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润疆工程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作用及对策

2022-02-25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新疆工程

丁 雪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0 引言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第一个“五年开局”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接续发展的奋进之年。党的百年历程充分证明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也印证了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心。因此,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必然首当其冲,特别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与之相契合的“文化润疆”战略。深刻辨析文化润疆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二者辩证关系,充分发挥文化润疆工程的积极效用,提升新疆乡村地区本土文化的保护与承继,探究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建设从而全面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促进新疆文化建设融入乡村治理工作从而实现以文润疆融会贯通。

1 文化润疆工程与乡村振兴逻辑联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在全民脱贫的背景下重视民族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各民族地区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从而推动民族地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同时,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提出,特别是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文化润疆”这一关键命题,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为走出传统扶贫机制和根本改变农村贫困现状,从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启示。进入新时代,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而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也促进了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从而推进文化润疆战略理论上的补充和完善。

1.1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和实现路径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引领工作是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文化润疆战略的基本要求。毋庸置疑,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新疆工作全局的总抓手和战略部署,是引领新疆工作守正创新的强大思想武器。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度量新疆的各项工作,新疆的乡村振兴同样也必须以新时代背景下党的治疆方略为根本遵循。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寻找“文化”的前进方向,运用“润”的方法手段,丰富“疆”的内涵,创新乡村文化振兴模式,促使乡村振兴工作得以有效地实现路径。

1.2 乡村振兴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奠定深厚的物质根基和人心基础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一方面,以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地区内生动力,不断完善新疆民族地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统筹乡村文化资源创造经济价值,推进新疆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产业发展,从而切实解决好与民族地区群众相关的民生物质问题,为更切实有效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提供物质根基。另一方面,以文化振兴致力于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素质,提升人民乡村文化认同,从而接续推动新疆地区乡村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提供人心基础。

1.3 文化润疆工程与乡村振兴二者相辅相成

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与乡村振兴进程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守住不返贫底线,从而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强又将为文化润疆工程的深入开展凝心聚力,让文化更好地服务于人,并最终为加速实现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2 文化润疆工程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促进乡村民族团结

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关键要素,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离不开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心。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领,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共同体理念,从而成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最重要的实现路径。在乡村地区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实际上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贯穿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伟大进程之中,成为促进乡村地区民族团结且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深入开展乡村地区文化润疆工程,积极推动乡村地区群众理解和参与民族政策,树立以文化人的理念,因地制宜创造本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文化,从而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促使乡村地区民族团结凝聚力越来越强,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促使推进乡村振兴进程夯实精神根基和厚植人民力量。

2.2 增强文化认同支持以形成乡村文化治理新格局

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认同,促使村民在乡村治理中树立主动参与的意识,提升以村民为主体的治理能力。而在新疆乡村地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充分体现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新走向。因此,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与乡村文化治理格局二者之间是相互推进、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深入开展润疆工程有利于有效培养各民族“五个认同”,特别是增强乡村文化认同从而为乡村文化治理新格局的形成提供普遍凝聚力;另一方面,乡村文化治理新格局因解决乡村优秀文化发展不充分的现状而提出,凝聚各族群众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提供了现实依据。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着重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全方位、多载体、多渠道协同推进促使乡村范围内多主体形成情感认同,在提升乡村文化认同支持的实际效用进程中推动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转变,切实创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条件,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模式,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相统一的乡村文化治理新格局。

2.3 助推文化振兴经济以促进乡村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党中央立足于六年来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工作实际,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总结了新疆工作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表明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全国对口援疆加大力度的扶持下以及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新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获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摆脱贫困问题时,多次提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等论述。这些论述证明了新疆绝对贫困问题的历史性解决离不开文化润疆工程的深入开展,其丰富的实践内涵已然超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物质范畴。通过在乡村地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创新性地繁荣文化产业,日益壮大文化工作人员队伍,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现乡村文化人才,丰富文化振兴的载体与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大扶贫格局,显示了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助推文化振兴经济以促进乡村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3 文化润疆工程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

