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公共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服务实践研究及启示

2022-02-17广州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第三空间社会公众图书馆

钟 伟(广州图书馆)

“第三空间”这一概念是美国都市社会学家Ray Oldenburg在其The Great Good Place一书中提出的,他称居住场所为第一空间,工作场所为第二空间,城市中心的咖啡店、图书馆等为第三空间[1]。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交流、休闲阅读、知识分享、艺术鉴赏、服务体验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凭借着优越的区域位置和舒适的阅读环境为广大读者提供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文化服务。社会公众希望在公共服务场所中既没有家庭角色的羁绊,也没有来自职场的压力,而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就是一个相对休闲、放松和自由的服务空间,受到了广大公众的欢迎。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服务场所的优势越来越显著,社会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成为城市“第三空间”服务场所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将公共图书馆建设为城市“第三空间”将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2]。

1 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服务的模式

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已由“以书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图书馆仅提供文献资源借阅服务已难以满足广大读者对精神文化的多元化需求[3]。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为广大读者提供多样化、多元化、创新化、特色化的“第三空间”服务模式,从而吸引读者来到图书馆并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服务效益,达到促进阅读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城市文化服务形象。

1.1 文化学习服务空间

公共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窗口,不仅代表着城市的文化服务形象,也反映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历史底蕴,因此,公共图书馆在打造城市文化服务形象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保存和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文明的“收藏者”,致力于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促进社会公众阅读学习、交流分享。因此,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还是社会公众终身学习和公共文化交流空间。

1.2 交流体验服务空间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高度发展,公共图书馆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中最适合社会公众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之一。公共图书馆是一座城市文化信息资源的聚集地,是一个多元文化自由交流的服务空间。当前,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如公共图书馆举办的讲座、沙龙、鉴赏、论坛、演讲、展览等。杭州图书馆举办的“我来当主讲”“摄像技术学习沙龙”“杭州图书馆合唱团”等自助式活动,通过让社会公众自主策划、组织、布置场地等事务来促进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社会公众乐享其中[4]。

1.3 休闲娱乐服务空间

公共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基础性的借阅服务之外,还需要营造高品位、特色化的文化休闲服务空间氛围,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在馆舍建设时需考虑构建建筑空间功能布局,融入休闲体验服务理念。如,四川省图书馆的“馆里”系列,其“馆里·咖啡”位于图书馆负一楼,“馆里·文创”位于图书馆二楼,“馆里·空间”位于图书馆六楼。“馆里”系列采取了多样化的空间装饰风格,如咖啡花园采用了精致的花艺和“小清新”装饰风格、文创产品区采用了古风古韵的文化装饰风格、综合文化区采用了冷淡系装饰风格,这些方式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传统阅读形式,以活动分享来开启多元个性的文化休闲体验模式[5]。

1.4 知识共享服务空间

公共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是指图书馆利用馆舍空间、知识服务等资源为用户的知识共享需求提供各种环境和服务[6]。如,国家图书馆数字共享空间推出的“关爱夕阳”老年课堂公益培训服务项目,以现代互联网服务空间为平台,以数字信息检索与新媒体技术应用为教学框架,积极推送国家图书馆各类特色资源与服务,提高老年读者对数字文化知识和新媒体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丰富老年读者的文化生活[7]。

2 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服务的功能

2.1 多元服务功能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多元文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社会公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在发展其多元文化服务时,应为不同读者提供平等化和均等化服务,致力于将图书馆打造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多元文化服务空间,使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无条件地享受到平等、开放和包容的馆藏资源和服务。如,金陵图书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读者群体,通过举办讲座沙龙、主题展览、图书荐读、手工坊等丰富多样的多元文化服务活动来促进全民阅读,为社会公众打造了一个极具魅力的城市多元文化服务空间[8]。

2.2 宣传教育功能

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是一座城市集文化、资源、人气、思想于一体的公共文化场所,充分利用“第三空间”的优势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和所在城市的社会文化形象,还可以提高社会公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广州图书馆“广州之窗”城市形象推广厅是一个集宣传与教育于一体的文化阵地,通过“查”“读”“赏”“聚”等多重功能开展文化艺术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市民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了解本地文化知识,如市民通过城市形象推广厅展柜上方摆放的史籍《广州大典》可以了解到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广州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脉络[9]。

2.3 交流休闲功能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服务空间。如,上海图书馆东馆注重打造学习和交流空间,以交流体验为服务理念,凸显“知识交流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等文化交流功能,通过设置艺术图书馆、音乐图书馆等多个特色主题馆,为公众提供多样化读者体验服务,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复合型城市文化空间[10]。

2.4 信息共享功能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公众可以在图书馆内通过浏览、阅读、查找、咨询、参观等行为获得所需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纸质文献资源已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陆续建设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作为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实体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补充部分。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跨库无缝连接的知识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数字资源服务,让公众在图书馆之外的场所也可以轻松享受到图书馆资源及其服务。

