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提高研究生教育督导信息化水平的有效路径研究

2022-02-20李瑞丽蒋海琳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督导信息化

李瑞丽 蒋海琳

摘  要:研究生教育的信息化需要与相之匹配的研究生教育督导制度。文章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督导的内涵,介绍了研究生教育督导的现状,阐述了开展研究生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并通过实践建设研究生教育督导信息化集约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互动交流平台,探索了研究生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路径、模式路径、多元合作路径,以期为大数据背景下提高研究生教育督导信息化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督导;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1-0030-0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办学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增长,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教学督导制度在各高校逐步建立起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教学督导成为研究生质量保证和质量监控较为有效的手段。2018年国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等关键环节管理”。教学督导面临着改革。

一、研究生教育督导的内涵

(一)教学督导

围绕教育对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督导员调阅教学相关文件与资料、检查教学活动、分析研究学生和老师的反馈信息等,针对教学秩序、教学管理和服务保障等环节开展监督、指导工作,以及围绕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开展研究与建议。从而建设良好教风,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与水平,保证教学质量[1]。

(二)研究生教育督导

围绕立德树人、提高质量核心任务,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制度与执行、教学与指导、课程学习、实验实习、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以及师德师风和校风学风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督导,对研究生教育各项活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进行全程检查、考核、评估和评判[2]。督导队伍本身具备学科属性与管理属性,督导员要在学科范围内深入开展研究生教育内在规律的研究并結合自身实践,向学校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向研究生指导教师及授课教师提供帮助。帮助学校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科学决策,全方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3]。

(三)教育督导

教育督导是国家根据相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和帮助,旨在加强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管理,以保障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从三者的内涵来看,目的是一致的,均是对质量的保证和监控。但研究生教育督导是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为督导对象,教学督导多是对本专科的课堂教学进行督导。可见,研究生教育督导的内容与范畴远远超出了教学督导。教育督导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督导既不同于教学督导,亦不同于教育督导,是对研究生教育的督导。

二、研究生教育督导的现状

(一)督导内容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督导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内容,是常规的督导项目,包括课堂过程的规范性、学生的学习风貌以及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一般督导员采取随机抽查、现场走访、实地听课的形式开展;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答辩以及答辩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从教学督导发展为研究生教育督导后,这些环节也已成为督导的专项督导内容,一般督导员会作为评审专家全程参加,对选题、研究方法与进展、研究深度与工作量等进行全方位把关,以确保学位论文质量;一些学校也将对研究生培养运行与管理的检查与监督列为研究生教育督导的内容,督导员主要检查教师教案、教学日历的准备情况,考试、论文开题与中期考核等主要环节的建档、存档等情况;研究生教育督导还会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召开师生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授课教师、研究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意见与建议,保证信息的及时反馈与问题的交流沟通。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主要采取产教融合的模式进行培养,研究生一般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培养时间在校外实践基地。但目前,研究生教育督导对这一领域的检查、监督与指导基本还未展开。

(二)督导队伍

研究生教育督导队伍是实施督导的主体,队伍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督导的落实。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督导队伍多以退休导师或即将退休的导师为主要人员,且视督导员的个人情况一届一议一聘,缺少连续性,队伍中管理人员、年轻教师较为缺乏,督导队伍的结构组成面临困境。近年,面对研究生教育地域分布较为分散的情况,一些学校提出了聘任督导联络员或学生信息员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督导员的人员不足。从研究生教育督导的内容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督导队伍要同时兼顾学术性、管理性和教学性,随着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还要具备行业性,因此,有学校开始探讨从学校的重点学科中遴选骨干教师、从相关岗位中遴选优秀管理人员纳入督导队伍,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督导队伍的建设。

(三)工作机制

近几年,随着国家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对于内部督导的认识有所提高。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研究生教育督导组都设在研究生院,在研究生院的行政管理下开展工作,只有部分高校设立了专门机构,由校级领导主导相关工作。绝大多数学校均成立了校院两级督导组织,一些学校形成了校级主导、院级主体的工作机制。

