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辐射带动:名师引领共成长

2022-03-02王思静韦英哲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2期
关键词:活动学校课堂

王思静 韦英哲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广东省“新强师工程”实施办法》《广东省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学员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2021年“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学员走进乡村教育活动(第二批),由7所培养机构组织学员进行混合编队,于11月14日至27日分赴韶关、河源、惠州、阳江、湛江、肇庆、潮州、揭阳开展活动。

分享“双减”好经验

走进乡村教育活动,既发挥了省级培养学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为城乡教师提供了分享交流的机会。许多受援地针对热点问题提出送教需求,比如怎样推动“双减”政策落实,切实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对此,专家和学员们积极分享经验,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落实“双减”政策提供参考。

在河源,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副部长罗一帆围绕“‘双减政策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这一主题开讲。他表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是深化教育改革攻坚,包括公办学位不足、优化教育结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治理问题;二是打造良师,围绕破解高层次人才不足、破解教师成长梯队、破解教师队伍活力不足等问题;三是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强化协同联动、治理创新、技术支撑、统筹协调;四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明晰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五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解决家长接送看护孩子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双减”是为了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持续长久发展,罗一帆认为,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要深刻领会“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减负不减希望”的丰富内涵,坚持以适度的训练、适标的教育,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育人质量。真正践行“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不断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他勉励教师要做有责任的教师,办有情怀的教育,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珠海市第七中学校长、初中名校长培养对象温晓航从人才培养观念变革、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五育并举课程建设等方面,分享了“双减”后一所活力学校的打开方式。她介绍,首先,为了加强政策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可以采用体验式培训的方式,让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感受体育、艺术魅力,让他们更深刻体验到“双减”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落实政策。其次,通过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美育艺术氛围,如改造校园环境,建设国画室、版画基地、文创产品展示基地等。

在河源市源城区新江路中学,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第三中学校长、初中名校长培养对象林腾高,围绕“‘双减后‘提质,学校管理者怎样发力?”这一主题,与源城区源西、东埔片区初中正、副校长开展座谈。林腾高说,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质增效的压力必须摆上日程,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有独立的思考、判断和理解。“双减”的背后是“双增”,要增加教师上课、备课的能力,还要增加课堂的效率。他建议,学校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案例分享等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聚焦课堂主阵地

乡村教师最缺乏的可能是教学经验,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正如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项目办相关负责人所说:“牵制乡村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这不单纯是教师自身的学历不高和素质不好,而是教学经验的匮乏。他们也在钻研教材,但最后不得要領;他们也在探索教法,但最终不够科学;他们甚至付出了比城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劳动,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因此,省级培养项目学员走进乡村教育活动,聚焦课堂主阵地,通过示范课、公开课、听课评课、同课异构等方式,让学员分享教学经验,带领乡村教师向课堂要质量。

在惠东县平山黄排小学,来自中山市实验小学的学员梁艺娟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英语绘本故事课。“绘本很长,大容量的语言输入,的确不容易。第一部分,我带着学生做的;第二、三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做的;最后让学生自己梳理梗概。学生的学习是有层次性的,一节好的课堂不一定是很热闹的课堂,而是让学生思考、参与的课堂。”课后,梁艺娟为当地教师介绍示范课的设计理念,希望他们积极尝试,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一名教师反馈道:“整节课从讲、练、思三个维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合理,趣味性强,贴近生活,我们很受启发。”

来自鹤山市第一中学的学员陈敬远为了上一节学生真正需要的课,提前两天联系送教学校惠东平山中学。他先给学生们发了导学案,上课当天又提前到校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即将要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确定讲课重点。此外,陈敬远还给学校历史学科教师开展了“回归高考真题,做好一轮复习”的主题讲座。“务实、高效,贴合我们一线教师的需求,为我们一轮备考指明了方向。”平山中学历史教研组认为讲座十分有针对性,决定调整学校历史学科的一轮备考方向。

收获当地教师的认可,让乡村课堂开始有所改变……这一切离不开学员们的精心准备。在培养机构的协调安排下,学员们提前与授课学校对课程安排进行详细、充分的沟通,了解学校教学进度、班级学生学情,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学员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及学校的突出需求,设计了不同主题、形式和内容的送教内容。不少学员刚到达酒店,就迫不及待到学校深入了解,根据班级的学情和最新的思考,针对性地再次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设计。

拓宽教师成长路

“我们希望能拓宽乡村教师的成长路径,打开专业交往的视野,探索专业成长的最大可能性。”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执行办公室副主任姚轶懿在惠州市惠东县启动会上表示。在项目办的指导下,送教活动充分发挥学员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梁艺娟为当地教师开展了“教师论文写作的技巧”专题讲座,从论文的常见问题、写作类型、谋篇布局及投稿注意事项四个方面展开深入浅出的阐述,她希望教师们坚持阅读、写作、研究,让论文写作助力个人专业成长。

深圳实验学校教师黄怡婧为河源市源城区埔前中学政治科组带来了“唤思教育视角下的思政课教学”专题讲座。她围绕当前思政课的现状及问题反思、思政课的教学依据及现实意义、唤思教育在思政课上的有效运用,列举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研实例,详细分析、讲解了思政教师如何在备课中收集素材、设计活动及课堂上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激活学生思维等重要问题。

来自中山纪念中学的学员赵桂枝,在廉江市车板镇第一中学为教师们带来励志讲座“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教师”,讲座内容丰富,回应了“我是谁”“我为什么做教师”“我如何做教师”灵魂三问。

与以往走进乡村教育活动不同的是,名班主任学员也参与了这次活动,为当地班主任们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分享。

其中,来自江门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三小学的学员胡瑞芬,为阳西县溪头镇中心小学带来了一场班主任经验专题讲座。讲座中,她分享了自己多年班主任工作中的鲜活案例和经验,如以法律知识引导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学期初给学生发特色红包、毕业典礼开展德育银行活动等。

在被学习中成长

“开展走进乡村教育活动的目标,一是发挥培养学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展示培养学员的专业特长,让培养学员在‘被学习中成长,进一步提升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二是提升乡村地区教师和校长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三是增加各地各类教师交流机会,探索城乡教育互相联动和促进的新机制。”在河源市的启动会上,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执行办公室副主任黄道鸣对本次走进乡村教育活动提出了三个目标。

以目标为导向,检验活动开展成效。活动结束后,培养机构对参加活动的当地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华南师范大学对当地816名教师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学员的授课得到广泛认可。98%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授课内容上,专家的授课内容有深度(98.28%),内容切合学员要求(98.40%);在授課态度上,专家授课态度认真,准备充分(99.63%);在学习效果上,专家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激发思考(99.14%),学到的内容对自己学习与工作有指导借鉴意义(98.66%)。

同时,培养单位也十分注重了解学员们送教后的真实感受。有学员直言,参加这个活动,可以走出自己固有的教学圈,到省内不同地方,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师生的教学情况,有利于帮助自己调整教学思路,更好地成长。也有学员认为,通过与学校或各地区教育系统的联系,活动后的沟通交流机制便初步构建,有助于开展跨区域的教学交流和教研活动。

猜你喜欢

活动学校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