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25刘欣

成才之路 2022年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党校思想政治教育

刘欣

摘 要: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沉淀的宝贵精神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应用于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体现政治高度,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加深理论深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加强情感渲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应用红色文化的主要途径有:推进红色文化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全方位融合;引入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提高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利用新媒体传播弘扬红色文化,强化红色文化宣传工作。

关键词:红色文化;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政素养;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9-0019-03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沉淀的宝贵精神文化资源。因此,红色文化资源与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高的契合性,将红色文化应用于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坚定维护党内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领导地位、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明确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优势作用,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的应用路径,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渗透红色文化,进而提升党校学员的思政素养。

一、红色文化内涵及其特点

1.红色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指的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可以细分为物质、精神、信息以及制度四种不同的形态。在物质形态层面,主要表现为红色遗迹遗址、革命先烈旧居、烈士陵园等。在精神形态层面,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所追求的、探索的、形成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观念等,其高度凝练了红色文化的内核。在信息形态层面,主要表现为革命书籍、领袖著作、红色歌曲、革命人物传记等。在制度形态层面,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路线纲领等规制下的行为规范体系与模式,其本质充分体现了中国制度力量。红色文化精神形态是其文化内涵的核心,物质形态与信息形态是其存续、发展与传播的物质基础,制度形态则为其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2.红色文化的特点

(1)优质性。一是红色文化内涵具有丰富性,是党的先进理念、优良作风、崇高理想的深刻体现。二是红色文化思想具有引导性,是与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相契合的先进思想,能引导中国共产党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其不断奋发向上。三是红色文化理论具有科学性,是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在经过实践检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其具有实践性与科学性。四是红色文化形式具有多样性,其可以以物质或精神、有形或无形的各种形式存在,从而带给人们情感、精神、视觉等多方面的冲击与震撼。五是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通过红色文化资源衍生出的红色歌曲、红色影视作品、红色文学著作等,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2)特殊性。红色文化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跟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进行中国革命与建设全过程中沉淀的文化资源,其经历中国革命的淬炼,引导中国人民建设与发展,具有时间久、分布广泛的特点。同时,红色文化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一些革命遗迹遗址、红色档案资料等,具有唯一性的特点。但是红色文化也是与时俱进的,其具有穿越时空的持久感染力和巨大影响力,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的深远影响不可小觑,能够为当下中国建设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与智力支持。

(3)真情性。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历史等组成的红色文化都是真实发生的史实,它的真实性决定其真情性,可以直击人们的内心,触动人们的情感神经。蕴含在红色文化中的生动形象的人、事、物,因其真实性感人、动人,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心灵的撼动力,能够带给人思考与启迪。

二、红色文化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1.体现政治高度,坚持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

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鲜明政治性”的本质属性。红色文化内涵深刻丰富,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精神、红色场所、红色故事等,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其形成与发展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艰难征程的最佳见证。因此,在红色文化中內含的红色基因,深刻诠释了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彰显了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坚定革命信仰不畏险阻、舍生忘死的民族大义。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渗透好红色文化,将红色基因与党员干部的血脉灵魂融为一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服从党的指挥、践行党员使命,将党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作为个人理想和信仰的最高追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属性与要求相契合,从而体现思政教育的政治高度。

2.加深理论深度,提升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要从多方面深入挖掘教育资源。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的理论深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高度。加深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理论深度,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思想高度,丰富思政教育的思想性,从而使被教育者受到深刻而强烈的思想触动,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红色文化本身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是具有理论深度的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够进一步加深思政教育的理论深度,使党员干部在红色文化学习中能够充分感受革命先烈的理想与信仰,并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的发展道路。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新时代发展背景相结合,能够梳理清晰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线索,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可以带领中华民族从解放走向复兴,从而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脚步,牢记一名党员干部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加強情感渲染,增强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将教育内涵真正渗透进党员干部的精神与灵魂,就不能是硬邦邦的刻板教育,而要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情感参与,通过情感渲染,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从而使党员干部的心灵受到触动,情感得到熏陶,具有较强的满足感与获得感。红色文化具有真情性特点,其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构建起来的,充满了情感温度。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对党员干部开展情境教学、实践活动、榜样教育等,将红色话语渗透进思政课堂,能够使思政教育内容“活起来”,更加生动形象、灵活多样地展现情感温度,融入党员干部的心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转化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红色英雄人物开展榜样教育,充分发挥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感染带动党员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并学习其行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作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红色文化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1.推进红色文化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全方位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水平、奠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主要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师既需要关注教学的理论性和思想性,又需要增强其感染力和针对性。教师将红色文化全方位渗透进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则可以做到理论与情感相融合,增强党员干部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理解。

首先,在思政教学内容设置上,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一方面,教师要利用红色文化专题教育课程,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红色文化的专题式学习,从而实现红色文化在思政课堂的渗透。另一方面,教师要以现有教育资源为基础,将红色文化渗透于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通过二者的资源整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再设计和编排,找准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内容的结合点,进行科学融合,无缝衔接,为党员干部呈现具象的、鲜活的课堂,有效提高教育效果。其次,在思政教学环节设计上,实现红色文化在各个教学环节的渗透,需要做好教学设计的“情”“理”融合,精细化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彰显红色文化的思想性与感染力。一方面,在思政教育理论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合理融入红色文化史,运用红色文化史实,使党员干部接受深刻的红色精神的洗礼,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精神血脉中。另一方面,在思政教学方法设计中,教师要重视运用红色文化丰富教学情感,做到以情感人。要利用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等,进行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利用其中的真情实感渲染课堂情感,引导党员干部产生内心的触动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引入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提高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要提高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重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延伸思政课堂,拓展思政教育空间,从而引导党员干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具体实践的有效衔接,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其现实工作的指导作用,促使其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将红色文化引入到党校学员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是提升其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教学中,借助社会实践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社会调研等,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播,达到育人的目标。

3.利用新媒体传播弘扬红色文化,强化红色文化宣传工作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和新媒体的广泛覆盖,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因此,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应用红色文化,必然不能放弃网络和新媒体的传播阵地。党校应当利用新媒体,建立红色文化的网络阵地,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并利用其全面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氛围,使党校学员能够随时随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能促进红色文化宣传的渗透,提升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总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沉淀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深刻诠释。红色文化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其他一切教育资源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给予党校学员以激励、触动、熏陶与涵养,使其成长为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良好党性修养与理论素养、能够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高水平党员干部。

参考文献:

[1]卞成林.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0(05).

[2]郭培荣,徐永超.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8).

[3]李东坡,郭佳琪.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9(05).

[4]罗丽琳,蒲清平.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及其时代价值[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d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arty School Students

Liu Xin

(Hubei Enshi Prefecture Party School, Enshi 445000, 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 valuabl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resource precipitated by the party leading the people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red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arty school students can reflect the political height and adhere to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epen the theoretical depth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na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emotional rendering and enhance the appe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arty school students, the main ways to effectively apply red culture are: promoting the all-round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of Party school students; introduc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red cultur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Party school students; use new media to spread and carry forward red culture an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red culture.

Key words: red culture; Party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application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党校思想政治教育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