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规范使用不应止于对与错

2022-02-23尹琨李景端

阅读时代 2022年2期
关键词:字库用字字体

尹琨 李景端

针对汉字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中宣部出版局日前在京召开规范使用汉字工作座谈会,就出版、影视、媒体等领域加强用字管理进行座谈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国内有字库厂商近80家,各类字体产品近5000款。在创意字体不断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使用场景不合适、文字书写不规范、视觉效果不美观等问题。会议召开后,在业界引发强烈反响。多位专家学者与业内人士提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的规范使用不应止于对与错,更需明辨美与丑,要通过加强汉字书写规范意识与审美趣味的培养,把汉字之美传承下去。

“丑书”“怪書”危害不容忽视

在图书封面、海报、影视节目片头,在街头广告牌,甚至商品包装、文化衫上,只要有印刷的地方,就不难看到“丑书”“怪书”“江湖体”等拙劣字体带来的视觉污染。这些字体罔顾汉字规范书写要求,干扰误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是书法的母国,看到这样粗鄙水平的字体似有泛滥之势,让人感到说不出来的羞愧。”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对拙劣字体深感痛心,“如果任由这些字体使用泛滥,和中国的大国形象不相符合,‘大扫把体’汉字会让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严重的误解。”

对于使用夸张字体“夺人眼球”的现象,中国书籍出版社社长王平表示:“一些出版物为追求标新立异与视觉冲击,在封面使用看上去怪异、不舒服的字体,读者反映这样的字体与图书内容本身不吻合、不和谐,影响人们对字体的美学判断。”

从立法角度,早在200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并明确在国家机关、教育机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由此可见,随意造字以及使用“丑书”“怪书”,无疑是与法律精神相悖的行为。

近年来,“丑书”“怪书”“变体字”现象持续引发社会关注。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林阳用“触目惊心”“贻害无穷”形容“丑书”字体的危害。他提出,字库作为带有极强的文化属性的产品,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他同时建议成立由来自书法、学术、教育等界别的代表组成的字库评价艺术委员会,共同审议进入字库的条件,确保杜绝“江湖体”,又能允许创新字体入库。

规范使用汉字意义重大

汉字是中华文化最基本的载体,承载国家、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汉字通过视觉语言传递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方面是其他国家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郑晓华表示,中国书法家协会强调书法既有艺术个性表达功能,同时兼具社会传播信息的功能,倡导书法家学习经典,希望字库企业关注字体趣味品格,建议字库企业可以邀请书法专业人士与专家团队在字体开发时进行把关。

在业内人士看来,任何国家国力不断强大的过程,也是其通用语言文字对内不断普及、对外不断推广的过程。在规范汉字推广的过程中,要强调书写规范汉字,不仅要写好规范字,而且要写美规范字。

在实际操作中,写“对”汉字,不乏标准约束。如为规范汉字使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单位发布一系列标准,但从审美层面来看,写“美”汉字,对汉字笔形的正确性、规范性、文化传播方面评测,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黄姗姗以字型检测标准GB/T 11460-2009《信息技术 汉字字型要求和检测方法》为例指出,该标准从技术层面上规定了部分可测试的指标,但在美观性等层面缺乏相应的技术指标。

据了解,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单位正在开展研究,从正确性、规范性、美观性等维度,以及应用场景等角度丰富完善规范使用汉字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规范用字提供技术支撑。

字库企业应提升文化责任

在现有的字库企业中,北大方正和汉仪两家无论在企业规模还是用户数量上均位居前列。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字库业务部副总经理黄学钧在字库行业30余年。他用“难过”与“伤心”形容看到“丑书”的心情。“国家这些年对字体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好,带来字体行业的繁荣。但更多‘业余选手’入场,造成字库质量的下滑。”

“字库企业对书法作品的推广力度很大,但现实中优秀的书法字体得到应用的反而很少。”北京汉仪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马忆原坦言,字库企业目前还面临书法类字体的来源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创作书法字库工作量非常大,一套书法字库需要书法家写8000到9000字,互相之间没有关联,完成一套字库要用半年以上时间,写的过程中还要保证风格不变,这与讲求行气和变化的书法存在矛盾,也导致很多书法家不愿意写这样的字。”

作为开发文化产品的字库企业,提升文化认知、审美认知同样必要。在产品研发中,要有意识地提升产品文化素养,谨慎筛选合适的书法家创作手书字库。“字库企业要提高审美意识,做好教育,加强规范指导,通过彰显书法的魅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马忆原说道。

行业良性发展离不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重视,这已成为字库企业的共识。北京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丁梅从字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要提升社会对于字库产品知识产权的深度认知,明确字库行业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和手段,减少字库产品知识产权的维权成本,使得字库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字体创作和设计者投身字库行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时代作品。

呼吁加强规范用字引导

围绕如何加强对规范用字的引导,丁梅提出,要规范汉字字库字体的应用场景,通过发布具有指导意义的示范化用字清单或者示范化用字规范,明确在出版、影视、媒体等应用场景中的规范推荐用字;要对字库企业进行推荐,精选一批优质手书字体产品提供使用,从而减少社会大众对不规范字体的选用和误用,起到引导社会用字向健康有序、规范良好的方向发展的作用。

与此同时,要引导出版、影视、媒体领域提升规范用字的自觉意识,在重点产品、品牌栏目、深度报道和数字媒介中,优先选用符合汉字书写规范、符合书法专业审美、满足受众需求的字体,选用技法完备、内涵丰富、品质精良的字体,引导社会提高用字审美水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殿利用“三个充分发挥”,强调出版单位应为推动规范使用汉字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语文辞书的规范引领作用,用富媒体形式,分层级、有针对性地将国家最新的文字规范成果,在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尤其是学生群体中传播;要充分发挥出版产品的规范样板作用,通过严把编校关、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用规范标准的汉字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要充分发挥出版行业的文化引领作用,从历史、文化、考古、哲学等方面挖掘,将汉字规范使用转化为对中华文化、中国历史的敬畏。

从加强美育的角度,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欣路表示,可以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加入对审美能力、审美趣味的培养,而不仅是重视书写的实践。他同时建议对字库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有认证机制。

“虽然院校开设字体设计课,但大家对字体设计的认知相对较弱。”北京汉仪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经理郑乃玉说,年轻设计师进入社会,为了让作品被更多人看到,会选择视觉效果更年轻化、有冲击力的字体,也就增加了使用不规范字体的可能性。为平衡好经典与创新,相关培训可以从高校就读相关专业的学生做起,围绕字体应用知识进行强化与引导,为他们在走出校园前建立最基本的用字规范和认知。

责编:王晓静

猜你喜欢

字库用字字体
对蒙古文字研究与信息发布互动平台网站建设的探讨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字库在设计中的局限性——以食品包装为例
字库字体侵权系列案例分析研究
枯燥的Times New Roman字体有了新花样
组合字体
液晶显示模块(LCM)的中文字库显示简化探讨
感恩的层次
字体安装步步通
新版《新华词典》收字分类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