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艺德培养路径研究

2022-02-18李雨思梁俊明唐莉莎

视听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想课程教师

李雨思 梁俊明 唐莉莎

一、艺德的概念及其时代特征

艺德,通俗地讲,是演艺人员的品格和操守,主要包括演艺人员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我国传统文化倡导“欲从艺、先立德”“以艺为重、以德为先”。《乐记》中就有记载:“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审一以定和者也。”“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这些内容体现了如果懂得礼和乐的意义,就可以成为有道德的人,阐释了“乐”所蕴含的艺术家的个性品德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艺德作为演艺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行为法度,也是衡量自身思想认知、言语表达和行为运作的底线。在学术界,对艺德有不同解释。李齐建认为,“艺德是指在绘画、书法等艺术教育、学习、工作中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孟保和认为,“艺德通俗来讲是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王含光认为,“艺德就是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包括从业人员的文学修养、思想情操、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人格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艺德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文艺工作的讲话中。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论述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并进一步强调“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2014年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习近平在讲话中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2016年11月,习近平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累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这些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需要怎么样的文艺工作者”这一时代问卷,进一步发展了艺德的时代特征。

二、新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艺德的建设任务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艺德的内涵进行了深化。面对高校工作的实际,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中培养艺德,是与高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相统一。细化到高校的具体工作中,还特别强调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在社会主义大学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注入新鲜血液。

当前,个别劣迹艺人违法违纪行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在这些艺人失德失范的案例中,我们都能发现,艺德的缺失是导致负面新闻频出的重要原因。缺乏艺德约束,其行为言语就容易触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深究造成失德的根源,普遍与个人轻视、环境弱化有关。作为文艺工作的未来从业人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艺德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高校必须面对当前这一形势,通过明确培养建设任务,设计规划好培养路径,进行具体操作和实践,结合行为管理塑造思想认识,才能实现艺德与个人发展、社会需要、国家发展的统一。

为了实现新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艺德的培养和建设,就要在完善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的基础上,将道德品行的磨砺和淬炼作为第一要务。艺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让思想认识与行为相互促进,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二是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在文艺创作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落实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就必须解决“轻视”和“弱化”的问题,形成“重视”和“强化”的工作方案,打造“垂直”“高效”的培养路径,教师把握艺德建设方向、强化艺德入脑入心,学生课堂内外都能用良好的艺德要求自己、打造作品、身体力行,为将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好道德、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准备,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

三、艺德培养的具体路径设计

(一)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把握正确引导方向

培养艺德,必须要从课堂入手,特别是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做好精心准备,才能达到既“指向鲜明”又“润物无声”的效果。课堂教学设计最能体现教师对育人目标的引导和把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要与当下发生的事实紧密相连,要突出“新”与“活”。

教师示范教学、学生模仿、分组表现是常用的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从年轻人的视角选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瞬间,融入课件制作、课堂问答,结合各章节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演示。如在“经典诵读”课程中,教师结合建党百年主题,注重选择展示主旋律、展示中国革命历程的现当代诗歌稿件,阐释其中的历史背景、作者意图和传播影响,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

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优秀从业人员的先进事迹作为重要的内容,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为人从艺的端正态度,同时批判和抵制劣迹艺人违背公序良俗的拜金思想。要向学生灌输作为“党的喉舌”的观念,引导这些未来从业人员在课堂练习中能够大胆自然地开口播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观,才能引导学生沿着党领导的文艺路线不断进步,实现艺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二)提高作品完成度,强化主流思想表达

作品是文艺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是艺德的充分表达和体现。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做好作品评价既是教学管理的过程要求,也是反馈学生学习成果的必要手段,可以清晰地引导学生进行艺德的塑造。从作品中评价艺德,主要有以下两个纬度。

1.按时完成作品的情况

按时完成作品是提交作品的第一前提,是艺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基础表现。在工作岗位上,敬业首先表现为要按时出现在工作场地,不迟到、早退,尊重其他工作人员。还原到课堂上,就是能够遵守课堂纪律并认真完成课程作业。虽然这是非常基础的要求,遗憾的是,文艺从业人员中“耍大牌”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回溯到校园,是在校园管理中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没有完成好高等学校的教育根本目的。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文艺界工作氛围,让学生从按时完成作品开始,让学生理解文艺作品能受到群众欢迎不是靠个人力量,理解行业内有细致的分工与合作。一件作品绝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完成,需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才能从敬业中得到公平的回报。

