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罗田县为例

2022-02-21王莉莎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罗田县农民绿色

王莉莎,樊 帆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党中央明确提出的发展理念,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绿色发展理念始终贯彻两次大会,它是党在治国理政途中的必要探索以及接下来的重要战略之一,深刻理解绿色发展观为建设绿色乡村奠定了基石。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广泛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向导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

在研究湖北省罗田县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现,罗田县的经济发展有稳中向好的趋势。但由于交通便捷度不高、人才的大量流失、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薄弱,没有长期规划。应把绿色发展理念植入整个罗田县,形成农村、农民、农业绿色化。使乡村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着重处理好厕所污染问题和污水排放问题,恢复往日乡村干净清澈的溪水河流,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全面修复乡村的村容村貌,不再出现“村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农民在生产环节应秉承着生态、循环、低碳、绿色的生产观念,从而生产出绿色、高质量的产品[3],持续践行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1 文献综述

由于中国对县域绿色发展的相关研究较晚,一些学者比较集中于探讨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周建平[4]认为乡村绿色发展首先在乡村这个大环境中,以实现乡村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农村、农业、农民从传统发展模式到追求绿色、环保、健康发展模式的过程。周宏春[5]认为绿色发展必须重视土壤污染防治,从根源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生产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设生态环境宜居的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程莉等[6]认为绿色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过度砍伐森林、过度开采矿山等伤害行为,破坏了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崔健等[7]认为农民生态意识的薄弱、农业经济方式的粗放以及农村现有法律制度的落后是绿色发展中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崔健等[7]还提出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生态思想,同时加大投资绿色技术助力绿色发展的对策。王秀红等[8]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把传统的、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建立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通过查阅已有研究,为分析湖北省罗田县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本研究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查阅,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及归纳,研究罗田县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以期为罗田县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 罗田县绿色发展现状

2.1 罗田县的自然条件

湖北省罗田县隶属黄冈市,位于大别山南麓,东接英山县,南接浠水县,并与安徽省金寨县交界[9]。县城总面积为2144 km2,且丘陵地带居多,地势平稳开阔,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0%,常住人口62万人。罗田县的生态优势突出,资源利用率及绿化程度较高,汽车尾气污染较低,工业化程度低,没有过多的工厂污染物排放,整体的生态环境适宜居民居住。此外,罗田县还是湖北省内著名的生态旅游县,天堂寨和薄刀峰是罗田县有名的旅游景点,天堂寨为罗田县最高山峰,海拔1729.13 m,薄刀峰海拔为1408.2 m[10],两座山峰常常被当作武汉市民选择夏季避暑和生活减压放松的后花园。不仅如此,罗田县自然资源丰富,仅铁沙总藏量达到1550万t,且素有板栗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桑蚕之乡、野生兰花之乡的美称,把板栗加工为板栗食品罐头,对茯苓进行深加工从而开拓了著名的九资河茯苓酒,把甜柿子加工制成甘甜可口的柿饼等。

2.2 罗田县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

十八大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就把罗田县列为绿色发展先行区,罗田县委、县政府一直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绿色发展”的理念已在罗田县初步开始显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形成了共识,2016年《十三五发展规划》给县城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基本指导方针,指明了罗田绿色发展应走的正确道路,全力推进罗田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等政策。通过加强三产融合,为生态加旅游的发展模式打下牢固的基础。

从表1可知,截至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达到158.85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了14.9%;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了49.23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7.4%。从表2中可知,2015年罗田县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仅为465万人、国内旅游收入24.5亿元,截至到2019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已经达到了985万人、国内旅游收入60.5亿元,这说明绿色发展之路的成效逐渐显现。著名景点的开拓除了天堂寨和薄刀峰外,县城区内设有著名的塔山清元禅寺、拨云尖公园、党家山公园等,且公园的免费率为100%,方便居民休闲娱乐。城区外设有罗田骆驼坳镇燕儿谷、三里畈镇温泉、大河岸进士河漂流等观光旅游项目。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了87%。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全县经济发展持平稳向好的态势。

表1 罗田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年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表2 罗田县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及国内旅游收入

生态保护一直是罗田县推行并且重视的任务之一,城区内的绿色规划任务是必然的选择,县政府摒弃惟GDP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近些年来,县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围绕绿色发展为目标的规划。2014年,县领导班子积极讨论深化绿色规划问题,将园林绿化管理局建设成有组织、有秩序的模范单位。此外,县领导还聘请了国内著名专家共同制定园林建设规划,并在2017年修编完成了《罗田县2013—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及《罗田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全面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友好型社会。因此,罗田县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县,获批了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大别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天堂湖国家湿地公园。

