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握小技巧,创造好心情

2022-02-28汪晨波姚亦尘

中外文摘 2022年4期
关键词:不确定性负面礼物

□ 汪晨波 姚亦尘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经受着多种负面情绪的困扰:因为学习压力大或者担心工作绩效不够好而焦虑,因为外界干扰太多迟迟不愿意行动而产生拖延,因为不公正事件的发生而愤怒……我们如何与这些负面情绪相处呢?同时,我们也希望给他人带来更好的情绪体验。那么,如何用简单的方法让他人更快乐呢?当朋友因为糟糕的经历而求助时,我们该如何宽慰呢?其实,只要学会一些小技巧,我们就能帮助自己和他人拥有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如何缓解焦虑

焦虑是一种以不愉快的内心混乱状态为特征的情绪,通常是一种泛化的、不集中的、对某种情况的过度反应,伴有诸如来回踱步、抱怨和沉思等行为。例如,一星期后的演讲你还没有做好准备,你很焦虑,一度手忙脚乱。又如,一想到将来可能找不到好工作,你很焦虑,甚至彻夜难眠。

调查显示:在年轻人中,25%的人因为学业或事业发展达不到预期而焦虑,17%的人因为亲密关系不够理想或无法得到亲密关系而焦虑,16%的人因为经济压力感到焦虑。

人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害怕预期的事件。因此,不确定性是焦虑的最大来源。而现代人之所以越来越广泛地焦虑,是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不确定性很高的时代。这是一个飞速变革的时代,更新换代速度在加快,因此个体很容易过度担忧未来。

焦虑不仅与我们每个人能感受到的不确定性程度有关,还与每个人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有关。高焦虑特质的人,往往不能容忍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此,人们对不确定性容忍度越低、感受到的生活不确定程度越高,其焦虑水平也就越高。

那么,有什么办法缓解焦虑呢?首先,找到焦虑源,分析可能的解决路径。焦虑一定是有一个目标源的。先要辨别让你焦虑的是一个可以在短期内解决的事件,还是一个长期的不确定性事件。如果短期内能解决,那就及时行动,不要拖延;如果是长期事件,那么需要细分目标,制订计划。

其次,观察焦虑,并具体化自己的感受。真正困住你的,并不是目标本身,而是你对恐惧的想象。你可能没有你自以为的那么焦虑!事实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高估了自己的焦虑程度。预期中负面事件发生的概率,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

第三,学会放松,释放情绪。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放声歌唱或放声喊叫、向他人倾诉、在适当的场合哭泣,这些都是常见的情绪宣泄手段,对缓解焦虑也有效。研究发现,人们运动频率越高、社交频率越高、网络使用时间越少,焦虑水平越低。

如何克服拖延

拖延症是指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有害的、自我调节失败的形式。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有时候,拖延本身并没有那么负面,困扰我们的,恰恰是这些负罪感、自我否定等心理困扰。

事实上,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拖延这个行为本身是一种资源节约机制:在必要的时刻才去行动,原因是最后一刻的效率才最高,才能使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一件事情。所以,假如你的拖延只是让你有些焦虑,但是并不影响办事结果的话,不妨就接纳它,把事情放到最后一刻去做。

当然,要想克服拖延,也有一些方法:

(1)把预期变成计划。

(2)从能掌控的事开始做起,拆解目标,逐步找回掌控感。

(3)有意识地进行认知偏差改变训练,不要把一件事想象得那么艰难。

(4)及时给出正反馈,强化你的行动力。

如何面对愤怒

人在愤怒的时候会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在平静后又常常感到后悔。那么,当愤怒情绪席卷而来时,我们可以尝试用什么方法控制自己呢?

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抑制自己的情绪,效果很有限。比如:当你强行告诉自己不要生气时,你会发现糟糕的感受就像打地鼠游戏,压下去一个,另一个又冒出了头,治标不治本。

研究者发现,愤怒等消极情绪存在很强的认知成分。通俗地说,当我们因为被他人指责而感到愤怒,其中的认知成分便是:对方的指责有道理吗?这种指责是在推卸责任吗?我真的做错了吗?……我们对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想法的推测,便是认知的成分。这正是激起我们愤怒情绪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我们能在认知层面上重构消极情绪刺激的意义,让大脑对事件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就更有可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愤怒情绪。

这个重构的过程被称作认知重评。不妨参照以下步骤试一试。

(1)承认自己的愤怒。实施一套保持冷静的方式,如深呼吸。

(2)直视情绪本身,并思考:我感到愤怒是因为……

(3)继而思考:对这件事情一定要愤怒吗?自己的思考是不是一种极端信念?检查一下自己含有“应当”、“必须”以及“糟透了”等词语的想法,尽量减少这些词语的使用。

(4)换个视角看待问题。问问自己:是否能找到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解释这个事情呢?

如何用同样的成本带来更多快乐

在给恋人、朋友买礼物时,很多人会选择事前不告诉对方,到时候给对方一个惊喜。实际上,提前几天告诉对方自己会送什么,对方在收到礼物时会感到更加快乐。

这是由于提前告知的行为给对方提供了期待的空间,期待的过程就是快乐的。对方在这几天中会想象自己收到礼物时的感受、收到礼物时的场景。这些都会给对方带来积极情绪。此外,提前几天时间,给对方的快乐体验添加了一个延迟,这也有助于提升收到礼物时的快乐体验。

同样,我们在很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延迟,例如一星期之后再给自己买,这样也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如何对待朋友的诉苦

当一个朋友来找你诉苦的时候,给他意见其实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我们需要学会的第一个能力就是倾听。大部分时候,对方跟你交流的目的只是宣泄情绪,并不是为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时候我们去提建议,不但不会让对方觉得有用,甚至可能让对方产生“你真的明白我的意思吗?你真的在乎我的感受吗?”等想法。

第二个能力是共情。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最让我们觉得愉快的事,显然莫过于发现他人的感觉和我们自己心里头全部的情绪相一致;而最让我们震惊的,也莫过于发现他人和我们完全没有同感。”深刻同情朋友的遭遇,并与他一起义愤填膺地斥责他所埋怨的人。这时候,他感觉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被支持了,其实气也就消了一大半。

所以,在朋友向你诉苦的时候,只要认真地听、适当地回应就好。在他主动询问你的意见之前,你大可不必搜索枯肠地替他出谋划策。

猜你喜欢

不确定性负面礼物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爱的礼物
礼物
具有不可测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论负面教育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