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中国航天新计划“中国活在2122年”

2022-02-22

新传奇 2022年5期
关键词:乘组火星车天问

今年,除了进行40次以上的航天发射任务外,神舟十四号乘组将进入空间站,把问天舱和梦天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完成天宫空间站的基本构造。之后,神舟十五号乘组将加入他们的行列。届时,天宫空间站将首次同时有6名航天员在轨。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首次在火星上留下自己的足迹……2021年,中国航天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那么,迈入2022年,中国航天将有哪些计划?

“中国活在2122年”

新年伊始,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拍摄了一组精美的图像。1月4日,微信公众号“上海航天”发文详细介绍了天问一号环绕器“自拍照”的原理。

在距离地球超过4亿公里的火星上自拍并不简单。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火星环绕器工程测量分系统团队设计了一套由多个分离测量传感器组成的监测系统,通过将它们抛离的方式完成探测器深空自拍。

2021年国庆期间,国家航天局发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图上的五星红旗呈现出鲜艳的中国红,这是天问一号探测器运用上述技术首次进行的深空自拍。而这一次,分离测量传感器在地面控制下再次实施分离监测任务,在慢慢远离的过程中,利用自身两侧安装的两个广角镜头每秒拍摄一张图像,并通过WiFi将图像传回天问一号探测器。

除了“自拍照”外,天问一号本次传回的图像还环绕器局部特写、火星北极冰盖及“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火星地貌等内容,这在国内外的航天爱好者中引起不小的轰动。

长期关注中国航天的美国专栏作家安德鲁·琼斯撰文说:“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新年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惊喜,它的一个小相机从环绕器上飞出来,为这颗红色星球拍摄了令人惊叹的新照片。”

西班牙航天科普作家佩德罗·莱昂则感慨道:“这张照片令人印象深刻,中国活在2122年。”

2021,中国航天发射位列世界第一

回顾2021年,中国航天屡创佳绩、亮点纷呈。据统计,全球一共进行了144次火箭发射,相较于2020年来说有较大涨幅,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俄罗斯发射了25次,美国发射了45次,中国发射了55次,位列世界第一,同时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次数的新纪录。

1月6日,中国航天2022年计划表上线。据了解,今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40次以上的航天发射任务。其中,载人航天有6次重大任务,包括两次货运飞船、两次神舟飞船以及实验舱Ⅰ、实验舱Ⅱ的发射,这表明中国正在加快执行航天发射任务的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第一艘作为海上火箭发射台的发射船也计划于今年投入使用。此外,中国还将完成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等多个重点型号的发射,并完成一系列战略武器和战术武器的飞行试验任务。

同日,中国空间站利用其机械臂成功抓取并转移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重新对接并完成锁紧。这是中国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此次试验初步检验了利用机械臂操作空间站舱段转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了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和机械臂大负载操控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积累了经验。

据悉,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计划于今年发射,为神舟十四号乘组抵达空间站作准备。神舟十三号乘组计划于今年4月返回,随后,神舟十四号乘组将是第三批进入空间站的航天员乘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问天舱和梦天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完成天宫空间站的基本构造。之后,神舟十五号乘组将加入他们的行列。届时,天宫空间站将首次同时有6名航天员在轨。

“这是中国航天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除了从火星取样返回外,还计划对木星及其卫星进行探测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祝融号火星车运行了225个火星日,已经超过了设计使用期限——90个火星日,约等于地球上的92.5天。

今年,火星车将继续旅行,为科学家收集更多数据,从而了解火星地形是如何形成的。

火星探测任务总工程师张荣桥说:“我们的天问二号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先期研究,关键技术已经得到解决。我们要实现从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同时进行小行星环绕探测。之后,还要在火星上取样返回。这项任务难度更大,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从火星上取样回来。此外,我们还计划对木星及其卫星进行探测。为此,我们将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全世界的同行共同努力探索星辰大海。”

外媒认为,2022年,中国航天将迎來又一个“超级航天年”。

(《中国青年报》等)

猜你喜欢

乘组火星车天问
罗智敏
天舟二号·对接
“祝融号”在火星上的奇妙之旅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微视点
为啥天问一号绕火星 飞了3个多月才着陆?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乘组已选定
“天问一号”的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