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TC 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17

科技视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抢救室溶栓缺血性

陈 洁 徐 琴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上海 201800)

0 引言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临床上常见的突发性疾病之一,又称为脑中风,属于脑血管急性事件,通常因脑部急性循环障碍引起脑部功能受到局部或全面损伤所表现出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候群[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危险性高[2],临床处理上强调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和预防再发[3]。 溶栓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但静脉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若患者不能在时间窗内接受有效的治疗,将会错过最佳的救治时机。 如何有效地缩短就诊时间,为患者争取治疗时机是提高溶栓效果的关键[4]。 本研究意在探讨何种工作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处置中能缩短CT 完成时间、DNT 时间、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 从而减轻致残率及致死率,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12 月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99 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49)。 实验组中男 26 例, 女 24 例; 年龄 65~80 岁, 平均年龄(68.75±6.1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42~182 min,平均时间(112.77±29.41)min。 对照组男 30 例,女 19 例;年龄52~76 岁,平均年龄(62.83±5.0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8~175min,平均时间(112.59±29.55)min。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经CT 检查/MRI 检查后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在4.5 小时以内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年龄小于18 周岁;有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患者及/或家属不同意签署溶栓治疗同意书;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 实验组采取ETC 模式,分别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急诊处置。

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患者入急诊就诊,预检护士接诊,通过预检分诊,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通知神经内科医师,同时指导家属挂号。 医生接诊后,评估病情,初步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通知抢救室护士,入抢救室。 入抢救室后,护士给予心监、吸氧、取出卒中专用急救箱并抽血建立静脉通路;医生询问详细病史,开具检查化验单。 家属缴费后,通知工勤员准备用物,运送患者至CT 室进行检查,完成检查后返回抢救室。 医生查询影像资料,确诊后开药,家属配药后抢救室护士立即配置溶栓药物,使用首剂量,同时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院。 此模式中医生、护士根据流程一步步进行救治,为一串联模式。

实验组采取 ETC 模式(E:Emergency treatment;T:Team;C:Cooperation),即急诊团队合作模式。 ETC 模式团队人员由神经内科医师、预检护士、抢救室护士、检验、影像、药房人员以及工勤员组成,其中抢救室护士起主导作用,负责协调整个团队的救治工作。 此模式明确了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分工明确,具体如下:患者入急诊就诊,预检护士接诊,通过预检分诊,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立即通知神经内科医师及抢救室护士时,同时通知工勤员。 病人入抢,开通绿色通道,一键启动,先救治后收费。 首先,神经内科医师:接诊,询问病史,开具化验检查项目;其次,抢救室护士:予心监、吸氧、取出卒中专用急救箱并抽血建立静脉通路,同时通知检验、 影像、药房人员并借药;最后,工勤员做好病人转运准备,并指导患者家属挂号,缴费。三者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进行。完成CT 后,医生查询影像资料,确诊后通知护士立即配置溶栓药物,使用首剂量,同时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院。 此模式中团队人员根据职责同时进行,为一并联模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从入急诊至转入病房这一时间段中CT 完成时间、DNT 时间、 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环节用时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从入急诊至转入病房这一时间段中CT 完成时间、DNT 时间、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 CT 完成时间、DNT 时间、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比较(min,x±s)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共50 例,总满意度96.00%;对照组共49例,总满意度91.84%,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非常满意例数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2 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共50 例,发生3 例;对照组共49 例,发生4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研究表明, 急性脑卒中预后极差, 约有60%以上的生存者无法完全恢复, 即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帮助,因此,急性脑卒中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及生存质量的重大疾病[5]。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建立脑卒中的院内急救治疗规范,推进医院对脑卒中急救规范处理的能力是医疗护理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6]。 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 涉及多个科室,多项环节,需有院内一个团队来参与救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目前脑卒中的急诊处置流程方面存在流程烦琐、团队配合不默契等问题,国内外各医院也都在进行流程再造,创建绿色快速通道、快捷流程以及团队协助来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时间。 如何根据自身医院特色,做出个性化的团队模式来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时间,也是值得研究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ETC 模式的实验组在CT 完成时间、DNT时间、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通过ETC 模式,有效缩短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处置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此模式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让脑卒中患者及早接受专科治疗是降低致残率、 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7],ETC 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诊处置中可有效缩短CT 完成时间、DNT 时间、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加速了各个环节的进程,缩短了急诊处置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急诊绿色通道更高效, 且培养了团队的协作精神, 加快了急诊抢救室的周转,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抢救室溶栓缺血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诊抢救室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