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2022-02-21程熙

北方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制度保障内蒙古

程熙

摘  要:本文基于对乡村振兴中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作用的认知,分析了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困境。建议完善制度建设,使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走上法治化发展道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人才培养与促进机制;以传统工艺振兴项目打造品牌引领产业发展新范式,推动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     传统手工艺     文化产业     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1年5月25日《“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要推动传统工艺类非遗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传统手工艺不仅具有地域文化价值、美学艺术价值,承载着地域和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更是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差异性资源,在文化产业领域日益显现出蓬勃的社会经济价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经济之间的张力性共存,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发展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在内蒙古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传统手工艺多发源于乡村,传统手工艺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与制作,兼具经济促进和文化建构的双重价值。传统手工艺这一产业的振兴,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经之一。

(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内蒙古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内蒙古传统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众多,分布面广,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生态经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在新的经济和产业形态中有较大的应用和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与产业资源特色优势盘活乡村产业发展,以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为核心发展乡村经济,是当下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之一,能够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保持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全面发展,带动就业创业,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内蒙古乡村全面振兴奠定物质基础。

(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为内蒙古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精神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关于振兴传统工艺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内蒙古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的精神文化财富和内蒙古文化的靓丽名片,如蒙古族服饰、蒙古族刺绣、蒙古包、剪纸等。内蒙古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及其产业化的发展,不仅是内蒙古传统技艺与造物思想的传承、传统知识的经济转化,背后更是由此蕴含的社会价值体系。让传统手工艺介入乡村建设不仅为传统手工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将重建乡村中以传统手工艺文化价值为核心的“价值共同体”,为乡村振兴供给绵延不绝的精神动力,促进内蒙古乡村的文化振兴。

(三)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为内蒙古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乡村的振兴、传统手工艺的振兴、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基石。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增强手艺人参与传统手工艺生产的主动性,鼓励工艺传承和技艺创新,引导手工艺传承人成为乡村发展的带头人。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使更多的乡村妇女获得就业机会,参与到手工技艺的传承,通过传统技艺的培训与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的培育,越来越多的乡村妇女将被定位到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人才的角色。随着传统手工艺经济价值的挖掘,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加速了城乡之间人才要素的流动,越来越多的青年工藝群体基于对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认同成为新型青年工艺匠人,引领工艺传承和技艺创新。因传统手工艺集聚的这一批批有情怀、有能力的乡村人才队伍,将有力推动内蒙古乡村人才振兴。

二、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呈现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新时代,审视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优势,摸清传统手工艺传承与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瓶颈是解决当前发展困境的前提。

(一)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传统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资源丰富,现有传统工艺项目300多项,涉及剪纸、刺绣、服饰等多个门类,其中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等13项传统工艺入选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数据统计,内蒙古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共有24项,其中传统美术9项,传统技艺15项;自治区级的传统美术19项,传统技艺51项(含扩展项目)。2021年5月26日,第一批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公布,一共64项100处,其中传统美术22项35处、传统技艺39项5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内蒙古传统美术4人、传统技艺9人;自治区级的传统美术12人、传统技艺9人。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共有100个,内蒙古自治区只有阿拉善左旗恒瑞翔地毯有限责任公司一家在第二批中入选。

内蒙古在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振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基本形成,建立了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开展“传统工艺大课堂”等非遗传承传播活动,促进了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在传统手工艺产品宣传方面,组织开展了传统工艺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进景区活动,举办了传统工艺振兴成果展、传统美术作品展、特色刺绣艺术展等;积极推动传统工艺传承和文化旅游商品创新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和文化旅游商品创新工作的通知》,意在培育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支持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开展扶持传统蒙古包涉及生产企业试点等,同时开展“内蒙古礼物”品牌创建活动;激发文化旅游消费,在内蒙古展览馆搭建了传统工艺现代创意精品集中展示展销平台,举办了全区手工艺和文创旅游精品展示活动及传统蒙古包、文创旅游商品订货会。

(二)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法律保障不足。我国现有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法律保障表现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原产地保护管理规定》等突出传统工艺文化保护的公法为主。中央和内蒙古均明确了要振兴传统工艺,加强对传统工艺保护基础上的利用,也表明了要以财税金融政策予以扶持的态度,但目前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的相关规范,几乎都是以政策的形式呈现,法律法规多集中在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保障扶持促进性规范少,国家层面《文化产业促进法》缺失,且以规范性文件为主。内蒙古地方立法不足,缺少《内蒙古文化产业促进条例》以及相应的专项立法,现有地方立法中也缺少促进传统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应条款,政策性文件占比高;具体到传统手工艺产品的生产加工中,如传统蒙古包的生产加工,缺少地方标准等问题,法律供给不足制约着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

2. 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为主,导致产业化程度低。2019年内蒙古展览馆开展了“全区传统工艺项目大调研”活动,重点对国家级传统振兴项目蒙古族刺绣和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试点项目进行了调研。从形成的实地调研成果之一的《内蒙古蒙古族刺绣企业推介手册》中可以看出,在选取的49家有一定经营规模,具备传承创新潜力的刺绣企业中,企业性质为个人独资企业占绝大多数,呈现出注册资金低、从业人员少、多采用订单模式、以传承人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特点,总体来看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自治区传统工艺项目保护的调研中,关于传统手工艺产品的生产,仍以传承人主导下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为主,例如自治区级土尔扈特蒙古包制作技艺传承人达来老师,生产方式为家庭作坊式,按照订单生产,每年做新包10个左右,每年的经营收入5万元左右,达来老师土尔扈特蒙古包制作技艺的传承者也是生产者,没有生产场地,缺乏资金扩大再生产。

