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唐政坛“红妆时代”:三个女人一台戏

2022-02-28梁如姬

中外文摘 2022年4期
关键词:太平公主上官婉儿韦氏

□ 梁如姬

《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饿死女婿的丈母娘

先看太平公主。她是武则天活下来的唯一女儿,本应是个小棉袄一样的存在,但她却被亲妈断送过幸福婚姻。

当初,武则天将女儿许配给大唐名门望族河东薛氏薛绍,这桩婚姻既是门当户对,又符合中国传统的亲上加亲——薛绍的母亲,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女儿城阳公主。也就是说,太平公主和薛绍是表兄妹。婚后两人感情不错,生了二子二女,双双对对。后来,薛绍因为哥哥参与反对武则天被下狱赐死。尽管当时太平公主和薛绍最小的儿子才刚满月,太平公主哭求之后,武则天打了薛绍一百棍,然后给了个体面的死法——活活饿死。

第二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在即,为抬高武家的政治地位,她又为太平公主选了另一位武姓夫婿武承嗣。这是武则天的大侄子,当时颇受重用,不过,太平公主看不上这位武承嗣,找了个理由换人。她的第二段婚姻,嫁给了与武则天关系稍远、为人低调的武攸暨。虽说薛绍死后不到一年,太平公主就再嫁,但这种政治婚姻,恐怕没多少是太平公主本人的意愿。

纵观唐朝公主的婚姻,她们无论结了多少次婚,正常情况下,也和普通人一样,属于盲婚哑嫁,对象由皇家甄选,并不能自主择婿,这种政治婚姻如果好不容易有幸得以撞上恩恩爱爱,也极有可能遭遇权力的横祸。当她们因各种原因回归独身状态,皇家念其可怜或还可以“再利用”,又要重新为她配对,但择偶的范围,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她们在婚姻中最大的自由,大概就是在天子框定好的小范围里,对张三还是李四做出抉择。连最受武则天宠爱的太平公主都不例外。

武则天在世时,经常说太平公主像她,也会跟她聊一聊各种政治事件的看法,不过,她也严防太平公主干涉过多,每次都叮嘱她不能泄露禁中语。有了薛绍之死的事,太平公主深刻认识到权力的可怕,对母亲是深深畏惧的。武则天活着时,太平公主始终小心翼翼,时刻提心吊胆,母亲对她心理上的伤害是极大的。

饿死媳妇的婆婆

第二个出场的是唐中宗皇后韦氏,她是唐中宗李显的续弦。李显的第一任妻子赵氏,后来被追封为和思皇后,也是一位表亲结婚。赵氏的母亲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常乐公主。虽说辈分上有点乱,但门第关系是很匹配的。不幸的是,因常乐公主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就以赵氏对自己不恭敬为由,把她关小黑屋饿死了。

这才有了韦氏的出场。韦氏人长得漂亮,出身也不差,京兆韦氏。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住在长安城南的韦氏和杜氏都很高贵,离天(皇家)只有五尺距离。

韦氏和太平公主颇有渊源,她嫁给李显那天,是太平公主初次出嫁那天。想象一下,同一天,大唐太子和公主一起举办婚礼,一个嫁出去,一个迎进来,锣鼓喧天,冠盖如云,何等热闹。

随后,唐高宗完成历史使命,追随先祖去了,皇太子李显即位,韦氏也顺利成为大唐皇后。好景不长,李显一心想逃离母亲的掌控,拼命重用皇后娘家人,最后还说出一句“把天下让给韦玄贞都可以”,这就让伺机把儿子搞下台的武则天抓到了关键把柄,当即出手,废了李显的皇位,又把他一脚踹出中央,让他去看看世界。韦氏也跟着丈夫从皇后被降位,两人只能化身“皇宫在押皇帝和皇后”,山一程水一程地颠到房州去。此时,韦氏身怀六甲,武则天也毫不顾念。就在去房州的途中,韦氏早产生下了“光艳动天下”的著名女儿——安乐公主。

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的窘迫和无助。被贬途中,情绪低落,一路颠簸,提心吊胆,真是集齐了一生所有的霉运。有一件事可以证明他们当时的落魄,安乐公主出生后,贬谪路上的条件简陋,李显只好脱下自己的衣服包裹刚降生的女儿,所以,安乐公主的小名叫“李裹儿”。

到了房州,李显和韦氏生活在反反复复的忐忑和惊吓中。当初,武则天把二儿子章怀太子李贤搞到巴州后,派人去“亲切问候”,李贤只好进入“棺材一抬,人生白来”阶段,被迫自杀。有了二哥的前车,每当朝廷派人来,李显就觉得是妈妈要来赐死自己了,以致反复煎熬。

