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敦煌本缀理耀州《十王经》新得
——兼及相关文献整理方法

2022-02-23张总

敦煌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缀合耀州敦煌

张总

(1.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宗教研究所 中国社科院敦煌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732 2.陕西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十王经》 是敦煌藏经洞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其影响与特色已广为人知。其虽属浩瀚佛经中数量很少的中土撰述, 但不是用于佛教之内的三藏经典,而是一个针对社会所有民众的丧事仪式,融会民俗成为规范而广行。 依此可将功德转让于故去亲人,免恶道之苦,且可为已预修功德备死后之用。国内外学界高度关注及研究皆聚于敦煌本,但近年来敦煌以外多有新发现, 最重要莫过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神德寺塔所出多号残本、 浙江台州黄岩区所出五件完本。 而四川绵阳北山院十王地藏龛等也有重要铭记。 笔者曾就这些发现的重要性提出过十王经之研究已至转折点, 应有重要突破①见《[十王经]新材料与研考转迁》,2013 敦煌吐鲁番学会三十周年学术会,北京,载《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5卷,2015 年,89 页;《疑伪经中的摘抄与编撰例探》,上海师范大学首届国际疑伪经学术研讨会,2013 年。《佛教文献研究》(第一辑): 佛教疑伪经研究专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年,275—315 页。 黄岩材料见台州文物管会等编《浙江黄岩灵石寺塔文物清理报告》,《东南文化》1991 年第5 期,242—283 页。。 耀州神德寺塔本由黄征、王雪梅先曾撰文介绍含此经的整体状况②黄征、 王雪梅:《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编号简目》,《敦煌研究》2012 年1 期。 其14 件残片定四种经名,即:《预修十王生七经》(Y0014-2、Y0024、Y0147-1、Y0076、Y0155、Y0179、Y0194、Y0195、Y0199-3、Y0211、Y0226-2、Y0227-2) 共11 件、《佛说阎罗王经》(Y0076)、《阎罗王经》(Y0077)、《阎罗王授记四衆逆修十斋经》(Y0228)。 黄征、王雪梅编《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凤凰出版集团,2012 年。,所编著《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四图册整理刊出材料。其整理刊介贡献虽大,但因此《十王经》几乎都是碎片,且用晚期日本《卍续藏》刊本为据整理,难得其全貌及相互关系。但是若据敦煌本诸经本的材料,补缀理出其经本类型,再加对比,其间关系与价值立显而明。可一扫原先中日学者对此经系统的局部见解,为廓清阐明《十王经》体系演进发展奠定新基础。

一 耀州本情况与两本缀理

整理新材料的主要目的是看清其与敦煌本等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者即是何经本以及时代归属等。耀州佛经整体年代已大致推定,主要是五代及前后,即接近或约当于敦煌此经本,所以其经本类型之异同更显重要。《十王经》整体上是一个经,有同样的首题,但实际上从敦煌本就可见出,其文偈本与图赞本的区别非常明显。《卍续藏》所收《十王生七经》实据朝鲜刻本,连同海东诸本其实同于灵石寺本。 而耀州本的情况其实与敦煌本更错综纠结,但前此工作皆依《卍续藏》而为,基本不用敦煌本,自然难得真相。

