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之思

2022-02-19

检察风云 2022年1期
关键词:合规个人信息律师

数字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至关重要(图/视觉中国)

工信部从2019年开始,对 App、网络安全上的个人信息安全管得非常严格,去年陆续检查和强制下架了不少App。本期邀请两位律师,就个人隐私保护、互联网的App技术以及生活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问题,以及未来一些法律上的弥补,谈谈想法。

现在各个消费场所的App算是面面俱到了,生活中给予我们很大的方便。甚至有些地方连手机都不用带,有面部识别,购买东西或进行其他消费都非常方便。但是任何事物总有两面性,相对应的一面就是它在这些消费场景中收集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有些是必要的,有些是不必要的。而且在收集消费者信息过程中,它可能会强制性要求消费者选择同意或不同意,当必须要进行某个消费的时候,消费者实际上没有太大的空间去选择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不情愿地被收集信息。从这两年一些事件可以看到,有些不必要的信息被收集后,又通過其他途径进行流转,甚至被转卖。App等程序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对个人隐私,甚至是家庭成员的隐私泄露和安全都造成隐患。所以对于个人隐私保护,我认为还是需要加强和细化,出台一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

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关于消费市场各类App对生活的影响。消费市场App的出现,在培养消费者行为习惯、为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更深的维度和广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就业习惯,形成了新的社会群体,这种改变是颠覆性的。以外卖平台为例,每一单交易完成的过程中,个人信息不仅沉淀在App平台,平台上提供服务的个体也是信息采集的端口,如何采取更加完善的信息监管方式,更加合理地界定App生态链中的各方责任边界?如何建立更加完整的法律体系?这些都是我们应对未来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挑战。

没有App之前,我们的个人信息也有人不断在收集,但效率不高,没那么精准和广泛。自从有了App,它的数据挖掘和算法,对原先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利用产生颠覆性。这样的隐私策略如果成为主流,对原先很多靠着数据挖掘来生存的互联网企业影响自然巨大。两位有什么具体看法?

这个方面大家都非常关心,每个人都觉得整个人都是数字化的了,这些数字化的信息,提供给谁才安心、才放心?在这种存在较大未知的情况下,虽然信息已经流出很多,但是我希望还是尽量减少个人数据信息的流散。现在手机厂商对用户信息的收集,趋向于从精准到模糊,如果收集的信息相对模糊,对于所谓熟客的推送,就不会很精准。比如模糊的个人信息只能识别到我的存在,但不知道我之前的消费习惯,可能会推送一些与我无关的东西,这是模糊推送,对于我还是会有负面的影响。另外一家做聊天工具的巨头也有相应的尝试,这家公司会提高信息收集的保护级别。现在大的平台性端口,就在屈指可数的几家巨头手里,平台上中小型参与者全都要通过他们来链接客户。那么对于接下来这些新进入平台的企业,平台对他们的经营会不会造成限制和影响?对于消费者是不是一件好事?还是说更多的资源都会控制在一些寡头企业的手里,形成对客户信息和交易链接权限的垄断?

延续陆律师讲的问题,整个电商系统的业态就是一个生态圈,或者是一条完整的生物链,每一个要素都在这个圈里或者在链条上扮演一个角色,他们的商业地位、盈利点不同。为什么手机厂商有能力去做这样的尝试?因为与提供内容的商家相比,手机厂商是分发端口,只要达到一定的市场份额,优势地位就非常明显。不管是IOS系统还是安卓系统的App,从技术层面讲,都是可以通过嵌入带有跟踪器的代码,通过读取用户的位置信息、支付信息等个人信息来形成用户画像,这个背后隐藏的商业利益主要是广告商的精准推送需求。手机厂商改变隐私策略,关键词有两个:第一是去标识或者匿名化,第二是本地数据处理。这样的隐私政策,从大方向来讲,它的价值取向还是正向的,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实现用户手机的本地化数据处理。当它没有跟踪器的时候,或者它尽量去屏蔽跟踪器的时候,用户的数据没有个人标识,在手机里面只是一个无特征的代码,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被定向推送广告、泄露个人敏感信息的风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手机厂商做这件事情,并不是完全忽视广告商的需求,他是用另外一种技术手段让广告商也能看到广告推送的实际效果,仍然可以量化评价,但不再通过嵌入跟踪器代码的方式。虽然目前的改变是否能提升用户体验,或者到底有多少用户接受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慢慢形成这个习惯或者意识后,我相信其可能会引领一部分的行业规则。

作为一个用户,比较关心隐私政策,确实有很多的信息不必告诉网络的运营层。如果将来这成为主流,两位觉得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

对个人也许是好事,我们可以远离“楚门世界”。正如刚才陆律师所言,你可能浏览一个广告,它会对你进行分析,包括浏览过的一些购物网站,隔段时间再用另一个搜索引擎去搜东西,都会跳出类似这种导向性的东西,这是个问题。但对于一些本身不创造现金流、对广告收入比较敏感的电商业态,短期一定会受到影响,如何适应变化,对他们而言是比较有挑战的。

作为法律人,手机厂家的隐私政策直接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变化,甚至于它在创建自己产品使用规则的同时,我感觉有一种立法的意味,重建新秩序。像金律师和陆律师日常工作中,作为涉及这些数据或者个人信息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法律顾问,现在遇到哪些法律服务需求呢?

