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政实践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2022-03-01李春晖王永颜王利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小学

李春晖 王永颜 王利美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进步有着重要影响。在全面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仍不明显,存在着课程资源不足、缺乏系统规划、师资严重短缺、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缺少实践体验和实践条件等问题。家政教育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因此,以家政实践为突破口,开发家政教育课程、引进家政专业教师、建立“家政十室”以及定期举办“家政教育活动月”,集中展示学生家政技能,从而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实施。

关键词:家政实践 中小学 劳动教育 家政教育

引用格式:李春晖,王永颜,王利美.基于家政实践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2(06):52-56.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勞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在推动劳动教育全面落实的大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缺少推动劳动教育全面实施的有效切入点。《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说我们在注重个人品质提升、家庭有序和谐后,才能达到国家繁荣、社会稳定的结果。将“齐家”放在前面,反映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对于家政教育的重视。因而,在教育中应当重视学生生活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按照人才培育的合理顺序和基本逻辑,通过家政实践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实施。

一、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实施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国家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实施的背景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受到极大的关注,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劳动教育的落实。但具体实施中仍存在着劳动教育效果不明显、课程资源不足、师资力量短缺、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等问题。

1.劳动教育效果不明显

2015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五年来各地进行了劳动教育的尝试,但截至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效果并不明显。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九所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和910位中小学家长调查,发现这些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均未得到系统切实地开展,对中小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形式主要为大扫除、手工课;均没有专职劳动教育教师,劳动教育课程由班主任或音体美老师担任。对来自农村和城市的910位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家长对孩子劳动能力的认识上,64.62%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般;在孩子在家做劳动的表现上,57.14%的家长认为孩子偶尔主动做家务,13.74%的家长认为孩子很少主动做家务;在孩子参加校外的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频次上,48.46%的家长认为孩子参加频次一般,45.16%的家长认为孩子参加频次较低。上述调查结果表明,2015年至今,中小学并未完全建立起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存在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软化,在学校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2.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不足,缺乏系统规划

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是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建立,难以满足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虽然一些学校在尝试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但由于缺乏优质课程资源,导致劳动教育的实施简单化,甚至被异化。调查发现,多数中小学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有些小学将《劳动与技术》作为低年级劳动教育教材,但也并未落到实处,仅仅利用班会课由班主任代劳,有时还会被文化课挤占,课程表上的劳动教育课“名存实亡”。此外,所调查的九所学校中均将手工课、打扫学校卫生区、整理内务等简单等同为劳动教育;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高中等不同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标准并没有根据年级进行设计和调整,缺乏系统规划。

3.劳动教育师资短缺

要想实现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全覆盖,必然需要大量经过劳动教育培训的专任教师。然而,调查发现,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师资严重短缺,并未建立起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目前的劳动教育教师基本是班主任或是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缺乏劳动教育领域专门的教师队伍,并且兼职教师劳动教育教学能力较低,这些教师自身本就缺乏系统、专业的劳动教育知识,因此,授课过程中对于学生劳动素养、技能的培养不具备专业视野,同时对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认识不清,导致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较低,降低了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兴趣。

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专任教师需要专业教育的培养,兼任教师也需要相关专业的培训,才可胜任劳动教育的教学任务。然而,目前我国的师范院校中没有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导致我国劳动教育师资缺少专业供给,未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机制。另外,目前我国教师的职后培训缺少劳动教育师资的内容。作为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国家、省级教师培训主要关注语数英、音体美等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并未开设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势必导致劳动教育教师的短缺。

4.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缺少实践体验

中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正在逐渐提高,仍需直观教学、实物操作和实践体验来掌握知识、收获技能。但是,由于学校的资金、场地有限,大部分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调查显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学校内部卫生清理活动;学校中很少开设烹饪室、手工室等活动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乐趣。更有甚者,劳动教育课程通常被作为一门理论课或是可以被占用的课程在日常上课的教室中进行,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学习制作糕点、种植花草等活动。可见,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缺乏深度和厚度,劳动教育形式仅限于卫生清扫等单一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可能导致学生对劳动的内涵产生误解,甚至产生抵触劳动的情绪,这样不利于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