耀州塔此经本几无完卷,残破很甚,怎么能断定其与敦煌本的关连呢? 我们从神德寺塔本巨册图版中浏览一过,就可以见出一些端倪。如Y0076《佛说阎罗王经》与Y0155 号《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就是可以缀接的,而且内容特殊。后者只有一小片、仅存“三七初江王下,以偈颂”及约四字残边;而前者约存廿多行的上部,内容恰为展叙十王的部分,内中恰存此前后字句即“二七宋帝王下, 以……/ 二七亡人……/……/……/……各各点名……/四七五官王下/左右双童/”。这里后者恰可填入前者之中, 形成二七宋帝王、 三七初江王、四七五官王的序列。其内外特征如字体等明显相同,纸片略可嵌入,多残的字如“引路”也可据文本而辨出。而十位王者赞词的前部基本存在,唯后三者由次序变换等因与现知诸本不同, 其细节联系亦值探究①大足宝顶第20 号巨龛第十转轮王赞词与此同。。 这个缀合非常重要,由其内容之王者名序、句式及赞词,组为特别罕见的经本形态。因已知所有敦煌文偈本《阎罗王授记经》都是第二宋帝王、第三初江王之名序、而所有图赞本《十王经》都是第二宋帝王、第三初江王的组序。 上列缀接似可证明其应属《阎罗王授记经》;但所有文偈本诸王后无偈赞,以“某王下”句式而止;而敦煌及台州图赞本等(如海东)则皆具四句七言赞词,且为“某七某王过, 赞曰” 的句式。 而此本诸王仍“下”,用“以偈赞曰”接赞词,赞文略同流行诸本。由此可知,Y0076+155 号就是敦煌文偈与图赞本结合的中间形态、 更准确地说即文偈向图赞本的过渡。 如此明晰的讯息, 为什么原未分辨与缀接呢? 原刊的录考中已补出了所缺的赞句(据《卍续藏》),对王者名序及句式的差异,也都注明标出②黄征、王雪梅《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编号简目》,《敦煌研究》2012 年1 期。 图册中(以下简称《神德文献》)Y0076 号的录文,依《卍续藏》该经补入所缺的赞句,也考证标明了其间句式与王者名序(第二、三次)的差异。见《神德文献》3 册,524 页。Y0155 号录文“三七初江王下,以偈颂”, 考证说 《卍续藏》“第二七日初江王赞曰”,695页。同样读出与刻本的差别,但不比较敦煌文偈本第二、三王名,自然不知内中奥秘,示人以错抄之感。。但未与敦煌本相较,也不知学术动态,所以只说明差异,未识其背后规律。 最奇怪的是即明了差异、推断出Y0076 号残缺的“三七初江王下,以偈颂曰”,与Y0155 号几可说全同、而纸片形状也略适合,却不能想到施行缀合。耀州经本残损分存状态或为原因,Y0076 后77 号亦此经并无可接,Y0155 号前后为《续命》《法华》经等③Y0153 号《写经残片》、Y0154 号《续命经》,Y0156号《法华经如来寿量品》,Y0157 号《写经残片》。,原整理者或以为不同分存卷处不能缀合。即使不计缀合与否,其王者名序的细微变化非常重要, 不唯第二、三王、还有第八王为“平等”或“平正”,实已可证经本类型而并非误抄错传。 台州及海东本等乃至大量佛道艺术品,都是第二初江王、第三宋帝王与第八王平等王④道教系统《玉历宝钞》多是第八都市王、第九平等王即颠倒此两王,相似仪文也有不少。,唯敦煌图赞本多是第八平正王”。但敦煌所有《阎罗王授记经》都是第二宋帝王、第三初江王、第八平正王,唯有尾题《阎罗王经》的妙福抄本为第八“平等王”,而敦煌图赞本则是第二初江王、第三宋帝王、第八平正王。 王者名称次序的三种变化组构,是王见川先生慧眼识出,撰文标示⑤见王见川《近代中国地狱研究之一:十王的流传、演变与定型》,《历史、艺术与台湾人文论丛》12 辑,台湾博扬文化公司2017 年。 笔者参加上海师范大学{十王经}工作坊时得赠,感谢作者。 作者将王者名序及句式分为甲乙丙三类,甲即诸王下,第二宋帝、第三初江、第八平正。乙类只列王名无“下”字。唯第八为平等王。丙类即某七某王过,赞曰。 第二初江、第三宋帝、第八平等王。 其中认为此经原本已失,乙类妙福抄本改正了甲本“平正”之误,且结合道教文献认为丙类是定型。。由此严格探求对照敦煌本及台州、海东本等,皆可对应划分,其中妙福抄本《阎罗王经》不仅王者名序独出,内容亦简洁,可划定为初型⑥将妙福抄本《阎罗王经》定为初始类型主要见王娟《敦煌本〈十王经〉文本系统再考查——以经中长行为中心》所论,唯其主线讲敦煌本《十王经》以菩萨数量增变为发展主线,有违图本中地藏菩萨地位升变,明显不合于地藏信仰上升状况,《世界宗教研究》2020 年1 期。 另,太史文(Teiser)专著《〈十王经〉与中国中古冥界观的形成》中妙福本的长短计错。 张煜译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年,附录十,215—217 页。 实际应为妙福最短,却列为中修订本(妙福本仅千余字,《授记经》 有1200 与1300 余字两种。《十王经》2000 余字)。 究其原因是将《授记经》删节本与妙福本(存删段)相比之故。。

笔者就此经研究有文有著, 自神德寺塔经本发现刊布以来先有三文提涉,终未究竟。但已据公布之整理谈及神德塔本此经整状及此两号,如《十王地藏信仰图像源流演变》初及①拙文《十王地藏信仰图像源流演变》已涉Y0076号经名与内容等等,《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 分册,康豹(Paul R. Katz)与刘淑芬主编《信仰、实践与文化调适》,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 年,206 页。Y0076 与Y0155 号或可缀合及绵阳石刻近同。,而《〈十王经〉新材料与研考转折》 进一步言其与敦煌文偈与图赞本的经文类型在此都有、且皆具别本。指明其中唯Y0076 号以尾题《佛说阎罗王经》定名,但内容却是《预修十王经》,并详论其与Y0155 号同特征的可缀理由,并缀Y0194+195 号,且言Y0147-1 为别本。并对原整理所据局限也提出意见②《〈十王经〉新材料与研考转迁》,《敦煌吐鲁番研究》15 卷,2015 年,63—66 页。 文 中 列Y0077、Y0211、Y0147 号(别本)为《阎罗王授记经》;Y014-2、Y0194+Y195、Y0226、Y0076+Y0155(别本)号为《预修十王经》。 Y0024、Y0179、Y0194、Y0227-2、Y0199-3、Y0228(别本)无法辩识。。而《疑伪经典中的摘抄与编撰例探》进而引文就Y0147 号例证了其对应妙福抄本。此数文虽有考证推进,却仍困于部分经本残件的类型无法辨明。 但经过有关工作坊讨论、 特别是王见川观点启发亦及王娟论文,笔者对神德寺塔经本类型又通彻缀较,所得原宣讲于“敦煌学学术史研讨会”③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会学术会,2018 年,杭州。又待笔者《十王经》方面专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待刊。。上述及余号缀理,自此分别叙列于下。

(一)无图偈颂本

由上述可知耀州神德寺塔本虽残却有巨大价值,缀接确为重要,说明了敦煌本中间形态存此,原创性情态露出。 由于Y0076 号实更多广,不止于上述Y0155 号前后赞句,应将其全态呈现。 又因敦煌本图赞相联,此本无图所以为无图具赞本。

Y0076+Y0155 号(补充字以下划线标明,图1)

图1 耀州Y0076 与Y0155 缀合

1.一七秦广王下,以偈颂曰:

2.一七亡人中阴身,躯将队队数如尘。

3.且向初王斋点检,由来未度奈河津。

4.二七宋帝王下,以偈颂曰:

5.二七亡人渡奈河,千群万队涉江波。

6.引路牛头肩挟棒,催行鬼卒手擎叉。

7.初江王下,以偈颂曰(Y0155④Y0155 号中行清楚,两侧残存,对照此本实可识出前行“引路”残迹,后行“三七”残迹。)

