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桥 “ 九莲灯 ” 文化发展解读

2022-02-26谢纳

今古文创 2022年8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石桥民俗文化

【摘要】 四川简阳市石桥古镇有“九莲灯”这一独特的传统民俗技艺。本文紧紧盯住石桥“九莲灯”的文化属性,就石桥镇九莲灯的渊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从民俗体育文化、相关经济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着手,在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整体分析与局部分析相结合,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查找影像资料、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按照历史纵向脉络,从文化起源同当地经济开发的融合现状,以及未来走向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核心内容是文化介入经济发展的机理,成为经济开发的基础,找到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根据文化资源自身的特色来进行当地文化的发展,经济的开发,才能实现石桥镇“九莲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通过与国内外发展情况较好的民俗技艺作横向比较,更进一步探讨石桥“九莲灯”文化。

【关键词】 石桥“九莲灯”;民俗体育;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8-0071-03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西华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立项课题“石桥九莲灯文化发展解读”(18TD003)。

发源于九顶山南麓的沱江从简阳石桥古镇边静谧地流淌而过,如无数岁月前一样继续滋养整个川西平原。就在沱江边,在如今的石桥古镇中,到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也会和古时一样继续上演被称为“九莲灯”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

一、初窥“九莲灯”蕴含的民俗体育文化

在2012年重新开始“九莲灯”表演后,被誉为“天府一绝”的民俗活动相继得到了央视及其余各大媒体的报道。“城隍出驾”和“屠夫赎罪”是目前“九莲灯”流传最广的版本。关于“九莲灯”文化的具体起始年代尚未得到具体考证,它与“城隍出驾”有关,因为“九莲灯”多在“城隍出驾”这天表演,石桥“九莲灯”也在“城隍出駕”这天进行活动,是“城隍出驾”时表演活动中的一个项目。以此推出,应该是唐代以后的事,因为 “城隍出驾”这一祭祀活动始于唐代。整个民俗文化活动的本身形成与古时的屠夫有关:中国素有“杀生有罪”的观念,干屠宰这行的人都有“沉重的心理包袱”,所以后来渐渐形成了燃灯谢罪的习俗,在肉皮上挂灯燃灯,虽然残酷,但是屠户们都愿意参加,他们认为只有经过了这番皮肉之苦,才能得到神灵的宽恕和老百姓的敬重。[1]

燃灯赎罪的人选由当地群众选出,参与者间以“哥”相称,师傅称“大哥”。师傅保管祭祀所需神像、青帕、油灯,并负责审查参与对象的表现。之后,逐渐形成由师傅挑选参与者,并决定接替者的形式,即所谓的“上辈下传”。[2]到了表演时,屠户们赤裸上身,油灯被穿入皮肤的铁钩固定在表演者上半身,被点燃的油灯就在人的胸前亮起火光,这样的行为是旧时代里虔诚赎罪的表现。

在《体育科学词典》中提到,民俗体育是“在民间风俗或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由此对应“九莲灯”而言,在每年三月初三,胸前挂上燃灯的行为,是旧时劳动人民在当时的文化认知等因素影响下,因群众精神需要(即赎罪)发展起来的,属于石桥镇当地特有的文化形态。

经过了漫长时间后,“九莲灯”与“城隍出驾”的仪式相结合,原本“赎罪”这种代表对生命之“敬畏”的文化,逐渐也有了人们在节庆时的喜悦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二、“九莲灯”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现状

在石桥当地,“九莲灯”经过多年的发展、改变、融合,屠户们的赎罪仪式渐渐演变成了包括“腰鼓”“龙灯”“舞狮”“彩船”以及结合“城隍出驾”仪式的游艺活动。

“九”在古代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至阳的虚数、极数,预示最大、长久,常表示最多,无数的意思。如九天、九重霄、九重天,以表示长久之意。“九莲灯”,是由九位男子组成表演者,充当挂灯人的。每位表演者身上都挂着九盏灯,这也是“九莲灯”的由来。

祭祀活动开始之前,必须有九个身体较壮的挂灯人(一般为当地屠户,现在可以是当地其他行业的男子)先净身(洗澡),以保持身体干净,然后上身赤裸,下穿短裤,脚蹬草鞋,由带头的长者分别在每人的前胸、上腹、后背、两臂和额头上挂上九盏特制的“莲花灯”。挂的时候,长者用左手牵起挂灯人上身外表一层皮,右手把“莲花灯”背面的小钩直接刺入人体挂在这层皮上,而巧妙的是,在不采取任何麻醉措施的情况下,被挂的人感觉不到疼痛;灯挂好以后,挂灯人的双手必须伸直,以便两枝龙头杖能够插在腰间;随后在挂灯人的额头上缠一条青纱(丝帕),戴上一副墨镜(现在表演者都不戴墨镜了),腰上再缠一根青纱以防元气外泄;最后在每盏灯里装满重约一两的菜油,整个准备活动就完成了。