(四)信息化水平

部分学校对研究生教育督导的重视不足,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相较于教育信息化的速度与水平,研究生教育督导的信息化建设推进速度较为缓慢。当前,部分学校对研究生教育督导认识不深入,仅停留在对督导的浅层认识,导致对督导的信息化建设从未开展或浅尝辄止,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专业队伍与水平不足。有少许学校建设了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督导信息平台,极少学校建立了由高校教学督导网站和各种新媒体新技术构建的教学督导信息化系统[4]。

(五)督导理念

在一段时间内,一些高校对于“监督”更为重视,而对于“指导”相对较弱,“督”“导”未能同向同行、融为一体。研究生教育督导对于研究生教育政策的落实与执行的监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未能做到以师生为本,未能及时了解师生需求,未能发掘教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工作亮点,未能形成闭环式管理模式[5]。当前,大部分高校都能认识到督导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尊重教育规律、服务立德树人、提高质量的原则,既督又导,不仅体现刚性约束,更加注重指导与服务[6]。

三、研究生教育督导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打破督导队伍建设瓶颈,促进转型升级

目前,各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督导队伍面临着亟待优化结构的现实问题,督导队伍属性急需完善,督导队伍建设面临瓶颈。随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专业的增加与调整,督导队伍的专业覆盖面不足;随着学位点的建设与发展,博士授权点建立并逐步发展壮大,督导队伍的学历层次、指导研究生经历均已不能满足需求;研究生教育突出协同育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要求科教融合,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要求产教融合,督导队伍中却极少有校外知名教授或行业专家;研究生教育尤其在实习实践阶段地域分散性强,督导队伍很难面面俱到。在研究生教育督导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可以帮助督导在空间上跨越地域限制、校域限制,为实现研究生教育督导的科学化、现代化、集约化提供了无限可能,督导信息化亟待提上议事日程[7-8]。

(二)建立多元共治新模式,促进工作新格局

随着教育信息化以及研究生教育发展多元化的不断深入,研究生教育督导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多样性。围绕研究生教育督导的开展,以督导信息化为基础条件,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格局,将实现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同共赢;立足人才培养规律及本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建立督导工作多元共治的协同路径,将能真正搭建共生、共治、共享的督导工作治理体系,形成多元主体有效协同的研究生督导新模式[9]。

(三)明确职能定位,促进内涵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教育督導内容内涵丰富、任务繁重,督导链条长、范围广,督导人员需要在新的工作理念下协同共治,这就需要以信息化建设平台为依托,分主体分解任务、明确任务,通过职责分配明确督导职能,促进研究生教育督导内涵的可持续发展[10]。

(四)有效支撑教育信息化发展

督导信息化可利用数据库实现督导资料的海量存储,可以实现调查问卷网络化发放与回收、系统化处理与分析,可以通过教学监控系统远程监控、记录授课过程,大大提高督导的工作效率,通过督导网站和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形成常态学习机制,进而促进督导人员不断获取前沿知识、拓宽眼界、转变思维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11]。督导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改进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模式,融合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内生性变量,将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

四、研究生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一所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工、管、法、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高校。2010年,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组正式成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学校也积极地展开了研究生教育督导的信息化建设。

(一)建设研究生教育督导信息化集约平台

以校园网为基础,链接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教学观摩系统,划分督导功能模块,为督导员、教师和研究生提供登录端口,主要用于课堂的实时在线监听、培养环节实时统计与反馈、教学评价意见采集与反馈、师生建议的采集与反馈。在初步的探索中,实现了以下功能。

1. 研究生课堂实时观摩

将研究生教室摄像设备进行联网管理。管理者在后台为督导组成员设置账户及密码,督导组成员可通过电脑客户端或手机App随时登陆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平台,首先查看“周次课表”,再在“教学观摩”模块根据课表选择教室,查看该教室的上课情况,观看时还可切换“教师视角”或“学生视角”,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是否准时上、下课,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态,以及教师的课程准备情况和学生的出勤率等相关信息。