8.亡人三七转恓惶,始觉冥途险路长。

9.各各点名知所在,群群驱送五官王。

10.四七五官王下,以偈颂曰:

11.左右双童业簿全,五官业秤向空悬⑤此句与常见次序相反,黄征等校录已指出。 《神德文献》524 页。。

12.轻重岂由情所愿,低昂自任昔因缘。

13.五七阎罗王下,以偈赞曰:

14.五七阎罗息诤声,罪人心恨未甘情。

15.策发仰头看业镜,始知先世事分明。

16.六七变成王下,以偈赞曰:

17.亡人六七滞冥途,切怕生人执意愚。

18.盼盼只看功德力,天堂地狱在须臾。

19.七七太山王下,以偈赞曰:

20.亡人七七讬阴身,专求父母会情亲。

21.福业此时仍未定,更看男女造何因。

22.百日平等①此处“等”,敦煌本多为“正”。 “平等王”与“平正王”有学者认为正误或有时代之别,但实际上地域之别更为明显。王下,以偈颂曰:

23.复三所历渡②“渡”诸本为“是”。关津,好恶唯凭福业因。

24.不善尚忧千日内,胎生产死拔亡身。③平等王赞句敦煌本为:亡人百日更恓惶,身遭枷被鞭伤。男女努力做功德,免落地狱苦处长。最后一句高丽海印寺、日本高野山抄绘本与朝鲜诸刻本改为“从兹妙善见天堂”。 此外高野山抄本与朝鲜刻本皆少“阎王向佛再陈情……”之四句七言赞词,而朝鲜刻本还将一句五言偈中“无常至”改为“谢报龄”。 这些细微变化恰正反映出了经本传播之中的变化。

25.一年都市王下,以偈颂曰:

26.下身六道苦茫茫,十恶三涂不易当。

27. 努力修斋福业因,河沙诸罪自消亡④第九王诸者为“一年过此转苦境,男女修何功德因,六道轮回仍未定,造经造像出迷津”。。

28.三年五道转轮王下,以偈颂⑤此复原经本中一些蓝色标识, 是尝试将耀州本Y0228 号的残碎小字缀入,因本文使用经本类型的缀合方式,有多种缀合可能,后面还有此号更完整研讨。曰:

29.阎罗退坐一心听,佛更悯勤嘱此经。

30. 名曰预修生七教,汝兼四众广流行⑥第十王诸本为“后三所历是关津,好恶唯凭福业因。 不善尚忧千日内,胎生产死夭亡人”。。

31.尔时阎罗再白世尊:□□□□□□□□□

32.预修十斋,方便之时□□□□□□□□□

33.来世一切众生⑦黄征、王雪梅录文此有“阎罗天子及”,图版上无痕迹。 《神德文献》521 页。。

34.出家弟子,若僧□□□□□□□□□

35. 逆修功德,七分功德⑧所谓逆修功德,亡者仅得七分之一等,在《授记经》处于前面段蕱,所以不排除此数行有错置可能。□□□□□□□□□

36. 堕十恶罪, 果感于□□□□□□□□□□⑨黄征、王雪梅录文此有“当同力救”,图版上无痕迹。 《神德文献》522 页。

37.是侵损三宝财物,□□□□□□□□□□

36.发菩提心,预修斋□□□□□□□□□□

37.……⑩黄征、王雪梅录文此有“尔时琰罗王,佛言此经名《阎罗授记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阿难领受,流传国界”,图版无痕迹。521 页。其注27 考证言此“琰”字余处作阎,但敦煌《授记经》末段中此都为“琰”。

38.佛说阎罗王经

此经类型不仅有“诸王下、以偈颂曰”的形式,而且王者名称序次特征,也体现出过渡特征。最后三王即平等、都市与转轮王之偈赞则不同于诸本,比较可知,这是全经中赞词序次变动的结果,此三赞词在现行诸本中都向后挪动了。 又其中第九都市王偈赞句,与大足石刻第九都市王赞同,因大足石刻诸王赞句皆亦移动, 应与其本身调适变化有关。另外,四川绵阳北山院第9 号龛的石刻题铭与此也有对应(图2),即晚唐十王地藏龛像的“第二宋帝王、第三初江王”之题铭(图3、图4),明显为早期经本形态,虽然很可惜其第八王名缺失。但雕像构成主格为地藏与阎罗并坐, 为十王地藏龛像中少见。

图2 绵阳北山院十王地藏龛像题铭及示意

图3 二七宋帝王铭

图4 三七初江王铭

此经本类型中第八、九、十王之赞词在现在通行本中向后移动, 即其34 首赞词中第26、27、28首,置换成了第28、29 与32 首。 就是说此三赞词原属第八九十王,后来增变时其向后延伸。结合此中早期因素而观,也是自然而可以理解之情况。

最后段落残字句多为异文,较难恢复。 其“侵损三宝财物”亦近多经,而“逆修功德七分如何”则只见于《授记经》较前段落,疑有错乱。若其完整则抑或证其过渡经本之独特。

(二)文偈《阎罗王经》

上文已及新材料现世的同时, 敦煌本的类型研考也有推进,王见川区分的王者名序十分有效,若括及全部经本,皆可分型列队。同时王娟有角度不同的探考, 即从经中菩萨数量的变化来认定经本的进展。 这个观点显然与地藏信仰上升的状况有悖,但其认为妙福所抄三菩萨《阎罗王经》为最早类型仍可成立, 重要的是耀州经本确有此本类型,但内中却是六菩萨,所以支撑其成立者并非菩萨数,而是内容特色和王名与顺序①敦煌本中《阎罗王经》为一类型之说,首见于王见川,而王娟以《阎罗王经》为初虽不无道理,然其以三菩萨等到六菩萨变化为经本发展主线,实未臻此经发展规律。。

