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刊强国背景下学者型编辑的培养模式初探

2022-02-18张爱民刘巧艳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学者型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张爱民 刘巧艳

(1.中国康复科学所康复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68;2.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 10006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1]。在《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2]的大政方针指导下,办好我国科技期刊,建设期刊强国,关键在于办刊人。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技术硬、结构合理的办刊队伍,是办好科技期刊的基本保障。

学养深厚、功底扎实、研究成就卓越、编研相得益彰的学者型编辑,是办好科技期刊,建设期刊强国的重要力量。学者型编辑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又是交叉学科的专家和编辑学家[3],具备丰富的编辑经验,通晓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与行业内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对话的能力与水平,能为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专业服务和建设性意见。

提高学者型编辑学术能力是建设期刊强国、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和编辑自身职业成长的需要。同时,学者型编辑的培养需要大量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积累,尤其是编辑经验和科研智慧的提升。只有通过国家和社会、期刊单位和编辑个人的共同努力,加强理论学习,有效积累实践经验,锻炼研究思维和研究能力,才能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学者型编辑。

一、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能力的现实需要

(一)建设期刊强国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软实力方面还存在不足,期刊往往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我国高质量期刊、国际知名期刊还远远不足。在向“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奋进的征程中,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就需要大批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国期刊。

《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的发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期刊建设的高度重视,这为广大从业者指明了办刊方向[4]。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5]。

学者型编辑更了解国家意识形态、出版法规和方针政策,并在学科专业知识、统计学知识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学科研究热点有更清晰和全面的认识,对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有更高的敏锐性。前沿信息的搜寻、捕捉需要学者型编辑[6]。学者型编辑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把关”避免不符合学术规范的研究结果发表,通过有针对性的约稿和组稿引导学术研究的方向,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传播,增进人民福祉。

(二)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学术期刊的健康、可持续和繁荣发展离不开学者型编辑。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力。编辑工作是整个学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学者型编辑能够更好地实现选择、鉴别和把关功能,更优质地完成组织、设计、审读、加工等优化、优选活动。编辑工作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制约甚至决定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发展。

学术期刊经营的根本要求是传播优质学术成果,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而这些主要取决于是否拥有高质量的出版物,是否形成吸引读者的品牌。学术期刊竞争力的提高在根本上取决于编辑尤其是学者型编辑的持续努力和不断创新。

优秀的学者型编辑是连接出版机构、作者和读者的纽带,能够赋予期刊较强的生命力。编辑自身的素养与稿件质量和期刊发展息息相关[7]。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说过,很难想象一个学术文化素养不高的编辑,能够提出可以推动学科发展的论题,能够对相关学者进行比对筛查;在审稿把关环节,如果没有很高的学术文化素养支撑,怎样对编辑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8]在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编辑经验基础上,学者型编辑能迅速、准确、客观判断论文价值,并从研究选题、研究设计、统计方法的应用、文章结构、论证逻辑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优化选题和策划质量,吸引高质量的作者群体,保障并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编辑自身职业成长的需要

学者型编辑秉承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审慎求实的工作方法,运用自身知识与修养来补充提高出版物学术质量,充分体现工匠精神[9],能让编辑对本职工作充满成就感,走出传统编辑低职业认同、高职业倦怠的困境。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成为“专家”;同时,编辑又被称为“杂家”,要处理很多专业领域的稿件,审读很多领域的专业内容,“专”是“博”的基础和立足点,“博”是“专”的发展和深入。目前期刊编辑多存在内在动力不足、专业知识结构有待完善、专业知识老化和资源整合能力较弱等问题。只有不断拓宽知识领域、着力与深度开发、重视调查研究、丰富知识才能、强化创新意识、提高信息素养、秉承匠人精神,做到既“专”又“博”,一专多能,才能善于发现社会需求、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开发国外学术资源,着力打造学术期刊品牌并扩大影响。

二、期刊强国背景下学者型编辑的培养模式

(一)国家和社会层面

1.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培训

建设期刊强国需要一批既精通业务,又学有专长的编辑。中国编辑学会提出新时代的编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文化自信,打造精品力作,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10-11]。新闻出版部门应从政策上、行动上注重对学者型编辑的引导和支持。通过主管部门的培训和引导,增强编辑的政治责任感,强化党性修养,把握时代使命和发展方向,提升职业能力,保障办刊质量,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2.建立健全学者型编辑评价机制

现行的编辑职称评价侧重于以在编辑出版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和从事的编辑出版方面的研究为依据。对于编辑在学科专业领域从事的研究活动、发表的研究论文,仅仅作为评定职称时的参考。职称评定标准是专业人员努力方向的指挥棒。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就提倡发展学者型编辑,但是现行的职称评价标准未能起到引导编辑向学者型编辑发展的作用。在编辑学历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的当下,改革现行职称评定制度,注重对编辑学术能力的综合评定,通过标准来引导编辑从事或参与科研活动,对于学者型编辑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期刊单位层面