祭祀活动中进行表演时,九人成一路纵队,前八人每人用两根龙头木杖支撑双臂。龙头木杖涂红色,一端为半圆形,以便于撑腰为宜,另一端是彩色龙头,上挂彩色灯笼;最后一人双手举五尺长的竹竿一根,竹竿上交叉固定几个竹块,竹竿顶端和竹竿两端均挂彩色灯笼,共九个,名曰“从督灯”。表演者在街上边走边唱(也有只走不唱者),其唱词多为消灾免难、逢凶化吉之类,伴锣鼓吹打,九九八十一盏莲花灯同时点燃,取其“九九归一”之意。原先只是单纯在肉体上挂上油灯的表演也开始融入有四川本地特色的声乐表演,组织者特地为“九莲灯”活动创作了音乐,并融合了一部分川剧和古典舞的元素。种种改进,使得“九莲灯”成为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

在2020年2月19日签发的《简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简阳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规范调整第一至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简府函〔2020〕29号)中,简阳市政府将“九莲灯”列入第一至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中。

在当地政府的关注和帮助下,“九莲灯”时常有展示性表演见于报端。“九莲灯”活动本身也渐渐从地方志和口耳相传的故事中走出来,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三、推动“九莲灯”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传播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上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根据总书记会议报告的指导,九莲灯作为川西地区有历史影响力的民俗技艺,应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发展和推广。

如今,“九莲灯”文化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得到了大力发展。结合国内外同类民俗文化的例子,通过适当的改进措施,“九莲灯”文化势必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一)完善新时代下“九莲灯”的体育文化符号与内涵

每个时代的民俗活动有不同的象征和作用。例如圣诞节在古代是耶稣诞生的日子,到了今天,圣诞节已经作为喜庆的假日,给人们以放松、娱乐、社交的空间和时间。以此为例,尽管“九莲灯”在原本的起源上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人们对生死、因果的方面的认知促使屠户用油灯刺穿皮肤表达自己的“赎罪”行为。但是,就挂上油灯这一行为来看,一方面,纯粹的迷信思想不应作为如今“九莲灯”文化的重点;另一方面,出于迷信的“赎罪”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这符合当今的文化建设需求,也更容易让大众接受。

淡化“九莲灯”文化中的神学和民俗信仰符号,着手于对民俗传统的喜爱和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联系。这样可以赋予这个来自千年前的古老活动以崭新的内涵,不仅能让秉持各种观念的关注者易于理解,也能使本已定型的民俗活动本身得以有新的诠释空间。

取其精华广而告之,去其糟粕以促和谐。我们可以对“九莲灯”文化的内涵再解读,对其中积极向上的这一方面进行推广宣传。

(二)结合当地经济特色带动文化发展

民俗文化是一种特殊资源。许多发达国家在开发民俗资源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以日本为例:日本鄉村文化建设有一套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做法,“一村一品”运动是日本1979年倡导发起的,所谓“一村一品”,是一种农村开发模式,即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该运动以村为单位,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使每个村拥有至少一个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品或产业。“一村一品”,注重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使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经济资源。在“一村一品”运动中,日本提出“从生长的地方寻求文化根源”的口号。可以说,传统中有现代、现代中有传统,文化中有经济、经济中有文化。

由此,我们不难想到,开发“九莲灯”文化作为旅游文化是带动它继续发展的重点之一。“九莲灯”文化中,“城隍出驾”是西南地区祭祀的仪式,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将“九莲灯”节日化,大力推行其民俗文化的喜庆的含义: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树立“节庆”的文化符号以组织盛大热闹的游艺活动。

除了固定的时间组织进行“九莲灯”游艺活动外,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改善当地的旅游相关的设施。停车场、周边道路、商铺、绿化环境都有先例可循,而旅游纪念品也值得下功夫推销:小巧、便于携带的明信片和手工艺品以及特色食品都能受到欢迎。此外,“九莲灯”的活动场地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位置,组织方不妨多从游客角度出发,提升慕名而来者的观看体验:将观看区域规范化,将过程模式化,将整个仪式戏剧化、表演化、娱乐化、艺术化、舞台化都是可供讨论的选择。一旦能确切地吸引到游客,“九莲灯”本身将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也将激励“九莲灯”这一民俗活动自身的发展。

