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物论”对大学生树立生态伦理观的启示

2022-03-03刘婧雯郭晓蓓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态伦理庄子大学生

刘婧雯 郭晓蓓

摘要:庄子是我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庄子的“齐物论”阐述了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万物虽然看起来是有差别的,但其实都是齐平的,没有所谓的是非与不同,庄子的“齐物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启示,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庄子; 齐物论; 生态伦理; 大学生

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对生态造成破坏,如何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自身发展是亟需重视的问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提出了齐物的思想,其对人与自然关系做出解释,倡导人类应当用整体的眼光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发展,互相互利,和谐共处,对现代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也具有重要启示。

一、庄子“齐物论”的理论内涵与来源

战国时期,战争频发,民不聊生,到处可见战争过后所遗留的残破景象,人民的生活则是“父子不相亲 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人伦道德在此时已荡然无存,庄子希望人们可以拥有一个自由而和平的生存环境,由此引发了他对人与自然的思考,提出了“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齐物”指: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在庄子看来,世间的万物是相对相生的,比如生与死、福与祸、得与失、美与丑、是与非等,都是从“道”而生,庄子认为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相同的,由此,希望人们用齐一的眼光看待事物,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做到身心统一。

庄子将万物的本原付诸于“天”或“道”,进而得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的生态思想,他强调万物都是一体的,要化自然于无为之中,顺应天命,不要刻意去追求自身的欲求,而破坏自然之道,在庄子看来“道”作为万物的本原,与万物有共通性,便如“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中所蕴含的道理,从庄子的“道”来看,万事万物都是齐平的存在,它的存在和价值都是独有的,是不可或缺的。

二、从伦理学角度看大学生在生态伦理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生态伦理观即人类对待自身与周围事物的态度与看法,是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是培养大学生保护环境,正确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虽然大学生对于资源环保的益处存在一定的认识,但大学生缺乏一定生态伦理观的引导,未做到从实践出发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从这一角度分析,大学生在此存在问题表现如下:

从道德层面来看,大学生缺乏生态公民观以及资源环保意识,生态公民观指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自觉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二者关系的生态观念,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失用“公民”的身份來看待生态环境问题,习惯性的将个体的发展与自然生态发展的联系相分割,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发展的关联性,大量的浪费水、粮食等资源;其次,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资源环保意识,由于大学生受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资源环保理念,没有合理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使用环保制品的意识,习惯性的使用大量的塑料产品,致使空气、土壤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从利益层面来看,大学生由于过多受家庭、学校的呵护,致使大学生习惯性的以自我为中心,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难以自觉地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环境,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不断从大自然中获取物资,忽视了环境承载力,致使生态复苏速度缓慢,日常生活中,有的大学生为了追求自身的“美”,随意采摘花朵、践踏草坪,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在大学生中成为普遍现象;其次,大学生在与人相处过程中缺乏纠正他人不良行为的态度,不断放纵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造成环境严重破坏,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经常为了维护自身与他人的友好关系,树立自身“好同伴”的形象,不断迎合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漠视他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致使产生不良生态影响。

三、“齐物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生态伦理观的启示

“齐物论”提到人与自然都是由“道”而来,万物都是齐平的地位,人和自然应当遵守严格的自然规律,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更是鲜明的表达了天地与人共存,万物与人类合一的理念,学会运用“天人合一”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是“齐物论”的主要启示。

1.大学生应树立生态公民意识,加强责任认同感

从对缺乏生态公民观以及资源节约意识的启示看,庄子提出的“齐物论”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万物与人类是平等地位,在对待环境问题上,大学生应当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自然与人的关系,自觉用“生态公民”的身份约束自身行为,坚持人与自然持续发展观念,拒绝浪费水、粮食等资源,养成到需要多少用多少的资源节约的良好习惯;其次,大学生应当树立绿色发展观念,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环保材质的物品,养成环保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出门采购可使用布制购物袋、在外用餐可以携带自己的餐具进行用餐,减少一次性塑料袋、餐具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对有害废弃品进行合理垃圾分类,减少有害物质带来的二次污染,坚持从个人做起,自觉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不断增强资源环保和节约意识,承担生态公民应尽的责任。

2.大学生应满足自身合理需求的同时,兼顾自然与他人利益

从对大学生因为自身利益而造成环境破坏的启示来看,庄子的“齐物论”从客观的角度阐述了万物的价值是平等的观点,弱化了人类价值主体的优越性,大学生应当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抛弃“自我中心主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对自然造成的破坏,不应只注重自身的当下利益,要兼顾生态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将一花一草一木看成是与自身共同生活的同伴,自觉杜绝为了获得自我满足而产生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不仅要注重自身破坏对自然生态所带来的的影响,更要及时督促和纠正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不要盲目追随他人的不良行为,学会坚持用自身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实践,用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同伴,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小结:

庄子的“齐物论”通过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论述,表达了万物齐一的思想,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地位,提倡平等的价值理念,其摒弃了人类中心主义,对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也对帮助大学生自觉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于大勇.庄子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D].安徽:安徽大学,2018.

[2]陈悦.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研究[D].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3]吴敏,郭晓蓓.“齐物论”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科技风,2020(17):257.

作者简介:

1.刘婧雯(2001.01-),女,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郭晓蓓(1984.01-),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生态伦理庄子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试论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广西百色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价值研究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庄子说》(十五)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