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挺:好将长调赋新韵

2022-02-23陈燕青

东方收藏 2022年1期
关键词:用线山水画线条

陈燕青

书画同源,常借助毛笔在宣纸、毛边纸、绢、绫等媒材上描划出的,粗细不a一、干湿滞润各异的水墨线条,作为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重要元素,向来是历代中国书画家进行纸上造型的重要手段。古今不同时代的中国画家,在各自的艺术探索中形成了不同的用线方式。我们试以福建画家为例:作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以草书笔法入画,笔下的线条小大由之,显得酣畅流美;华喦则在继承前人线条造型技法的基础上,孤标独立,创造了一种新的“减笔”画法,其线条简练柔劲,不失形似而更重精神;现代陈子奋的线描,既注意线条与物象光影的关系,也讲究让线条在准确状物、传其神韵中兼有抒情意味,透露出画家的秉性气质和临案命笔时的心理状态……在上述闽籍中国画家的用线中,均展现出中国绘画艺术的笔法意趣,独出机杼,各有建树,增添了新的气象。而当代福建画家杨挺在继承国画传统、踵武前贤的基础上,对于线的运用,又有了自己的独立创新,卓然自成一家。

杨挺,号巉岩楼主,祖籍福建晋江,1950年11月生于福州,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系。其同邑当代著名画家潘主兰所评论的那样:杨挺的从艺追求“极错综变化之能事,谓其不依傍古人可,不随俗脚跟尤无不可,独来独往,颇自负焉。”历经早期多年的潜心研习之后,近二十年来,杨挺绘画艺术的魅力日渐被公众所瞩目。1993年“杨挺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2年又在福建省画院举办“杨挺山水画展”。其代表作《芳池曲径惬诗怀》等三幅作品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入选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绿风漫拂》入选“首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美岭晨曦》《汀州牛角屋》等十件作品,也同样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画展、画集;《雨滋苔绿》入选2001年文化部艺术司主办的“首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并编入《美术界》2001年11期“中国美术实力的展线”专栏;《启牖沐清风》入选2003年文化部艺术司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论文《中国画线条艺术的魅力》《凝炼雄健的闽西画风》等刊登在《国画家》《美术博览》等杂志;《汀州牛角屋》《美岭晨曦》《泰山石坊》《井冈山》分别入选中国美协主办,以及中国美协与中国诗书画研究院、黑龙江美协、山东曲阜市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画展和大型画集;《金光灿然》获黑龙江美协等主办的“首届世纪杯海内外中国书画大赛”金奖。

在杨挺的绘画艺术轨迹中,有一个相当突出的现象,那就是大量地、长久地、多方面地对线条,尤其是长线地进行经营与运用。长线,已经成为他笔下画作,尤其是近期创作中,最为频繁的出现,也是最为值得人们重视的一个主角。杨挺用线艺术的取法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他追求明代大画家王冕画梅枝如锥画沙、力透纸背的笔致,取法山西芮城永乐宫所存隋唐壁画善用长线为骨,勾勒出雄伟浩大形象的技艺,也学习德国画家阿尔道夫·门采尔的粗线条、大笔触,刚劲果断而不失圆润,不求细节却真实传神的精神,融入笔下的线条之中。

杨挺用线的行笔意趣,是颇为多样化的。那里,并不仅仅有所谓“锥画沙”之美,举凡屋漏之痕、折钗股之形、兰叶描之飘逸、篆刻行刀造成之“颤痕……中国书法金石中诸多神韵独特的美感因素,人们都可以从杨挺笔下的线条中见到。”试试品鉴《淳庐雅韵——杨挺山水画扇面·小品·手卷作品集》,仅仅那封面上的“杨挺”二字手书,已经足以使我们领略到作者坚实的用笔功底所带来的铁画银钩式的劲韧之美。更为重要的是,杨挺并不单纯地追求一线一划的意趣,而是大量地运用线条作为构图与装饰的构成要件——他的用线,将景物的远、近、高、低,画作布局的疏、密、虚、实建构于统一的基质之上。使人观之,如同构思别致的装饰画,在景物自身的形相之美外,更能体察到一种图式之美。显然,这与杨挺继承了潘天寿位置经营的理念有关,更得益于他长期兼事篆艺养成的、善于在朱白之间构造视觉意趣的美学眼光,他反对将粗细均匀的铁线描说得一无是处,而力求将这种线条营造得既能随物赋形,传其神韵、又有着自身形式上的笔墨意趣、线骨墨花、随处堪品。