以下的标列体现出经本中更为复杂的缀理状况, 共三缀段各有特点。 第一段所涉共有四个标号,不仅有左右相接还有上下缀合,密集咬合(用色别标出), 即紫色Y0199-3 号存两片26 字存八行、黄色的Y0179 号、绿色的Y0147-1 号后部四行中却有关健字。 灰色的Y0262 号则只是辅缀一小残片。 据实情推算,此经本以行15 字进行补缀后,即体现出既同敦煌特定《阎罗王经》本(即妙福、张王仵①此名在张煜译、太史文著《〈十王经〉与中国中古冥界观的形成》中,误为“张玉件”。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245 页。等抄本,此段为《授记经》插入大段内容处,而《佛说十王经》则有小区别②《阎罗王经》此段“破戒煞诸”“十劫”“业镜”,《佛说十王经》为“破斋破戒煞猪”“十劫五劫”“冥案”,皆不同。“业镜”Y0147-1 号首行可见,其前则以行15 字排列证实。否则两行就各多两字。),又具重要差别(菩萨数与一关健词)。

在此基础上还可接续后面两号至经尾, 从而构成极具意义的经本类型。 后接Y0179 号稍碎但有14 行的跨度且有六位菩萨, 结合起来可获19行的跨度(图5)。

图5 耀州Y0199-3 与Y0179 与Y014-1 及Y02264AB 号缀合

1.苦,轮转其中,随业报身,定生注死。 若复

2. 有人书③“书写经”,敦煌本为“修造此经”。写经,受持读诵,舍命之后,必出Y0199-3

3.三途,不入地狱。在生之日,煞父害母,破戒

4.煞诸牛羊,鸡狗毒蛇,一切重罪,应入地5. 狱十劫, 善写④“善写”敦煌本为“若造”。此经,及诸尊像。 记在业镜

6. 阎罗王欢喜,判放其人,生富贵家,免其罪

7.过。 若善男子善女人,比丘比丘尼,优婆

8. 塞优婆夷,预修十会⑤此处“累七”前的“會/ 会”存下半部,笔者辨识。“预修十”与“会累七往生斋”恰好构成完整词句,可知此重要词汇为“预修十会累七往生斋”。这一明显具有早期特征之词,后来为预修生七斋所代替。累七往生斋者,每

9. 月二时, 供养三宝,并祈⑥“并祈”敦煌本为“祈设”。十王,修名进状,上

10. 六曹官, 善业童子,奏上天曹冥官⑦“冥官”,敦煌本为“地府”。《授记经》此为“天曹地府冥官”,其整段中更大增讲预修异文。等,记在

11. 名案,身到之日,当便配生快乐之处。 不住

12. 中阴四十九日,待男女追救,命过十王。若阙

13.一斋,乖在一王,留连受苦,不得出生,迟

14.滞一年。 是故劝汝,作此要事,祈往生报。

15.尔时地藏菩萨,龙树菩萨,救苦观世音

16. 菩萨,常悲菩萨,陀罗尼菩萨,金刚藏菩萨⑧敦煌本仅有“地藏、陀罗尼、金刚藏”三菩萨。

18. 赞叹世尊,哀悯凡夫,说此妙法,救拔生死。⑨敦煌此本为“拔生救苦”,《授记经》则为“救死拔生”或“拔死救生”。Y0179 亦有此“救拔”,但下行的“宫神”无解。

19.顶礼佛足尔时二十八重一切狱主阎……

非常有趣的是, 原本非一件号的写经出现了严格缀接,而且超出了两片之间,达三、四者的复杂交错,或非原初整理可以想像。但我们的着眼点并不在于原未想到的残片竟可缀接①同件缀接的一个趣话或说典例, 即荣新江教授1991 年在伦敦编 “英藏敦煌非佛教文献目录(S.6981—13624)”时,喝咖啡引来灵感,将指甲盖大小一残片嵌入一件文书(数十片缀成)之中,颇感自豪。, 而是这些残碎整体之中所含的经本类型。由于此中“破戒煞諸”“十劫”“业镜”等词同敦煌《阎罗王经》而略別于《佛說十王经》,《授記經》插入大段预修异文,因可定其经本为《阎罗王经》。 上文已及王者名序与菩萨数都显出了类变特点, 实际上外部特征还有尾题等,而结合内容就经得起检验了。所谓妙福抄本不仅王者名序独特,尾题多是《阎罗王经》,内容为预修与亡斋均简明叙出,可确立为类型。

第二缀段是三百余字中仅少量存字, 内容却相应五件号,但有两处重复、且行字与书风多稍抵牾。这段内容主要是五言偈颂及前抵诸菩萨、后达亡斋段处。 与Y0024、Y0227-2(图6)与Y0194(图7)、Y0226-2B(图8)与Y0194 号有相应。 Y0024号存“众比丘/诵一偈”,但排缀为行17 字。Y0227-2号存三行约五字中“复……/ 有……//……修福似微尘”可填缀此中,而Y0194 号“修福似微尘……/能除地狱苦” 等亦可对应且书风近下接Y0211号。 但此常见排缀却少“欲得命延长”句(同图赞本)字。 而Y0226-2A 号“佛言阿难……/ 太山府君……”亦见Y0195 号(图9)“尔时佛告……/ 子太山府君……”,唯后者亦缀排为行17 字。

