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底清风,墨韵如彩

2022-02-24卞瑞

走向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册页书法艺术古人

卞瑞

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说过“心正则笔正”,从汉之司马长卿到唐之颜鲁公皆有见地,可见字如其人是毋庸置疑的。

赵剑平先生在工作单位上,也是一身正气,傲骨嶙峋之人。从单位的发展前途来说,从干部到员工都必须要有正义感,不能有歪风邪气,这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当然,一个单位如果领导干部是正直的,有正义感的,或者充满正气的,那这个单位的员工也自然会如此,也应该是一个有口皆碑的好单位。笔者与赵剑平先生是挚友,得知他工作期间的许多轶闻趣事。其中一则就是说,他从不拿单位的半点好处,哪怕是福利奖金,他从不计较,也不明争暗斗。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展开赘述。“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坚定不移的真理,一个人只有心无杂念,无私情才能真正做到高尚的人格。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人格,就没有伟大的艺术家,没有伟大的行动者”。人格如何成就或者铸就呢?笔者认为,一个来自先天的人格禀赋,另外一个来自后天的成长与教育环境。其实,还有第三者就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赵剑平先生的人格成长和构建,笔者认为是两者之间的。他有着先天良好刚正不阿的性格,还有来自家庭父母的教育。他的父亲做过中学校长,从小对他耳提面命,要求他先做人,再做事。甚至在赵剑平先生参加工作以后,他的父亲依然时常提醒他“人品胸怀是第一要务”。

简单来说,艺术作品是一个艺术家的人格力量的对象化。也就是说,从艺术作品来判断一个人的人格,是基本可靠的,也是比较准确的。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可以看出王逸少的风流浪漫与才华横溢;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可以看出颜鲁公的大义凛然,忧国忧民壮怀激烈的赤忱之心;其实,从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马璘碑》《颜家庙碑》《颜氏告身》《奉命帖》等书法作品中,就可以看出颜书既有老辣苍厚的一面,也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同时也有在圆润丰腴的笔法中透露出豪迈的气度,这正是大唐盛世的一个精神折射。宋人东坡居士的《寒食帖》从其内容可以体会到,苏轼被贬谪后的惆怅孤独的心情。但是在书法作品中却又可以看出作者的满腹经纶,气势奔放,天赋才情与书卷气震慑世人,是不可多得的旷世杰作。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其实就是作品与人的关系,艺术家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话题,也是经久不衰的话题。

赵剑平先生退休之后,书法创作渐入佳境,杰作频出,是人书俱老还是天赋与勤奋的最佳结合。

赵剑平先生的书法创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中堂式的,有对联式的,也有手卷与册页,还有各类手札与扇面作品等。

任何类型的艺术创作几乎呈现的方式都是异常丰富的,既是艺术本身的需要,也是艺术家审美与创作的一种主观动机,这个问题在古今中外都是普遍存在的。书法艺术从书法字体演变的历史来说,就呈现为众多的艺术形式或者物质存在方式。甲骨文存在于动物的骨头之上,从而彰显细劲有力的书写特质。金文与大篆又以青铜器为载体,其金石味成为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而影响至今。魏碑与楷书,出现在魏晋至唐时期,也是以石头为主要载体,由工匠雕刻而成,除了字体给人浑厚整体的书法审美之外,还给人留下质朴天真的书艺审美。另外,纸本或者绢本也是帖学的主要载体与传承方式,由此碑与帖成为书法艺术发展旅程中的两种形式。相互促进,相互借鉴,也相互印证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华夏文明中不可小觑的刻与写的艺术。纸本与绢本可以清晰看出毛笔书写的具体特征,如提和按,轻与重,快与慢,墨色的浓淡枯湿等跃然纸上。

