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钢琴三重奏《晋剧印象》第一乐章的钢琴演奏技法

2022-03-02蔡馥坤张敬云

戏剧之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三重奏八度踏板

蔡馥坤,张敬云

(晋中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一、钢琴三重奏《晋剧印象》简介

钢琴三重奏《晋剧印象》由山西省晋剧院作曲家张敬云创作,近些年在与高职院校师生的交流中,深刻感受到具有本土特色室内乐教学素材的匮乏,于是在2015 年运用晋剧音乐素材,为钢琴与两把小提琴创作了三重奏《晋剧印象》,力图为室内乐作品的创作引入晋剧音乐等素材,为晋剧音乐的推广和本土化室内乐教学的有效开展探索新的可能。

(一)作者介绍

张敬云,出身音乐世家。1990 年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系,师从著名作曲理论教授陈世宾先生,现任山西省晋剧院作曲。主要作品:《D 大调第一交响曲》,由山西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首演;参与作曲晋剧现代戏《岁岁人不同》,获山西省文化厅颁发的音乐创作奖。2016 年7 月,运用晋剧音乐元素创作的钢琴三重奏《晋剧印象》,由晋中学院青年教师首演,作品多次参与省级演出及展演;2019 年6 月参加第十四届“三晋之春”合唱比赛,获优秀辅导奖;2019年参与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项目晋剧《阳光下的红丝带》音乐配器。

(二)作品介绍

钢琴三重奏《晋剧印象》是植根于晋剧艺术和室内乐沃土之上的新作,主要由三个乐章组成,本文主要针对第一乐章《印象》进行介绍和阐释。

近几年,钢琴三重奏《晋剧印象》多次在省市级音乐会参演、在省级专业比赛中获奖,获得线上线下媒体的好评和热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和反馈。主要演出有:2016年7 月在晋中学院音乐厅,参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晋中学院音乐厅落成音乐会”,成功首演。同年12月27 日,于晋中大剧院,参演由晋中市文化局、群艺馆、双拥办、公安局主办的“晋中市‘歌舞庆春’军警民新春联谊会”,受到在场观众和武警官兵们的一致好评,相关演出情况被《晋中晚报》报道。2018 年11 月12 日,于晋中学院音乐厅,参演“琴漫五声蔡馥坤钢琴独奏音乐会”,音乐会专题报道刊登在国家级艺术类权威报刊《音乐周报》的文艺版块。2018 年11 月底作品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一个月即获得2 万次点击量。

(三)作品分析

第一乐章《印象》,复三部曲式,D 徵调。

第一乐章曲式结构:

首部(第1-31 小节),首先由钢琴奏出引子,素材取自晋剧文场常用伴奏乐器——二股弦伴奏音型,在开篇就营造了浓郁的晋剧韵味。小提琴I 紧随钢琴作出回应。随后,钢琴在高音区奏响鼓板与小锣特有的节奏型:“哒、哒、哒……太……”又在低音区奏出大字组D 音,好似马锣的音响,象征着作品的序幕徐徐拉开。第一乐段,小提琴Ⅰ奏出首部原创主题,之后钢琴强化主题,与其呼应对话。重复乐段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小提琴Ⅱ奏响首部主题,小提琴Ⅰ在上方声部回应,两个声部交迭往复。第二乐段进行了扩充并向属方向转换,最终结束在E 徵调上,为中部做调式调性的准备。

中部(第32-55 小节),调性由E 徵调自然交替到A宫调。先由钢琴奏出本乐部的主题,来自晋剧【夹板】常用的丝弦伴奏程式。随后两把小提琴,以近似晋胡与二股弦的奏法重复主题,在酣畅高亢和沉稳安逸间变换着调性;而钢琴则以断奏的方式,模仿武场乐队“小家具”的敲击给予轻盈的陪衬。中部调性经过A 宫-C 宫-F 宫等一系列转换,为再现部做准备。

再现部(第56-63 小节),是首部的变化再现。经过中部充满活力的发展,原本哀婉的主题,变得生机勃发。至此,钢琴以八度双音强奏出主题,两把小提琴以三连音、颤音等奏法交相与之呼应,主题此时在钢琴与小提琴的缠绕交织下更具戏剧性,预示着充满希望的美好时代已经来临。

最后是简短而坚定的尾声(第64-68 小节),又一次强化了作品主题,三个声部依次以分解和弦式的形式爬升推进,第一乐章在小提琴的双音与钢琴的震音中落下帷幕。

二、《晋剧印象》中的钢琴演奏技法

(一)五声性旋律

中国钢琴作品主题构成的特点是:五声性旋律。钢琴的键盘结构是七声音阶式的,演奏者在弹奏五声性旋律的时候,需要经常运用相邻的手指弹奏小三度,这是完成好中国钢琴作品要面临的第一道关卡。《晋剧印象》第一乐章的引子部分,便是由钢琴奏出具有晋剧韵味的五声性主题,在设计安排好指法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钢琴对于二股弦运弓方式的借鉴,才能有效地表现作品独特的韵味。