3.1 因地制宜壮大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强调,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因地制宜壮大农村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应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挖掘乡村文化特质与乡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其文化附加值,通过创意整合、技术整合淬炼乡村文化品牌。同时,积极引进科研机构、文旅集团等,开展全方位治理、资金和技术合作从而拓宽农村文化市场,创新性开发体现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其次,充分整合利用红色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善用红色文化资源,充分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从而在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基础上讲好新疆故事。同时,随着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获取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新平台。最后,探索农村地区文化周边产业的开发,如手工艺品、地方特色产品。文化融合在多向度的发展之中,通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物化载体,不仅能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乡村地区的影响力,还能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的保护、宣传与继承,从而以文润疆带动乡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3.2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以形成乡村区域发展特色

新疆各级政府在中央的大力扶持下,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工作中让历史说话、用文物发声,推进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形成乡村区域发展特色进程中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一方面,在加大对文物、历史文化名镇、古籍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同时,可以将其与博物馆、文旅产业进行融合,尤其是红色革命文物、英雄革命人物手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使文化遗产发挥更大的价值。另外可生产性保护技艺类文化遗产,提高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量及品质,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日常化传承。另一方面,借助内地科研高地和先进技术,深入挖掘边疆历史文化遗产,将历史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文创产品紧密结合,把文物内在的文化要素融入文化旅游和文创产品中,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的进程中形成乡村区域发展特色。例如开展唐王城遗址考古调查,构建集土陶产品、文创产品、农副特产等于一体的旅游商品体系,在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工程中持续提升旅游吸引力、影响力。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只有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并严格执行的保护传承体系,力求在继承中发展,唯有此才不会将产业融合文化遗产生态体系沦为文化遗产过度开发与商品化的变体,从而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程中形成乡村区域发展特色。

3.3 推进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创新乡村文化社会治理体系

党中央及新疆各级政府机构支持乡村地区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符合乡村发展方向的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为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文化治理提供文化阵地,也是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下把握乡村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提供重要契机。加强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以形成建设合力而创新乡村文化社会治理体系。首先,资金投入完善公共设施,用好各类文化阵地。充分发挥文化润疆工程要求建立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村史馆等一系列文化基础阵地的功能,充分展现新疆发展的辉煌历程和光明前景,促使文化阵地场所为创新乡村文化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凝聚人心和服务群众的新窗口。其次,推进文化精品创作,多主体合作开启文化活动创建工作。通过多维度、多途径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乡村文化治理的目标。最后,加强制度建设。相关的文化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现场调研、走访、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发挥监管作用,推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从而以创新乡村文化社会治理体系。

3.4 加强文化润疆人才队伍建设以提供乡村振兴智力支持

大力培养和激发基层文化人才是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因此,打造一支以乡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润疆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创新人才开发模式,采取“人才+文化”、“人才+旅游”的形式,鼓励文化人才参与“文化润疆”工程相关项目建设。其次,利用互联网建立乡村人才资源信息平台,为文化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初步建立人才服务体系。同时,用文艺志愿活动助推乡村振兴。通过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不同领域的群众参与,在志愿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激发文化润疆的灵感,从而为推动乡村振兴献计献策。最后,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宣传思想文化骨干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基层文化带头人”选拔培育活动,培养基层少数民族文化人才,深入基层发掘特色民族文化手艺人,形成扎根基层的文化活动骨干队伍,进而畅通文化人才提供文化服务渠道。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需要进行长远规划。同时,乡村振兴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更需要加强农村深度文化建设。如何将文化润疆工程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并为之助力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新疆让文化润疆工程赋能乡村振兴,以文化润疆工程带动乡村振兴,坚持党对新疆各项工作的领导,通过因地制宜壮大农村文化产业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以形成乡村区域发展特色、推进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创新乡村文化社会治理体系、加强文化润疆人才队伍建设以提供乡村振兴智力支持等文化润疆工程具体措施,最大限度促使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接续发展,实现新疆长期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新疆工程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子午工程
工程
新疆多怪
工程
工程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