2.5 自主学习功能

自主学习功能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读者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和服务进行学习,实现自我提升。公共图书馆应当为社会公众提供舒适、优美的阅读环境和可供自主学习的各种资源和服务。如,重庆图书馆自习室环境优美,注重室内通风采光,并且在每个阅览座位上都安装了充电插座供读者使用,在改善阅读环境的同时,加入更多的人性化便民服务设施,提升公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11]。

3 公共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服务的实践案例

3.1 新西兰基督城中央图书馆:创新服务与开放包容

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与艺术信息中心,公共图书馆需要尊重并传承丰富多样的城市文化,增强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开放性、包容性与空间服务创新性,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终身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场所。新西兰基督城中央图书馆位于新西兰南部最大的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市,该城市以艺术、文化和周边自然美景而闻名,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央图书馆建筑总共设有五层,馆舍面积约9,500m2,富有艺术气息的接待入口区域造型与图书馆外建筑广场的建筑设计风格相互衔接、高度融合,体现了“开放包容、和谐共融”的文化艺术气息。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布局以社会公众的服务需求为根本,注重创新性和前瞻性。图书馆入口区域设有咖啡吧和科技创新区,实现了图书馆科技文化信息与休闲交流体验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意在营造一种科学技术与文化交流相融合、创新发展的服务环境氛围。图书馆二层设立了社区会客厅,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知识探讨、休闲娱乐的体验服务空间,该空间拥有面向广场的最佳区域视角,提升了公众的休闲服务体验感。图书馆三四层设立了藏书区、研究写作区、制作工作室、电脑室、音乐工作室以及其他的功能空间,以满足公众的创新服务需求。新西兰基督城中央图书馆旨在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公众在基督城市中心的体验,让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公众心目中最受欢迎的城市第三空间[12]。

3.2 法国蒂翁维尔媒体图书馆:以人为本与多元发展

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需要灵活多变的功能布局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多元化服务需求。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复合方式将不同服务功能空间进行优化,使图书馆除了拥有基础性服务功能空间外,还具有多元化、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服务空间。法国蒂翁维尔媒体图书馆将特定的服务功能设置在室内特色服务空间中,如故事区、语言图书馆、电子游戏区、塑料艺术区等,用于打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创意服务空间,扩展服务空间的广度,延伸服务空间的深度,提升服务空间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该图书馆室内空间形态和楼层高度均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及其服务功能设计,让社会公众可以在图书馆内轻松自由地使用服务空间并参与图书馆内各具趣味的活动,以体现图书馆空间服务设计的人性化理念。法国蒂翁维尔媒体图书馆将不同空间功能复合在一起,保持空间各自的“创意思维”和独立性,达到互不影响的使用效果,既方便了社会公众使用,又丰富了图书馆空间功能和结构特性。该图书馆空间装饰设计合理地运用了吸声塑料,为空间增添了宁静氛围,有效达成了动静相宜的服务空间格局[13]。

3.3 加拿大雷蒙德图书馆:休闲交流与绿色建筑

休闲交流服务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在提升社会公众的服务体验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公共图书馆打造绿色建筑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加拿大雷蒙德图书馆位于市民公园的西北入口处,在市民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该图书馆富有流动感的内部空间设计以及围绕中庭的组织形式促进了社会公众之间的休闲交流与联系。图书馆服务空间针对儿童、青少年、成人、退休人员等群体都设有专门的服务区域,除了提供传统图书馆基础性服务外,还包括广泛的公共活动空间,如咖啡厅、多功能展厅等多元化服务空间。加拿大雷蒙德图书馆的空间服务特色在于不仅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休闲学习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而且有效融入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以及新型节能技术,其空间设计以几何艺术形态造型为主,充分利用风、太阳和水等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将自然景观引入到图书馆室内服务空间之中,以营造舒适宜人的阅读休闲环境[14]。

4 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服务的启示

4.1 科学合理布局空间功能,创造多元空间

公共图书馆科学合理地划分空间功能布局是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服务的基础,营造良好的休闲阅读空间环境是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服务的重要手段。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服务以多元化、多样化阅读活动为主,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必须具备相应的活动空间场地。图书馆在空间功能布局设计方面,既要保证社会公众阅读学习的阅览需求,也要满足社会公众休闲体验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公共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服务需要注重阅读环境、馆藏资源、服务能力三方面的协调发展,服务场地可以根据活动条件实施空间改造,突出图书馆的文化特色和品位,设计风格既保持传统特色,又需要与时俱进,以构建图书馆服务体系多样化、多元化模式,使社会公众来到图书馆既能享受到阅读知识的需求服务,也能满足公众阅读体验、文化交流和多媒体鉴赏的休闲娱乐服务需要。法国LA BIB敦刻尔克图书馆注重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需求设有咖啡厅、文化商店、礼堂、音乐馆、展览馆等多个功能空间,具有广泛的创新性文化特征[15]。

