培养。开拓宣传渠道,利用传统与现代多种媒体,加强宣传,扩大淮扬菜的知名度。

6.挖掘淮盐文化价值,发展淮盐文旅产业

盐是淮扬区域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淮安、扬州的发展与淮盐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不解之缘。历史上,扬州、淮安两地盐商麇集,曾为淮北食盐集散转运中心,盛极一时。今天,淮安将盐化工业建设成为地方支柱性产业,淮安正以“中国新盐都”的形象展现于世。淮扬文化高地建设绕不开淮盐,淮盐文化是淮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加大投入力度,开展专项研究,深度挖掘淮盐文化遗产。淮扬区域拥有种类众多、形态多样、内涵丰富的淮盐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两淮盐场遗址,盐运水道及其水利设施,盐务管理衙署、税关、盐栈等古建筑及遗址,因淮盐而兴盛的古城、古镇、古街,淮盐制作技艺以及与淮盐相关的地名文化、民俗风情、地方节会、信仰崇拜、文化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2]。这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淮盐发展的辉煌历史、文脉传承及文化特质,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文化富矿。

其次,建立淮盐博物馆,展示淮盐历史文化。淮盐博物馆建设需充分利用声光电、动画动漫、数字技术等科技手段,重点介绍和展示淮盐的发展历史,淮盐管理制度,淮盐制作技艺,淮盐生产工具,制盐场景再现,灶户盐民生活场景再现,淮盐市场场景再现,淮盐盐船展示,淮盐运道示意,盐商的宅第、园林、会馆、祠堂等建筑,以及淮盐在今天的发展状况等。

再次,进一步提升盐河风光带景观建设,打造淮盐文化旅游产品。丰富的淮盐文化遗产为发展淮盐文化旅游提供了根本前提和保障。盐河是淮北盐运的黄金干线,极具开发潜力,完全可以将其打造成为一条盐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创立“淮盐文化旅游”的优质品牌。淮盐文化旅游还可将淮盐文化古迹游与现代淮盐工业园区游结合起来,形成古今对照,让游客体悟历史、感受现实。

最后,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淮盐文化产业。盐的医药价值广泛,结合盐的治疗功能,可以发展盐疗产业文化[13]。盐疗产业将保健养生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是未来淮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结合“山阳医派”优质中医文化资源,可以发展盐业医学[13],这不仅能使广大群众受惠,而且可在医学层面上拓展淮扬盐文化的传播渠道,有助于提升淮盐文化的知名度。

7.加强以洪泽湖为龙头的湿地建设,实现生态旅游

湿地生态旅游是新兴的旅游热点,受到各级政府的青睐。淮扬地区河湖众多,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淮扬文化高地建设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推进洪泽湖、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等湿地建设,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

第一,县区联动,协调统一,打造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精品。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良好,生物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同时湖区有史前遗址、古城遗址、名山胜景、陵园古墓、水利建筑等资源五十余处[14],与大湖风光交相辉映,极具开发潜力。洪泽湖东岸湿地面积广大,分别隶属于盱眙、洪泽、淮阴三个县区,但在湿地生态旅游规划开发时,必须打破行政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县区联动合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形成协同共建的双赢格局。

第二,推进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生态旅游开发,打造高品质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位于京杭运河西侧,自北而南毗连,交通方便,环境幽美,景色迷人,是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的理想之地。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生态旅游开发,需从整体上规划设计,构建“三点一线一面”的总体布局,重点应该在体验和休闲度假两个方面做文章,着重开发赏荷、观鸟、垂钓等生态旅游项目;开展水上运动、水疗健身、沿湖远足、骑车等项目;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与体验项目;开发会务和特色美食项目等。

8.以《西游记》为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园建设

利用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世界性影响力和亲和力,打造以“西游记”为品牌的文化产业,从而带动文化产业园建设,是淮扬区域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此,首先要加强场馆建设,做好展示和体验工作,提升《西游记》文化会展层次和水平,形成《西游记》博物馆经济效应。其次,打造美猴王品牌,开发西游美食系列产品。再次,开发美猴王文创产品,如玩具、音像制品、动漫、智力游戏及微电影等。最后,打造《西游记》城,建设西游影视创作基地。借鉴三国城、水浒城等成功经验,打造全国最大的西游城,将其建成集影视创作、文化交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高品位艺术园地。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掘淮扬智库的聪明才智,创造一流的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实现文化产品的大丰富;充分保护和展示民间文化艺术精品,传承淮扬文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结语

淮扬文化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崭新课题,充分挖掘淮扬文化资源,可为淮扬城市规划、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提供丰富鲜活的历史文化支撑和素材,可将城市文化的软实力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可提升淮扬文化竞争力、促进江苏文化强省建设,丰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内涵。淮扬文化高地打造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系统深入研究、整体统筹推进、持续建设创新,方能久久为功。本文指出淮扬文化高地建设打造“三大品牌”、实施“六大工程”、建成“十大中心”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八大举措”,期望对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淮扬文化高地建设有所助益和推动。

猜你喜欢

淮扬淮扬菜运河
淮扬狮子头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精工细作 淮扬雅味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淮扬菜走进“国宴”73年
《中国运河志》简介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恋他成瘾
如泰运河谣
基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淮扬菜走向世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