这个行业有存量市场,而且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我感觉,第一,数据合规、法律服务产品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第二,企业真正遭到监管处罚的不多,我们看到最近这种处罚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或者是大的商家,所以整个行业在这一方面的法律风险意识并不强。但是,我们在为电商企业提供日常法律服务的同时,还会涉及资本市场的相关业务。以投融资为例,只要做App的企业,都有电子商务的基因存在,多数企业都是依靠持续不断地融资,不停地去做流量、做客户,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违规处罚,是会出现杠杆放大效应的。早期创业企业违法成本较小,整改成本也较小。当一家企业完成A轮、B轮融资,商业模式日益成熟,再整改的话成本会非常高,风险也会因为规模和体量而放大。另外,近期提交IPO申请的、涉及数据业务的企业,数据合规已经成为反馈的必答题。

所以,回到法律服务需求上,一方面,多数电商企业都有日常合规的需要,例如隐私政策、用户协议等基础文件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条款的审阅、起草和修订,特别是从事接触个人敏感信息的大健康、在线教育等相关业态的互联网企业。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协助企业建立合规体系的问题。个人信息保护的合规管理,需要在企业形成完整的管理流程。以客服为例,在接到投诉后,如何第一时间做出合理的反馈,用怎样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这些都需要培训,这就是合规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

不管是互联网还是这些靠数字、数据的企业,整体发展是非常繁荣的。之前,在没有太明确规则的情况下,大家的做法多少有些问题。现在规则越来越明确化、明细化、可操作性更强,有些事情肯定不能再做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可能会显著地显现,因为原先他意识到违法也有成本和风险,但是很模糊,而现在违法成本和风险被清晰地展现了。互联网和相关行业发展到现在,不管是普通的消费者,还是这个行业内的从业者,或者是已在某些领域形成了几家头部企业的这种行业,大家都想把这个规则定下来,期待一个合理稳定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应该会凸显出来。对于这些新进入市场的企业而言,我认为可能缺少对这方面法律知识的辅导,毕竟有些法律这两年才刚制定出来,这些“新人”即使看到了,也会错误地觉得法律规定主要是约束大企业的,与其初创的小微企业关系不大。从整个律师服务的角度来讲,可以组织更多的普法活动,通过活动点醒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企业,告诉他们现在的制度已经明细化,规则制度都很稳定,某些动作、某些行为,绝对不能做了,否则后果很严重。

田律师刚才讲到的数字化转型,去年确实有做传统制造业的厂商想聘请律师提供相关的法律服务,这是产业转型中的一种典型需求,市场很巨大。但行业机会背后意味着抢占市场和重新洗牌。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法律服务对专业度要求很高,我们要把握这样的机会,把业务做深做扎实,既要有非讼的精细,也要有诉讼的实战。

所以对于数字化服务的合规体系,一是要管住App的所有者,因为它是在这个平台上提供服务的。二是要管住做App的人,因为他是可以让App做好、做强,或者做差、“作恶”的顶层设计者。所以两位律师对于这个合规体系有什么建议?

这个问题有点难。合规体系无非是法律、制度和人。从法律层面来讲,2021年6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实行也只有三年多的时间,2021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正式施行。这三部法律维度不同,《网络安全法》专门针对网络。我们今天聊的个人信息这块,实际上无论是《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是《数据安全法》,都不仅限于网络。所以我认为,这三部法律如果全部落地,再加上《民法典》,可以覆盖整个法律外围的框架。主持人问的这个问题有点大,扩大到整个合规体系,我还停留在企业维度。

金律师可以先谈谈企业这个维度,个人觉得,可能跟律师更紧密。企业有需求,我们作为法律顾问,会遇到的痛点和难点是什么?

第一,电商企业在这方面愿意花的成本不高,企业预算普遍低。第二,从个人的从业体验来讲,多数有电子商务基因的企业,从业人员去理解合规问题、执行到业务端,并不像法律人想的那么简单。多数电商业态,是微利追逐薄利,靠速度去赢得空间。所以在这个状态下,从个人亲身服务体验来讲,我看到的痛点就是电商企业是不是有人,能够把合规管理落地执行。换句话说,我可以帮合规体系建立完整的制度,但是当它出现风险点时,是否能按照我给它设定的路径一步一步走下来?所以落实到企业,第一点,人是挺重要的。哪怕是兼职,企业里也要找到一个可以与律师进行互动和沟通的人,而且要与外部律师无障碍沟通,要设这样的岗位,福利待遇不能省,因为这关乎企业未来两三年的发展。

所以,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催生了新合规市场,很有意思。将来可以考虑团结更多的律师,大家共同往这个方向走,把这片蓝海做起来。当然,这也是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我们法律服务暴露的短板或是现在网络、数据领域法律的短板和痛点,每个律师、事务所在開拓这块业务时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期待今后有更多律师参与交流分享,就这个领域从业务到市场到学理,进行更多更广泛的交流。

(本文系嘉宾个人观点。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录音整理:许倩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合规个人信息律师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新婚姻法”说道多 听听律师怎么说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GDPR实施下的企业合规管理
“建设律师队伍”:1950年代的律师重塑
我遇到的最好律师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