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呵护好“孙卓们”的回家路

2022-03-03陈广江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亲生父母养父母入学

陈广江

连日来,被拐14年的孙卓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目光。12月14日,孙海洋夫妇称,孙卓愿意到深圳上学,家里人正在为他联系学校。深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户籍地不在深圳,并不影响孙卓正常入学、参加高考等,入学条件取决于父母的积分,具体入学安排可直接与居住所在区域的学校联系沟通。对此,很多网友直呼:“终于圆满了!”

从“不会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到“还未决定留在哪边”再到“决定回深圳”,短短几天时间,这个18岁才第一次坐高铁、置身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孩子,承受了太多與其年龄不相称的曲折经历。无论如何,孙卓的意愿和选择应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从某种角度讲,他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回到原来的家庭,更符合常情常理和世道人心。

但孙卓的回家之路注定不平坦,甚至充满艰辛。否则,孙卓之前也不会公开表示“不会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不愿意养母受到处罚”。在部分网友的指责和劝告声中,孙卓决定回到原生家庭固然令人欣慰,但他能否顺利融入其中,仍然值得关注。

可以预见,在相关部门协同努力下,解决孙卓的户口、转学以及高考资格等问题,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恰如有人分析的那样,对于志在考取名牌大学的孙卓来说,在广东参加高考比在山东参加高考要“划算”得多。当然,孙卓决定回到亲生父母身边,想必不是因为高考,或者主要原因不是高考。

清除外在的障碍不难,难的是打通内心的隔膜。事实上,自年幼的孙卓被人贩子拐走那一刻起,悲剧就已酿成,我们很难用“圆满”一词来描述这个故事。抉择向来是艰难的,让一个被拐14年的孩子作出“何去何从”的人生抉择,无疑更难。一边是苦苦寻亲的亲生父母,一边是含辛茹苦的养父母,孙卓一度左右为难,实乃人之常情。

孙卓的情况并非个案。有社会学研究者发现,寻亲成功后,被拐孩子与原生家庭的融入表现为三类:主动融入型、自主选择型、犹豫隔离型。孙卓和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郭新振就属于自主选择型,只是前者最终选择了亲生父母,后者选择留在养父母家中。据报道,截至今年8月底,“梅姨案”中已找回的5名孩子有3名留在养父母家中,有孩子甚至拉黑了亲生父母,令人格外痛心。

社会关注寻亲事件,不仅要关注犯罪链条上每一个人将受到何种惩罚,也要关注被拐儿童如何更好地融入原生家庭、融入社会。呵护好“孙卓们”的回家路,需要相关部门、救助机构、公益组织以及社会大众等,加强对被拐孩子情感与心理诉求的关注与帮扶,为他们回家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的环境。

同时,要警惕对被拐孩子的“标签化”和“污名化”现象。没有人愿意顶着“被拐儿童”的标签生活一辈子,有意识地淡化他们被拐的经历和身份,其实也是一种呵护。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何种情况,都应充分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尽量别去打扰他们的生活,更不应该逼迫他们作出两难的选择。

摘自《嘉兴日报》2021年12月15日

猜你喜欢

亲生父母养父母入学
入学通知书
法律咨询:被收养后,对生父母是否还有赡养义务
被拐20年凭4岁照片找到家
锲而不舍
五行真经
入学面试
解除收养关系能否要求补偿
入学第一天
被人收养,该赡养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