3 罗田县乡村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交通不便带来绿色发展成本高

湖北省罗田县地处大别山南麓,多为丘陵地形,由于其隐蔽性强,在给整个县城形成生态屏障的同时,也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通往罗田县城最快速的交通方式为乘坐大巴车以及自驾车辆,许多游客认为时间支出成本过高;在生态旅游方面,尽管比较著名的薄刀峰和天堂寨这两大名山已经吸引了不少省内游客,但也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捷等原因无法吸引大量的外省游客游玩以及投资者共同参与建设。又因景区工作位置偏远,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多为周边农家乐的居民、农民,他们大多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储备和自身素质,处事待客不周,继而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导致“回头客”的几率大大减少。

3.2 教育程度不高致使人才的大量流失

罗田县经济不发达,教育资源和质量也相对稀缺和低下,尤其中老年群体的整体教育水平偏低、不易快速接受外来新鲜事物,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他们主要是靠畜牧业、种植业等传统农业方式为生。对于现代农业知识了解不多,更不愿意主动学习新的农业知识;在农村污染防护方面,大部分人严重缺乏防护意识,并认为环境污染还没有对自身构成威胁,所以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视而不见。尽管近些年来,罗田县出现的优秀大学生和人才也层出不穷,但大多数人因本地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并不愿意留在罗田县工作[9],而留在罗田县政府工作的青年群体里学历不高者普遍较多,这导致了大家对绿色发展意识不强,没有解放思想,还固守着传统思维。

3.3 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导致乡村污染严重

久居山区的农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护意识薄弱,农民经常烧煤做饭[11],河里时常漂浮着各种垃圾、乡间小路上排放的生活污水、垃圾无分类等这种持续的、隐蔽性的农村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被废弃的、不可降解的地膜也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11],致使农作物减产,大大减少了农民的收益。随处可见的牛、猪等家禽产生的废水相当于1个家庭产生废水的7~8倍,造成地下水的大量污染,这些有害物质不仅对身体有伤害,气味也是相当难闻。多数村民没有正确使用化肥农药,以致对土壤造成永久性破坏。罗田县农民过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仅不利于自身健康,还会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导致大气污染、白色污染及水污染等。

4 罗田县乡村绿色发展的对策分析

4.1 提高交通便利性,持续推广特色农产品品牌

提高交通便利性是当前罗田县人民的首要诉求。市政府应建设武汉市往返罗田县的城际铁路,降低省内外游客前往罗田县的交通成本,此举会让罗田县人民和外界取得更密切的联系。以武汉市为中心,给每个的士、公交的LED屏幕打上“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的宣传片,加大宣传罗田县各大特色旅游景点,融合生态旅游和当地特色风俗吸引游客眼球,增加全国各地的客流量,稳定客源。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发展也可以相互结合;提高罗田县的交通便利性,有助于更好地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着重打造坚实的罗田板栗、甜柿、茯苓、金银花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建立绿色生态的农产品产业园,发展一批农产品优势主导产业公司,形成并推广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特色农产品,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为罗田县绿色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4.2 大量引进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活力

人才的需求是普遍性需求。罗田县农业局和林业局应向县政府制定“人才输入计划”,吸引优质劳动力,通过划分员工的学历水平、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工龄、职称等方面,科学管理员工的薪资待遇,合理运用新时代乡村绿色发展理念为返乡人员助力。大力响应中央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置业的政策并加速实施此政策[12],在县城内建立人才交流中心,定期开办“人才交流大会”,促进人才的互动及外来返乡人才与本地商贩的交流等。此举不仅让刚留在县城发展的人们对罗田县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会给罗田县本地企业注入绿色环保经济的新思想,有利于本地商贩及企业拓宽眼界,大家相辅相成互利共赢,全面提升县城经济发展。

4.3 提高农民素质,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

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农业专业知识,从而大大提高农民生产力。罗田县政府要利用各种途径开设培训基地,并广泛深入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走进美丽村庄的必要性,做到家家讲环境,人人讲卫生。县政府应对罗田县农村绿色能源建设重视起来,如推行有关绿色能源政策,通过政府的免费发放,继而号召广大农民合理开采、利用绿色能源,有益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罗田县特色帮助农民增收,如使用有机肥,尽量减少农药、化肥、地膜的使用,每户农民可利用自家的沼气池产出的沼肥,沼肥可当作罗田县特色农产品的肥料,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板栗、甜柿等农产品品质[13]。

猜你喜欢

罗田县农民绿色
绿色低碳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聚焦产业扶贫 决战脱贫攻坚
主编《罗田县志》感怀
湖北省罗田县黄梅戏剧团简介
湖北省罗田县黄梅戏剧团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