在没有举行“九莲灯”活动的时间中,旅游资源同样也可以被利用起来。以法国政府为例:法国政府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建立生态博物馆的思路,把博物馆事业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各博物馆强调个性和地方特色,对一些典型的民俗资源进行保护,并逐步将其开发成社会教育基地和旅游资源。[3]参照成都周边的温江区和郫都区可知,地方部门同样能通过建设规模较小的乡土博物馆,结合日益发达的传媒科技,用声光电的形式表现出地方特色,来吸引游客前去了解被学者整理后的、放置归纳在博物馆中的“九莲灯”文化。

(三)鼓励创作“九莲灯”相关的文化作品

以优秀文化作品来吸引爱好者了解民俗技艺本身,在国内已有先例。在2016年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就凭借优秀、感人的剧情内容吸引了众多观众,也为唢呐艺术本身带来了不少关注。拥有了足够的爱好者,民俗活动事业才能蓬勃健康地发展。

“九莲灯”本身的历史还在等待发掘,这就给了文艺创造者们理想的创作材料。屠户们在皮肉上挂上油灯的行为本来就有相当的神秘色彩,无论是纪实、玄幻、神话或是其他种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能在这上面取材。通过文化作品本身,“九莲灯”也可以被“反哺”重塑为更适应新时代的民俗体育文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根据各大网络平台上经过剪辑的短视频来了解事物。宣传者应与时俱进,制作精良的作品来扩大“九莲灯”文化在社交媒体上的知名度,通过网络媒体吸引更多人来了解石桥镇的“九莲灯”。

同时出版方和媒体也可以鼓励创作“九莲灯”相关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征稿、举办竞赛、举办综艺内容等形式,同时培养观众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目标提供更多助力。

(四)通过研究继续复原“九莲灯”文化

随着相关学者的调查和寻访,“九莲灯”文化大致有了归纳总结。但在细节方面还有许多不明确的地方。就此,可以结合相关考古工作及社会学、民俗学,以交叉学科的形式,通过实地探访和调研,综合客观地对“九莲灯”进行研究,力图最大程度还原它本身的“历史面貌”。

四、新时代下发展“九莲灯”文化的重(必)要性

世界各地都有优秀的民俗文化,它们的存在对当地的人文环境乃至于社会本身都有深远影响。以欧美国家的复活节为例,复活节本身是基督教中庆祝耶稣复活的节日,游行者在的游行中打扮为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唱颂歌欢庆神子复活。时光荏苒,如今的复活节虽然渐渐脱离了本身的意义,但找彩蛋、互赠彩蛋、打扮成特殊人物、打扫住处等习俗早已成为了当地居民节日里记忆的一部分。

再例如西方万圣节“不给糖就捣乱(trick or treat)”的民俗活动——如今英美国家社会文化中的幽默感和娱乐态度在这里有着耐人寻味的体现。

如果要说影响巨大的民俗文化,那么奥运会(奥林匹克)则是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地中海文明对现代社会的馈赠。如今,虽然已经没有国王和等待冠军的公主,但运动员头上的橄榄枝和传递的圣火还在提醒我们:这是传承自古希腊人的民俗体育文化的赛事。

总的来看,民俗文化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的,需要多加研究、探讨并发扬。而“九莲灯”文化有不小的潜力,它存在时间长且形式深入民间,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历史传承,稍加引导和改进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传统体育民俗文化。

“九莲灯”对于当地人是长辈间流传的记忆,对于外界而言更是认识当地特色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无论从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角度,还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方面,它都有着值得重视的价值。随着体育文化活动的蓬勃兴起,石桥“九莲灯”的文化活动因它的独特性会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传统文化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不再被视为落后、愚昧的东西,而会被当作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各民族、地区原先几乎被人遗忘的传统习俗、体育文化活动、手工艺品被重新挖掘出来,重新唤起了各民族、地区成员的历史记忆。在传统体育文化被重新认识的过程中,这些一度游离在主流边缘的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重新得到肯定的评价,增强了各民族、地区的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也直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主旋律。从民俗体育的角度来看,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民俗文化成果,重点发展石桥“九莲灯”文化,有利于促进当地文化事业发展,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的功能,在新时期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便于让传统体育民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为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曾红梅.四川石桥古镇旅游开发策略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2):62+66.

[2]曾红梅.旅游语境下的“九莲灯”符号建构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6,(03):28-34.

[3]张从军.法国和日本民俗资源开发利用的启示[J]. 民俗研究,2002,(04):121-128.

作者简介:

谢纳,女,汉族,四川简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學与社会体育学。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石桥民俗文化
论碳审计主体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石桥的传说
张家畈新村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民俗体育视角下于都客家灯彩调查与研究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