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研究

2022-02-28韩露露任新平

新农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延津县全产业链小麦

韩露露 任新平

摘要:延津县作为一个以粮为主的典型农业县,逐步形成了具有延津特色的发展小麦经济的“延津模式”。目前延津已经形成了以小麦为核心的小麦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但在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不足使小麦全产业链的发展遭遇重重困难。因此,本文研究延津县小麦全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提出相关性建议。

关键词:延津县;小麦;全产业链

目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改造的关键时期,在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与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发布了国粮〔2019〕240号文件,要坚持“粮头食尾”,于延津县来说,这是对小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鼓舞与激励。粮食行业有着连接一二三产业的先天性优势,从初期田间种植到最终饭桌上的琳琅食物。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点的全产业链农业。

1.1 延津县种植小麦条件

1.1.1 生产种植条件得天独厚,有助于优质小麦产出 延津土地为黄河流域天然冲积平原,地底层是黏质混合土,上层是砂质黄河淤土,底层黏土密实可保水保肥,上层土壤相对松软,适合小麦的扎根生长与耕种。

1.1.2 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产出效率提升 延津县在“十三五”规划期间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完成普通农田的改造及积极实施县域土地整治项目实现灌溉路网等基础生产设施的综合配套,新增21946.82公顷的高标准农田,其中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增加2万亩。?

1.1.3 政府支持小麦产业深度发展 面对小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契机,延津县政府提出了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组建小麦集群的思路,引导新良集团、麦丰食品、克明面业、笑脸食品等知名大型农产品深加工食品企业先后落户新乡。另外,政府采取财政补贴和金融政策支持小麦产业的发展,为小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载体。

1.2 延津县小麦全产业链发展现状

1.2.1 建立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产业集群 粮食产业集群可以带来农业原材料、粮食产业资本、粮食技术、粮食人才、粮食物流设施等资源的空间积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提高整个区域内粮食产业链的运作效能。为了促进粮食一二三产业更快更好融合,延津县筹备建设了“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上连农民下接销售,园区内有大型机械加工设施、仓储设施,使小麦在生产环节、加工环节以及储运销售环节更好链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2.2 采用“订单+现货+期货”的经营模式 延津县将“公司+专业协会+农户”形式与“订单+现货+期货”形式相结合,将众多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使小麦种植标准化、规模化,延津县金粒麦业是联系期货市场与农业协会的桥梁,起到了主导作用,农业协会将农户与金粒公司联系在一起,起到了中轴作用,农户负责农业生产种植,从而引导农民生产出符合期货要求的标准化小麦,使小麦一二三产业有效衔接。

1.2.3 成立麦业龙头企业,带动小麦全产业链发展 金粒麦业的成立极大的促进了延津县小麦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金粒麦业为延津县本土龙头企业,它的成立不仅有效带动小麦“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运营模式,还利用优质小麦品牌以高价极大地鼓舞了延津小農户种植优质小麦的信心和热情。

1.2.4 引进诸多知名企业,二三产业刺激第一产业 企业资源与生产优势的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延津县小麦产业建立一体化的产业链运行机制。由新良面粉、克明面业、中储粮延津公司等从事小麦购销、加工、营销的龙头企业组建延津小麦产业园区,以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集团化为方向,延津县克明面业生产基地是克明面业公司最大的生产基地;另外达利园、好吃点、康师傅、盼盼、思念等著名粮食加工企业以延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材料,另外最重要的是茅台在我们延津设有酿酒基地,总占地面积已经突破3万亩。

2.1 优质小麦品牌价值优势不明显,价值驱动力不足

虽然延津县小麦产业集群有克明面业、精益珍这样的中国著名品牌和驰名商标,但本土小麦行业具有的几家公司如金粒集团、新良集团,其品牌只是区域品牌,并非中国著名品牌也不是中国驰名商标,而且公司都位于产业链环节前端和价值链层次低端,在区域品牌建设中,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布局。只是给像康师傅、盼盼这种国内知名食品品牌企业提供加工食品的原材料,本土食品品牌仍然没有成为国内名优品牌,新乡小麦产业品牌价值发挥不充分。?

2.2 小麦产业内部链条延伸不足,产业发展层次偏低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资料显示,粮食加工业中食品及副食的销售利润率最高,全国平均为19.5%(不含酿酒)。目前延津县小麦产业链中增值能力较强的精深加工、高档优质食品研发数量与质量都不理想,食品加工业大多仍是对传统面制食品的加工,如速冻食品、挂面、沙琪玛和休闲糕点的加工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市场竞争激烈。想要充分挖掘小麦资源的经济价值就要对小麦产品深度开发,以小麦为原料生产的多种膳食纤维食品,为人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还可建立围绕饲料、小麦淀粉、小麦蛋白制品以及谷朊粉等方面的招商引资进行深加工。

2.3 粮食流通体系不完善,供应链效率低下

在如今“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再加上小麦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产品的仓储与流通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粮食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而延津优质小麦产业园在流通与仓储环节尚存在系统性问题,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储粮技术与水平远低于山东、黑龙江等产粮大省。多数企业粮食运输和仓储管理粗放,专业化优质的综合服务供应不足。缺乏粮食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终端粮食装卸转运等设施有待加强,粮食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2.4 农业多功能开发拓展不够,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小麦不光有食品功能,还有其他功能,目前产业园区在小麦的其他功能例如文化功能方面挖掘研究和宣传力度方面还不够高,没有充分挖掘延津的文化特色。

2.5 加工环节对于种植环节引导不足,产业融合乏力

延津县小麦产业链普遍较短,大都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收储和初级简单加工,这样的运营模式对下游深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延伸不足,对上游农业种植的引导不够,关于小麦产业高消耗、高能耗的小粮食加工作坊还普遍存在,产业链的价值创造功能和增值能力缺陷表现为粮食产品普遍档次不高。

3.1 充分挖掘小麦精深加工增值潜力,提高产业融合驱动力

要把延津优质小麦的资源充分利用好,鼓励国酒茅台、克明面业、鲁花集团、豫粮集团、嘉合粮油、金粒麦业开发绿色、有机小麦粉和由此派生的有机产品,以高端的定位、适宜的包装、互联网的平台、全流程的追溯和得体到位的宣传,把延津小麦绿色有机的价值真正挖掘出来。

3.2 挖掘小麦产业的非农功能,打造田园综合体

延津县不仅产有优质强筋小麦,枝繁叶茂的槐树也是随处可见,延津县可充分利用此特色,打造麦香+槐香文旅产业园片区,有针对性地对片区加以整理开发,赋予其休闲、旅游功能及文化氛围,增加配套服务设施,开发创立麦香与槐香田园。

3.3 构建现代化粮食流通体系,保障产业链安全

代销售运输,控制、保障产业链安全,延津县小麦粮食企业内部储运机制必须不断完善,才能保障原粮安全,培育粮食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强终端粮食装卸转运等设施,提高粮食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3.4 培养与引进产业融合人才,引导产业链深度融合

术业有专攻,只有专业人才才能精准剖析产业链中上游與中游、中游与下游链接的痛点并做出合理安排。因此,需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加速引进农业高层次产业融合人才,延津县农业部门(政府)每年应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吸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投身小麦产业园的建设运营。

3.5 培育园区优质小麦龙头企业,构建全产业链共生关系

具备全产业链运作能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处于粮食产业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延津县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扩大产业规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各种形式来延津投资小麦产业,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延伸延津县小麦产业链条,刺激小麦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深度挖掘小麦附加值。

猜你喜欢

延津县全产业链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延津县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延津县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全产业链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考
延津县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