杨挺用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变化。自福建师大美术系毕业至1993年出版《杨挺山水画集》的十年“金鸡山麓”时期,杨挺笔下的线条较为粗放,墨色较为润泽,许多画作显得浓墨重彩,构图密实。当然,这一时期,杨挺喜欢将线条在勾勒物象的同时亦用作装饰性因素的特点,已经初步显露。其时作品,可推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秀野欣逢红欲燃》为代表。而2002年出版《杨挺画集》时,杨挺的一部分作品仍然保留了前一时期奔放的用线特色,同时画面更显得水汽淋漓,如《春晓》《廉村写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等,而另一部分作品,用线则开始变得纤细淡雅,如《雨滋苔绿》等。再后来,到印行于2008年岁末的《淳庐雅韵——杨挺工笔山水画扇面·小品·手卷作品集》及《杨挺工笔山水画集》出版时,集中之画作,全都由工细而修长的线条构架而成了。就整体而言,杨挺用线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喜好用粗线勾勒、追求笔润墨滋,到注重用细线布阵、讲究色块错陈,从写意为主,演变成工笔为主或工写双兼,从着意渲染物象韵致,到兼顾画幅装饰意味,它与杨挺独有的色彩范式互相应和,建构了一种澄明清雅而又浓艳绚烂的视觉境界。

杨挺用线,还追求一种图式之美。在全国十一届美展获奖提名的国画作品《紫云丹霞掩映中》前,已过花甲之年的杨挺面对众多友人动情地说,该作品是自己追摹探求的图式的代表作。避免构图的平庸是他在创作时首先考虑的,躲在小楼里冥思苦想而不得之后,他觉得不如到自然界里寻觅新视野:“有一次在飞驶的列车上,我刹那间捕捉到了一个猎奇的构图:俯瞰中流线型的梯田如织,湖光荡漾着,弯弯的坡地伸向远处,坡地上的村庄民居错落有致,四周环绕着翠竹古树……思如风发、线若流泉,将构成方案定格在宣纸上:一座长长的云龙桥安卧在画面的右上方,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映射着紫色的丹霞,前景流线型的梯田与左上方远景中婉蜒如织的梯田遥相呼应,民居渔舟在杂树异卉的簇拥下显得更加古拙苍厚。乡村中常见吉祥富貴的牌匾,自己更新匾牌,以自己的句子题上小篆‘蕴绮含辉’‘藏馨’之雅款,以丰富画面人文意蕴。创作激情来自于放逸不羁的想象,同时要恪守中国画里传统元素及精神的特质,尤其重视对‘神韵’的传递。《紫云丹霞掩映中》的创作是我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念的又一次实践。”

“缓缓笔趣融心迹”,观赏杨挺画作中的线条,是一桩饶有意趣的赏心乐事,那一根根由运笔功力很深的手勾出的长长线条,就像夏尔·卡米尔·圣桑的名曲——大提琴独奏曲《天鹅》中,那些用長弓奏出的音符,从容而深挚,构建成长调之美。与它们一样,杨挺笔下的长线在舒缓而宁静的氛围中,传达出丰厚的意蕴,演绎了一曲又一曲富有新意的视觉乐章。

(本文作者任职于福建省文旅厅研究院)

杨挺简介:

中国画学会理事、福建省画院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会员、福建省山水画艺委会顾问、福建省民盟书画学会名誉副会长、福建省工笔画学会顾问、福州烟山画院名誉院长。1993年1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杨挺国画展”;2007年受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提名为联合国纽约总部创作《同一个世界——晴霞》;2008年12月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杨挺工笔山水画展”;2016被中国国家画院评为“新中国美术家”;2017年10月由中国美协艺委会、中国画学会主办“诗情怡意——杨挺园林山水画展”。

猜你喜欢

用线山水画线条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连一连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猜脚印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最快回到家
程灿山水画作品
烧脑的线条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