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肋间神经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PCIA镇痛在单孔胸腔镜肺手术中的应用

2022-03-02汪丽祥马世学徐彪曹炜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胸腔镜麻醉神经

汪丽祥 马世学 徐彪 曹炜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的手术损伤虽然较小,但术后患者仍具有中至重度的疼痛体验[1],而疼痛会使患者不愿咳嗽、咳痰和早期下床活动,导致早期脓痰、血痰等无法排出,容易发生术后通气功能障碍,从而增加阻塞性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自控镇痛术(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已常规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据相关报道和临床实际观察发现,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静脉PCA镇痛泵仍有明显的疼痛感,需追加镇痛药物。超声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镇痛效果均较好[3]。肋间神经阻滞(intercostal nerve block,ICB)是一种使用较早且简便的镇痛方式,常常应用于胸外科术后镇痛。本文主要探讨胸腔镜直视下行ICB联合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analgesia,PCIA)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联合PCIA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心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手术的患者96例。其中,男51例,女45例;年龄23~72岁。ASA分级,Ⅰ级30例,Ⅱ级 66例。(1)纳入标准:年龄≥18岁;因肺部疾病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2)排除标准:中转开胸手术或既往有胸部手术史;局麻药物过敏史;背部穿刺部位皮肤有破埙;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板计数<50×109/L;肥胖,BMI>30 kg/m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ICB组和PCIA组,每组各32例。三组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史、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在手术前1天向患者解释疼痛VAS评分的标准及代表意义和自控镇痛装置的用法,并获取基线疼痛数据。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常规连接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心率为标准ASA监测。静吸复合麻醉下实施手术,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和罗库溴铵(0.5 mg/kg)。麻醉维持采用空气-氧气混合气中的七氟醚,不再使用额外的阿片类药物。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气管插管位置。手术切口均选择腋前线第5肋间,切口长约3~5 cm。术后在切口外侧放置28 F胸腔闭式引流管,深入胸腔约5 cm。手术完成在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后,将患者转移至麻醉监护室(AICU),监测3 h左右,无明显异常转回病房。术后患者自愿选择PCIA泵,设置输注量为2 mL/kg,锁定时间为15 min。(1)TPVB组:麻醉诱导前,由1名有经验的麻醉师在坐位USG引导下识别从C7向下开始的第1根肋骨,确定第4根肋骨的位置,然后使用凸阵换能器超声探头识别T4横突的尖端,矢状面旁可见横突浅层的皮下组织、斜方肌和竖脊肌层,胸膜清晰可见,在胸膜位于图像中央的情况下从平面外插入一根22号针头,指向T4横突,一旦横突接触,将针从骨尾方向移开以穿透肋骨上横韧带,经回抽确认无血和气体后,进行局部麻醉,胸膜将被向下推。经T4和T6椎旁间隙注入0.4%罗哌卡因15 mL,每个椎旁间隙各5 mL,术后到达麻醉恢复室时启用PCIA。(2)ICB组:手术结束后关胸前,胸腔镜直视下在切口第5肋骨的肋椎关节外5~8cm肋骨下缘处自壁层胸膜向外行ICB,注射0.4%罗哌卡因5 mL,然后在切口上下各一肋间隙同法注射5 mL 0.4%罗哌卡因。术后到达麻醉恢复室时启用PCIA。(3)PCIA组:到达恢复室时开始使用舒芬太尼(2 μg/mL)0.05 μg/(kg·h),按压单次剂量为 0.05 μg/kg,锁定时间15 min,36 h后停用PCIA。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2)疼痛评分:术后1、4、12、24、36、48 h,分别在患者静息状态和咳嗽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3]。当疼痛VAS评分>4分时,给予曲马多10 mg抢救镇痛。(3)并发症发生情况:TPVB、ICB操作时以及术后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肺不张,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的手术情况比较 TPVB组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短于PCIA组和I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的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三组的手术情况比较()

组别 n 手术时间(h) 切口大小(cm) 拔除引流管时间(d)PCIA 组 32 94.45±8.23 4.05±0.46 3.04±0.46 ICB 组 32 98.37±10.74 4.13±0.63 2.36±0.38 TPVB 组 32 95.52±9.23 4.24±0.56 2.15±0.33

