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2022-02-24文刘慧娜

中关村 2022年11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受众

文刘慧娜

新媒体是在先进信息技术体系基础上的新型媒介形式,如手机杂志、手机报纸、微博、微信等,还有数字电视等设备,这些不断更新着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宽度,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场所和人物,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互联网络向大众传播和扩散消息,其已覆盖了家家户户的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新闻大多数都停留在食指和双眼之间,各项数据通过不同频道、不同平台向人们传达和展示,无形之中服务了大众。可以说,新型媒介和传统媒体相结合造就了新媒体,创新是传承的一种手段,传承是创新的目的。

当下人们处于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迅速崛起成为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标志。用户们获取新闻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对各类信息知晓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众多媒体账号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入驻,获得大批量的关注和粉丝,短视频符合大众快节奏的生活现状,以及对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成为传统媒体融合创新的又一大成果。

一、短视频成为新闻传播的创新报道方式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短视频和新闻内容的结合是一个新业态。相比于单调的文字和静态的图片,短视频包含了丰富的文字、图片、音乐、动画等元素,对受众来说更直观、更高效。

(一)“短”而精悍

短视频新闻又叫做短片视频新闻,是新闻传播的另一种报道方式,短视频新闻一般时长在2分钟以内。随着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提速,时长短、频率高、速度快、流量大的传播内容逐渐获得短视频各大平台、粉丝的关注和青睐。短视频新闻的“短”究竟有多短?头五秒。短视频新闻将最吸引人和最具冲突的内容放在开头,激发受众的好奇心,耐心地看完视频。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视频新闻在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内将事件过程叙述清楚,并以精良的制作吸引眼球。

(二)多元的叙事表达

因为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受众碎片化的观看,和短视频新闻时间短的性质,在短时间内抓住受众眼球,传递高效信息,完成情感共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短视频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的表达,需要更简单明了的语言或字幕,以及接地气的画面镜头,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叙述和烘托气氛。例如“四川观察”今年6月底发布的《祝贺!海南考生高考满分900分兴奋得狂拍大腿》,视频时长仅11秒,拍摄了海南考生在6月25日当天查询高考分数为900分满分,家人高兴呐喊“啊!900分!”场面一度失控,考生正如标题中所写兴奋得狂拍大腿。视频字幕简单明了,上方写明标题,下方附以同期字幕。当事人因过于激动,拍摄的画面很不稳定甚至抖动,结合当时呐喊和拍大腿的声音,形象呈现了事情面貌,动态真实地还原了新闻现场。仅仅11秒的短视频在抖音短视频平台获得148.4万点赞,18万转发,21万评论,可以说成功通过接地气的内容与受众共情,给观众带来沉浸式感受。

(三)竖版呈现 服务感官

近几年来,随着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新闻媒体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相继注册账号,制作视频新闻来吸引受众的目光。而用户一般用手机终端观看图片、文字有坚版的使用习惯,短视频平台也以竖版播放。为适应受众需求,新闻媒体会制作竖版模式的视频。由于坚版视频更便捷,受众在观看时更有沉浸感,更容易在平台中进行点赞、评论、转发等一系列互动,这不仅拉近了新闻主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视频新闻的传播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新闻行业也不断进步,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随着短视频的出现,新闻传播的方式也增加了,并且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有效获取相关信息,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传播扩散的方式,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闻行业的发展。

(一)增强新闻传播“时效性”

时效性侧重表达了传播时间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在准确性的前提下,“快而有效”是新闻传播有无价值的重要因素。短视频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新闻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足,随时随地分享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将文字与图片、声音等媒介结合,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发布突发事件视频,实现高效、立体的传播,实现信息即时共享。例如在2020年12月26日,太原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是山西省太原市第一条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开通当天,众多媒体记者和群众前往地铁2号线现场体验,并记录拍摄当时的情景,第一时间上传至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互联网的产生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受众可以第一时间在网上了解到太原地铁2号线相关的信息。通过了解,太原地铁2号线提供多项技术支持,如人脸识别、全自动运行系统、互联网支付等,受众通过观看短视频新闻内容快速掌握其科技功能,等于拿到了一份“服务手册”,在乘坐地铁出行的过程中更加便捷,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于人民。