2. 培养环节实时统计

督导组成员可在“培养环节”中查看研究生的以下信息。

(1)课程完成进度。课程成绩经研究生院审核通过后,被记入研究生个人成绩单。督导组成员可在“课程完成进度”选择某一学院、某一专业的研究生,查看该生的个人成绩单、课程完成情况的进度条(完成进度=已合格的课程数÷个人课程总数×100%)、获得学分情况进度条(获得学分进度=已获得的总学分÷个人总学分×100%)以及已完成课程的平均分等信息。

(2)必修环节完成进度。学校研究生必修环节包含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术活动、实践训练(科研实践、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科研成果、社会实践、科研学术道德与规范等7项。除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科研学术道德与规范由相应主管部门赋分外,其他各项内容及证明材料均由研究生个人通过教育信息管理平台的学生端口,于每学期的指定时间段内上传,再由学院及研究生院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记入必修环节完成情况。

督导组成员可在“必修环节完成进度”选择某一学院、某一专业的研究生,查看该生必修环节完成情况的进度条,各项内容占总进度的1/7,其中,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科研学术道德与规范3项分别以成绩合格记完成。其他4项根据不同专业培养方案设置需完成的数量,将研究生个人已完成的数量按比例计入。

(3)学位论文完成情况。在研究生正式答辩前,研究生个人通过教育信息管理平台的学生端口上传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管理部门录入校内外专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阅分数。督导组成员可在“学位论文评估”模块查看论文获得的平均分及论文具体内容,便于督导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论文质量评估和指导工作。

3. 教学评价意见采集

研究生在每学期期末的指定时段内,须通过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对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后方可查询成绩。教学评价主要采用问卷形式,问卷包含10个问题。

督导组成员在“教学评价”模块选择学院-教师,即可看到问卷的每个问题,以饼状图的形式显示学生评价答案的占比。督导组根据统计情况可直观地看到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以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2]。

4. 师生建议绿色通道

“意见箱”模块是为教师和学生搭建的“吐露心声”的绿色通道。教师和学生可通过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向“意见箱”中匿名或非匿名投递意见或建议;此外,为督导组设置督导联络员,督导联络员为各年级、各专业、各校区的研究生,他们从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细节中发现问题,通过专属的“联络员意见箱”实时反馈给督导组。督导组通过“意见箱”能够直接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督导职能部门进行整改工作,从而不断提高和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机制体制[13]。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互动交流平台

通过建设督导微信小程序、督导微信群、QQ督导群等交流平台,为督导员和教师、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便利,可实现督导信息的及时发布、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指导、课堂问题的及时反馈与交流、学生意见的实时收集等诸多功能[14]。

研究生教育的信息化需要与之匹配的研究生教育督导制度,研究生教育督导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从技术路径、模式路径、多元合作路径等方面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常新华,王兰珍,张志强,等. 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05):22-28.

[2] 董发勤. 教学督导力促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N]. 中国教育报,2021-03-29(06).

[3] 贾永全,翟瑞常,郭永霞,等. 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04):333-336.

[4] 杨滨. 高等院校教学督导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J]. 甘肃高师学报,2018,23(01):67-72.

[5] 董發勤,谢鸿全,杜小静,等. 新形势下研究生教学督导体系构建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3):119-125.

[6] 姚玉阁,于艳东.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创新研究[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5):84-87+98.

[7] 温建明. 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变革[J]. 教育现代化,2019(06):124-125+140.

[8] 廖尉辰. 教育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教学督导的工作变革[J]. 北京教育(高教),2020(09):47-49.

[9] 陈万明,李玉倩. 不当督导对研究生科研创新绩效的影响:师生关系视角[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05):29-36.

[10] 蒙艺. 研究生-导师关系与研究生创造力:内部动机的中介作用及督导行为的决定作用[J]. 复旦教育论坛,2016(06):20-27.

[11] 张敏,朱洁琳. 研究生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智库时代,2019(20):20-21.

[12] 赵风. 论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创新[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9(07):39-41.

[13] 陈安民,张骏,薛静. 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与认识[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1):42-44.

[14] 洪妍. 研究生督导工作的实践与成效——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13(06):21-22.

(责任编辑:胡甜甜)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课题编号:GH20179)。

作者简介:李瑞丽(1979 —),女,博士,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蒋海琳(1990—),女,博士,长春中医药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督导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