1.强化学习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学者型编辑专业成长的保障制度

首先是编辑入职培训,帮助编辑“扣好编辑职业生涯的第一颗扣子”,让新入职编辑对编辑规范、编辑理念有正确的认识,形成对职业定位和职业价值的认同感。第二是将编辑的继续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常态化工作。第三是定期举办编辑部内部专题培训,主题可以涵盖政治理论学习、编校案例分享、选题策划专题培训、稿件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分享、英文摘要的修订等。第四是创新传帮带培养机制,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促进编辑的成长。第五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编辑向学者型编辑的职业方向努力。第六是提升编辑的统计学素养。在编辑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稿件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为样本缺乏代表性、研究方法欠缺合理性、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存疑和研究结论逻辑性缺乏,这四个方面的审查都离不开统计学知识。第七是加强编辑的英文能力培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上主流的学术期刊大部分是以英文出版的,如果编辑不具备较好的英文阅读能力,则无法追踪国际研究前沿。如果编辑不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第八是强化对编辑的文字能力培养。不管是撰写约稿信,还是编辑加工稿件,都离不开过硬的文字能力。

2.加强学术交流

编辑部建立学术交流研讨机制,鼓励编辑走出去,参加学术研讨、学术会议,与科研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在学科相关课题的推进过程中提供研究设计、统计学分析、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建议,促进研究团队与期刊共同成长,并在此过程中提高编辑的专业能力,使之成长为学者型编辑。研究人员在从事科研工作、撰写科研论文时,学者型编辑可以与之保持联系,及时与作者交流,了解科研进度,配合作者解决遇到的问题。期刊的审稿专家一般是相应领域的佼佼者,编辑可以在工作沟通中向审稿专家多学习专业知识,不断积累专业素养,将自己锻炼成既专又博的学者型编辑。通过专业判断力的提升,编辑在与作者沟通时能对作者的科研成果指出实质性、隐含性的问题,更好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使作者更加信服。

3.建立编辑学习档案

编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较多隐性的知识和技巧。这些实践性的隐性知识对于期刊的编辑风格和编辑水准有着较大影响。这些细节性的隐性知识的交流和积累,在编辑的成长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编辑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或者新的知识点,可以对编辑在学习、审稿、编辑加工等过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统计知识、审稿时容易疏漏的关键点和编辑技巧进行收集,分门别类,归纳整理。通过建立编辑学习档案,便于编辑以后查阅和使用,也便于同事间交流研究方法和工作技巧,共同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竞争力。

(三)编辑个人层面

1.树立成为学者型编辑的职业目标

青年编辑的职业规划对于自身职业方向定位、学习规划和业务能力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12]。首先要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永远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质量第一,持续改革创新。学者型编辑是多面手,既是专家,也是杂家,只有养成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戒除浮躁,苦练内功,养成以钻研学术为乐的心态,以工匠心态打造学术精品。努力提高政治修养,加强文字加工、内容优化、选题策划、统计分析和沟通协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13],才能使自己的职业能力不断精进,成为学科的专家和编辑学家。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期刊编辑一般具有相应的专业背景,但是要成为一名既“专”又“博”的学者型编辑,还需要培养以编辑主业为核心,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巩固专业知识[14],重点掌握编辑所在期刊主要关注领域的专业知识。在了解重点领域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要紧跟国际国内研究热点,订阅或者不定期浏览国际主要专业期刊的最新信息,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重大科研项目的招标指南等,保持对领域内科研热点的追踪和敏感性。

3.开展课题研究

编辑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可以起到发现规律、改进工作和提升自我的作用,实现编辑职业素质的提高。期刊编辑可以从事任何有益的、被学术界认可的研究,包括编辑出版学研究、学术领域研究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编辑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等。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编辑的专业学术水平,从而成为称职的学者型编辑,能够发现问题、聚焦问题、独立制定选题计划、准确鉴别稿件、指出稿件的不足和建设性意见以提高稿件质量,并能够与作者就稿件进行研讨。

4.参加多领域的科研活动

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多为学术机构、科研机构、专业院校等。编辑积极参与研究生科研教育,帮助研究生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投稿技巧[15],既能使编辑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专业能力,又能为期刊培养稳定、优秀的作者群体。参与科研机构等部门的科研活动,走进科研一线,有助于编辑博览众长,拓宽视野,提升编辑的学科知识水平和对研究方向和热点的把握,秉承工匠精神[16],提升栏目选题策划能力,进一步提高编辑在组稿约稿、科研设计、伦理审查、审稿编校等方面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期刊学术质量[17]。

三、结语

建设期刊强国的历史使命对编辑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兼具本体性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条件性知识(编辑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个体隐形知识)的既专又博的专业人才[10]。科技期刊培养学术型编辑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久久为功[18]。通过社会、机构和个人多层面的共同作用,使编辑具有为编辑出版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守正创新,为建设科技期刊强国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学者型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学者型独董与内部控制质量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者型钧艺传承人
——记陶瓷艺术大师张义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消除职业倦怠做“学者型”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