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如何处理无法安放的情绪?

2022-02-16陈潇

中学生博览 2022年24期
关键词:情绪家庭同学

陈潇,浙江省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余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生涯规划师。中国红十字会青年训练营授课教练,浙江省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湖州37度心理发展部部长。先后获得浙江省心理健康教师技能比赛“最具人气心理教師”,湖州市心理健康护航行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高中阶段也是个体成长路上的“疾风暴雨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内心敏感而脆弱,特别是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上还缺乏足够的经验,情绪起伏较大,部分学生会出现情绪管理能力不足,发泄方式不当的问题,甚至出现极端自我伤害的行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情绪管理,找到理性的情绪发泄方式成了班主任应当重视的问题。在我带班期间,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男孩压抑的心事

我喊L 了解情况的时候,他始终低垂着头,神情落寞,表达吞吞吐吐,说话声音很小。“我该怎么办?我能怎么办!”L压抑住满腔愤懑,低声嘶吼。原因在于昨天回家的时候,L 同学又见到父母吵架,心乱如麻。L的父母感情不和、聚少离多,父母时不时爆发的冲突让L 同学痛苦万分。最初L 通过用皮鞭抽打家里豢养的土狗来发泄,而后开始砸东西,破坏家具,甚至用拳头不断捶墙。

我的痛苦为哪般

“每次看到爸妈吵架就想直接冲进去,但是我知道我又改变不了什么,所以我忍下来了,但是越忍越难受,满肚子的话没人可以说……”L始终认为是因为自己的成绩不佳、表现不好导致父母关系不和,所以即便觉得他们吵架不对,也没有勇气正面应对,反而自怨自艾,内心的负罪感不断加重。

L伤心难受的时候,父母没能及时地给予关注。父母只关注考试成绩,对于他的情感需求比较漠视,常常用“小孩子没事的,过一会儿就好了”来安慰自己,敷衍孩子。长此以往,L在父母这里得不到归属感和安全感,面对父母的沟通之门也就此关闭。

L性格内向,缺乏在同辈交往中的成功体验,“没什么好聊的”是他最常对同班同学的回应,同辈的帮助在他这儿屡屡碰壁;而父母不仅不能充当减压阀,反而不断增加负面压力,得不到长辈的正向引领和扶助;因为缺乏理解和支持,难受的时候只能攻击自己,自我疗伤,随着情感的不断压抑,痛苦的爆发变得愈发剧烈。

谈话片段节选1:

我:L同学,我看到你手上有很多划痕,看着很心疼,不知道我可以帮你什么?

L同学:我也知道这么划自己不对,但是不划心里很难受,真的受不了……

我:能和我说说你看到父母吵架时的感受吗?

L 同学:我当时生气极了,想直接冲进去,但是我知道我又改变不了什么,反而会被爸爸妈妈训斥,而且他们吵架也肯定是我的原因,所以我忍下来了,但是越忍越难受,又没人可以说……

我:嗯,能感受到,真的挺不容易的,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能和我说说吗?

L 同学:唉……(头埋得很低,抽泣状,低声说了这段经历……)

图1:L 同学描绘的家庭状态

(L同学在枯树上荡秋千,其父在家中独自抽烟,没有出现母亲的形象)

(一)探寻原因,接纳不完美

我与L 探讨其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除了因为你的成绩,其他的事情他们就没发生过争执吗?”得到“他们也会经常因为谁做家务,经济收入,抚养老人的事情吵架”这样更为客观的回答。从而帮助L 发现更加理性的原因,继而仔细分析家庭的现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家庭。

谈话片段节选2:

我:你认为是自己的原因而使得父母关系不和,是这样吗?

L同学:难道不是吗?妈妈经常说费心费力挣钱供我读书,成绩却一塌糊涂,连普高都没考上,对我失望透了……所以他们经常吵架,说没教育好我,这样的家庭以后都没啥希望……

我:除了说你的成绩之外,其他的事情他们就没发生过争执吗?

