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复习策略探究

2022-02-23王广辉

学习与科普 2022年7期
关键词:数学复习方法探究新高考

王广辉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中生的成长为切入点,从数学课堂的设计出发,立足于新高考这一背景,探讨高中数学复习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新高考;数学复习;方法探究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能力的延伸和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輯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高中生来讲,要尤为强调复习效率的提升。

一、结合教材核心知识点

在展开复习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要以课本为起点,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头所在,也是高考试题的参考依据,教师需要认真解读教材上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让学生可以夯实自身的基础,为后期的各种实践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教师可以直接把函数,方程以及不等式这三个关键知识点连接到一起,共同展开阶梯性的复习,尽管这三个模块从表面上看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内在逻辑却是尤为紧密的,教师需要让学生抓住本质的规律,让他们认识到当函数值大于,小于或者是等于一个常数的时候,就可以分别转化为不等式和方程,接着学生就可以由函数的图像联想到不等式以及方程的几何意义,学生会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他们会更加熟悉教材知识点的逻辑顺序,进而提高自身的复习效果和质量。

二、结合灵活的数学思想

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往往反映着特定的思维方法,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也要认真分析知识点所蕴含的方法论,让学生可以提高思维活性,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思路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练习与求解二面角有关的试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二面角这一三维立体结构转化为平面的问题,通过联想和渗透,在二面角上寻找一个面,寻找这一面中的某一个点到另一个面上的垂线,由此来得到二面角棱的垂弦,将这两个垂线的垂足连接,就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也就是说,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懂得把三维构造转化为平面图形。又或者,在复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途径,根据不同的取值范围,画出与之相对应的对数函数或者是指数函数的图像,并通过函数变化规律的对比,加深对重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由此,学生不仅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同时也可以充分认识到数学思想的重要价值,他们对习题的练习也会从传统的模式中脱离出来,不再被动的背诵模板或者是标准答案,而是可以主动出击,提出质疑,甚至是批判。

三、做好评价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从新高考改革中可以看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学生成绩在评价中的占比突出综合性的数学素养,让教师改变唯分数论的思维。所以,教师也不能过于盲目的重视学生的笔试成绩,而是要着眼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合理的评价,塑造更加轻松且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例如,在复习与三角函数有关的习题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出层次性的练习题,先考察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掌握情况,接着要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求得函数的取值范围。由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循序渐进地掌握关键的知识点,他们内心对难点的恐惧也会就此打消[1]。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解题完毕的时候,自己表达实践的思路,展示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陈述进行总结和升华,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心态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他们可以树立更加清晰的学习目标和信念。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也需要利用互联网这种现代化的平台,引导学生展开线上测试。在过去,教师为了测量学生的复习成果,通常都会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检验,但试卷是相对固定的,学生只需要探究特定类型的题目即可,所以他们的学习状态是尤为被动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化的工具,让学生在线上寻找更高难度的挑战,为他们设计出不同难度的试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自由选择,他们可以主动的进行探究,并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陷[2]。

四、构筑完善的思维导图

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的复习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引导学生在课下作出有效的反思和巩固,及时分析理论和实践效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做好教学上的调整。在这里,教师就要积极运用思维导图,整合学生在复习课中反馈而来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应的知识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可以由点到面,把零碎的知识真正串联到一起。例如,在学习与集合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应当先引导学生回忆集合的运算方法,并引导他们绘制出正确的韦恩图,总结出交并补的运算规律,为学生展示出标准的思维导图样本,这样可以给学生以足够的参考和指引。当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印象以后,教师就要为他们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重新绘制一份空白的思维导图,自己填写其中的关键知识点并作出修改和完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应有之策,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意识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教材元素的深度解读,数学思想的渗透,评价机制的完善,思维导图的构建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高中数学复习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新高考的基本要求,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玉芳.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复习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 2020(49):1.

[2] 许尚雄.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复习策略探析[J]. 高考, 2019(12):1.

猜你喜欢

数学复习方法探究新高考
高考全国卷背景下的数学复习策略刍议
小学数学复习课应渗透方法提高效率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浅谈成本会计中费用分配方法研究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