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百望山到看花台

2022-02-28来银玲

中关村 2022年2期
关键词:花台辽国

来银玲

古时候,在一个小渔村里,男人出海殒命于海浪,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母亲耕种田地、纺线织布、编制渔网、供儿读书。儿子18岁时坐船上京赶考,两月未归,母亲登上小岛爬到最高的岩石张望,年复一年,她望穿了双眼,哭干了泪水,自己也变成了一尊石像。沧海桑田,小岛突兀,成为一座高高耸立的孤山。这是一直流传在辽宁营口市熊岳镇的一个故事,当地人念念不忘这个千古悲剧,感念母爱的伟大,给这座孤山起名望儿山。世上的事情往往无独有偶,其实,在咱们北京也有这样故事的一座望儿山——百望山。

百望山,又称北望山,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拔仅仅210米,但它却是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分界线,也是太行山山脉向东延伸到华北平原最东端的山峰,故有学者称北望山为“太行前哨第一峰”。北望山除了上述地理坐标众所周知外,它的历史坐标也是遐迩闻名的,百望山山顶上的那座佘太君庙,把整座山的英魂都提了起来,成为中国历史上擎立在山顶上的母爱碑。传说北宋年间,杨六郎杨延昭和辽国大将韩昌韩延寿在山下鏖战,杨六郎的母亲佘太君在山上观战,望儿归来,佘太君伟大的母爱感天动地,后此山得名望儿山。

佘太君,谐音折太君,真名佘赛花,亦云折赛花,宋朝爱国将领折德扆的女儿。她自幼深受父兄爱国思想影响,研习兵法,精通韬略,嫁于杨继业为妻后,育有八子,八子个个都是爱国好男儿。在杨家众多男子卫国捐躯后,佘太君挺身而出亲自挂帅上阵,戍边御侵,保卫疆域,留下了一段巾帼英雄的历史传唱。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母亲,让我的童年有了可以崇拜的偶像,有了可以敬佩的英豪,我一直渴望能够找寻到历史的蛛丝马迹,哪怕是她曾经走过的踪迹。无奈,这个深藏于内心深处的结子一直没能解開,直到得知百望山上的故事。可是,十多年来,久居北京海淀,我却连登临百望山的机缘都不曾拥有,更无从了却自己的心愿。对于百望山,我只能往来于山前的公路,从迅即而过的车窗里,一次次仰望它的壮烈,让情感的波涛在内心翻涌。今年八月初,我终于有机会登上百望山顶,饱览了碧空蓝天下待染的青青枫叶,领悟了江山秀美的秋色空灵,拜谒了家喻户晓的佘太君石像,自然也被其光辉的伟大母爱所感动。也许,真的是机缘巧合,当我站在佘太君石像跟前的时候,恰逢海淀在做防空警报的演习。在防空演习的警报长鸣声里,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我似乎觅到了千年前宋与辽两个民族之间的角逐,佘太君正屹立于这里,慈眉善目里的那份悲壮与期待,那份保家卫国的热血情怀,犹如一股暖暖的细流,瞬间充盈了我的心田,温暖了我满满的胸怀。后来,我常常回忆起身体登上百望山,在思想深处与佘太君邂逅的情景,即使在我不久之后独自面对一座高台的时候,当然,这不是一般的高台,而是一处在历史上满野鲜花的高台——看花台。

风景如画,锦绣河山

看花台和百望山,相距60多公里,表面上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因为两个不同民族之间曾经纷争的缘故,这两处地方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两位驰骋战场的女人——佘太君和萧太后,因为百望山和看花台这两个历史遗址,就有了可以解读的情感。看花台地处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花园村边,是燕山山脉冲击的平原地区。从土壤结构上看,这里土壤肥沃,花木繁盛。早在一千多年前,居住在这里的辽地百姓就“寻思千甚富庶……环郭数十里皆园林也。家必有园,园必成趣,率飞渠走泉,方池圆沼,柏柳相间,桃李连延,亦一时之胜概也无边。”花园村,曾经是辽代萧太后的御用花圃园,花圃园的东南方向,还修葺了专供萧太后和辽国宫廷贵族赏花纳凉用的亭台楼阁——看花台。

萧太后,即萧绰,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父亲萧思温,曾为南京(古之幽州,今为北京)留守要职。辽景宗年间,萧绰被耶律贤选为贵妃,后册封为皇后,协助辽景宗处理朝政军国大事。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辽景宗驾崩,1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萧绰的儿子)继位,即为辽圣宗。统和元年(公元983年),辽国改国号为契丹,辽圣宗率群臣尊萧绰为承天皇太后,萧太后摄政,实为正式临朝执政。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三月,宋太宗看到辽圣宗年幼,认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成熟,遂分为三路攻打辽国:东路,由大将曹彬带领进军幽州;中路,由田重进带领攻取河北西北部和山西东北部各地;西路,由潘美和杨继业率领攻取山西北部各地。之后,三路军队会合收复幽州。眼见着12岁的儿子年幼无力,面对着宋朝军队东、中和西三路的长驱直入,作为母亲的萧太后,为了守住既得的疆域,她毅然跃上战马,率领辽国大将驰骋疆场,奋勇抵抗前来收复失地的宋朝军队。战争开始的时候,由潘美和杨继业率领的西路军一路上英勇作战,很快打下了寰、朔、云和应四州,但由于中路、东路的溃败,使得西路军陷入孤军深入状态。宋太宗得知前方战况后,命令西路军立即退回代州。没想到占领应州的宋兵逃跑了,辽军又乘机打进了寰州。宋朝下令潘美和杨继业的西路军掩护寰、朔、应、云四州的百姓内迁。萧太后带领辽圣宗和重臣韩德让御驾亲征,调兵遣将,大败宋军,并擒获宋将杨继业。追溯历史,佘太君登上百望山观战,应该是在丈夫杨继业被擒、杨六郎抗辽这一时期。杨门英烈保家卫国,可歌可泣。公元1004年,持续近二十年的宋辽战争,终于以萧太后御驾亲征兵临澶渊(今河南濮阳)城下,迫使宋真宗于公元1005年1月签订“澶渊之盟”而结束。“澶渊之盟”的内容是宋朝每年向辽进贡岁银10万两,绢布20万匹,两地之间开展自由贸易。澶渊之盟,可以说是宋辽两个民族找寻已久的一个平衡,是社会文明的一个进程,它开启了宋辽两个民族之间长达120年的和平局面,给百望山与看花台带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历史安宁与民族祥和,也使得华夏子民得以在安宁与祥和的氛围里歌咏佘太君与萧太后的巾帼情怀。佘太君久战沙场、忠心爱国等英雄事迹家喻户晓、广为传唱;萧太后(萧绰)驰骋疆场、励精图治等政治行为使得辽国达到鼎盛时期。此后,宋、辽之间,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380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时代总是向前发展,因根脉延续而纷争的往事,亦被慈悲与宽容碾作一粒粒微小细碎的尘埃,落定在历史的褶皱里,再也泛不起一丝丝腥臊的沉渣,宋与辽已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崛起,大爱无疆。我登上北望山,我多么想告诉佘太君,从百望山到看花台一马平川,繁花似锦;我站在看花台,我又多么想告诉萧太后,从看花台到百望山,怀山柔水,锦绣河山。

猜你喜欢

花台辽国
关怀是悄悄地走过
宋代绘画中园林花台样式解析
宋辽之间的“软战争”
宋朝版暗度陈仓
宋朝官员:公费出国也不去
“神智体”里奥妙多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