二、家政教育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政绝不是简单的家务整理、烹饪等,“家政学是研究家庭生活规律,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涵盖家庭的方方面面”[1]。但是,人们对家政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实践中,有些学校将做一次饭、叠一次被子、打扫一次卫生等同于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内容窄化。在认识上,错误理解家政教育内涵,将家政教育简单等同于烹饪、手工、种植、物品维修等。

而事实上,家政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二者密不可分。家政教育是一个上位概念,包含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家政教育融家政学、教育学、推广学为一体。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将有关家政学理论与家庭生活的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扩散,普及应用到广大家庭中去,使之转变生活态度,改变生活方式,科学有效地管理家庭,營造和谐美满家庭。” [2]纵观古今中外的家庭教育史,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皆始于家庭,并将家政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1.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看,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家政教育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儿童劳动能力培养的优良传统,将家庭作为儿童劳动教育的第一场域。宋代教育家朱熹的《童蒙须知》是规范蒙童日常生活、言行举止、读书学习等的经典材料,提出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语言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3]蒙童家庭教育主要从自己的衣物穿戴和整理开始,通过家政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清朝曾国藩所著《曾国藩家训》被誉为“千古第一家训”,曾国藩治家强调崇尚勤俭,要求家人早起,辛勤于家务、农耕,方能有繁盛之家。“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祀;第四善待亲族邻里。”[4]同样在家庭教育中强调早起的朱用纯,编写了《朱子治家格言》,其家庭教育思想通俗易懂、流传甚广。朱用纯提倡家庭生活要遵循农事生产的安排,“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5]。要求家人黎明便起床,从整理收拾屋舍做起,营造一片干净舒适的家居环境,随日落而息,紧锁门户。长辈以身作则,儿童在学习和锻炼中接受家政教育,培养日常生活技能。

古代家庭教育中不仅重视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注重儿童家庭素养的形成。从每日向长辈请安、听训,到对父母、兄弟姐妹的礼节等[6],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儿童从小形成“家族”的认识,这也是家政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接受劳动教育的最初场所,其核心内容就是家政教育。

2.从世界范围来看,家政教育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外劳动教育开展较早,并形成了系统的家政教育体系,以日本、芬兰、德国、美国为代表进行研究,对我国的家政教育以及劳动教育全面落实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日本的劳动教育主要通过家政实践落实。各级学校都设有家政科,学习内容由“被服”“食物”“居住与家庭生活”三部分构成。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要学习自理,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领,自己淋浴、擦身、换衣。中午抽签到食堂帮厨,学生自己完成餐桌摆放、饭菜分配、收送餐具等。到五六年级,要学会制作简单饭菜,掌握餐桌礼貌;学会根据气候变化选择衣服,并会缝纫简单用品;打扫卧室,学会整理、规划室内物品陈列等。日本初中设“技术家政科”[7],不同年级通过与之相适应的家政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技能。

芬兰的劳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并激发学生对家庭、对生活、对职业的热爱。中小学通过开设手工课、家政课使孩子学会劳动、热爱劳动。手工课分为轻手工、重手工,按学期交叉进行,包括缝纫、编织、织毛线以及木工、喷漆、电焊等。家政课课程内容包括烹饪、家务、家庭理财三个方面。每所学校都配有“厨房教室”,给学生提供学习烹饪的真实环境,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食物烹饪,同时学习饮食文化[8]。

德国一些联邦州从小学阶段开设“常识课”作为劳动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一些基本形式,掌握独立生活的基本常识与生活技能。1~4年级的教学内容包括编织、木工、手工制造等。一些学校设置专门的烹饪教室,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饮食习惯与烹饪常识,掌握基本的烹饪方法。初高中阶段课程开设家政、技术、经济、职业模块。家政模块涉及营养学、家庭消费、家务、烹饪与裁剪、家庭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9]。

美国中小学日常开设的课程中没有劳动教育课程,但在家庭和学校都有各种与劳动教育有关的活动。家长注重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家学习家务整理、修剪草坪等。美国中学设立家政、手工、烹饪、木工、园艺等选修课程,烹饪课中学生从众多国家、地区的食品中选出7道菜,由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完成,并在全班展示,培养学生的家政技能[10]。