图6 耀州Y0227-2 号

图7 耀州Y00194 号

图9 耀州Y0195 号

由于文偈与图赞本等文字多有相同或近同,特别是五言偈与前后段落, 造成小残片归属的判断困难。依行字之缀补虽然找出了规律性,但也须面对种种偶然性。如缺少的字句,是写本中常见的脱漏、还是经本早期形态所致?现缀知的耀州本行15 字对应文偈本、17 字对应赞本,但其并非定制,不同经本也会出现相同的行字。 如Y0024 号内容恰可填入此中,但缀排结果是行17 字。 相同内容在Y0014-2 也有存字且排列不同。 所以只有抄写时脱落两字,此号才可缀入②依原有行字排比也不能对应,字体方面亦略有差别。。 Y0227-2 与Y0194号都有“修福似微尘”中字,后者隔行“能除地狱苦”。 依句排列会少“欲得命延长”,此情况仅敦煌本四赞本出现(不含S3961)③即P.2003、2870、3761 号与董文员绘卷。,此种情况不知可否属早期抑或脱字?Y0226-2 与Y0195 号也重复,此即十王出场前的重要讲亡斋段,《授记经》 大多缺此。 前者“尔时”两字不知在上行还是未写,行16字约可应此。 后者内容相符但排行17 字已超两字,Y0014-2 亦有此内容存字且与此相应,因而其或近赞本④此依“龙神八部大神”已是最少字数排列,敦煌P.2003、2870 号本为 “龙天八部及诸大臣”,S.3961 号与董文员、灵石寺本等为“龙神八部及诸大臣”皆多两字。 唯《阎罗王经》与存此段的《授记经》如此。。

第三段我们可找出Y0211 号与Y077 号缀接相续,使之成为更完备的经本类型。

Y0211 号为染黄细纸,长18 厘米。 唯图册释文说存四残片,但图版仅有三片,无前两行⑤黄征、王雪梅《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凤凰出版集团,2012 年,第763—764 页。。 行15 字, 跨10 行经文中有8 行存字。 Y077 号存7行字,跨度为10 行,接上可至接尾题。此两号接补于此确有理由,前者Y0211 号依存字补出的十王称名、与《阎罗王经》经本类型中只列王名,没有接任何“下”或“过”字词的句式完全相符。后者Y077号存字与敦本《阎罗王经》后部同,尾题也相同。更要紧的是,我们在此的目标是理出经本类型,所以符合此经本特征者,就可排列接缀,并非依同件的原则而作缀接, 如此才能看出不同地域经本类型状况,才能推进敦煌学中相关域界的进展。现将两号录补列出如下(Y0211 号图10):

表1 五残件号对比混列(不加标点)

图10 Y00211

1.……一切罪人,慈孝男女,若

2.报生养之恩,七七修斋,造像以报

3.父母恩,得生天上。 阎罗法王白佛言:世

4.尊我发使乘黑馬,把黑幡,著黑衣,撿

5.亡人家造何功德,准名放牒,抽出罪人,不

6.违誓愿。 伏愿世尊听说,检十王名字。

7.第一七秦广王,第二七宋帝王,第三七初江王,

8.第四七五官王,第五七阎罗王,第六七变成王,

9. 第七七太山王,第百日平等王,第一年都市王,

10.第十三年五道转轮王。

11. 十斋具足,免十恶罪,我当令四大夜缀接Y077 号(图11)

图11 耀州Y0077 号

12.叉王守护④敦煌本此有“此经”两字。,不令陷没。 稽首世尊,狱中

13.罪人,多是用三宝财物,喧闹受罪报,

14.识信之人⑤敦煌本此有“可自”两字。,诫慎勿犯三宝,业报难容。

15.得见此经者,应当修学,出地狱因。

16. 尔时淡(琰)⑥此字仅余“氵”旁,黄征等已识出且考为不似“琰”。《神德寺》526 页。 但敦煌妙福等三本皆为“淡”字,可知此亦为“淡”。 虽皆别字,但可见两者间传抄关连、非可轻视。魔法王,欢喜顶礼,退坐一(图12)

图12 敦煌北8257 号尼妙福题记

17.面。 佛言:此经名《阎罗王授记四众

18.预修生七往生凈土经》汝当奉持,

19.流传国界,依教奉行。

20.《阎罗王经》

总之,此三大段可对照敦煌本妙福等抄《阎罗王经》(图13、14),诸号参考比照,合当耀州神德寺塔亦存此本。 唯以六菩萨代替三菩萨, 且自具“预修十会累七往生斋”之称。

图13 敦煌S.2489 号尼妙福题记

此三大段之间虽然有字体不同等元素明其原为一卷或一件, 但在证明特有经本类型特征上多有价值,所以将其作一经本类型缀合。从耀州此经残本整体出发,划分合一也有必要。

图14 敦煌BD15337 号张王仵题记

二 补缀探考两例

上文已经缀接理出了耀州本中最有价值与特色的两个经本。但整体来看,耀州本与敦煌本的关连如何、对比若何呢? 总体上,我们发现一种相反态势, 即敦煌本中数量较少而绘有插画的图赞经本,此处实有基本上的对应,即Y0014-2 号,为耀州存本中保存经文最多的一件,文字亦颇残碎且无没有图绘,可以说是无图具赞本,与上述无图偈颂本不同, 应是前后相接续的形式,从无图的偈颂过渡, 成为了赞词本,此件无图但余本或有图。下简列其状。

(一)无图赞词本

Y0014-2 号的缀接又是另一种情况。 此件残损很多,与其余诸本有些相同的是其上部所存稍好,而下部残碎严重。 又,即使稍好的上部也呈现了一段段的残缺,这是因为原先成卷时有的部分残坏,打开之后自然就出现如此一段段的存缺分布。 如此情况下,只要依照严格的行17 字(不同上述15 字)①此经本依行17 字补缀可以基本排出全经。 但经中四句七言赞句分两行写出,行仅14 字。来作补缀,应是可以恢复原貌的如此而作的结果,我们可以见到与敦煌图赞本文字近同的经本类型。以下就展列此Y0014-2 号的情态(凡存字皆加重,补入该行缺损字并加下划线,共40 行后标序数。 为节略篇幅未作标点,未列所补整行字,全件跨122行,序数前标,存行序数后标)。下为Y0014-2 号补缀后的情况(前后均缺数行,因省略较多及示行字而不加标点图15):