3.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人才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人才匮乏,难以滿足产业发展的需求。首先表现为传统技能与手工艺的传承人才缺失。例如蒙古包制作是纯手工,学艺2年基本可以出徒,但要掌握蒙古包木结构制作、彩绘、毛毡装饰等所有手艺就得5-6年的时间,现代社会一般没有人专门为了一门手艺学习这么长时间;传承人子女也都接受了良好的国民教育大都有固定工作,没有时间传承技艺;招收的学徒或是工人都要付工钱,迫于资金压力也无法多招学徒,因此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蒙古族服饰中的熏皮袍制作,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因为社会和经济原因,并不愿意从事吃苦多、赚钱少、见效慢的传统工艺项目,同样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其次,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生产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意人才短缺,缺少专业化的人才培训,人才队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在“保护为主、加强利用”的基本原则下,探索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使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有效保障,从而推进内蒙古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一)完善制度建设,使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走上法治化发展道路

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使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走上法治化的发展道路。未来,作为文化产业促进领域基本法的《文化产业促进法》出台后,内蒙古也应尽快出台《内蒙古文化产业促进条例》,明确地方政府在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在遵守国家基本法的前提下,制定《内蒙古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内蒙古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办法》等文化产业专项法规。传统手工艺产品与知识产权紧密联系,应完善知识产权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例如《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就将传统工艺美术品纳入法律保护范畴。另外,应完善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地方性引导和鼓励制度;建立完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产品生产加工的地方标准,并争取成为国家标准;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政策,为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积极地引导和推动措施,并逐步推动政策的法制化等,因地制宜的进行有利于促进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立法尝试,以实现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二)发挥政府在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是个系统的工程,当下经济社会变革背景下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使传统手工艺难以形成自发性的保护、传承和规模化的经济转化,因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发挥政府主导、引导、统筹、协调的多重作用。一是对提升传统手工艺价值认知的引导。政府要为传统手工艺搭建宣传平台,引导媒体搭建传统手工艺传播平台等,如开展传统手工艺相关的专题展、举办“非遗购物节”等活动,推介、展示传统手工艺产品,打通传统手工艺产品销售渠道。二是按照保护或振兴的不同目标,建立针对性、具体化的工作机制。成立地方传统工艺产业协会,充分聚合社会资源,促进传统手工艺文化内核不质变基础上的经济转化,构建内蒙古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体系。三是出台有利于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给予传统手工艺必要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专设传统工艺资金项目,重点支持传统手工艺企业发展和文化旅游商品项目开发,探索针对传统手工艺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解决传统手工艺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完善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促进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同样是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在其主要任务中指出:“构建政府主导与多元主体参与的综合模式,是民间工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首先,应构建与完善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机制。建立详细的项目传承人档案,对年事已高的优秀传承人实施抢救性保护,同时健全有效的非遗传承机制,鼓励传承人收徒、展演、讲习等,使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其次,要整合现有高等教育资源。鼓励高等院校设立文化创意和传统手工艺专业,形成高层次的传承和创意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并支持企业引进、培育、培训文化创意人才和传统手工艺人才。逐步构建依靠政府、工艺传承人、高校、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促进模式。

(四)以传统工艺振兴项目打造品牌引领产业发展新范式

现代市场体系中,消费者的购买动力不仅源于产品的独特性,品牌的知名度日益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传统手工艺品牌的创建将成为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出台《关于振兴传统工艺的实施意见》,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培育传统工艺知名品牌,主要任务中明确指出建立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1年5月26日,内蒙古第一批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公布。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丰富,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手工艺品牌屈指可数,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又具有产业发展前景传统手工艺产品是当务之急。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应借助传统工艺振兴项目的契机,突破传统发展模式,通过原产地保护、商标、地理标志等手段,打造一批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的“内蒙古工艺”品牌、“内蒙古礼物公共品牌”,提升传统手工艺的文化附加值,使传统手工艺的独特性转化为品牌性,形成品牌引领的产业发展新范式。

参考文献:

[1]潘鲁生.乡村振兴与工艺价值回归[J].美术观察,2020,(5).

[2]邢瑞娟,王文东.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21,(3).

[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EB/OL].http://www.ihchina.cn/.2021-09-07.

[4]刘垚,沈东.乡村振兴中政府赋能传统工艺的策略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1,(5).

[5]张红,白瑞.辽宁传统手工艺与地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

[6] 秦天宝,董晋瑜.趋利与避害:传统知识产业化的法律保障[J].学术研究,2020,(7).

[7]唐孝辉.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立法体系构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4).

[8]徐耀东.文化产业视角下的传统民间工艺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美术大观,2020,(11).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传统手工艺制度保障内蒙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法官独立制度之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研究
道德社会构建的制度保障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追求正义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