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名师工作室为枢纽的体育教师成长路径探索

2022-03-02寇全祥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2期
关键词:名师青年教师教研

寇全祥

体育教师的多专业性特点尤其强调要通过多途径参与职后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专项能力与素养,为教学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适应性学习及新思路。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进程缓慢,对工作需要的综合性知识掌握程度不足,职后培训缺乏平台支撑(高鹏,李玉超,于江川,2018)。作为体育名师,笔者尝试以宝安区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推动区域内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使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枢纽,为体育教师提供成长动力。

一、建立有效制度与保障机制,发挥名师工作室价值

名师工作室枢纽效应主要是学习共同体的聚合、驱动力效应,形成“亮点”,继而以点带面,对周边体育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名师工作室的运营以保障机制为前提,要持续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制度和保障机制。

1. 明确定位,建立“全链条”研究模式的工作室团队

建立工作室要找到自身定位,保证工作室健康运营,获得上级部门的充分认可。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在成立体育学科工作室之初,就将课堂教学领域、教科研领域、教师专业成长领域、特色项目领域、竞赛组织管理领域等工作室进行了细致划分,以顶层设计的方式对体育名师工作室进行科学规划。这些规划充分结合了体育学科的专业特点,使名师工作室成立后可以高效、科学地运行,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价值。在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体育专业各细分领域侧重点不同。只有各工作室团队相互协调配合,发挥各自长处,使专业领域相互融合,做到质与量并增,才能更好地提升区域内的教师专业水平。

2. 保障人才选拔的合理性

目前大部分名师工作室的人才选拔以定向选择和多元竞聘两种方式组成,不同组合模式有其鲜明特点,要协调好具体内容,突出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价值。体育学科专业细分领域繁多,名师选拔过程中要考虑覆盖大多数领域,使每个领域的体育教师都有专业领路人。除了以荣誉等硬性条件进行评判,更要取得公众的监督、检验和认同,避免产生应对制度的“打造”现象和官僚化弊端,使扎根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3. 优化后续保障机制

名师工作室经申报、评选成立之后,教育部门后续还应协调教育局的教育培训计划、学校教学教研计划等,明确工作室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强化名师引领示范作用,构建体育教师领导团队。教育部门的阳光体育展示、大型公开课等活动应设名师工作室主导参与的环节,强化活动中指导教师的评价权利,提高工作室成员的骨干意识,产生虹吸效应,成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要实现持久发展,除政策扶持外,必须加强内部建设,增加成员成长潜力,让骨干成员取得长足进步。为此要构建以主持人为核心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建立教师指导团队,开展工作室内部的培训活动,开展工作室范围内的展示、评比并给予推荐,日积月累,给予工作室成员一股向上的动力。成员之间产生良性竞争,才能从内部稳定工作室日常工作的开展。

二、利用名师工作室引领效果,拓宽教师专业培养路径

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了教育教学、专业技術能力和竞赛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开放性的培养路径打造显得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价值和效果,让体育教师的成长空间更加广阔。

1. 开展师徒结对,拓展年轻教师成长空间

以工作室为亮点,青年教师为带动面,积极开展师徒结对的培养模式,让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空间得到拓展。师徒结对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引领效果,能够帮助青年体育教师更快地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蔡亚平,2018)。如今校内有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但受学校平台师资力量不均、行政手段干预、一徒一师体制等因素限制,多以校内讲座和自我学习提升为主,促进效果有限;同时存在年龄代沟等问题,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可能难以融合,需要更专业的成长平台与空间。

以名师工作室为枢纽的聚合平台可以取代学校小平台,采用自愿式师徒结对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的专业领路人,驱动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性发展,拓展专业知识,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如此还能打破传统一徒一师的关系:出于对稀缺名师资源的需要,可以一师多徒,学员之间互比互促;也可以一徒多师,青年体育教师在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竞赛训练等方面结对多名骨干教师,吸收不同的特长优势。工作室利用线上线下活动空间的创设,为新教师带来良好成长环境,可使其能力更快地提高;这一群体对工作室的认可程度,又直接影响着工作室活动的开展效果。师徒结对为名师发挥作用与青年教师自我成长提供了发展平台,成为促进名师与青年教师共同提高的驱动力。

在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方式上,师徒结对要以青年教师入职所掌握的基本技能为前提。部分青年教师是边教学边改善,刚开始时存在生搬硬套、知识技能运用不熟练的情况,影响初期的教学效果。这时可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区域培训,使青年教师相关能力得到强化与提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课堂学习环境。

2. 引领教师教研,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过去的师徒结对往往局限于新教师,部分体育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体育课堂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教学的创新缺乏动力,影响了学生参与积极性。思想创新是支撑体育教育在现代教育环境中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所有中青年教师都应加入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吸收新思想,避免出现职业倦怠。工作室主持人及骨干教师与区域内教师交流教育思想,让更多体育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缺少自我反思,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这需要发挥名师对教学教研方面的引领作用,在教学与教研两方面给予区域内教师指导。懂教学的体育教师,可以做到课堂上技术与体能兼顾,体育与德育融合并举,完美驾驭课堂;而教研能力的提升,则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名师工作室平台要借助教育部门公开课、录像课、技能大赛、微课、课题研究等平台,上传体育教学案例和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开放平台供更多教师选择,在此过程中展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为体育教师提供教学、训练的新思路,也方便教师在沟通中对教学内容开展情况进行深刻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开放多元的创新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动力

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广大体育教师的综合成长显得至关重要。搭建名师工作室,目的是发挥引领效果,以多元的创新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在根本上塑造全新的课堂空间。其一,名师示范与专题讲座的研修方式。作为一种典型的自我成长方式,该活动强调发挥名师的引导作用。工作室可以聘请专家团队,搭建教研教学的交流互动平台。学员通过名师的教学示范和专题讲座,检验自我成长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听、评、反馈”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推动体育课堂转型。其二,观课议课的研究方式。工作以后,教师学习过程相对漫长,观课议课的过程是从名师教学成果中进行总结与分析。这种活动方式能够让体育教师更积极地参与研讨活动,避免机械地参加。在观课议课中收获更多新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同步提升。其三,拓展实践。该活动以拓展教学空间的方式展开,通过名师支教、送课进校等形式,以名师工作室的创新枢纽作用,带动不同教师通过实践融入不同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形式、方法、应用创新,达到教师的自我提升。不同的名师工作室之间可以开展交流活动,取长补短,避免单一角度带来教研盲区与瓶颈。

综上所述,名师工作室特点鲜明,要发挥其枢纽作用,还需要做好资源的全面整合,为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支持,在根本上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名师青年教师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