2.2 三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与PCIA组相比,ICB组与TPVB组在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CB组相比,TPVB组在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降低,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和表4。

表3 静息时三组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表3 静息时三组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 PCIA组比较,*P<0.05;与ICB组比较,#P<0.05

组别 术后1 h 术后4 h 术后8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 PCIA 组 4.32±0.94 3.58±0.83 2.59±0.63 2.05±0.57 1.87±0.34 1.58±0.42 ICB 组 3.43±0.85* 2.95±0.68* 2.04±0.58*1.85±0.63* 1.47±0.38* 1.24±0.31*TPVB 组 2.86±0.72*# 2.46±0.81*#1.86±0.59*1.57±0.51* 1.26±0.29*#1.15±0.36*

表4 咳嗽时三组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表4 咳嗽时三组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 PCIA组比较,*P<0.05;与ICB组比较,#P<0.05

组别 术后1 h 术后4 h 术后8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 PCIA 组 5.03±0.65 4.11±0.89 3.02±0.74 2.56±0.58 2.04±0.37 1.87±0.42 ICB 组 4.21±0.59* 3.42±0.81*2.58±0.65* 2.23±0.63* 1.63±0.46*1.52±0.39*TPVB组 3.38±0.58*#3.09±0.64*2.37±0.59*1.82±0.39*# 1.48±0.48*1.42±0.36*

2.3 TPVB组和ICB组的操作时间比较 ICB组需要(2.5±0.5)min,TPVB组需要(14.5±2.1)min,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31.45,P<0.001)。

2.4 三组并发生症发生情况 PCIA组,2例(6.25%)发生肺不张,1例(3.13%)发生心律失常,9例(28.13%)术后出现恶心,5例(15.63%)出现呕吐。ICB组,1例(3.13%)发生肺部感染,11例(34.38%)术后出现恶心,3例(9.38%)出现呕吐。TPVB组,4例(12.50%)可见胸壁血肿,其中1例因血肿巨大予以打开止血,8例(25.00%)术后出现恶心,4例(12.50%)出现呕吐。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情况,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术后疼痛一直是困扰胸外科医师的难题,肋间神经损伤、肌肉损伤、胸膜损伤都会引起胸腔镜手术后疼痛。研究显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气胸、纵隔肿块或行肺肿块楔形切除,术后疼痛较传统三孔更轻[4-5]。本院胸外科已广泛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且技术成熟,但镇痛模式的选择仍无统一推荐。PCIA具有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可自由控制剂量、患者依从性较高等优点[1],但单独应用镇痛效果不够理想。

本研究ICB组和TPVB组患者在术后48 h内各时间段的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表明与单纯的PCIA镇痛相较,结合肋间神经阻滞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均可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另外,TPVB组的VAS评分均低于ICB组,且部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因为脊神经在出椎间孔后分支为脊神经前支(肋间神经)、脊神经后支、交通支,并与交感神经链相连接,椎旁神经阻滞在脊神经穿出椎间孔处(即椎旁间隙)注射药物,阻滞范围完全覆盖了脊神经支配区域,因此麻醉效果良好,而肋间神经阻滞仅阻滞脊神经前支,对后支影响较小,后支主要传导肋间后部区域的疼痛,所以单纯的肋间神经阻滞不能完全阻滞痛觉传导[6-7]。通过统计三组的操作时间,肋间神经阻滞所需时间明显短于椎旁神经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经腔镜直视可见胸壁血肿者有4例,其中1例由于血肿巨大予以打开血肿进行止血。超声技术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超声引导下能够清晰分辨神经及周围组织结构,且彩色多普勒模式对液体流动更加敏感,能够更好地观察血管,还可以通过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来评估其扩散的范围[8],但超声引导下进行椎旁神经阻滞的难度仍较高,准确定位到相应的神经较为困难[9],存在气胸、血肿、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0],而腔镜直视下行肋间神经阻滞可基本避免上述风险。

综上所述,椎旁神经阻滞和肋间神经阻滞结合PCIA均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而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更为理想,但肋间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短、安全性高。因此,胸外科镇痛模式的选择还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胸腔镜麻醉神经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体位护理对胸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神经”语录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