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022-02-28王立智朱海娟

甘肃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高职院校学生

王立智 朱海娟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一年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一类结果和二类結果的检出率为40.06%;抑郁量表中度和重度的检出率为18.50%,检出率较高。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1—0014—0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大学生的自身成长,还间接关系社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对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有利于及时掌握、发现和分析高职院校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供翔实的数据信息。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的学生,共计3325人。3170人参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测评,3169人参加了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参与率分别为95.34%和95.31%。

2.调查形式及工具。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进行,学生在线完成信息修改和量表的填写工作。

调查采用的量表有两种,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该量表主要以大学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了解学生中神经症、心身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学生的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筛选结果中第一类为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尽快约谈;第二类为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第三类为心理健康的学生。二是抑郁自评量表(SDS)。该量表按症状出现频次评定,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抑郁评定的临界值为T=53。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我们规定: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本次参加调查的学生共计3325人,3170人参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测评,占到参加测评学生总数的95.34%。

1.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测试结果分析。表1显示,一年级学生中有489名学生确定存在心理问题,需进行约谈;784名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可以看到: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且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一类结果和二类结果的检出率为40.06%。

2.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测试结果对学生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及生源地比较分析。表2表明,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学生中,男生的UPI测试结果为一类的比例(12.40%)低于女生(17.99%),说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独生子女的UPI测试结果为一类(19.31%)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14.99%),说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独生子女;大中城市的一类比例(22.79%)高于小城镇学生的比例(17.73%),说明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来自小城镇的学生。

3170名参加调查的一年级学生中,2752名来自农村,占参测学生总数的86.81%。其中,边远农村学生的测试结果为一类的比例(18.14%)高于非边远农村的学生(14.54%),城镇学生的测试结果为一类的比例均值(20.26%)低于农村学生的比例均值(23.27%),说明来自农村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来自城镇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抑郁是一种心境异常低落、不愉快的负性情绪状态,个体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有资料表明,抑郁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本次调查中,一年级学生应测人数为3325人,实际3169人参加了抑郁量表测试,占到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95.31%。

1.一年级学生抑郁量表(SDS)测试结果。表3表明,本次运用抑郁量表(SDS)的筛查,共有55名同学为重度抑郁,占到总参测人数的1.74%。筛查出中度抑郁学生531名,占到总参测人数的16.76%。说明抑郁情绪在一年级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学生筛查出586名,占总参测人数的18.50%,检出率较高。

2.一年级学生中度、重度抑郁男女生人数数据分析。表4表明,女生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人数占比均高于男生,男生中度抑郁人数占到总参测人数的6.56%,女生中度抑郁人数占到总参测人数的10.26%;男生重度抑郁人数占到总参测人数的0.22%,女生重度抑郁人数占到总参测人数的1.51%。说明女生抑郁问题突出,中度和重度抑郁检出率女生均高于男生,应引起高职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有高考录取学生、单招入学学生及中职转段入学学生,学生学业水平普遍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且自律意识较差,缺乏自信心,抗压和抗挫折能力不高。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养。

1.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以及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等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根据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公共必修课程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科学规范教学内容[1];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线课程,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线下线上教学、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每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和新生入学教育时,开展广泛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不同心理问题,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利用每年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如通过讲座、海报、心理剧表演、心理电影赏析、心理论坛、主题班会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生活,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生主动求助意识。

2.认真、及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心理健康狀况,普查工作,对测试结果及时反馈,并对重点关注学生开展专业的心理干预和辅导。每年新生入校后的1个月左右,应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完成后,应将筛查结果中的重点关注学生及时反馈给各二级学院。并针对重点关注学生,二级学院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或辅导员应进行面对面约谈[2]。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参与面谈的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或辅导员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并通知家长,说明情况,建议家长让孩子尽快就医,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其他筛查出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3.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团体辅导,以增强心理干预的广度和强度。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针对一年级不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可开展名为“大学,我来了”以适应性训练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针对自卑和缺乏自信的学生,可开展名为“寻找自信之旅”“我是独一无二的”等以自信心训练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交往中观察和学习他人有效的行为方式,从而接纳自我,认同自我与他人的不同,找回自信,从容应对大学生活的各种挑战。一个成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有着较强的可复制性,可以通过班级、宿舍等较小的团体灵活开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3]。

4.成立学生社团——大学生心理协会,积极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进而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相近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使得朋辈心理辅导对于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们之间有着相近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使得朋辈心理辅导对于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产生专业心理辅导所不及的效果[4]。在笔者的实践中,对心理社团的学生进行朋辈心理辅导知识的培训后,在专职心理教师的指导之下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心理辅导效果。

5.开展班主任或辅导员心理知识在班级和学生管理中的运用相关的培训,增强班主任和辅导员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让日常管理和教育入脑入心。在工作中,由于辅导员和班主任没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经常会感到棘手,不知如何处理,所以应该对班主任和辅导员开展高职学生管理中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及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的培训,让辅导员和班主任更有信心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总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欠佳,独生子女、农村家庭子女、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应引起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5]。由于高职学生求学远离家庭,家庭的教育能力弱化,更显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的重要性,对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和辅导员的力量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党〔2018〕41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807/t20180713_342992.html.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31-35.

[3]辛素飞,王一鑫,林崇德.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教育研究,2018(11):120-130.

[4]边文颖.关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1):49-52.

[5]张丁香,顾昭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05):735-737.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状况高职院校学生
学生写话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