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的力量

2022-03-03马军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厚德黑豆黄豆

马军

《说文》注释说:“积”者,聚也。本意为谷物堆积,由于其承载了太多的精神内蕴,古人对此倾注了不少热情与笔墨。

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易》则认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看来,小小的“积”字,不亚于一座琳琅满目的文化殿堂,而且,积蓄的力量极为丰厚。

善不积,不足以成德。明代首辅徐溥,幼年即富大志,把圣言要语抄录成册,随身携带,以备随时背诵。为成为古圣先贤那样的人,他在书桌上放两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与黄豆,每当心生一个善念,说一句善言,或做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每当心头生出不好的欲念,或言行犯有过失时,便投下一粒黑豆。久之,黄豆日多,而黑豆则越来越少。经过不懈努力与自我完善,终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了凡四训》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修身经典,作者袁了凡以亲身经历与体会告诉世人,不要放弃任何一个行善机会,并且咬定青山,持之以恒,将善行坚持到底,“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在宝坻知县任上,他关心民间疾苦,留下不少令人称道的善政,被百姓交口誉为自建县八百年来最为贤德的“父母官”。

德不积,不足以载物。《易》云:“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的德行浑厚得犹如广袤的大地一样,虽静默无言,却深不可测,万物被其负载而不自知。黎民因而安居乐业,天下因而长治久安;反之,没有这种美德和高贵的品质,即使一时的侥幸而夙愿得偿,也不过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中的一个。

《国语》强调:“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其实,“德”与“福”成正比,只有厚德者才能服众。如果一个人没有德行而得到了不该得到的名利和地位,就是不合情理。倘若还得到很多人的服从,就更加不正常,最终必定会大祸临头。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是个历史铁律,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贪不积,不足以成恶。贪念心头起,百万魔障生,释家所言“五毒心”居首就是“贪”。柳宗元《蝜蝂传》对其有入骨三分的刻画:“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想想富可敌国的和珅,何其自负,何其风光,俨然是背负青天、横绝宇内的大鹏。然而,一首心如死灰的《绝命诗》,令人唏嘘感叹之余,又有多少对于“遇货不避”“唯恐其不积”“贪取滋甚”“不知戒”的惕厉与鉴戒。

恶不积,不足以亡身。古人笃信“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出自《左传》的千古名言,真实客观地揭示了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譬如水,常态之下可“利万物而不争”,故而有上善若水、柔情似水之美誉。倘若不断加温,达到沸点,则成为水蒸气;若缓缓降温,达到冰点,则成为冰块。一个人做一点小恶,确实不至于身败名裂,如果以为微不足道而不加克制,日日做,月月做,年年做,等到恶贯满盈时,哪怕一根轻如鸿毛的稻草,都会成为锋利的斧钺。

汉末权臣董卓,生性残暴,滥杀无辜,弄得天怒人怨,个个自危。他自恃权柄在手,不仅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最终因罪恶滔天,落了个“夷三族”的可悲下场。

唐代“酷吏”来俊臣也是如此。为了一己之私,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在他的构陷下,遭到枉杀灭族的无辜者达数千家。别人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袍带,最后,他还是自食恶果,身首异处了。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个“时候”,就是“积”的过程,一旦过了临界点,也就是“一切全报”的到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一个“积”字,所容纳的内涵太深厚了。这种过程,不仅可以改变自身,还能改变外在环境,甚至影响偌大的世界。

猜你喜欢

厚德黑豆黄豆
傻蛋儿捞黑豆
自炒黑豆茶
老蛇医的规矩
老蛇医的规矩
数黄豆
智珠二则
黑豆豆
厚德载物
为何要多吃醋泡黑豆
黄豆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