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加强引导 培养语文能力

2022-03-01海南省澄迈县教师研训中心张运群

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莱克真棒课文内容

◎ 海南省澄迈县教师研训中心 张运群

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哪些?当然是会读、会说、会听、会写、会思、会问。可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耐心细致引导。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深深体会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否深入、到位,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仿佛在幽深的山林中行走,身在此山中,往往难以认识山林真风貌,走着走着还容易迷失方向。因此,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像导游一样,引领学生畅游其间,引导学生欣赏语文的山川秀色,领略语文的美丽风景。

一、当学生无从感知课文内容时,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提问

教学每一篇新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每一位教师都知道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是基础,只有读通读顺学生才能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也就是感知课文内容。但是,不少农村老师都没有重视初读,认为感知课文内容是很容易的,只要让学生读上一遍课文,学生就能大体上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不可否认,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课文一两遍,大体上都能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因为老师平时的教学都以讲解分析为主,学生养成了听老师讲解和抄写的习惯,再加上农村小学的常规课堂教学,大都是让学生读上那么一回课文,老师便开始分析,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那么一点点感觉,那也是感觉而已,没有真正了解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方方面面的了解都处于一种浅层的状态,内容看似了解,实际上似懂非懂。这个时候,学生需要引导的地方很多,如朗读方面、理解内容方面、理解词语方面、品味语言方面、学会提问等。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无从感知内容的时候,我们要加强引导,让学生会读书,会提问。因为书读好了,才能感知内容。会提问了,才能深入思考,促进理解感悟。

譬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检阅》时,在初读课文阶段,为了让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正确和能够根据阅读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便准确感知课文内容,我不是只让学生简单地读上一遍课文就急于分析讲解,而是放慢教学速度,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读书,引导、启发学生提问,让学生真正感知课文内容,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我先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在学生轻声读书的过程中,我时而鼓励学生:大点声,勇敢地读出来,时而做个别轻声指导,看看学生对“检阅”了解多少。轻声读结束后,我问小满(小满是一位平常不轻易回答问题的学生):你知道了什么?小满不说话,只用手指着课文。我大声对全班学生说:我看他用手指指着“波兰的首都华沙和往年一样准备欢庆国庆节”,他的意思是说,他知道了波兰首都华沙准备欢庆国庆节,是这样吧?小满点了点头。我问还有没有谁知道?没有一位学生举手。看这情形,我知道学生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我说:“你们都不说,那老师问了,课文里写了谁?”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没有学生回答。我知道,面对一篇课文,学生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切入”,于是,我出示了文中的这一句话:“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但是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提问的“切入点”。果然,当我提问“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时,有一位学生终于举手提问:为什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接着第二个提问:重要的事情指的是什么事情?……我表扬学生说:看看,这不是提得很好吗!然后让学生再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上面所举的教学例子中,学生自由读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大都不会读书,我便巡视其间,对个别学生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的读有指导。当我提问到有关课文内容时,学生大都沉默不语,我便给学生铺设阶梯,降低问题难度,再以关键句子引导学生学会从什么地方入手,让学生思考提问。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便给予赞扬鼓励,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引导他们自己寻找答案。这样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就能从不会读到逐渐会读,从不会问到逐渐会问。尽管这些做法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相对于只让学生读一遍课文就开始分析讲解,这种看似简单的引导,对改变学生的学习大有好处。当然,这需要教师舍得花时间,做到耐心等待,耐心引导。

二、当学生对重点句子理解困难时,教师要加强引导,引发学生思考,促进理解

下面仍以教学《检阅》为例谈谈我的引导过程。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逐段分析讲解,而是抓住某个自然段,启发学生读书思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理解。我出示句子:“‘队长,’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和“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让学生自由读几遍,看看谁有什么问题要问的。有一个学生问:他到底能不能参加检阅?学生的提问令我高兴,因为学生有问题说明他思考了,但思考了还不明白,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于是,我引导说:“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教给你们一个办法,那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大家为难呢?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学生通过读书,找到了“鸦雀无声”这个词语,说明大家都沉默了,一点声音都没有。我让学生再找找,还有哪个词语说明让大家特别为难?学生又找到了“棘手”这个词语。我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学生很快理解了“棘手”就是难办的意思。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在白板上出示“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藏在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这一句话学生读了之后,我问学生:“这几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都说:都是问号。我又出示:“劝他不去?劝他不去!”然后采用师生合作读的方式,教师读问句,学生读肯定陈述句,然后倒过来,学生读问句,教师读陈述句。通过反复读,让学生理解问句和一般陈述句表达的不同效果。接着我提问:那如果不让他去会怎么样?边问边在白板上板书:如果不让他去会如何?如果让他去又会如何?。

