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有效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2022-03-02闫炜炜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新疆文化

闫炜炜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乌鲁木齐83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①习近平.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N].新疆日报,2020-09-27(01).文化润疆是基于2014年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十二字治疆方略的创新之举,也是新时代党对新疆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需要新疆各级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学深、悟透、践行。

一、扎实有效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战略考量

(一)扎实有效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是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需要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新疆工作指导原则拓展为“五疆”,依法治疆是法治保障,团结稳疆是社会基础,文化润疆是精神引领,富民兴疆是价值目标,长期建疆是落脚点。“五疆”虽各有侧重,但不宜以孤立性片段化思维和方法剪裁取舍某个方面,必须强化系统整体协同观念,体现治理属性。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首次将文化润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新时代新疆文化领域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发挥着理论指引、思想统领、精神支撑、凝聚共识的作用。

文化,作为含义宽泛、时空交集、价值观内核突出的文明产物,从来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参量,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不论以何种面貌呈现,它都是以人群为实践的载体,始终围绕人、指向人,通过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知识、行为施加“以文化人”“以文教化”的影响达成社会效应。在特定时代、具体条件下为主政者所力倡的文化,总是以特定动机发轫、以特定目的为归宿,用意在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使文化发挥引领社会的作用。因而,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对新疆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但它和文化建设又有所不同,它更突出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政治性很强的一项凝聚人心增强认同的工程。当然文化润疆也不是要和文化建设对立起来,它为新时代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促进文化价值增生、推进文化发展能力、统筹文化发展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由此可见,文化润疆立足“以文化人”,把触角伸进另外“四疆”的各领域。文化润疆的提出构建了新时代更为完整的治疆方略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根基工程、长线工程、系统工程、人心工程,具有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深远意义。

(二)扎实有效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是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①李洪兴.以共识凝聚奋进动力[N].人民日报以,2022-03-05(04).新疆有丰富厚重、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且在历史上依托古代丝绸之路,发挥了中华文化同域外文化交流交汇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但以现代观点看,新疆文化在中华文化板块结构中又是一个发育不够充分的地域文化板块,“内卷化明显”“现代性缺乏”“文化整合弱”等成为突出的“短板”。加之边疆区位所致,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过不同的外部有害文化的侵袭。“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马兴瑞.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障[N].人民日报,2022-04-21(10).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分化不容忽视,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思想认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思想政治基础还没有完全巩固。因此,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文化润疆工程具有重大使命。文化润疆正是用中华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味“心药”来扶正祛邪、健体强心,增强各族群众辨别大是大非、抵御精神蛊惑的能力,筑牢新疆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为新疆文化健康快速发展注入抗生素,根除病毒,补充过去缺失的营养,增加新的营养。

近年来,境外反华势力大肆炒作“强迫劳动”“强制绝育”“亲子分离”“文化灭绝”“宗教迫害”等谬论,疯狂歪曲抹黑新疆,攻击诋毁中国政府的治疆政策,妄图给中国扣上“种族灭绝”的帽子,妖魔化中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人口发展(白皮书)[N].人民日报,2021-09-27(11).针对一系列负面言论,我们要以正面的、建设性的方式去回应。扎实有效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战略考量,也是想深化人文交流,架起一座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理解的桥梁,选树典型,讲好中国新疆故事,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来外塑形象。作为一种国家叙事策略,新疆形象的建构是展示成就、阐释中国道路、塑造和平崛起形象、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步伐,也必然使新疆在世界上拥有越来越多的倾听者和拥护者。要塑造中国新疆形象,必然要通过文化润疆,加强理论构建和对外宣传阐释,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拓展传播渠道,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向世界展现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美丽新疆。

(三)扎实有效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是实现二〇三五年文化强国远景目标新疆篇章的需要

扎实有效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是党中央擘画新时代新疆文化建设,建成文化强国新疆篇章宏伟蓝图的战略部署。2021年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及2022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包括推进文化润疆,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共同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扎实有效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就是勾勒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文化繁荣、兴盛的远景图;就是不断加大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互鉴,扩大共识,共享国家文化发展的巨大成就;就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树立全体人民共容共融共荣的理想信念;就是梳理共同的“文化基因”,增强国家的整体感召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唯有如此,才能融合时代精神,推进包括各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不断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扎实有效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丰富内涵与现实基础