可见,家政教育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日本、芬兰、德国、美国学校课表中有明确的家政课程。通过烹饪、手工、家务整理等活动锻炼学生劳动技能,同时注重学生对于饮食文化、家庭理财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三、家政教育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力抓手

家政教育是劳动教育的起点和第一空间,内容丰富,易于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离不开家政教育,从家庭、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看,其主要内容均为家政教育。

1.劳动教育的内容离不开家政教育

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是重视家政教育的,从晨起的穿衣整理到屋舍的清洁打扫,无不体现着家政教育。国外发达国家的劳动教育也将家政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烹饪、手工等小学阶段便设立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技能。《意见》中关于劳动教育内容的要求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学习日常生活自理,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这些劳动教育内容与家政教育密切相关,所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离不开家政教育。

2.家庭劳动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家政教育

孩子出生后生活在家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第一场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政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劳动教育。家政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孩子劳动意识的启蒙阶段。家长要引领孩子劳动的实践情感,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需要从家政教育开始。从衣食住行这些日常生活的劳动实践机会入手,家长在做饭、洗衣、家务整理时,鼓励孩子参与进来,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这些家庭劳动教育实践的内容就是家政教育。

3.劳动教育实践需要家政教育的支撑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缺少独立生活能力,身体素质较差;加之,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设施并未实现全面普及,缺少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全面实施存在极大困难。那么,在现有基础上中小学通过易于开展、方便快捷的家政实践,如个人卫生清洁、家务整理、手工制作、烹饪、种植等家政教育的形式可确保学校劳动教育的落实。

近几年来,我国有些学校也尝试将家政教育作为劳动教育实践的核心课程,并取得良好效果。主打“中芬教育”的都江堰市万汇学校,是一所能真正实现国家“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学校,学校开设了特色课程——家政课。每周开展不同主题的家政课程,以“制作奶昔”主题课程为例,课程中学生熟悉厨房用具,认识水果,了解营养搭配,用英文设计奶昔食谱,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万汇学校以家政教育作为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有力抓手,通过家政课让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

四、以家政实践为抓手,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家政教育是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的教育。家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目标高度一致。同时,家政教育方便易行,通过家务整理、烹饪、园艺等课程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技能,最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并且家政教育成本最低,效果也最好,具有在中小学大面积推广的可行性。因此,在中小学首先开展以家政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以家政实践为抓手,从家政教育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引进家政专业教师、建设家政教育实践基地、展示学生家政技能等方面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1.开发特色优质的劳动教育课程,融入家政教育内容

家政教育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西方发达国家将家政教育课程作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课程;另一方面,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核心也是家政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和对中小学生的熏陶。可见,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将家政教育融入到劳动教育课程中,开发中国特色劳动教育课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劳动教育的核心课程都是家政课程。日本从小学生开始就要上家政课,进行烹饪基础、衣服整洁、房间舒适等的指导学习。美国将家务劳动清单写进教科书。德国中学劳动课中包括家政课,家政课程内容为缝纫、烹饪与营养、编织等。芬兰的劳动教育课程包括手工课、家政课等。借鉴国外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经验,在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融入家政教育内容,以此为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基础。通过家事课、烹饪课、编织课、手工課、编程课、环境课、养殖课、园艺课、艺术课等课程形式,作为初步的家政课程类型。在中小学推动家政教育课程的全面实施,不断将家政课程向家庭、社会推广和延伸。

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来看,“齐家治国平天下”把“齐家”放在最前面,就是对家庭教育、家政教育极为重视的体现。2021年1月19日,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中小学课程教材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其中以手工劳动为主的技能、技巧,如烹饪、刺绣、剪纸、雕刻等为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提高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课程中的比重,把传统文化落实在教育及生活中。将我国食文化、茶文化、礼仪文化以及中国结等传统编制技术融入新时代的家政教育课程中,同时利用中秋节、春节等节日文化开设主题活动,邀请家长同学生一起制作节日食物、礼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引进家政专业教师,加大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力度