图15 耀州Y0014-2 号部分

1. 释四天大王大梵天王阿修罗王诸大国王1……9.世尊此日记阎罗不久当来证佛陀2

10.庄严宝国常清净菩萨修行众甚多3

11.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阎罗天子以何因缘4

12. 处断冥间复于此会便得受于当来果记?佛5

13. 言于彼冥途为诸王者有二因缘一是住不6

……19. 琰魔天子因缘已②P.2003、2870、3761 号为“以”,S.3961 号、董文员本与灵石寺本同“己”。熟,③“孰”稍残,但无下部四点。 据文意及余本应为“熟”。 黄征等径录为“熟”。 《神德文献》224 页。是故我记来世宝国证7

20.大菩提汝等人天不应④P.2003、2870 号为“应不”,P.3761、S3961 号、董文员本与灵石寺本同“不应”。疑惑赞曰8

21.悲增普化示生灵⑤敦煌四本为“是威灵”,灵石寺与宝寿院本为“示威灵”。六道轮回不暂停9

……30. 此经及诸尊像记在业镜⑥P.2003、2870、3761 号为“冥案,身到之日”,董文员本此赞缺。 S.3961 号与灵石寺本同“业镜”。阎王欢喜判放其10

31.人生富贵家免其罪过赞曰11

……36. 设十王修名纳状奏上六曹善业童子奏上12

37. 天曹地府官等①S.3961 号为“典”。P.2003、2870、3761 号与董文员本同为“等”。记在名案身到之日便得配13

38. 生快乐之处不住中②S.3961 号夺“中”字。此“住中阴”因知内容而可由存字边缘辩识。 黄征等未录《神德文献》,229 页。阴四十九日不待男女14

39. 追救命过十王若阙一斋滞在一王留连受15

……44. 尔时地藏菩萨龙树菩萨救苦观世音菩萨16

45. 常悲菩萨陀罗尼菩萨金刚藏菩萨各各还17

46. 从本道光中至如来所异口同声赞叹世尊18

47. 哀悯凡夫③“夫”,笔者辩识。说此妙法拔死救生顶礼佛足赞曰19

……51. 官礼拜发愿若有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20

52. 优婆夷若造此经赞诵一偈我当免其一切21

53. 苦楚送出地狱往④“往”,黄征等以此字校正《大正藏》(实为《卍续藏》)中“住”字。 敦煌P.2003 号等本为“往”字,但董文员本抄为“住”。 《神德文献》231 页。生天道不令稽滞隔宿受22

……55.冥官注记及阎王诸佛弘经礼赞扬23

……59. 阎王白佛书⑤“书”字诸本为“说”。伽佗⑥“佗”,黄征等录为“他”,未注。悯念众生罪苦多24

60.六道轮回无定相生灭还同水上波25

61. 愿得智慧风飘堕⑦敦煌P.2003、2870、3761、S.3961 号为“与”,董文员与灵石寺本等同为“堕”。法轮河光明照世界巡历26

62. 悉⑧敦煌P.2003、2870、3761 号为“昔”,S.3961 号、董文员与灵石寺本等同“悉”。经过普救众生苦降伏摄诸魔四王行国界传27

……66. 凡夫修善少颠倒信邪多持经免地狱书写28

67. 免灾痾超度三界难永不见药叉生处登高29

……73. 当自诫勖手执金刚刀断除魔种族赞曰30

……74.罪苦三涂业易成都缘杀命祭神明31

……76. 佛行平等心众生不具足修福似微尘造罪32

……85.净国修行圆满已当来正觉入金城33

86. 尔时佛告阿难一切龙神八部大神⑨参注41,此处敦煌本与灵石、海外本皆多两字,唯《阎罗王经》与含此段的《授记经》此处为“龙神八部大神”,字数可符。阎罗天34

87. 子太山府君司命司录五道大神地狱官等35

……92.应为开恩容造福教蒙离苦出迷津36

……94. 使乘黑马把黑幡著黑衣捡亡人家造何功37

……97.依名放出三涂狱免历冥间遭苦辛38

……111.第四七日过五官王赞曰39

……122.福业此时仍未定 更看男女造何因40

上述已明Y0024 号与Y0195 号行17 字与此号同。 Y0024 号字序虽稍错,其底格的“众比丘/诵一偈”可对应于此号第51、52 行。 而Y0195 号顶格“尔时佛/子太山府君”对应此号第86、87 行。由此或知此经非一抄本, 但也不排除如此行字抄写前经的可能。

由上述排列可以看出此经本基本得以完整表述。虽然有些关键词称等仍有缺失,但如此多行数字列均可符合,已足证此经本的情况。而且从仅存文字的一些差别(见脚注)可知其明显近似台州灵石寺本、以及敦煌S.3961 号或P.3761、董文员本部分文字, 而非P.2003 与P.2870 号等。 整体而言,更鲜明的对比即敦煌最多的《阎罗王授记经》内容在此耀州此经系最少甚或没有。 总体上前面三种的经本类型是明确的, 即偈颂过渡型、 文偈《阎罗王经》,赞本《十王经》。 唯此《阎罗王授记经》,只具稍许的可能性而非确凿经本类型。

