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工作创新
——以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2-02-17李道云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入馆常态防控

李道云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近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生产方式越来越社会化、集约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延伸,分工与协作日趋紧密,各种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等原因,世界各国人员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大大提高了由新型传染性疾病而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暴发的概率。自2003年以来,各种传染性疾病如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肆虐全球,造成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严重。2019年底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后来迅速蔓延至全球。这次疫情目前以每天50余万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加速传播,同时覆盖全球近200个国家,截至2021年2月20日,全球确诊人数已经达到110 384 747例,累计死亡人数已达到2 446 008例,给全球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灾难和严重损失(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统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付出艰辛的努力,初步遏制住了疫情在国内的蔓延扩散,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阶段性战略成果。众所周知,目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各大中专院校陆续开学复课后,疫情防控工作也渐渐趋于常态化。而高校图书馆又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封闭性场所,更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为响应这一号召,各大高校图书馆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开展线上服务和线上阅读,很好地贯彻落实了教育部“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有力服务和保障了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正常顺利开展。

1 高校图书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现状

2020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将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划分为5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迅即应对突发疫情(2019年12月27日—2020年1月19日);第二阶段: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月20日—2月20日);第三阶段:本土新增病例数逐步下降至个位数(2月21日—3月17日);第四阶段: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3月18日—4月28日);第五阶段,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4月29日以来)[1]。目前,就国内来说,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从长远来看,我国仍需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懈怠。高校是人员密集,跨区域流动最多的单位,而图书馆作为大学生阅读、学习的第二课堂,防疫工作更是不容小视。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各高校图书馆入馆要求发展为四大类型:①仅测温及佩戴口罩。对入馆读者进行基本的防疫保护措施。②以测温及佩戴口罩为基础,扫描健康码且为绿色方可通行;③在测温及佩戴口罩的基础上,图书馆采取预约入馆,当在馆读者密度较大时,实行限流政策。④基于测温及佩戴口罩,开设图书馆唯一进出通道,有利于疫情防控,然而专用通道可能存在消防隐患。[2]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还有:①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用户离散化的困境问题;②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弱化问题;③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服务空心化的现状和问题;④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馆员与用户心理的应激现状和问题。[3]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环境的发展,更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2 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防疫新举措

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状态以来,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立图书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图书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采取多项新举措,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各项工作不断发展。

2.1 打造全新阅读环境,创设最佳阅读氛围

经过一年的准备、装修、改造,河北工程学院图书馆二楼大厅焕然一新。①对大厅约420 m2的屋顶和日光灯灯槽重新粉刷,精心制作文化墙,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让读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享受全新的阅读体验。②升级改造灯具。拆除原有3个方形吊灯,拆除吊顶原有荧光灯及其半透明盖板,安装LED排灯和铝合金吊顶扣板。线路为四路分散控制,安装控制开关,可人为调节亮度(控制灯的开关数量)。③增设多功能书架和书桌,扩大阅览空间,增加阅览座位139个。阅览区新放置钢木双面书架33个,实木长方形阅览桌5张,实木圆形阅览桌6个,座椅形书架1个,不规则书架座椅2个,阅览椅26把,方形环形梯形书架4个,定制吧台1处,吧椅11把,研修间1处,内设研修一体机1台,6人位实木桌椅1套,为学生安全便捷地学习提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④多功能书架上摆放新书13 318本,座椅形书架下摆放2016年过刊和2017年—2020年交流学报若干,设置专人负责整理,摆放美观整齐,方便学生阅览。

2.2 加强图书馆清洁消毒工作,保持环境卫生

①协调各方,购买紫外线图书消毒设备5台,分别放置在桐柏路校区,西校区和南校区3个校区图书馆,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对开馆后归还及出借图书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所有归还图书一律消毒处理。②定期发放消毒液,值班人员每天定时对各书库、阅览室进行消毒,特别是借阅台、电子阅览器、触摸屏、查询机等公共接触区域,每天重点消毒;值班人员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确保馆内空气流通。③各书库,阅览室门口工作台位置摆放洗手液和免洗消毒凝胶,供入馆人员免费使用,避免各类病菌接触式传染和交叉感染。④多次不定期给工作人员发放口罩、酒精、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品,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途径。

2.3 根据学校疫情防控部署及相关需求,重新制定入馆须知

要求读者刷校园一卡通进入图书馆并佩戴口罩,有发热、咳嗽、感冒、呼吸道疾病等症状者不得入馆;在馆期间,读者需全程佩戴口罩,遵守疫情防控期间的管理规定,自觉保持1 m以上安全距离;自习室、电子阅览室等间隔就座,切勿聚集;读者不得随地吐痰,乱扔纸巾等,入馆勤洗手,防感染;在馆期间如出现任何身体不适和其他情况,或发现馆内读者连续咳嗽,请立即告知工作人员;并根据疫情防控新要求及时进行相关调整。

