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禁得住“稀释”的经典

2022-03-03草予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童子师徒女婿

草予

连环画《西游记》买来许久,仍未拆阅。这日,撕开包装,打开书页,我家小朋友躲在房间,津津有味看了起来。

格外好奇,哪里來的兴头?一问,才知:他的伙伴,近期正“听”《西游记》呢。对了,前一天,来家做客的小女孩,电话手表,唧唧哝哝,听的正是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碰巧听到一段:两个道童走到殿外,一下把殿门从外面锁上了。清风骂道:“你们偷吃了鲜果,又把仙树推倒,等着我师父回来跟你们算账吧……”

当时,还忍不住打了岔:“这句骂,不够力道,一点也不精彩,跟原著差远喽!”

两双好奇的眼睛,兴抖抖望着我,等待揭晓原著情节。我说:“吴承恩的原著是这样写的,那两个童子骂唐僧师徒是害馋痨、偷嘴的秃贼呢!还不止,他俩还恶语恶言,贼前贼后,直骂到天都黑了。”

两人张着大嘴,皆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师徒后来命运如何,小朋友决定翻开书架上的连环画,自己寻找答案。

小朋友很快与我分享:镇元大仙从天上赴会归来,两个道童就立马迎了上去,讲清了事情的原委……

“此处又不对了。”我说,“原著里,镇元大仙回来时,童子们正在房里鼾鼾地沉睡呢,怎么走上前迎接。大仙念了咒语,噀了一口水,喷在童子脸上,他俩才醒过来。因为,悟空临走,悄悄丢了两个瞌睡虫儿,不出意外,他俩能够睡上一个月呢!”

“还是原著更精彩!”小朋友鼓掌叫好。

一经对比,即便是个孩子,也可以立判高下。

这下,小朋友对唐僧师徒的故事兴趣更浓了。一本书,不消两天,已经通读了来回。房间里,常常响起一阵笑声,有时,也会拿出书来,追问原著里是不是一样。

拿不准记忆,不好草率作答。于是,干脆自己也捧起了原著,重新咀嚼。温故,非但可以知新,更能知趣。原来,早年的眼光如此贫瘠,无数精彩之笔,竟然丝毫不识。如今拾捡,也像个孩子,快乐且兴奋。

再翻连环画,顿失妙趣,好似一盘美肴,在清水里涮过了一遍,食材依旧,滋味却大不如前了。可是,即便一再“稀释”,仍旧不影响这部伟大的经典作品,启蒙幼童,传递快乐、勇敢和正义。

删改,是一种“稀释”,评注,同样也是。原著看罢,再读《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时不时也会耳目一惊。批语虽然不长,点到即止,却不乏哲思之笔,又不乏捧腹之笔,倒也不枉一读。

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李卓吾评道:今人修西方,只为身在东土,那寇员外已在西方,为何又修?原来,东人要修西方,西人要修东土,恰是因为在近厌近,去近羡近。在家的,羡慕僧道之人。僧道,反又羡慕在家人。真要彼此互换身份,怕是又要羡慕对方了。

今话翻译:殊不知,你羡慕的人,也羡慕着你。

九十五回,玉兔欲配唐僧,天竺国强行招驸马。李卓吾批道:皇帝的女婿叫“驸马”,那诸侯的女婿,就应当叫“附驴”;至于举人、进士的女婿,那就只好叫“附狗”罢了。

读来,忍不住放怀大笑。这样的妙趣,已是原著另开的花了。

有人说,经典,最好读原本;次之,读注本;再次之,才是读节选本。然而,但凡经典,自会禁得住一而再,再而三的“稀释”,拥抱各种读者。

《西游记》,正是这样一部经典,雅俗咸宜,老少可读。各读各的版本,各品各的趣味。

猜你喜欢

童子师徒女婿
扎根现实的罗丹师徒
唐僧师徒为什么不“飞着”去取经?
“东床”的由来
你可回来了
小白菜
产权
故事里的狼
师徒智过分数城
只有三两重
放学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