(二)Y0228 等号

Y0228 号是最为残碎的经号之一,计为14 小片,据考流通分为说此经名为《……十斋经》。整理难度很大。 现列其与通行本关连对比表2。

表2

续表

此件共存为约14 碎片, 因次序较乱分别比对。 虽然其中1、2、5、8、9 片尚无对应,,但其第3、4、6、7、10、11、12、13、14 片,可以基本比定。 个别略有小差,如“十斋具足”虽有但旁“嘱阿难”却无。“河沙诸”与“恒沙诸”有一字差,但如第十王处“凭福业因”的确无疑。 可知其对应赞本十王经。 但前面Y0076 号的试缀中有一处“河沙诸罪”旁排的“颂曰”,似可证其与此别本更对应,因其十王中后三赞词及用 “颂” 字与常见有别。 但Y0076 与Y0228 号中都有很多异文,难以比定而结论,不知这这些异文等及外与《阎罗王授记经》联系若何。总之,此件号与具赞词《十王经》或过渡性的偈颂本较为近同,基本可明。

三 小议同件、同经及同行字的整理方法

由上述情况可知,我们先用缀合方式进入、进而采取较宽泛方法进行缀理。 因耀州文献图册所刊第一步整理贡献大,总体份量多,《十王经》只是其极少部分、数百件中14 件号,未必给予充分注重。又其中绝大部分为正统佛经,情况与疑伪经颇不相同也是常识, 虽然电子佛典为比定经本提供了很大方便,但此法非万能,而文献整理尤其是敦煌学中最常用缀合方法,此著却几无运用。或许考虑经本分卷,但文物发现时收理情况①敦煌藏经洞经卷原用包袱状经帙藏经。 而神德寺塔券洞经卷处于半露天,鸟粪覆盖起部分保护作用,但发现时散落及收取必有一些混聚,经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保护修复为卷组。,不能保证残片保持于原卷。

一般而言, 文献学特别是敦煌学中的缀合主要是指同一件文书的缀合、原本一个卷子或册子,因故撕裂破碎,分藏诸地,从而缀理。如《敦煌学通论》所及②刘进宝《敦煌学通论(增订本)》,甘肃教育出版社,2019 年,608 页。,也有对一整部经等等做缀理,如《敦煌文献整理导论》所举《八阳经》《梵网经》等,其中《缀合论》从历史与理论方面论述(《敦煌写本文献学》亦具),不但述说种种细微差别与复杂情况③张涌泉 《敦煌文献学导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年。同作者《敦煌写本文献学》,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年。 张涌泉2014 年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敦煌残卷缀合研究》等等。,且及如何处理。 如依内容先后相承、 残字相互契合、行款格式相同、书风书迹相似而缀;经疏笔记及疑伪经等情况更繁难,也都多有成功实例④罗慕君、 张涌泉:《敦煌金刚经缀合总目》、 张小艳《敦煌疑伪残卷三种缀合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 年3 期,22—34 页,含《十王经》缀合。《敦煌疑伪经残卷四种缀合研究》,《敦煌研究》2016 年1 期,68—77 页。 同题不同文见《宗教学研究》2015 年4 期,87—92 页。 《敦煌疑伪经残卷六种缀合研究》,《文献》2017 年1 期,17—35 页。。 然而最突出的成就, 是张涌泉科研团队就此对敦煌文献全部佛典展开工作, 依现具大量高清图册等条件,一部部地普查某经全部刊藏,据状况全部缀并为组,取得大量成果。总体上其原则仍是将原先为一的分者恢复合一。因其复原所到的单位为组,其中某种程度或含合经本类型等情况, 但或未做出明确讨论。

关于文献校录,陈垣言四种基本方法,即“对校”“他校”“本校”“理校”,荣新江与张涌泉都有申叙举例,运用时也常有混融参同①陈垣:《通鉴胡注表征·校勘篇》, 中华书局1962年,37 页。 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111—116 页。 注56 张涌泉前著中 《校读论》、387—414 页。。 这些原则都应遵从或可生发,但运用时都要由具体情况出发。因我们在此主要目的并非纠错勘误、厘定正本,而是查清相互关系,所以主要是查核经本类型。每种经本类型都有关键要点、区别所在,所以首先要抓其核要。 在此基础上,有些并非一件的残件片,也可合一,以利经本类型的见出与对比。 再者,相同经本一般会有相同变异及同类型“错误”。所以,写刻本中的“错误衍漏”都可用来对比,查明关联②例如尼妙福施抄七件《阎罗王经》,存两件(S.2489号、B08257[BD8045]),其后者与张王杵抄同型《阎罗王经》(B015337)出现了相同的衍字“业镜境”,前者却无。 这就对推测当时抄经状况很有帮助。 再即敦煌与耀州同类经本上都出现“淡(琰)魔王”之错,可进证其间传抄关联。。

或可说本文所言经类方法实出无奈, 耀州本无一完整、且多为小碎残片,各个经号又多与其他佛典一处。 虽已分编出14 个经号,识出标以四种经题,初看似乎不少,但所存全部字数或只一经之多, 应仅六件左右而已。 依据藏经本定经名做缀整,说明残状,是否足矣?或许只能如此。但已刊小残片确有非常明显重要信息,逼人须再探考。

实际上, 从内容联结已充分证明其中必有散乱,应予复原。 由此而行缀合并非不可行。 经本并非存散而是大部残失。 所以首先必须尽量复其面目,若孤本当无计可施,但此经有多种件敦煌写本可依,据残字就可缀补余字,补足一定字数或显示特征,就可判其经本类型。 有经本类型,就可较之敦煌、台州、甚至海东余地,也可回判定出耀州经本的自身价值, 并显示与余地异同, 使关系更清楚。 或许不能尽知,但求进展。