2.4 疫情期间简化毕业生离校手续,体现人文关怀

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图书馆响应学校号召,简化毕业生离校手续,“让信息多跑路,让学生少跑腿”。工作人员把毕业生欠书情况按照院系分类整理好,制定书名及价格表;然后把欠书名单转发到各学院,通过电话、QQ、微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办理图书归还、赔偿事宜和离校手续。为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经研究决定:免去所有毕业生的外借图书超期款,免除赔偿图书加工手续费,原定3倍赔偿款改为原价赔偿,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同时为确保2020届毕业生平安返校、顺利离校,图书馆党总支积极主动成立图书馆志愿服务队,协助毕业生整理、搬运行李等,为毕业生们提供了润物细无声的服务体验。

2.5 线上线下完美结合,力求“服务不停、研学不误”,为师生提供精细化服务

2.5.1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各种平台(微信、微博、QQ、QQ空间),为线上教学科研提供图书、电子数据及相关文献支撑。 ①图书馆技术部门密切关注、维护图书馆数据库、校外访问系统正常运行,并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掌控力,通过各大网络平台,挖掘、整合、分析信息资源,对国内有些数据库(馆内没有购置)免费使用信息及时更新,并通过图书馆网页及其他平台公布最新信息,确保师生方便快捷地获取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在保持原有校外访问和QQ服务群的基础上新增了河南工程学院学科服务群,实时推送线上资源,及时解答读者专业领域的深层次信息咨询问题和疑难问题,为线上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②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为深化文化育人功能,凝聚阅读推广力量,迎接2020年世界读书日,图书馆联合宣传部、学工部和团委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启动以“战疫情、读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月活动,分别组织了“抗击疫情 感悟人生”征文、“战疫情 读经典”读书心得体会、“阅读之星”评选、疫情与心理健康图书推荐等活动。全校师生踊跃参加,其中10位同学被评为“阅读之星”;线上征集征文144篇、读书心得体会183篇、朗读作品439个,共有40名师生获奖。在由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悦读·新知·致敬”主题朗诵比赛中,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线上组织247人,共收集439个作品参赛,并获得了优秀组织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③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线上读者服务工作。开启线上预约借阅服务工作,对全校毕业生的借书信息进行统计,预约还书960多本,大大节约了师生的办理时间,突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为师生借阅工作提供了便利;通过更新网页、短视频的形式开展新生入馆宣传教育,开启图书馆特色服务;线上推进职工参加图书馆在线精品课程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

2.5.2 线下坚持以人为本,多措并举,推进读者服务工作。 ①通过制作展板、印制宣传册、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使读者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借阅图书常识,快速查找自己所需图书。制作精美视频,开展过关游戏等活动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 ②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2020年借还图书7万多册,电子资源点击量超过4 350万人次,为近8 000名毕业生办理了离校手续。 ③首次举办电子资源现场推广活动,知网、Emerald、Ebsco等20家数据库代表齐聚西区,通过现场演示和咨询答疑等形式向广大同学介绍数据资源。 ④工作人员向国际教育学院老师介绍图书馆的中、外文信息资源、使用方法,助力老师科研工作和学习。 ⑤开展文明服务月活动,提升职工积极性、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举行业务技能大赛、理论知识抢答、“金点子”征集等活动,评选文明服务标兵,形式新颖多样,为大家喜闻乐见。

3 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改进图书馆工作的几点反思与建议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将成为近百年来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同样也必将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这也为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化危为机”的契机,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促进了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4]。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国际形势依然严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不小,防控工作还需常抓不懈,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紧跟时代步伐和国内外形势要求,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特色服务,更好地满足师生需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个别地方仍需改进,具体如下:①虽然通过改造二楼大厅,增设阅览桌椅,扩大了学生阅读学习的空间,但是疫情期间隔座就座的要求使得阅览桌椅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入馆学生的需求,占座现象仍时有发生,尤其是考研大军忙于备考,需求更为迫切,图书馆自修空间仍需扩大,以满足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的美好向往和现实需要。②加强防疫抗疫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和载体,使每一个入馆人员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配合,加强自我防护,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不给病毒以可乘之机,科学防控,群防群治,切实保障广大读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③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疫情防控总要求,开展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为主题,向广大师生征集“金点子”的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精心谋划,多措并举,群策群力,改革创新,通力合作,切实推进图书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与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建设。

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图书馆要继续肩负起历史使命,及时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人文化,成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和情报分析方面的有力支撑,肩负起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重任[5]。我们也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以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为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提供重要的图书情报、数据信息和文献支撑。

猜你喜欢

入馆常态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阅读推广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
河南一高校学生排千米长队进图书馆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新模式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