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措施研究

2022-02-17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成本医院信息

郭 佳

(通辽市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医院是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领域不断变化的同时也与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1]。我国医院在经营与管理中面临着诸多难题,其中的成本管理就是一项重大挑战。医院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经历过高耗费运营模式的影响,在资源利用、成本管理等方式上需要进行有效的转化,提出解决医院的成本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措施刻不容缓。内部控制是医院成本管理的前提,涉及医院人员分配、管理运行等多方面内容,医院在不断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的同时,出现了资金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因此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目前众多医院广泛关注的问题[2]。当前成本管理比较之前的简单核算和成本控制有了较为成熟的转变,目前的成本管理与战略目标相结合并广泛应用,但在医院的内部控制中的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笔者对医院成本管理的内部措施的研究为今后的医院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具有现实意义。

1 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现状

目前,医院内部的管理人员中,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侧重于医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较少,使成本管理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和实施[3]。①对预算的约束力度不够。由于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造成多数资金审批流程过于简单,对物资的采买较为混乱,采购流程也不够正规,损失了大量的运行资金。在医院的实际采购中,一般不会特意明确地选择质量与价格均等的高性价比物品,而是通常与某些医药公司等采购商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在固定采购处进行采购,这就使物资的采购环节出现了漏洞,存在着以次充好等情况,导致内部物资在日常使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②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缺少成本管理的内部审计,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成本信息存在漏洞,资金数据对不上,资金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定额的制度没有实质性落实,只存在于形式,导致医疗成本支出的信息没有及时纠正,难以将预算支出控制在限定值内[4]。③成本管理体系不够规范。由于我国医院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成本管理模式的制定上还不够成熟,没有统一架构,同样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成本管理。

2 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意义

加强成本管理的内部控制是适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医院间的竞争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加深,为确保医院的正常有序运行,必须使医院在经济上达到收支平衡[5]。①加强成本管理,强化成本意识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消耗,合理利用医院的资产资源,使医院为患者提供充足的医疗资金保障。②内部控制的成本管理可以系统的分析医院成本,找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医院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③实现内部控制的成本管理有利于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会制约医院经济的发展,营销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成本管理的内部控制达到控制预算,减少服务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进行成本核算总结成本的来源和构成,为资源的利用和调整做出准确的判断,改变传统的事中事后控制,进行事前控制,达到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的目的,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6]。

3 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措施

3.1 实行预算刚性约束

医院预算属于公共服务性预算,医院的经济活动应使所有医护人员都参与其中,增强预算执行的可行性。将医院的各项收支数据进行公开,保证医院成本费用的透明化可以为全体医护人员提供预算参与平台,增强医院职工的预算管理意识,在预算资金分配中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有利于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预算编制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时有发生,预算信息是通过自上而下地层层执行而实现的,因此若在基层的执行人员出现工作疏忽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就会使预算问题出现漏洞。因此,需要对预算经费的管理工作加强约束,避免因预算的随意性而使预算工作无法正常运行。采取固定预算模式进行刚性约束,在医院进行预算是根据各项收支特点选择计算方法,如医护人员的经费可以通过定额法来计算,职工的工资及保险的比例是固定的,因此采用比例法进行预算管理较为方便,还有国家明确规定的费用可以采用标准法进行计算,在会计政策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所有涉及的预算项目和预算方法一经决定便不再轻易变化,一律根据医院的相关制度进行执行。

3.2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发挥风险防控的作用,内部控制的制度完善需要根据医院的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将所有科室的医护职工的内部控制职能进行明确地划分,内部审计部门也应定期执行审计监督的工作,并将内部控制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管理层,由上级人员进行下一步内部控制的部署规划,防止医院内部出现经济违规的现象。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实施应在监督下进行,将进行成本管理的职工人员成立专门的小组,确保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通过检查成本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整与完善。财务评级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使医院在进行财务评价时及时发现医院内部成本管理所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并不断优化医院的成本管理体系,开展绩效评价可以进一步提高资金和医院资产的安全性,更加有效地防范医院资金风险。

3.3 优化医院成本管理体系

进一步细化医院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对成本预算、决策、分析与控制。建立规范的成本预测程序,建立相应的成本分析制度和信息反馈流程,实现成本管理的循环优化,利于医院成本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是开展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根据医疗体制的变化,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优化覆盖医院所有经济活动的管理制度,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将内部控制小组成员与医院财务职工人员进行定期轮换,利于医护人员及职工全面熟悉业务,不断提高成本管理的业务素质,强化监督职能,使内部控制的环境更加优越。成本管理的内部控制建立于成本信息的基础之上,拓宽成本信息采集的数据量,加快成本信息的分析效率,使成本数据更加准确,成本数据的准确性是将信息充分利用的前提,将信息系统在医院内部共享,使医院内部所有职工充分掌握成本数据信息,使成本信息真实可靠,更好地推动内部控制的成本管理。

4 结束语

笔者研究医院成本管理的内部控制现状发现,医院成本管理存在对预算的约束力度不够,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成本管理体系不规范的问题。对医院成本管理中内部控制意义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可以优化增量资产,合理利用资金。针对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3个问题,给出优化策略:约束预算经费,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建设良好的成本管理环境,有效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猜你喜欢

成本医院信息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订阅信息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展会信息
为县级医院定锚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