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浮地区1 983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2022-02-19祝惠钦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3期
关键词:云浮遗传性耳聋

祝惠钦

云浮市人民医院,广东云浮 527300

耳聋是人类残疾中的常见类型,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深入研究,遗传因素导致的耳聋逐步被人们重视。我国每年约有2 000万新生儿出生,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发生率在 0.93%~7.70%[1],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率可达5.00%[2]。我国常见耳聋基因主要有GJB2、SLC26A4、GJB3和线粒体DNA(mtDNA)基因,且不同地区、民族突变热点和频率各有不同[3],故积极开展耳聋基因筛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云浮地区1 983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初步了解云浮地区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特点,为云浮地区的遗传性耳聋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云浮市人民医院出生并接受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新生儿1 98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婴1 100例,女婴883例。所有监护人同意新生儿接受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和听力筛查并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采集所有新生儿足跟血斑点标本,采用PCR+导流杂交法对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GJB2、SLC26A4、GJB3和 mtDNA)13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13个突变位点分别是:GJB2基因的 235delc、299delAT、176del16、35delG、155delTCTG,SLC26A4基因的IVS7-2A>G、1229C>T、2168A>G,GJB3基因的538C >T,以及mtDNA基因的12SrRNA1555A>G、12SrRNA1494C>T、tRNA7445A>G、tRNA12201T>C。耳聋易感基因检测试剂盒购自广州凯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耳声发射器进行听力筛查,仪器购自德国麦科(Maico)听力仪器设备公司。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当期望频数小于5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不同性别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率分析 1 983例新生儿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2.72%(54/1 983),其中男婴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2.45%(27/1 100),女婴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3.06%(27/883),男女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3,P>0.05)。

2.2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分析 GJB2基因携带率为1.51%(30/1 983),占比为55.56%(30/54)。SLC26A4基因携带率为0.96%(19/1 983),占比为35.19%(19/54)。GJB3基因携带率为0.10%(2/1 983),mtDNA基因携带率为0.15%(3/1 983)。以GJB2基因携带为主,SLC26A4基因次之。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20,P<0.001)。

2.3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13个突变位点情况分析 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13个基因位点突变频率以GJB2 235delC(33.33%)最高,SLC26A4 IVS7-2A>G(25.93%)次之,mtDNA 12SrRNA1494C>T和mtDNA tRNA12201T>C未检出。GJB2基因以杂合突变为主,占比为96.67%(29/30),仅有1例是GJB2基因纯合突变,为GJB2 155delTCTG,未检出GJB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SLC26A4和GJB3 538C>T均为杂合突变,而mtDNA异质突变和均质突变均有检出。见表1。

表1 1 983例新生儿4个遗传性耳聋基因13个突变位点情况分析

2.454例耳聋基因突变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分析 54例耳聋基因突变新生儿循医嘱在本院完成听力筛查的有34例。其中有32例为双耳均通过听力筛查,有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为双耳均不通过,是GJB2 235delC基因杂合突变,有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为左耳不通过、右耳通过,是GJB2 299delAT基因杂合突变。

3 讨 论

耳聋是人类主要的残疾病之一,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占60%~70%[4]。在已开展耳聋基因筛查的机构中,4个基因9个位点及4个基因20个位点的筛查方案应用较广,其中以GJB2基因及SLC26A4基因变异最为常见[2]。本研究对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13个基因位点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耳聋基因突变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追踪分析。

本研究分析本地区1 983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发现,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2.72%(54/1 983),低于其他地区报告的携带率(3.56%~3.85%)[5-8]。考虑本研究检测的是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13个基因位点,通过增加检测相关基因及突变位点个数,新生儿的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检出率是否会升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本地区不同性别新生儿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率发现,男婴和女婴之间的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3,P>0.05),与韩佳佳等[9]报道的结果一致。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之间突变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20,P<0.001),提示云浮地区不同基因突变位点的携带率有所不同,以GJB2基因携带为主,SLC26A4基因次之。

GJB2基因突变与迟发性耳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存在种族、地区差异性[10],而GJB2 235 delC突变在东亚较常见[11]。本研究中,GJB2基因携带率为1.51%,以GJB2 235delC(33.33%)突变频率最高,提示云浮地区新生儿235delC是GJB2基因上的热点突变,与梁少明等[12]报道的粤西部分地区耳聋患者一致,而梁少明等[12]同时发现GJB2 109G>A也是粤西地区GJB2基因的突变热点。云浮地区是否需要将GJB2 109G>A突变位点作为耳聋基因筛查的常规项目,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检出1例为GJB2 155delTCTG纯合突变,该病例听力初筛通过,虽然为非先天性聋儿,但也应及早进行干预,避免由聋致哑。SLC26A4基因与耳聋-甲状腺肿综合征、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关系非常密切。本研究SLC26A4基因携带率为0.96%,以IVS7-2A>G(25.93%)位点突变为主,低于余红等[13]报道的新生儿SCL26A4检出率(1.17%),但与其IVS7-2A>G位点突变构成比(25.47%)一致。本研究检出3例为SLC26A4 1229C>T杂合突变,均能通过听力初筛。GJB3基因位属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该基因突变往往会导致高频听力损失或后天性耳聋[14]。本研究检出2例新生儿GJB3 538C>T杂合突变(0.10%),这2例新生儿均能通过听力初筛。mtDNA 12SrRNA1555A>G和12SrRNA1494C>T与药物性耳聋关系密切,部分患者对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可致携带者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15]。本研究中云浮地区虽然暂未检出12SrRNA1494C>T,但有检出2例患者是12SrRNA1555A>G异质突变(0.10%),提示临床对这2例患者应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检出1例为tRNA7445A>G均质突变,能通过听力初筛,未检出tRNA12201T>C。通过分析云浮地区与其他地区[5-9]的4个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和 mtDNA)的携带情况,发现不同地区相同耳聋基因的携带率各有特点,所以各地区应积极开展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工作,了解区域内的耳聋基因突变特点,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云浮地区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以GJB2基因携带为主、SLC26A4基因次之,而GJB3基因与mtDNA基因携带相对少见。基因位点突变频率以GJB2 235delC(33.33%)最高,SLC26A4 IVS7-2A>G(25.93%)次之。同一地区不同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携带率不同,不同地区相同耳聋基因的携带各有特点,需要根据当地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特点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云浮遗传性耳聋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风 寄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父亲节忆父
示 己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
耳聋左慈丸治肾虚老年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