用仇人之女做大秘

再说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自有记忆以来,只知道自己是一个卑微的宫廷婢女。这也是武则天造成的。上官婉儿的祖父叫上官仪,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当初,经过和武则天的多年相处,高宗经常能感觉到她的强势,渐渐生出不满,有了废后念头,把宰相上官仪招来沟通。上官仪一听,不仅附和高宗,还鼓动他赶紧动手。当你的一个不太确定的想法,得到了别人的鼓励时,人的内心会更加坚信。于是,两人越聊越起劲,接连吐槽下揪出了皇后无数的可恶点。高宗脑子一热,当时拍板——废后!让上官仪去写废后文案。上官仪领命,却不想高宗转头把他给卖了。

当时,武则天在宫里安插了各种眼线,监视着朝廷内外的一切动向,所以,高宗和上官仪的这通密聊,以光速回传给了武则天。武则天早把老公拿捏得死死的,主动找高宗谈心。夫妻一见面,一双蓄满眼泪的明眸巴巴地看着高宗,细细地叙说两人各种甜蜜过往,高宗很快就被说动了,不仅如此,高宗还决定甩锅给上官仪,说这一切都是上官仪教唆的。感情再深,经不起挑唆啊。

武则天默默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下上官仪,暴风雨很快就倾盆光顾上官家了。两年后,武则天找了个机会,诬陷上官仪一家勾结废太子李忠(高宗的第一任太子)谋反,皇后亲自定案,还能有错吗?上官仪一家被杀,废太子李忠被赐死。这一举两得的神操作,既干掉了敌人,又杀掉了皇权路上的潜在威胁。

武则天画像

上官家的男丁集体领盒饭后,当时还在襁褓的上官婉儿跟母亲郑氏一起当了宫女。唐朝有培养宫女的机构,上官婉儿勤奋好学,成了一个才华出众的宫女。武则天从众宫女中将她提拔到自己身边当秘书。武则天的一些诏书,基本是由上官婉儿执笔。另外,武则天对她十分信任,很多朝廷的奏折都由她参与决断,几乎承担了半个皇帝的工作。史书记载:“百司表奏,多令参决。”“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作为一个和皇家毫无亲戚关系的臣子,上官婉儿已经达到了女子权力的巅峰。

不过,即便有了巨大的权力,但风险同样巨大。因为一个子虚乌有的案子,武则天马上要杀了她,又因为文案工作实在离不开她,这才改为“黥面”的刑罚。“黥面”是古代对犯人的一种羞辱式惩罚,只要脸上刺字盖印的,一辈子都洗不掉。可谓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三个名女人重装上阵

盛唐的几位名女人,无论她们是什么人,武则天可以轻易让她们体验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刺激。正因为被权力支配,又在权力的漩涡里被冲击,这几位女性,对权力有非常强的欲望。后来,改变唐朝走向的神龙政变,让她们重新聚集在权力的中央。

神龙元年(705),老态龙钟的武则天已经卧病在床,日常陪伴在她身边的,只有两个顶级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虽说经过忠于李唐正统的各路人马的劝说,武则天已经明令要把朝政还给李家,重新把李显召回,立为太子,但眼下这种局面,众人还是不免提心吊胆,怕二张兴风作浪。一切还有变数,于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在悄悄进行中。

深度参与政变的,除了朝中大臣,还有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被二张兄弟看守期间,所有人都不方便进入内廷,而太平公主却还能正常走动。虽说太平公主的第二任夫婿姓武,但在关键问题上,太平公主还是姓李,要跟随父系走。这一次,太平公主经常出入武则天的住所,探听各种消息。当然,光靠太平公主一个人,很难运转整个皇宫的间谍工作,所以,她找到了武则天身边最亲密的人——上官婉儿。这个被武则天寄予深厚信任的女官选择背叛她,投入下一个权力集团。

上官婉儿身处政治中心多年,有高度敏锐的政治直觉和判断力。当太平公主找到她,她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武则天即使再牛,也是90%身子入土,来日无多了。继续效忠武则天恐怕要人头落地,投效新势力才有希望。有了她们俩的襄助,神龙政变进行得很顺利。

神龙政变后,李显重新登基为帝,韦氏二度荣登后位。在这件事上,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都是有功之人,只有韦后是“躺赢”。

李显自然不能忘记给功臣们来点大福利,太平公主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各种权力数不胜数。那怎么奖赏上官婉儿呢?做女官,上限实在太低,女官的最高级别是正五品。谋图大计的韦后知道上官婉儿比自己见多识广,更熟悉政治套路,于是,韦后决定拉拢她。在韦后的建议下,上官婉儿被拉到后妃队伍,成为婕妤,随后又升职成一品昭容。当然,她的这个昭容,只是享受名义上的高位,很可能是不尽妻妾义务的。