若依行字补录、据图示顶或底格,原则上行仅一字也可缀成行,进称数行或整段。经本类型则需要关键的特征词组及段落,并非需要全经。存件中有行15 字与行17 字之别,前者为敦煌文偈本、后者同敦煌图赞本,此或偶然非规制,但仍具重要参考性。 耀州如此经号碎片,若不采此方法,很难看明其面貌、厘清关系。原初所作刊布材料虽然功绩很大,方法中规中矩(空格囗标字数,括号“( )”出原文,加注说明)。 但囿于底本,多处仅言与《卍续藏》本文字有异,而无阐说。看起来合规方法,却遗失重要信息。甚至其经名也是歪打正着,由灵石寺塔本才有所符合③台州本题有 《预修生七十王经》、《十王预修生七经》的首尾题,国内仅明代刻本《阎罗王经》,有预修生七十王经之称。 高丽朝鲜刻经与日本传抄本的《预修十王生七经》之题,是由台州本的出土才证实源出。 敦煌本从未现此经名。(图16)。 《十王经》类型的复杂与多变,在疑伪经都特别突出。对此若无关注就难随学术动态。 且前此成果虽多,亦颇瑕疵,如萧登福的文著与刊理都颇有影响。 但对此经性质认知很成问题,竟以两种藏川署名《十王经》为真,将日本所托藏川署名混同,但一直有人遵从其说④萧登福《敦煌写卷〈佛说十王经〉的探讨》,《敦煌俗文学论丛》,商务印书馆,台北1988 年,第175—292 页。又《道佛十王地狱说》,新文丰出版公司,台北1996 年,第579—603 页。文将署名藏川的流传经本与日本伪经混释为藏川两种撰述,且言藏川为初唐时人,错疏明显。。

图16 台州灵石寺塔经本卷首

前文已说过此经类型变化, 文偈本逐列“某王”或“某王下”,图赞本为“某王过+ 赞词”、其前也有七言赞词。就此已有先赞本与先文本之说,或说先有图赞本,后减为文偈本。 相反观点也有。 但耀州本“某王下以偈颂曰+赞词”就是极为鲜明的过渡本,兼有些其余原初性,可证由文偈本向图赞本的过渡。其余经本是否可两分?笔者最初亦此意图。 但《十王经》之类型有王见川提出王者名序等因素之析而大获推进。即《阎罗王经》为二宋帝、三初江、八平等,逐列王名,《阎罗王授记经》为二宋帝、三初江、八平正,诸王下。 《佛说/预修十王经》为二初江、 三宋帝、 八平正/ 等, 诸王过+ 赞词(《佛说十王》“平正”为敦煌本、《预修十王》“平等”为台州与海东诸本①此外,灵石寺塔与海东本有一赞句差别。 “从慈妙善见天堂”。此外海东本较国内均少一段赞词。虽仅极少内容与标题差别,但台州与海东所有经本皆此不同。 有学者竟在比较后说“差不多相同”。)。 将此差别验之现知全部经本都可成立,还可辅配内容与标题等②上述三经本类型,以尾题区别是笔者的认识。 内容方面则有《阎罗王经》简叙预修与亡斋,《授记经》主增预修内容,《十王经》主增亡斋内容,体现于赞词与画面。 具见笔者专著《十王经信仰研究》,待刊。。

由耀州诸残本的考察、得出很多过渡与原创的元素,意义颇为重大。 《阎罗王经》由四件(Y0199-3 号等)缀接关键部分,再补接后部文字。而Y0076+155 号等, 是文偈本向图赞本过渡, 全经中的别本,但其由《阎罗王经》还是《阎罗王授记经》向《十王经》过渡呢? 文中的“某王下”、“下”字似乎为后者提供了证据,但是耀州本中却几乎《授记经》的痕迹。虽然从总体上说两者皆可。但是目前没有发现明确证据, 或者耀州本中损失的文本中藏有此经本或此类型的别本。 但现在所知只有无图的赞本,Y0014-2 号, 其所存的40 行残文证明着122行《十王经》的内容,只可惜其百日究为平等王还是平正王不明。 以此方法而缀理出《十王经》经本类型在敦煌与耀州的异同。确实,现知王者名序句式与内容都不同的三类型经本,体现于标题为《阎罗王经》、《阎罗王授记经》、《预修/ 十王经》,在敦煌皆具,而以《授记》为多,耀州则有《阎罗王经》,过渡本与《十王经》,后者与台州及海东本只有极小差别。 原因数量多而以为具普遍性的《授记经》(预修内容多),基本只有敦煌及西北域地的踪迹,此即新研究之认识。

由此上缀合与整理过程可以看出, 方法非常重要。 文献整理有种种方法,但我们在运用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该严守规则就严守规则,该创出新法就创出新法, 或增改整理的原则。 譬如说, 通常的敦煌文书缀合整理, 都是同件整理缀合。 即我们拼接起来的文书,以原为一件为原则。但是,在此耀州神德寺塔出品本中,就可以打破,而且应该打破。此种详密工作可将敦煌学之研究,从各方面推向新台阶。 当然,也非必要推广,只是应该明确,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才是学术研究的灵魂。

附记:本文原提交敦煌吐鲁番学会2018 年理事会 《敦煌学学术史学术会》,2018 年4 月杭州。同年11 月中国人民大学第八届中韩日佛教学术有相关成果。后蒙党燕妮女史为《敦煌研究》约稿,因撰此题专著而延宕年余,再经修改呈稿。

猜你喜欢

缀合耀州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蒙书叙录与缀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耀州瓷走在“十字路口”——向左是传统,向右是时尚
耀州瓷:时光雕刻千年——你的美一缕如烟,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耀州瓷
敦煌本《大方等大集经》残卷缀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