4.2 提供多样化的特色休闲服务,引领时尚发展

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应当积极开展多元化、多样性的特色休闲服务,吸引社会公众来到图书馆并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不同公众的文化需求和地域特色精心设计并提供多种休闲阅读活动,以进一步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如,四川省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巴蜀讲坛、读者沙龙、艺术鉴赏会等高品位和特色化的文化休闲阅读服务[16]。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生活休闲服务,如设置“书吧”“茶室”“咖啡区”“多媒体鉴赏区”“文创展示区”“文化体验区”等区域。日本武藏野市公共图书馆空间功能采用了灵活布局的方式,室内空间造型使用了圆角特色艺术元素,充分利用楼层之间的错层关系所形成的中庭,创建多样化的特色休闲服务空间,该图书馆设有多功能展览厅、音乐厅、舞蹈厅、手工艺室以及烹饪工作室,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图书馆活动中[17]。

4.3 融入智能化新型科学技术,助力创新服务

公共图书馆融入智能新技术有利于助力阅读推广服务的创新和发展。图书馆服务注入新型高科技元素,不仅可以创新活动方式,还可以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如,公共图书馆可以开设读者体验区,通过借鉴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所使用的新型智能化技术服务设施和设备,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科技展现方式,引进虚拟讲解员、4D全景观摩展、虚拟照相体验等方式提供新科技空间体验服务[18]。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馆通过蓝牙导航系统让社会公众实现在图书馆内自行导航,读者只需要打开手机蓝牙,进入厦门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便可以使用蓝牙导航功能前往图书馆内不同的服务区域[19]。

4.4 打造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加大宣传力度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公共交流活动时需注重跨文化交流和体验,以文化活动为“桥梁”,汇聚国内外艺术家、文学家、音乐家、舞蹈家、设计师,以多种形式展现文化活动的魅力,呈现出具有层次美感的艺术场景,增强社会公众的艺术融合的体验感。公共图书馆还需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推广,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凸显中国传统文化,如举办古琴、昆曲、木偶剧等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表演以及诗歌朗诵等文化艺术活动。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对于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程度至关重要,要让社会公众了解和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使其作为活动策划和实施中的一员,激发公众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4.5 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力度,完善服务体系

文献资源建设是公共图书馆各项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性环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公共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工作。①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文献采选工作,如现场采购、读者荐购、接受赠书等多样化的文献采选方式。②加强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不断丰富文献类型及文献语种,完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形成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新特色。同时引进新印珍稀古籍资源,完善特色文献资源体系。③充分重视社会公众的阅读倾向、阅读习惯,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采取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图书馆分析筛选为补充的采访模式,建设完善的文献资源体系。法国Alexis de Tocqueville图书馆空间设计中的四个分支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学科,如人文科学、科学和技术、文学、艺术学,体现出图书馆对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20]。

4.6 注重图书馆服务结构转型发展,改善用户体验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社会公众的阅读方式,

公众对信息的服务需求也随之发生转变,公共图书馆需要持续了解并契合公众的需求,改善公众体验,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21]。公共图书馆需要注重公共交流和分享功能,积极适应服务变化,扩展公共交流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完善公共交流空间的布局、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也要丰富社会公众的阅读方式,进一步促进图书馆服务转型,发挥阅读、交流、分享、文化休闲的服务职能。芬兰洛瓦公共图书馆室内空间巧妙地利用了玻璃材质的观景窗进行灯光设计,营造出了一股温馨的气氛,为图书馆服务结构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打造一个生动且充满亲切感的人文气息阅读空间[22]。

4.7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提升服务水平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凭借其便于携带、普及度高等优势,成为公众日常生活学习中最常用的工具。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服务号凭借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服务功能,日渐成为数字化服务的重心,是社会公众获取信息、开展数字阅读、进行自助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今后公共图书馆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寻求信息技术和图书馆业务的结合点,创新数字化服务形式,升级数字化服务水平。如开设送书上门、社会保障(市民)卡办证、微信办证、阅读速递等数字化服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推出新型数字化服务项目。公共图书馆还应当不断丰富与供应商、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的合作形式,探索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提升公共图书馆整体数字化服务水平。广州图书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数字化服务。一方面积极完善网络平台功能布局,网站增加“异地务工人员”“广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人士”在线办证通道。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全方位、超密集、针对性强的数字图书馆宣传推广工作,积极举办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在广州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开设数字阅读推广专栏,增加读者数字资源导航桌面,以方便社会公众使用,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水平[23]。

猜你喜欢

第三空间社会公众图书馆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图书馆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在文化改写中建构第三空间
去图书馆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