目前我国学科专业目录中还没有劳动教育相关专业。综合来看,家政学专业与劳动教育专业目标高度一致,内容相互融合,人才培养定位高度相关,具有培养劳动教育师资的天然优势。近年来,我国开设家政学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除了河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等本科院校之外,开设家政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高职高专类院校数量也增加较快。面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对于专兼职教师的极大需求,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现有家政服务专业人才。中小学与院校达成合作协议,邀请具有专业的家政学知识、扎实的家政技能的老师到中小学定期指导劳动教育教学,家政学相关专业的大专生、本科生到中小学实习、任教,确保一所中小学至少具备一位劳动教育专业教师。同时借助社会力量,各中小学与当地家政服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如烹饪行业、烘焙行业、室内清洁行业等,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业工作人员定期来校授课,教授学生家政技能。

面对劳动教育师资的严重短缺,还需通过短期集中培训来提升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邀请高等院校的家政类专业教师以及社会家政行业的劳动模范对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利用寒暑假、周末的时间,培训劳动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3.建设家政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家政十室”增加学生实践体验

通过设立“家政十室”作为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第一步,保证劳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也降低了建立基地的大量资金投入,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景中动手实践。(1)收纳室,教习家庭收纳,包括各类家务整理课,室内通过叠被子、清扫地板、洗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2)烹饪室,教习烹饪课,室内配备烹饪所需工具及材料;(3)编织室,教习轻手工的编织、缝纫课,室内陈列学生编织作品;(4)手工室,教习手工课,包括木工、金属加工等课程,室内陈列学生手工作品;(5)礼仪室,教习形体、礼仪训练及家庭照护等内容,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仿真教学;(6)环境室,教习生态自然环境保护课;(7)养殖室,通过清扫动物生活圈、喂养动物,使学生学会养殖、爱护小动物;(8)园艺室,教习绿色植物种植及相关知识,观察植物生命历程;(9)服装服饰室,教习日常生活中服装与服饰搭配等课程;(10)茶艺室,教习冲泡茶、品茶,室内配备茶具、茶叶等材料,让学生感受中国茶文化,学习茶道知识等。这些实践的内容都属于家政教育的范畴,以家政实践来推进劳动教育的全面实施。

4.举办“家政教育活动月”展示学生家政技能,记录学生成长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全面落实,需要良好的劳动教育评价手段来推进。不同于语数英等课程,通过一张试卷、一次问答便可大概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劳动教育需要通过学生展示的劳动技能、在劳动体验中的表现来进行学生实际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情况的考核。为全面客观记录劳动过程和结果,学校可每月举办“家政教育活动月”,活动中学生集中展示习得的家政技能,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竞赛,最后依据学生劳动表现,结合家长、教师以及学生的综合评价,评选出每月的“劳动明星”。通过这种“家政活动月”形式,全面记录学生的劳动表现,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的提升。

以家政实践为抓手,通过家政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引进家政专业教师、建设“家政十室”、举办“家政教育活动月”等途径来推动劳动教育的全面实施,是解决劳动教育现存问题的有效举措。在逐步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中,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形成家庭重视、学校落实、社会支持劳动教育的实施系统。

参考文献

[1] 汪志洪,易银珍.家政学教学参考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27.

[2] 陶佩君,张瑞强.现代家政[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5.

[3] 朱熹,等.弟子规·朱熹童蒙须知·孝经[M].合肥:黄山书社,2003:63.

[4] 曾国藩.曾国藩家训译注(上)[M].张天杰,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149.

[5] 朱用纯.朱子家训[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2.

[6] 王建军.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J].華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99-106+123.

[7] 司荫贞.日本青少年的家政教育[J].中小学管理,1989(05):37-39.

[8] 钱文丹.芬兰:生活教育也是必修课[J].人民教育,2018(17):76-79.

[9] 任平.德国中小学如何实施劳动教育[J].人民教育,2020(11):71-74.

[10] 谷贤林.美国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J].人民教育,2018(21):77-80.

[作者:李春晖(1970-),男,河北衡水人,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王永颜(1976-),男,河北邢台人,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王利美(1996-),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硕士生。]

该文为河北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家政实践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研究”(2002042)的研究成果

T: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中小学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