(二)重复音

从基本弹奏要求来讲,中外作品的重复音技术是一样的,但中国乐曲中的重复音往往有着模拟民族乐器的特殊追求。如引子部分第3 小节钢琴部分的四个A 音,属于散板重复音音型,模仿了晋剧中的小锣“哒、哒……太”的音响效果,弹奏时右手要很放松,运用手腕的颤动带动手指完成。此处不可被谱面的标记所限制,应追求戏曲音乐中特有的弹性速度、散板节奏和律动美。

(三)八度

八度,即八度双音。通常有断奏和连奏两种奏法。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八度连奏的奏法较常见,通常用来强化主题旋律和表现高亢情绪。弹奏八度连奏时,需要1 指和5 指支撑好整齐触键,较弱的4、5 指承担了高声部的有力弹奏,手臂、手腕需放松,对于手指指尖的要求和手腕弹性的要求很高,难度较大。如作品再现部(第56-63 小节)钢琴以八度双音强奏出首部主题,仿佛晋剧音乐中大唢呐嘹亮的音效,预示着美好的时代已到来。

(四)琶音

琶音可分为短琶音和长琶音。短琶音为一个八度内的分解和弦及其转位模进,长琶音为超过一个八度的分解和弦及其转位模进。琶音技术最难的部分在于:1 指在位置转换中的弹奏状态。在《晋剧印象》第一乐章的钢琴部分,第3 小节、第30-31 小节,双手依次快速弹奏的短琶音,好似小锣或音树的效果,凌厉而清亮。再现部中左手的长琶音贯穿始终,为高亢的八度主题做有力的伴奏,合理的指法设计和灵活柔韧的腕部是准确完成好长琶音的重要保障。

(五)断奏

断奏即跳音奏法。乐谱中通常会在音符符头的上方或下方加一小圆点。断奏的奏法需要手指触键快、离键快,指尖触键面积小而牢固,极有弹性;效果清脆、集中、丰润。如作品中第32-35 小节左手短琶音中的断奏,好似晋剧音乐中的鼓板或梆子,十分俏皮。又如第45-48 小节右手以手指断奏方式奏出的短琶音,同样模拟了晋剧音乐武场“小家具”的清脆音效,轻盈地烘托着小提琴I 声部的主题,十分生动。在这些片段的弹奏中,需要调整好指尖的触键状态,尽力做到柔中带刚,在完成断奏的同时,兼顾乐句发展的方向做出相应的力度变化。

(六)震音

钢琴弹奏中的震音是指一个音或一个和弦、两个音或两个和弦迅速均匀地重复或交替,以多条斜线表示,斜线数目与符尾数目相同。震音的弹奏主要依托手腕的摆动发力,手掌支撑为拱形,手指多处于被动状态。在中国钢琴作品中,震音属于较有难度的技术,常用在作品高潮和结尾处,多用来表达澎湃激昂的情绪。作品最后两个小节双手都运用了震音技术,右手为和弦与单音的三十二分音符震音,好似乐队中的丝弦锣鼓齐奏般轰鸣,十分辉煌。

(七)踏板

踏板的发明为丰富钢琴演奏的音色起到了非凡的作用,在演奏中,为了追求旋律的连贯和音色的圆润,演奏者会较多使用最右边的延音踏板。基本使用原则有几种:以和声为依据切换踏板,即和声变了,踏板随之更换,如第5 小节开始的主部,小提琴I 声部拉响主题旋律,钢琴以和弦、双音、短琶音等元素作为铺陈如影随形,此时踏板就要遵循依和声变换而切换的原则。以节奏的需要切换踏板,即在强拍或强音上使用踏板。如中部第33-36 小节钢琴的低声部的短琶音,极富动感和舞蹈性,仅需要运用节奏踏板在每小节的强拍和次强拍“点”一下即可。以色彩效果为需要切换踏板,需要认真研究作品的声音色彩变化规律,再运用相应的踏板技术。如引子部分第3 小节,双手在高音区先后快速奏出短琶音,好似竹笛清脆的音响飘入山谷,就需要运用轻浅的踏板予以配合,随后双手移至大字组D 低音区,模拟了马锣的音效,踏板就要深而厚,使琴弦充分震动,泛音全部释放,追求最大的共鸣效果。

三、结语

钢琴三重奏《晋剧印象》是为钢琴和两把小提琴而作的室内乐作品。其中,钢琴作为音乐特性极强的声部,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性。这不仅源于它独特的结构、宽广的音域和宏大的音量,更在于它丰富的弹奏技巧以及对民族器乐音色的模拟性。本文正是立足钢琴三重奏《晋剧印象》的具体创作实际,从钢琴演奏的七个主要技巧,阐释了如何有效地呈现乐思、营造氛围和表情达意,力图更好地探寻晋剧艺术和室内乐艺术创新融合的有效路径,为非遗传统音乐文化——晋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作出新的探索和尝试。

猜你喜欢

三重奏八度踏板
三重奏
三重奏
单踏板不可取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幸福三重奏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粮的三重奏
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探究李斯特钢琴曲《魔王》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