(一)丰富内涵

文化润疆之“文化”既是“润”的内容,也是“润”的手段。文化作为“润”的内容,即“一主线三支点”。中华文化是主线、主体,也是主导。三支点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家宝,沉淀了厚重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要根据时代特点和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革命文化是压舱石,在中华文化史上有着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先进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定盘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中华文化三种主流形态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三大支点,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①李建军.以中华文化为主体开展文化润疆工程[N].新疆日报,2021-01-7(07).文化作为“润”的手段,就是一种“软治理”模式——统筹、推进、增强文化的发展战略、发展能力、价值增生。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化润疆之“润”,是发挥文化的柔性、灵动性、包容性、韧性以及潜在性特点;更是希望将文化“育人”“培元”“建信”“铸魂”的有益性作用发挥到最大。在这一过程中,需源源不断地从精神深处建立新疆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关联性,并正确认识其深层关系。文化润疆之“疆”从地理层面上来讲泛指地域、领域、边界;从人文层面上来讲,是这一地区所呈现出的生产方式,民族、宗教的多样性,混杂性、独特性的文化,同样也是具体的、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各族干部群众。

文化润疆的本质、内涵与核心,就是让中华文化不断浸润、净化、启迪新疆各族人民心灵的过程;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应是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过程;文化润疆工程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这两个原则;文化润疆工程的实践目标最根本的是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在新疆地区建立起更加深厚的“地的一体性(中国)”“人的一体性(中华民族)”“文化一体性(中华文化)”,切实将新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实践持续纵深推进。

(二)现实基础

从当前的有利条件与难得机遇来看,扎实有效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有着良好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法治基础、团结基础和文化基础。政治基础在于自治区党委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强化系统观念,体现治理属性,新疆呈现出平安、美丽、幸福的良好局面,凝聚起强劲发展的磅礴力量。同时,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在凝心聚力聚焦总目标的实践中,增强了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在长期建疆中着眼于文化认同。

经济基础在于“十三五”以来,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新疆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9306.88 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3797.58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5年的1330.85 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477.2 亿元;新疆35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所有地州市迈入高速公路时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改善直接影响了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在富民兴疆中提升文化底蕴。

法治基础在于自治区党委坚持依法治疆,重视各族干部群众法治观念的培育:先后制定修改完善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等法规,划定了红线、底线和高压线,为落实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另一方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让少数民族文化得到尊重和传承发展,加强了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运用,为推动文化润疆提供了制度遵循和法治保障。

团结基础在于全面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教育,大力打造实体化的宣传载体,宣传教育资源向基层、社区倾斜,向普通民众贴近。各族群众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具体事情做起,互学语言、互学经验、了解风俗、帮难帮困,共创共建、增进感情,互嵌式的环境氛围促进各民族结真情、交真心,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变成了一种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在团结稳疆中深化文化浸润,使“文化墙”向“文化强”转变。

文化基础在于教育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教学,文化旅游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果,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到新水平,艺术精品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跨越并取得新进展,文物遗产研究保护利用取得新进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文化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得到新加强,“新疆是个好地方”知名度得到新拓展,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新提升。①任江.深入开展文化润疆 持续推进旅游兴疆——访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侯汉敏[N].新疆日报,2020-12-18(02).

从外部内部环境面临的风险挑战来看,外部挑战在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造成的国际环境风险。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此外,反华势力利用战略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思想手段、外交手段、人才手段等,对新疆实施分化、瓦解、破坏。“三股势力”的战略战、心理战、舆论战、暴恐战、人力战破坏手段依然猖獗,彻底清除意识形态领域毒瘤、土壤的博弈依然存在。内部挑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有待加强,特别是村级浸润氛围不足。中华文化不是56 个民族文化的简单累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联系,各民族文化的兼容并蓄不能被淡化甚至忽略。二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宣传教育有待加强,不能曲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背离党中央加强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指示精神。三是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不平衡、不充分”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服务供给能力、社会保障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文化下乡”存在优秀文艺作品译制不足,品种类型不够丰富,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大水漫灌”式的宣传文化多,“精准滴灌”式的少,群众参与公共服务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文化消费基数小、层次低,结构和模式单一等问题。四是新技术带来的变量亟待适应。互联网是涉疆舆论斗争的重要阵地,“三股势力”利用网络传播暴恐音视频、散布宗教极端思想、传授制爆技术、煽动策划组织暴恐活动,网上煽宣蛊惑网下串联响应的威胁时时刻刻都存在,网络成为敌人对我实施拉拢渗透和分化动员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同时,新时代人民群众提出新期待,而我们的工作理念、方式、手段还没有完全跟上,加强对网络新技术的监管依然是难题,维护网上政治安全、防控网络风险的任务艰巨。