赵剑平先生的书法艺术主要传承历代帖学,也就是“二王”一路的行书典范。近期笔者得知他精力主要集中在册页与手卷的创作中,这不仅是书风传统形式的一种回归,也是在与古人对话。册页与手卷,是历代帖学中保存最多,也是留存最佳的一种书法艺术创作形式。如果是页数不多的册页书写起来也许难度不算很大,如古人写一首诗或者写一首词等,内容比较少,整个章法就容易把握好。赵孟頫有楷书册页老子《道德经》这是存世比较长的册页书法创作,堪称典范之作。还有明代的董其昌与文征明也擅于开始册页创作等。赵剑平先生的册页书法创作大多内容丰富,篇幅较长,这无疑是一种挑战,更是继承传统的一种苦修方式。石涛僧说“与其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这虽然是强调艺术修炼的顿悟的重要性,也就是明代董其昌所强调的“一超直入如来境”。其实,任何专业水平的提升,都是渐修与顿悟两种方式共同促成的结果。没有哪个艺术家是单纯靠顿悟就可以成为杰出的艺术家的,董其昌本人在年轻时也是狠下苦功,遍临古人书法与画作,最终成为彪炳画史与书史的大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苦练基本功既可以理解为是渐修,也可以看成是量的积累。顿悟又可以看成是艺术创作中灵感的闪现,也可以说是艺术创作中质的飞跃。尤其是书法艺术更是如此,没有哪个书法家不是从临帖的过程中走出来的,所谓“书要古”就是说书法艺术要有古人典雅的气质。书法艺术只有暗合古人的神韵才能算是登堂入室,否则只能是写字而已。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就是,那些一味强调书法创新的书法家与理论家,其实大多是在偷换概念。创新本属于科技发明范畴的关键词,科技的发展必须要创新,否则只能是基础的制造与生产。中国的书法是传统文化的范畴,除了字体的发展演变,那又是作为实用功能的一种嬗变。书法艺术是在传承中发展,很难用创新来概括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也有人说,书法基础即使再好,写的和古人几乎一致,这样对于书法创作的意义何在呢?这样理解就只是在说明重复古人是否可取的问题,显然是不可取的。学习古人继承传统的真正目的是有自己的面貌和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是一切艺术的终极旨归。清代王原祁甚至把学习古人传统看成是黑夜里的明灯,帮助自己指引方向的。这个比喻是十分贴切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艺术是表现艺术家情感的,这个情感既是从古人交流中获得,也是从当下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酿得。这个情感还必须具有人类共有的直至心灵的境界,否则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家,也不算是杰出的作品。说到这里还是要回到具体的作品中去考察这些问题,然后再具體理出赵剑平先生的书法艺术境界来,这才是本文写作的主旨。

趙剑平先生的册页书法创作,主要选择古代的经典文学(也包括文史哲为一体的古代经典)作品,包括书论与画论等为主要内容。笔者以赵剑平先生的册页《道德经》为例,一般来说,抄经在古代是一件十分虔诚的事情,也以工稳秀丽的楷书为主,缘由是便于阅读与传诵。当然,这里的抄经体现的是实用的功能,其书法艺术的功能是后来逐渐得到彰显的。赵剑平先生以行楷为主,字迹娟秀,大小不一,具有典雅温和的节奏,而不是平铺直叙式的抄书。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册页创作形式。行楷书体具有楷书的工整与端庄,又有行书的流畅与闲适自由。行楷书还具有让欣赏者好辨认,又对书写者起到适当的放松,可以让书写者的相对自由的心情适当的体现出来,而不同于古人严肃而枯燥的抄书的那份枯寂。古人抄经的那份枯寂未必不是一种境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赵剑平先生在继承抄经的传统上有自己独到之处。很显然的是,现在诵读的经书或者古代类似的经典,基本都是印刷的书籍,已经不需要人工的抄写。也就是说,赵剑平先生的册页书法创作应该可以理解为一种纯粹的书法艺术创作活动,但是,为了保持对古代经典的一份虔诚与敬畏,他选择了行楷字体。他的行楷书体既来自“二王”和《灵飞经》一路的书风传统,又来自现代启功先生的笔意理路。除了册页书法创作之外,他还以手卷的形式来创作,也凸显了不同的书法艺术特质。前文已经叙述了册页与手卷都是历代帖学的经典形式,在当下也同样具有不竭的生机。

