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文蛤—脊尾白虾综合养殖试验

2022-02-17吴杨平陈爱华张志东陈素华蒋建斌

科学养鱼 2022年1期
关键词:白虾文蛤梭子蟹

吴杨平,陈爱华,张 雨,张志东,曹 奕,陈素华,蒋建斌

(1.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通 226007;2.南通市通州区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南通 226300)

文蛤是广温、广盐性埋栖型双壳贝类,江苏南通地区的启东、如东有养殖文蛤的传统,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养殖模式的效益逐年下滑,虾蟹养殖池中三疣梭子蟹大幅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的现象尤为明显。红火了近30 年的这种海水池塘养殖模式积累了诸如塘底环境恶劣、病害频发等多种不利因素,所以迫切需要调整养殖模式,以轮作形式开展虾蛤养殖。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2020 年在启东市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万亩连片的海水池塘中选点示范开展“红文蛤-脊尾白虾”综合养殖试验,探究一种一年双收的绿色养殖技术,为启东乃至全省的海水养殖可持续绿色发展积累经验。通过一年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方法

1.养殖池塘准备 选择启东市某家庭农场为试验示范点,选用1#、2#、3#、4#池塘。

(1)池塘要求:利用原有的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进行改造。池塘面积在5~7 亩,改造成中间深水槽、四周平台结构。平台宽3~4米,蓄水可至平台以上60~80厘米,平台实播面积占池塘面积的10%~20%(1#、2#、3#、4#池实播面积分别为0.75、1.2、1.05、0.6亩);在正常蓄水条件下,深水槽水深可达3.5~4 米。每口池塘分别设置独立的进排水设施,进水口扎有200目进水袋,排水口用围网隔离。

对于干井式或有校准孔型的表面温源采用温度巡检仪测量,对于平面式电加热板的表面温源采用表面温度计测量。选取表面温源加热装置有效加热区域中心点为测量位置,升温至目标温度稳定后,分别记录设备示值和标准示值,取二者平均值之差作为示值误差校准结果。

(2)池塘消毒与整理:池塘用挖机改造后,曝晒数日。在池塘使用前1个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进行消毒处理。生石灰用量为0.5~1.0 千克/米2。平台还需用旋耕机处理,处理后使泥层5~10厘米厚。

(3)基础饵料培养:根据养殖塘内的水色,施加有机肥或无机肥,使水体保持浅茶色或浅绿色。

1.2 仪器与设备 JA1003电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金坛市金城国胜实验仪器厂;FD5-4冷冻干燥机,美国SIM;DGF-9070A型干燥箱,慧科电子有限公司;中草药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BM500冷冻研磨机,奥地利安东帕;CR-400色差仪,日本KONICA minOLTA;S-4800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MS2000激光粒度仪,英国马尔文。

2.试验收获 脊尾白虾养殖至11 月底即可陆续收获,一般规格360~440尾/千克的脊尾白虾市场需求较大,价值较高。此次试验在春节前完成脊尾白虾起捕上市,脊尾白虾起捕后完成红文蛤起捕上市。最终1#池收获脊尾白虾1 950 千克、红文蛤2 535千克,2#池收获脊尾白虾2 460千克、红文蛤3 852千克,3#池收获脊尾白虾2 660千克、红文蛤3 696千克,4#池收获脊尾白虾2 040千克、红文蛤1 947千克。详见表1。

3.水体环境管理 由于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需要水体一直保持较高肥度,而文蛤在1厘米前要适当控制水体肥度,所以养殖过程要将观察水色作为重点工作。除肉眼观察水色外,还可以通过透明度板观测水体肥度。一般4-5 月透明度控制在60 厘米以上;文蛤苗长至1 厘米以后,水体透明度可降至60 厘米以下;养殖中后期透明度不低于30 厘米。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每5~7 天施用1次EM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制剂,以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指标,从而有效改底。同时,加强巡塘力度,早晨巡塘1次,傍晚再巡塘1次,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1.红文蛤生产情况 红文蛤在4 月27 日完成投苗,在适应池塘环境后迎来了快速生长时期。4-9 月,红文蛤的壳长月生长量可在5~7 毫米,而后期(10-12 月)壳长月生长量仅在1~4 毫米。11-12 月,由于水温下降,因而红文蛤生长放缓。经过8个月的养殖,至2020年12月27日,红文蛤长至平均壳长38.59 毫米,已达到35 毫米的上市规格。

二、结果与分析

4.起捕 11 月20 日开始陆续起捕脊尾白虾,头几批可以采用虾笼捕捞;每口池塘的脊尾白虾存塘量少于20%后,可以考虑起捕文蛤上市。2021 年1 月10 日将水位降低至平台以下,通过人工起捕方式起捕文蛤上市。之后通过拉网的方式将存塘的脊尾白虾全部起捕,至此完成全年的养殖与收获。

2.苗种放养 蛤苗来自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选育的红文蛤新品种。4 月底前完成红文蛤放苗,2 毫米左右的文蛤苗按照40 万粒/亩底播。脊尾白虾和文蛤混养池的脊尾白虾种虾的投放在端午节前完成即可。较晚投放种虾时,种虾的量要适当增加。清明节左右投种虾的,按照250 克/亩投放;端午节完成投种虾的,按照1~1.5千克/亩投放。投放种虾后注意肥水,除投放肥水宝外,还可自行打磨豆浆泼洒。

当老饕们以为这庄园就是“云南山大王食用菌有限公司”的全部,李志勇表示,“山大王菌庄”只是让大家更深切体会云南野生菌的终端,“山大王”的工厂藏在深山老林里。

该家庭农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投入1#、2#、3#、4#池的总成本包括苗种费1.5 万元、饵料费18万元、塘租金7万元、生物制剂(药品)费7.5万元、改塘人员费用4.2万元、电费5万元以及其他费用2 万元,共计45.2 万元。最终,脊尾白虾和文蛤收入扣除成本后,综合亩效益8 404元。

日前,温州瓯江特大桥主体工程正式完工。作为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项目的控制性工程,瓯江特大桥的贯通,为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今年年底的建成夯实了基础。

三、小结

池塘是虾、蟹、贝养殖的载体,对环境压力和生物容量的忍受是有限度的。在适宜的养殖区域实行轮休轮作制度,对轮作区的养殖规模、品种、数量、密度和养殖周期进行协调控制,可使轮休区的生态环境得以充分修复。近年来,“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养殖模式中三疣梭子蟹有明显的养殖减产现象,主要是池底富集了越来越多针对三疣梭子蟹的靶向致病菌,使得三疣梭子蟹病害频发,死亡惨重。因此有必要对三疣梭子蟹进行休养,改养文蛤等贝类来调整修复池塘环境。试验结果表明,脊尾白虾池塘轮养红文蛤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脊尾白虾产量和红文蛤取得了双丰收,养殖亩效益不亚于“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养殖模式。因此,频频减产的“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养殖模式可调整为“脊尾白虾-红文蛤”综合养殖模式,并逐步加以推广。

猜你喜欢

白虾文蛤梭子蟹
不同产地秀丽白虾干风味物质GC-IMS指纹图谱分析
池塘养殖文蛤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疫情当下,上半年华东地区小棚、工厂化、土塘白虾如何应对?
文蛤蒸蛋
以文蛤为主题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中国梭子蟹之乡”寻味之旅
蒸梭子蟹多加[1味]特别鲜
反季养螃蟹仨月净赚500万元
玩转梭子蟹
怀春白虾非一般河虾清灵之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