为了给辛苦工作的上官婉儿更多福利,韦后还给她在宫外购置大房子,上官婉儿可以不受宫禁随时出宫居住,还能自由地跟各种优秀青年交往。

中宗李显在位期间,太平公主、韦后和上官婉儿这三个女人重聚一堂,有了更多相处或合作的机会。确切地说,太平公主和韦后的关系并不咋样,上官婉儿则是韦后和太平公主的中间人,她左右逢源,既和太平公主关系不差,同时为一心想复刻武则天之路的韦后出谋划策。

此时,三个人的戏路全然不同,为了怕皇帝猜忌功臣,太平公主低调做事,小心做人,几乎进入退休的佛系状态,很少出来参与政治活动,算是个路人甲。韦后是这一时期的主角,在中宗李显的有意帮扶下,在上官婉儿这个配角的策划下,韦后大出风头。武则天和高宗并称二圣,经常垂帘听政,韦后也照搬;武则天怂恿高宗搞封禅,自己充当亚献,韦后搞不了封禅,就陪同皇帝参加太庙祭祀活动,趁机露露脸;武则天有神鸟和凤凰来朝贺,韦后的衣服箱子里就出现了彩色的祥瑞;武则天让人写书,在佛经里找到她是未来佛的证据,韦后也有“亲蚕”的马屁文……

谁是笑到最后的男人

正当韦后顺风顺水时,中宗李显突然不给力,暴崩了。幸亏身边有上官婉儿从旁协助,韦后才能应对危机,一边隐瞒皇帝驾崩的消息,一边连忙把韦家子弟安排到禁军中,以防不测。兵权在握,韦后宣布皇帝死讯,拥立了李显年纪最小的儿子李重茂继位。

按照正常剧本,后面是韦后掌握大权,找个机会废了李重茂,自己登基,复制武则天。可关键时刻,有人不干了。

这个人就是太平公主。江山姓李或姓武,不是她本家,就是她夫家,或者说姥姥家,可如果突然改姓了韦,那他们李姓的公主算什么?所以,太平公主决定要搞点事情。恰好,下一代有个能人叫李隆基。他找到姑姑太平公主商量,二人一拍即合,太平公主策划和监视宫廷,李隆基具体实施。

李隆基的人巧夺了禁军,连夜攻入皇宫内廷。韦后发现喊声震天,连忙起来往禁军营里逃走,希望能有军队的保护,可此时,韦家的人早被了结干净了,禁军见到韦后前来,也不管这天宜不宜开杀戒,几刀下去,韦后就一命呜呼了。连同住在宫里的安乐公主也香消玉殒。两个不可一世的女人,潦草出局。那么,韦后的高参上官婉儿呢?

上官婉儿还是稳的,她一直在帮韦后工作,却也留了一手后招。当初,中宗李显刚刚去世,韦后为了安稳局面,让上官婉儿写了一份造假的遗诏,遗诏的内容按韦后的要求,先写上立李重茂为皇帝,所有军国大事由太后处置等。可写到这里,圆滑的上官婉儿多了个心眼,她找到了当初合作过的老友太平公主,想出了个牵制韦后的主意:在假遗诏的后面,加一条让李旦——武则天在世最后一个儿子,参谋政事。她告诉韦后,这是说辞,掩人耳目的,等大权稳了,再以太后名义废了李旦参与朝政的权力就是啦!这实际上是两面下注。虽然这条建议最终被韦氏党羽反驳了,但这条遗诏的留底,证明了她对李唐的忠心。

禁军一看,怕错杀友军,马上把遗诏底档的事情汇报给李隆基。结果,铁面的李隆基一看,冷笑一声,说上官婉儿的罪恶完全不能被这三言两语抵消,上官婉儿还是命丧黄泉。

上官婉儿一生聪敏,最后却又应了那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所有的君王,对臣下最大的要求不是你多有才、多聪慧,是够忠诚。上官婉儿这样左右逢源、狡兔三窟怎么可能忠诚?

太平公主呢?完成了重大任务——维护了李唐江山,接下来大唐政坛该往正轨上运行了吧?谁知道,太平公主是个“喜权势”的人,她不能容忍自己如此巨大的功劳却屈居二线,开始了与侄子李隆基的权力斗争。

最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唐睿宗李旦摆平不了两人的矛盾,在双方的夹击下,只能宣布退位,让位给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以失败告终,被迫自杀。

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

猜你喜欢

太平公主上官婉儿韦氏
“啸”乐考释——以唐太宗妃韦氏墓室啸伎壁画为中心
到底谁毁了上官婉儿墓
武则天的惜才之仁
睿宗时期太平公主势力发展探析
浅析《大明宫词》女主角服饰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太平公主并不“太平”
上官婉儿:华美绽放,凄艳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