(二)增强受众“交互性”

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为新闻传播提供生存环境,因为有这个介质,新闻传播形成多种形式,每个人可以参与其中,不受制约,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甚至多对多传播,这种交互性的特点是传统新闻传播欠缺的;在传统新闻传播当中,长视频的互动性相对较差,可能因时间过长导致受众无法观看完整视频,所以无法有效进行互动,但是短视频可以有效让用户参与到事件中,人们可以在视频下方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即时的讨论,形成一种互动形式,受众也可通过记录、制作短视频上传至社交平台,创作者看到评论后也可以与评论方进行沟通。

(三)短视频是把“双刃剑”

当今社会,人们对网络越来越依赖,多数人选择通过网络来学习知识、了解新鲜事物。在社交平台上有些账号为了博取关注度、提高知名度,特意发布虚假新闻,从而误导公众认知,造成扭曲的社会舆论。例如有些账号为了博取眼球,肆意传播“环卫处开始撒融雪剂,提醒不要把路上的雪弄到脸上,玩雪伤眼睛”这样的谣言,并制作成视频或相关文字进行失实报道,造成一定影响。后经过证实,环卫部门未发过此类消息,医生表示未接诊过融雪剂伤眼病例。受众如果对某一虚假新闻中的话题关注度过高,就会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只有减少新媒体时代下的虚假新闻,才能提高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才能真实反映民意、引导正确舆论。

三、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短视频传播策略

(一)新闻媒体是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

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总量大,但整体水平良莠不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有正确的引领导向。传统媒体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同时有较强的政治素养。作为新闻媒体,不管是传统纸媒还是新媒体,都应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因此,创作出的短视频要第一时间贴近热点,还原事件真相,并在内容上有所引领,对舆论有正确的导向。

(二)适应新媒体发展规律,满足受众需求

在媒介融合的新时代,应跟随时代发展,适应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当前,大部分受众追求大众化、娱乐化的新闻,在短视频平台上,不少媒体账号运用了大量俗语、网络流行语进行报道,形成接地气、轻松、幽默又不失硬气的语言方式。这种风格不同于庸俗、低端的字眼,能睿智而犀利地陈述新闻事件,加上新颖独特、发人深思的正能量点评或结论引导正向的舆论。

(三)健全相应监管体系,创造优质环境

当前,短视频新闻的传播速度较快,社会影响力较大。因此,相关部门和平台应建立健全对应的监督管理体系。短视频平台和新闻制作方要对上传内容进行规范和监督,明确红线,把握发展方向,做到自纠自查,在平台建立第一层监督管理体系,对新闻内容发布者进行严格把关,杜绝虚假新闻和价值导向不正确的信息。新闻制作方遵守相关法定条例和规定,对短视频新闻内容进一步筛查、调查和确认,提高整体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劣等短视频、新闻对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政府主管部门严格整顿低俗内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惩戒机制,打造优质的创作环境。

(四)增强本地化特色

随着短视频的崛起和发展,地方新闻网站将互联网和本土实际融合,且利用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发挥本地特色,短视频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作为文化旅游大省,文物古迹众多且历史文化厚重,当然是离不开文化与特色旅游这一板块。例如其为续写“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新篇章,山西打造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加快建设全长5537公里的主体区旅游专用公路,创造了三大板块“城景通、景景通”的旅游路网格局,建成黄河主线吕梁碛口、临汾乾坤湾、大同古长城等试验段。通过拍摄短视频介绍相关景点,吸引了众多旅游爱好者和观众前来观赏,并举办多场文化旅游活动,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对外宣传,让山西文物、美景走出去。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成为新闻信息宣传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结合短视频的发展规律和自身特点,短视频创作者以专业化创作和不断优化的意识,使短视频新闻逐渐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快速了解新闻实事必不可少的方式,同时,新闻媒体也在传播和互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公信力和权威性,并正确地引导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更好地宣传中国形象。未来,新闻传播还需发挥短视频平台优势,与自身特色进行有效融合,扬长避短,努力探寻新模式和新思路,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生存,适应时代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受众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纸媒转型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现状、效果和趋势分析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视频新闻如何引爆社交媒体?——来自英国和西班牙新闻编辑部的经验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