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个孤独患者有何不可

2022-02-17刘雨欣

中学生博览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考者蒋勋美学

刘雨欣

朋友圈一度刷屏“十级孤独”列表,诸如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KTV,甚至是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做手术……你体验过的“顶级孤独”,是什么样的呢?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与自我相处。在《孤独六讲》中,蒋勋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方面阐释孤独美学。孤独亦是可以欣赏并享受的艺术品,而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读《孤独六讲》,如同和一个老友谈话,他娓娓道来许多见解与问题,引导着你从另一个方向審视自我。“孤独”在各种语境之下,似乎都是一个负面词语,代表不受欢迎、无依无靠。然而,孤独可以是一个积极词语,它所代表的独处状态,是我们与自我最贴近的状态。孤独是生命完满的开始,正如蒋勋所说:“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相反的,一个在外面如无头苍蝇乱闯的生命,最怕孤独。”

这让我想到,我大学开学时一度非常渴望社交,除了上课就是往外面跑,参加各种社团、比赛、见面会,或是和各种各样的朋友约饭。我怕极了孤独,极度想要“合群”,需要人群的陪伴来证明自己“不孤独”。但那是我精神内耗最大的一段时间,我无休止地与他人对话,却无暇与自我对话。我和不同的人持续聊着相似的话题,无非是学业、生活、兴趣、人际,甚至忘了有些故事是对A 还是B 说过。话语机械地输入与输出让我疲倦,疏远了真正的自我。“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我曾经在无数聚会的空隙中,感到难以逃避的空虚感。如今想来,我当时是在躲避发慌的寂寞,而失去了饱满的孤独。

蒋勋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例如“初恋对象往往就是自己”,因为暗恋的同时,生命正在转换,从中发展出完美的自我。以及“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是呀,只有当我们害怕孤独时,孤独才变得难以忍受。当我们学会了与自我相处,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书中的孤独故事贯古通今,我们看见庄子的孤独,“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不再与个体对话,而是面对整个宇宙;我们看见李白的孤独,花间独酌,对影成三人,这种孤独自豪而圆满,不需要别的累赘;我们看见竹林七贤的孤独,他们在混乱的时代特立独行、张扬个性,山林的长啸是连绵不绝的孤独回音;我们看见鲁迅的孤独,他被不同团体的人赞扬、追随,却总是出走,远离群体,保持清醒的审视,做社会心灵的思考者……

蒋勋说:“我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给予孤独、尊重孤独。”孤独是一种长久的状态,却不是一种需要担忧、害怕的状态。孤独是一座山谷,我们藉此听到心灵的回声,看见生命的深度,感受来自未知彼方的疾风。完成孤独之后,我们不再害怕寂寞。

猜你喜欢

思考者蒋勋美学
不要躲避,孤独并没有什么不好
印花派对
滴水藏海
蒋勋的美学养生
纯白美学
不爱运动,是因为太爱动脑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蒋勋艺术美学6册套装
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