通过一步步引导,到这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有的说:如果不让他去,他会很伤心。有的说:如果不让他去,以后他会很自卑。有的说:如果让他去,他会很高兴。有的说:如果让他去,以后他一定会很阳光,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有的说:如果让他去,会不会影响我们的队伍形象,招来异样的目光?我再引导学生回过头来读一读上面五个带问号句子?这样让学生反复地读,学生对大家的为难心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时候,我顺势板书:劝不去、放队尾、藏中间。然后启发学生:大家想一想,还可以放在哪里?学生齐声回答:放第一排。我再出示:赞扬……,因为……。学生马上回答说:赞扬队长,因为他解决了那件重要的事情。我进一步引导:什么重要事情?学生都明白了:是让不让博莱克参加检阅的事情。

如上所述,我在教学中不做过多讲解,而是把读书的时间留给学生,把理解的空间留给学生,我只是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其中,当学生理解困难时,我一步一步加强引导——引导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引导学生读懂问句和陈述句、引导学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这样步步引导,虽然费时多,但学生收获大,朗读方法、思考方法、感悟表达等方面都学有抓手,很好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当学生思维无法深入时,教师要加强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加深学生的感悟

我认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就一定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扎实地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思考揣摩,感悟到文字的里层含义。因此,教学中当学生思维无法深入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做生硬的讲解,而应着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往纵深思考,抓住重点词句引导他们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思考,加深学生的感悟。下面我还以教学《检阅》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在学生思维无法深入时,怎样对学生加强引导,以加深学生的感悟。

我利用白板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让学生读读这两句话后,我问学生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不一样。开始,学生回答不出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加以引导,学生才从未知到有知,从未悟到有悟。在学生回答不出的时候,我巧设阶梯,步步引导:“这个小伙子”指的是谁?“这些小伙子”指的又是谁?问题一分解,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出,是博莱克,是儿童队员。我接着进一步引导: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学生通过思考,理解了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第一句说的是博莱克真棒,第二句说的是这些儿童队员真棒。我不失时机,乘势“追击”:那么我,博莱克“棒”在哪呀?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又被堵住了,一时无法回答。我不急不躁,引导学生再读一读第十二和十三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博莱克?学生再次读书后,感悟到了“勇敢的博莱克”“自信的博莱克”“坚强的博莱克”等。我顺势引导:那么,博莱克“棒”在哪呀?有了前面的思考、理解,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很快就明白了,博莱克“棒”在他很勇敢,“棒”在他很自信,“棒”在他很坚强。我追问:那么,这些小伙子又“棒”在哪呀?学生一时又卡住了。我知道,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需要拐弯,才能深入地理解小伙子们“棒”在什么地方。于是,我引导学生回过头来读读五至九自然段,学生再读课文后,思维豁然开朗,纷纷说出了:“这些小伙子能做出让博莱克走在前面这个决定,很了不起。”“这些小伙子没有一个认为博莱克是残疾人而瞧不起他,他们真的很棒。”“在国庆节检阅的日子,这些小伙子没有将腿有残疾的博莱克落下,而是让他一起参加检阅,还让他走在队伍第一排。单从这一点就说明他们很棒。”“这些小伙子刚开始时谁都不想提出怎样安排博莱克。可是当提出让博莱克参加,而且是让博莱克走在前面时大家都一致同意,说明大家心里都把博莱克当做自己队伍中正常的一员。他们没有因博莱克腿残疾而觉得不同。都一样。真棒!”“在这样大的日子里,勇敢地展示儿童真实的一面,这需要勇气。正是这些小伙子给了博莱克勇气和信心,博莱克才那样勇敢、自信和坚强。这些小伙子真棒!”等感悟来,而且一个比一个说得好,一个比一个感悟深刻。试想,如果不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而是直接把教师的理解塞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层层深入,就不会有这样的感悟。

我想,只要我们有了引导的意识,舍得花时间,能够耐下心来,在教学中时时处处切实加强引导,就能改变我们农村学生的学习方式,训练我们孩子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

猜你喜欢

莱克真棒课文内容
莱克勤(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周该有几个“无会日”?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今天真棒
今天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