东坡居士在《论书》中曰:“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书论,至今依然具有积极意义。简单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讨论:其一,书法创作开始时不要刻意去追求佳作,应该尽量放松书写状态,进入书写自由无负担之境地。其二,草书并不是要快写,时间来不及了就写草书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草书需要平时花更多的时间,是平时的积累才有可能写出好的草书作品,与快慢和时间短长没有必然的关系。其三,书法创作最终要有自己的感受与新意,虽然学习书法强调临古的重要性,但是,并不一定要全像古人,更不能泥古不化。从这三个方面来说,似乎可以考察当下书法创作的现状与个人。赵剑平先生多次说到自己的书法创作状态,几乎都是一种随意的闲适的心境。他也强调说,有压力或者心里事情多了,反而写不出好的作品,至少这种状态的作品自己是不满意的。这就是暗合了“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状态,他的很多书法精品册页就是这样的创作。当然,一本册页内容之丰富,字数之多,能做到无意于佳乃佳的状态,也是非一般人所能为也。

笔者多次了解赵剑平先生的平素生活与习惯,他是一个生活朴素,有多项业余爱好的人。退休以后,书法成为他的主要专业,京剧与拉京胡成为他的业余爱好。笔者一直认为,几乎所有有成就的人士,都会在他的专业之外再选一门专业作为他的爱好或者是第二专业,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专业更专。也就是说,要有一门专业来养另外一门专业,爱因斯坦喜爱拉小提琴,不仅是业余爱好甚至达到专业水准,从而促进他的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国历代书法家也是以书法作为业余爱好来对待的,他们是做官的士大夫阶层。另外,古代的书法家几乎都是诗人文学家,甚至很多还是画家,这就是中国文人画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古代的书法家还是诗人,乃至画家,都是一种文化消遣方式。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构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神秘主义色彩。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就说:“广泛的求知欲能使一个人成为系统的博物学家”,这的确是事实,也成为解开所有取得伟大成就的人的钥匙。赵剑平先生也是志趣广泛的人,所有的生活与精神深处的乐趣与动力都支撑他对书法创作的态度与审美特质。他的多种不同内容的册页,都能共同彰显其文雅娴静的笔墨意趣。他的书法创作不仅具有“二王”一脉“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书风审美理想。“二王”书风近两千年来成为中国书法史中帖学的主流,也成为中国书法精神的旨归,最终是中国文化的旨趣所在,这似乎成为不可动摇的理论之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学习“二王”书风者如过江之鲫,也就是说很难出新,这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二王”书风一脉,经典书法作品卷帙浩繁,从传承中出新,这绝不是一句容易的话。如果说书法创作也是一件大事的话,那成就其佳作的也就是超世之才。苏轼说过,古来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笔者想说的是,赵剑平先生对于书法艺术来说,既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陈思王曰:“言不尽意”想同此也。聊叙数语,以为激赏。

(作者系同济大学哲学博士 副教授 中国美协会员 )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peculiar to China, calligraphy came into being based on Chinese characters, whos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ve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style chang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t is the objective law of such a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at becomes the specific meanings of traditio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alligraphy has thus become a self-awareness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inherits the tradition and carries forward into future. Although most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lso have splendid civilizations and long histories, few of them are as long-standing and charm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imprinted with the culture of different times as Chinese calligraphy. Before going into details, the author will first clarify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 and expound its real meaning, its continuity and future direction.

猜你喜欢

册页书法艺术古人
敦煌壁画中的中秋节
陈海良《古人诗》
齐白石《花草工虫册》:荣宝斋珍藏以1.299亿元成交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古人时尚文化秀
边寿民干笔小品册页赏析
略论高简的山水画
古人的过年诗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