2.作品立意高度的情况

在日常课程作业中,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在作品立意上进行挖掘,主要原因是受到课程作业完成时间、个人思想认识水平的限制,如果是跨越寒暑假的大作业,作品充实程度会有较好提升。另外,学生思想较为成熟,会在作品的各个方面展露出思考,体现个人的价值判断。教师要善于从大量课程作品中识别和挖掘学生个人思想的“闪光点”,在课堂上树立课程的标杆,达到“用好的作品引导人”的效果,从作品思想价值角度给予肯定,带动学生共同进步。

(三)抓好早训和晚自习,充实课程化内容

课程时间是学校主要的教学时间,但是早晚两个时间段的利用同样需要重视。当前,学生沉溺于游戏的情况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公敌”,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中尤为明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在语音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形象方面都要做到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管理。为了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早训和晚自习两方面的内容就必须由教师介入,加强内容、形式、方法上的指导。在具体实践中,专业教研室对早训和晚自习进行了详细规划:早训时段由专业教师带队,进行口部操+气息+练声+绕口令+文稿练习及体能训练,保持学生时刻都能上镜的状态;晚自习时段内,适当安排专业课程作品赏析,弥补课程上赏析时间不足的问题,特别融合航天院校的航天文化特色,紧密结合时段内容选择赏析作品。比如在“天宫三号”发射期间,安排学生进行发射直播内容回顾,学习如何备稿、提问、现场交流,提高文科学生的工科素养,指导学生即使跨专业跨行业也能高效地做好节目准备,将自律和自我学习能力融入艺德中。

在高校的实践中,早训、晚自习围绕课程化系统进行开展,形成的主要实践成果有三种。

一是融汇“课程思政”。将早训对标课程化管理,作为“三全育人”的有机组成,利用好早训时间,发挥好教研室、班主任、辅导员的合力作用。在早训中训读中外经典文章,训练行业服务标准,重点加强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的中文、英文译作选读,进一步磨砺“敢于攀登、能挑重担、吃苦耐劳”的“航天品质”。

二是衔接主干课程。按照课程要求,专任教师精心设计每日早训的内容,训练内容与形体礼仪、职业形象、播音发声、普通话语音等课程紧密衔接。教师到现场进行指导,对学生当天的课程学习进行预热。

三是服务学科竞赛。早训、晚自习时间为各专业学科技能大赛备赛提供了集体备赛时间。广西经典诵读大赛专业组比赛期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划分参赛小组进行早训,每个参赛小组教师利用早训进行指导;在大学英语突击阶段,组织集中进行英语听说等方面的训练,等级英语通过率稳中有升。

(四)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教高〔2019〕6号)精神,高校要发挥学校第二课堂在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方面的作用,从占领学生时间的角度出发,用学分、学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第二课堂,就是在与学生不良嗜好、低水平兼职等课外活动争夺时间。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通常有丰富多样的兼职工作,如礼仪、主持、主播、模特、少儿培训等。诚然,这些活动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报酬收入,但是更多学生参加此类活动只是因为“简单,来钱快”,没有在活动后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总结和提升。如果带着这种“吃老本”的心态走入职场,就会形成不思进取、仅仅“靠脸吃饭”的消极心态,最终导致业务能力和作品质量不断下降。

在用好课堂和早训、晚自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在课堂上播种“点”,利用第二课堂拉成“线”,组织社会实践覆盖成“面”。教师带领学生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实践,目的在于把学生从单纯的经济目的中解脱出来,把目光聚焦中国大地的实际情况。比如师生们参与的“现场报道”第二课堂,通过走访红军故事后代、易地搬迁脱贫户,现场录制微党课,采写新闻报道,开展直播带货,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学生通过这样的第二课堂实践,真正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更能启发学生对于个人社会价值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意识,增加社会责任感,达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根本目标。

(五)拓宽就业渠道,用岗位奉献实现个人价值

习近平在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文艺界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浮躁”,不能静下心来雕琢作品。“浮躁”造成了我国文艺事业发展中的泡沫,也容易让学生在择业就业的时候产生不切实际的目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相关调查显示,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希望进入一线城市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公司等。但在社会实际需求中,县区级融媒体中心、群众艺术馆等基层文化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多,他们更加需要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服务县区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身边故事。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高校要持续做好学生的艺德培养,通过引导和教育,让艺德转化成扎根基层、甘于奉献、认真工作的思想动力,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学生选择投身基层从事地方宣传、群众文艺等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充实基层文化事业力量,创作出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

四、结语

大学阶段是个人思想品质成熟的“拔苗育穗”期,也是学生向未来从业人员转变的关键时期。本文结合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富有成效地探索与实践,确定了艺德的建设任务,规划了艺德的培养路径,为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培养更多青春力量,从而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步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思想课程教师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最美教师
思想与“剑”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