L同学:呃……好像也不是,他们也会经常因为谁做家务,经济收入,抚养老人的事情吵架。

我:嗯嗯,所以你觉得父母关系不和,更多地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L同学:他们不和应该有很多原因,我成绩不好可能只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总觉得辜负了他们的期待,我是个没用的人……

我:你说自己“没用”?我有点疑惑,我刚才听到你为了让自己不辜负父母的期待,其实也做了很多努力不是吗?我想听听你的“努力故事”。

L同学:是吗,你真的想听?我一直想着努力和慢慢行动,但好像没什么结果。

我:是啊,我想你真的在暗暗努力,也希望这种努力被父母和老师“看见”吧?

L同学:嗯嗯,那我说说看。

表1:认知观念修正记录表

(二)消退破坏,重塑习惯

消除了不理性认知之后,我和L 探讨情绪管理的知识,帮助L 明确“扔东西,捶墙”都是不合理的情绪发泄方式,通过体验运动、音乐放松、找人倾诉、击打假人等方式来代替破坏性的方式进行情绪发泄,帮助L 逐渐学会合理的发泄方式。同时,在班中积极参与户外团辅,参加学校跑操、阳光大课间等活动,在体育运动中释放负面情绪。每隔一周我会与L一起针对他遇到的负面情绪进行分析,并对L 采取的应对方式进行讨论,不断地尝试在“情绪爆发临界点”之前去寻找可行的发泄方式,不断强化和鼓励,最终培养新的情绪发泄习惯。

谈话片段节选3:

我:你什么时候会“划手臂”,这是种什么感觉?

L同学:我心情难受的时候就会躲起来划手臂,划了之后会感觉很舒服。

我:當你的痛苦情绪还没有达到临界点的时候,你有没有尝试安抚自己?

L同学:我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可以怎么做呢?

我:你试着回忆下,以前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

L同学:嗯……我会去踢球,用力往墙上踢,要么蒙着头睡觉,睡醒了就会好很多……

我:那现在是不是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

L同学:嗯嗯,倒是可以去试试。那如果这些都没有效果了怎么办?

我:你可以试着用红笔在身上划线或者掐自己皮肤这样伤害较小的方式来代替割伤的方式,或者拨打心理热线倾诉一下,或者用其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因为自伤容易成瘾,你不必强求自己立马改变,但是你要有意识降低自伤的程度,减少自伤的频率。

L同学:嗯嗯,我试试看……

表2:行为修正记录表

(三)家校互联,共同帮扶

习惯的养成,在行为训练之外,还需要认知上不断地强化,知行合一。“心病还需心药医”,因为父母关系带来的创伤还需要父母去努力缝合。为了更好地巩固效果和帮助L 同学,我主动上门家访与其父母交流,在建立家校信任的基础之上,真诚地与其父母探讨“亲子关系”“孩子情绪发泄”等问题,从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给家长提供建议,创造更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同时,也通过社区街道的志愿者组织,与该家庭取得了联系,在亲子关系、家庭成长上给予帮助和支持,更好地扶助孩子正向成长。

【基本成效】

前后9次交流访谈,历时两个月有余,L同学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疏解,对许多事物的看法也有所改观,能够理性地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家庭,正常地投入学习,也逐渐开始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逐步消退了不当的情绪发泄方式,提升了应对不良情绪的技巧和能力。在学校和社区的积极努力下,父母及时地意识到自身行为带给孩子的伤害,做了积极有效的转变,更多地关注其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家庭氛围得到了明显改善,L同学的社会支持力量也不断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经验与启示】

情绪管理能力不足,发泄方式不当一直是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对L 辅导过程的解构和分析,可以找到一定的流程性的方法去复制和应用。我们可以从“埃里克森人格八阶段”理论出发,了解该阶段孩子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成长困惑,从个体的具体事件出发,找到情绪的爆发原点,和学生深入探讨背后的成因,按照“认知行为疗法”的步骤,从“ 建立信任的交流关系”到“调整不合理的认知”,再到“ 尝试培养合理的发泄方式”,“寻找社会支持合力”四个步骤完成从认知到行为的调节和训练。同时,在班级中积极搭建学生相互交流的成长平台,组织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价值感和获得感;同时加强家校联系,畅通沟通平台,借助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社会支持力量,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编辑/苗嘉琳

猜你喜欢

情绪家庭同学
家庭“煮”夫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恋练有词
情绪认同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