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实力怎么了

2022-02-17雷墨

南风窗 2022年3期
关键词:国际主义吸引力实力

雷墨

最近,美国著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写了篇题为《軟实力怎么了》的文章。他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时代在变,软实力的重要性没变;第二,美国的软实力出了问题,但依然无与伦比。

这两点都值得商榷。奈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1990年代初,正值美国综合实力如日中天。用他的话说,软实力即通过吸引力而非胁迫或收买影响别人的能力。当然,根据奈“精巧”的概念设计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不难得出美国软实力无与伦比的结论。

以现在的眼光看,奈那时的结论可以说是正确的废话。更值得关注的,是他提出概念、论证观点的背景。

众所周知,冷战结束后的相当长时期,自由国际主义都是国际政治的主流思潮。对自由国际主义的解读很多,但没人能否认的是,在这种思潮下,国际舞台上国家角色是“适当后撤”的,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甚至个人的角色变得活跃。而后者正是奈所认为的美国软实力的重要来源。

他在上述文章中写道,“诚然,国际民意调查显示,在特朗普任总统期间,美国的软实力有所下降。但幸运的是,美国政府只是其软实力的一部分。”

不得不说,大师也有失察的时候。谁能否认,自由国际主义如今已不再是国际政治思潮的主流?作为曾经的自由国际主义的活跃地,西方国家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强现实主义等几乎都在崛起。

更为直观的感受是,哪个西方国家不在呼唤强有力的政府,以应对迫在眉睫的新冠疫情、复苏经济以及其他社会问题?而这个过程,不可避免会导致政府权力的扩张和国家角色的凸显。换句话说,国家治理能力正在成为软实力更加重要的来源。

现在的问题,不是“软实力怎么了”,而是美国出了问题。

这样的变化不可能不反映到软实力中。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天然带有“强制”特点的国家,在“强制力”扩张后,会更少意愿靠“吸引”去实现外交目标。不然,就很难解释国际政治中越来越多的胁迫和对抗。而“吸引力”正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点。所以,软实力依然重要,但要说重要性“没变”,显然不符合事实。

国际政治的变化,已经导致软实力的生成逻辑发生了变化。但奈在这一点上的思维还停留在1990年代。他因“美国政府只是其软实力一部分”而感到庆幸的判断,是经不起现实检验的。设想一下,国际社会是会从比尔·盖茨捐款数亿美元援助国际抗疫中解读出美国软实力强悍,还是从美国政府应对疫情不力中看出美国软实力堪忧?

文化、价值观和外交政策,是奈所认为的软实力的三个要素。他以拜登召集了有100多名代表参加的“民主峰会”,来论证美国软实力依然强大,因为这证明了美国价值观的吸引力。

表面上看似乎无懈可击,但“民主峰会”实际指向的,可能是另一个方向。这种“一呼百应”与其说是对美国的“认可”,还不如说是一种“希望”—希望美国变得“正常”。

有多少人会觉得,从特朗普总统到拜登总统,美国的“吸引力”就改天换地了?更可见的事实,反倒是这两位总统任内,美国内部治理效果堪忧,向国际社会投射出的不确定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话早就道出了软实力的真谛。现在的问题,不是“软实力怎么了”,而是美国出了问题。

猜你喜欢

国际主义吸引力实力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新国际主义想象:实现中国软实力升级换代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01 国际主义在中国援外中的实践
浅论美国外交政策中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永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