三、扎实有效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实践举措

(一)加强顶层设计,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规划

在组织领导上,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党中央、中央相关部门、各援疆省市的领导支持、配合以及发挥新疆自身主体作用的工作机制。注重系统思维,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破与立、硬件和软件、建设与管理、资金与政策、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规划设计上,以“十四五”和2035年文化强国规划远景目标任务为统领,形成全面丰富、既各成单元又相互衔接的系统性文化工程。文化润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灵魂工程、基础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遵循规律,因地制宜,讲究策略,由表及里,不搞铺天盖地,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规划步骤上,应遵循“理论周延→思路清晰→体制完善→措施协调→以物见人”的思路,启动、调研、准备、编制、验收考核循序渐进。严格按方案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各流程,精心规划和组织实施岗位职责、人员分配、项目管理、组织发动、领导激励、监督权变、总结评估等每一个环节。规划内容上,要开展调查研究,以时间为脉络,分区域、分学科,开展新疆文化普查,摸清文化底数;要提高工程的中华文化底色,推动文化事业工程和文化产业项目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格局。

(二)夯实思想基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和属性高度关注,他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65.因而,要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巨大文化魅力,使其进万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持续推进普法宣传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教育、奋斗改变命运宣传教育、“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宣传教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润疆的引领作用,融于教、涵于制、行于众、化于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兵团精神,充分培育新疆地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爱国、忠诚,开放、包容,奋进、创新,坚毅、奉献的主要元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强化国家认知教育,加大祖国以及新疆“四史”、兵团屯垦戍边史等的宣传教育,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树立正确“五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浸润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心田,根植心灵深处。

(三)凝聚群众共识,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围绕新疆的历史、文化、宗教等问题构建中国学术体系、史料体系、方法体系和话语体系。让各族干部群众明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厚植国家文化、深耕中华文化、孕育和谐文化、创新现代文化。加强历史文物遗址保护利用和博物馆建设,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符号、红色文化资源符号、仪式庆典符号、文物古迹符号等,以及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开放包容、勤劳奋进的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知、情感共振、归属认同。重点推进龟兹古城、楼兰古城等六处遗址公园建设,重点围绕都护府遗址、石窟寺遗址、古道遗址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教育以及新疆对外文化交流历史的研究教育。打造历史文化带与红色文化带,同时用好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阵地,广泛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学习,注重各族群众认同和实际效果。

(四)营造社会氛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凝聚育人力量

营造社会氛围,包括营造精神氛围和营建物质载体两个方面。精神氛围涉及科学精神、法治精神和时代文明新风的宣传教育,包含普及农业科技、医疗保健、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通过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以及借助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方式引导人民群众形成现代意识、现代化思维方式,使人民群众接触新思想、新知识,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凝聚育人力量。同时,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实施文化文艺精品战略,克服“单边叙事表现”模式,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易于接受的精品力作。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多渠道、广覆盖地开展宣传推广中华文化的活动,使其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头脑。让中华文化基因在各族群众中随处可见、随时可听、随即参与。实施传统节日文化普及工程:多角度展示、多方式呈现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让中华文化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独特品牌,深化人文交流,使品牌背后的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好声音传得越来越响亮。物质载体涉及城乡社区环境标识、房屋建筑风格、公共文化设施健全完备。营造社会氛围需要文化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精神氛围和物质载体协同发力。

(五)筑牢沟通桥梁,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程度和质量。新时代,语言文字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更加艰巨。语言不仅具有工具属性和文化属性,还具有经济属性。语言能力是劳动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实现的推动因素之一,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因此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程度和质量:坚决落实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施国语教学既定方案;布局高校遴选各专业优秀本科生以本硕连读方式精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培养大批专业和语言兼通的高端互译人才。同时,全方位扎实推进文化援疆项目。拓展并提升文化援疆的广度和深度。各援疆省市与受援地合作发掘和传播中华文化,不断推进中华文化浸润边疆、扎根铸魂。设计和实施文化对口援疆项目,支持新疆打造文化品牌和文旅经济发展,重点帮助新疆培养文化人才队伍。增进各族干部群众思想上的共鸣、文化上的认同、感情上的交融,有效促进新疆与其他省份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润疆重心在实践、落地在基层、见效在群众,既需要全国支援帮扶、更需要兵地联手共建。扎实有效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是文化参与新疆治理的具体实践,是一个体现出文化范畴与治理范畴相融合的概念。这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思想基础,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增添新的活力,并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新疆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谁远谁近?
新疆多怪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